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硬核支撑赋能应急实战以信息化数字化推进应急管理现代化——市应急管理局交流发言材料*市应急管理局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应急管理重要论述,认真落实应急管理部信息化建设和浙江省委数字化改革部署要求,按照全省应急管理数字化总体设计,以信息技术、数字改革赋能应急管理,构建“一平台一中心两张网”信息技术支撑,有效提升治理能力。近三年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年均分别下降*%、*%,经受住了台风“烟花”等自然灾害考验。一、坚持高位推进,统筹实施应急管理“一号工程”围绕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目标,将信息化建设、数字化改革列为应急管理“一号工程”。一是注重顶层设计。编制《*市应急管理“十四五”规划》信息化专篇和《*市应急管理数字化工程规划(*-*年)》,建设任务列入市重大建设项目“十四五”规划和数字政府建设重要标志性工程。二是狠抓组织落实。成立数字化改革领导小组和*个专班,主要领导亲自主持设计、牵头协调,分管领导具体谋划、分工落实。建立*项推进机制,每周进度跟踪、重大事项即时会商。三是强化协同保障。主动争取财政、发改、大数据等部门支持,信息化建设重点立项*个、总投资*万元,明确灾害监测预警信息化工程项目*个、计划投资*亿元。发挥安全生产、防灾减灾、防汛抗旱等议事协调机构作用,统筹对接省市信息系统*个,协调行业部门*家,确保顺利推进。二、注重集约建设,加快打造信息技术硬核支撑按照集约化原则,加快打造“一平台一中心两张网”。一是建设全市统用“大平台”。统建应急管理综合应用平台,同步复用省厅系统一体化运行,实现上下贯通、部门协同、政企联动“大协同”。目前主要功能已上线运行,开设政府用户*个、企业账号*万个。二是汇聚全量数据“一中心”