《阿西莫夫短文两篇》教学设计范例(精编3篇)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参考资料,少熬夜!《阿西莫夫短文两篇》教学设计范例(精编3篇)【导读指引】三一刀客最漂亮的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阿西莫夫短文两篇》教学设计范例(精编3篇)”文档资料,供您学习参考,希望此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分享给朋友们吧!《阿西莫夫短文》教学设计1教学目的1、把握文章的说明对象,培养爱好科学、主动探寻自然奥秘的精神。2、了解科技说明文的特点及本文条理清楚,层次分明地说明事物的逻辑顺序。3、学习作者运用准确、平实的语言将深奥的科学理论说明得浅显易懂,使广大读者易于接受的方法。教学重点1、通过朗读,把握文章的内容,对两篇短文的内容进行整体比较,找出它们各自所述内容的相联点和有区别的地方,懂得写作文章可根据情况的不同,采用不同的写作角度。2、在反复朗读课文的过程中,体会逻辑顺序的特点。教学难点对两篇短文的比较阅读。教学设想1、安排一课时。2、方法:自读与比较。教学过程一、查工具书,读准下列词语,然后加以解释遗骸:遗留下来的骨骸。蟾蜍:一种两栖动物,体表有许多疙瘩,内有毒腺,俗称癫蛤螺。褶皱:由于地壳运动,岩层受到挤压而形成的弯曲。劫难:灾难。致密:细致精密。追溯:逆流而上,向江河发源处走。比喻探索事物的由来。天衣无缝:神话传说,仙女穿的天衣,不用针线制作,没有缝儿。比喻事物没有一点破绽。二、自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1、两篇短文各自要说明的内容是什么?第1篇《恐龙无处不在》依据在南极发现恐龙化石的事实,佐证了大陆漂移假说;第2篇《被压扁的沙子》参考资料,少熬夜!通过对“被压扁的砂子”的反思,证明外星撞击导致恐龙灭绝。2、两篇短文都谈到了恐龙的灭绝,但说明的角度不同。试比较。这两篇短文都谈到了恐龙的灭绝,但这一问题在每篇文章中所“扮的角色”不同。在第1篇中,作者谈到恐龙灭绝的历史,谈到它的化石无处不有,是为了证明另一科学理论(“板块构造”理论)的正确;而在第2篇中,恐龙的灭绝则成为探讨的主题,“被压扁的沙子”则成了证据。三、细读课文,就文中所用的说明方法作例析1、举例子。例如,在《恐龙无处不有》中,为了证明不仅南极大陆有恐龙化石这一说法,列举“在地球的其他大陆上也都发现有恐龙化石”,“说明恐龙确实遍布于世界各地”;举“南板也有自己的恐龙、两栖动物和其他在恐龙时代繁盛的植物和动物”的事实,说明南极不止只有恐龙化石,还有别的。说法严谨。2、作比较。例如《被压扁的沙子》中,谈到斯石英和普通沙子的区别时,为了让读者更清楚地了解,运用了“一立方英寸被压扁的沙子比一立方英寸普通的沙子要重得多”的比较方法;在《恐龙无处不有》中将南极的恐龙的命运与其他大陆的恐龙进行比较。“这些生物的命运比其他同类要悲惨得多,因为板块把它们向南携带到了极地。”3、打比方。如《恐龙无处不有》中“位于南极中心部位的南极洲是全球的大冰箱”一句,形象地说明了南极洲寒冷的程度和南极洲在地球中的重要地位。除上述的方法之外,还有“列数字”“作诠释”等说明方法。四、品读课文。选择一两个语段进行阅读,体会说明语言准确、平实的特点(可结合“研讨与练习”二进行)“青蛙和蜘蛛是人人皆知的现代两栖动物”是对“现代两栖动物”的解释与举例,强调“人人皆知”,以人们常见的“青蛙和蜘蛛”为例,体现了科普作品语言浅显易懂的特点。“万一某天某个星体要撞击地球,我们也许会知道如何来避免这种撞击”是说明科学家之所以研究恐龙灭绝原因的理由,旨在提醒人们注意。五、作业讨论完成“研讨与练习”二。《阿西莫夫短文》教学设计2内容预览:参考资料,少熬夜!18阿西莫夫科普短文两篇教学目标:知识和能力目标:1.积累课后读一读,写一写中的词语。2.了解板块结构大灭绝撞击说等科学概念。3.了解两篇文章作者的思维方式。4.比较分析两文的说明对象和说明角度,把握两文所介绍的科学知识,体会作者思维的`开放性与周密性。过程和方法目标:培养学生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想问题的思维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学习作者运用丰富的科学知识,敏锐的科学眼光深入探索未知的精神,激励学生努力学习,不囿于成说,敢于创新,向科学的未知领域进军。教学重点:1.把握两篇短文的内容,明确说明对象,理清写作思路。2.学习作者善于联系,由此及彼,多角度、多侧面的思维方法。教学难点:体会课文补充说明的作用和含意。教学方法:1.比较阅读法。2.涵泳品味法。3.延伸拓展法。教具准备:多媒体。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教学要点: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意;精读课文,比较分析两篇短文的说明对象和说明角度,深入理解文章内容;揣摩语言,体会作者独特的语言风格;学习作者的思维方法,引导学生留心生活,思考自然和社会,多角度看问题,获得新知、真知。教学步骤:一、导入课文。6500万年前,在地球上生活了亿年的恐龙突然灭绝了,这成了生物史上最大的谜。不同地域恐龙化石的发现意味着什么?导致恐龙灭绝的原因是什么?阿西莫夫的两篇短文对此分别做了回答。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恐龙无处不在》和《被压扁的沙子》。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意。1.学生朗读课文。教师检查预习情况。(多媒体显示)参考资料,少熬夜!(1)辨音遗骸褶皱劫难追溯(2)释义遗骸褶皱劫难致密天衣无缝2.从课文注解得知,这两篇短文在原书中编排在一起,同在《地球科学新疆域》章节里,请问这两篇短文在内容上有什么联系?三、精读课文,比较分析两篇短文的说明对象和说明角度,深入理解文章内容。多媒体显示:篇目项目说明对象说明角度说明顺序(写作思路)《恐龙无处不在》《被压扁的沙子》要求学生精读课文,填写上表。教师总结:两文都体现了作者思维的开放性和严密性。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利用科学发现相互佐证来进行科学研究,打开了一扇又一扇新的窗户,我们不禁为作者道好称奇,科学需要激情,需要创新!四、揣摩语言,感受作者独特的语言风格。多媒体显示:1.青蛙和蟾蜍是人人皆知的现代两栖动物。2.如果看一张地图,并假定把非洲和南美洲拼合在地起,你就会看到它们拼合得多么天衣无缝。3.万一哪一天某个星球要撞击地球,我们也许会知道如何来避免这种撞击。4.即非常纯的沙子。5.你也可以在真空中对金刚石加热,从而把它恢复到原始炭的状态,但谁愿意这样做呢?五、联系实际,延伸拓展学习作者的.思维方法,请留心生活,思考自然和社会,多角度、多侧面,重联系、重沟通,力求观石激三层浪而举一反三。六、布置作业完成练习册教学后记:学习了本文,同学们懂得了不同科学领域之间是紧密相连的。《阿西莫夫短文》教学设计3学习目标1、把握两篇短文的内容,明确说明对象,理清写作思路。2、体会课文中的补充说明的作用和含义。3、理解不同领域的科学发现可以互相启发,从而参考资料,少熬夜!可以发现新的论据或得出新的结论。学习重点体会课文中的补充说明的作用和含义。知识链接本文选自《新疆域》,作者阿西莫夫(1920—1992),美国著名的科普作家和科学幻想小说家。他发表的科幻小说和科普作品至今已有300多部,是公认的当今美国科幻小说家的泰斗。学法指导1、要充分预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勾画文中重要的字词和语句,自主进行解释。2、认真研究导学案,独立思考,限时完成;规范书写,运用好双色笔;小组合作探究,答疑解惑。自主学习1、给加横线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遗hái()骨gé()zhě()皱追sù()劫()难蟾蜍()陨()石携()带2、解释词语劫难:追溯天衣无缝:致密:3《恐龙无处不在》这篇文章主要说明了一个什么问题?从哪里可以看出来?4、《恐龙无处不在》一文说明的对象涉及哪两个学科?从中我们可以明白一个什么问题?5、《被压扁的沙子》所探讨的主题是什么?“被压扁的沙子”在全文中能说明什么问题?6、《被压扁的沙子》一文对造成恐龙灭绝的原因提出了哪两种科学假设?合作探究1、《恐龙无处不在》和《被压扁的沙子》两篇短文比较,在行文思路上有哪些相似之处和不同之处?2、两篇文章在探索自然奥秘的过程中,思考问题的方式有哪些相同之处?3、“是大陆在漂移而不是恐龙自己在迁移”一句中的“漂移”和“迁移”能不能互换,为什么?4、试分析下列各句中黑体词如何让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1)“板块构造”理论很快为地质界几乎所有的问题提供了答案。(2)所有陆地似乎都处在热带和温带环境内。整理学案达标测评1.给加横线的字注音。遗骸()褶皱()追溯()鸟臀目()两栖动物()参考资料,少熬夜!2.《阿西莫夫短文两篇》1篇依据在南极发现恐龙化石的事实,佐证了;1篇通过对“被压扁的沙子”的反思,证明。这表明,思考问题的角度不同,也不同。3.在下面的横线处填上适当的关联词语。斯石英并不十分稳定,原子之间靠得太近以至于它们又出现相互排斥的趋势,最后又变为普通沙子。,原子之间结合得极为致密,这种反弹变化进行得非常缓慢,使斯石英可保持数百万年。4.一小吃店打出广告:“好吃,告诉大家;不好吃,告诉我们。”但由于广告内容不是很自信,效果并不好。后经人指点,将广告内容稍作改动,便十分自信,顾客盈门。请问,是怎样改动的?

1 / 11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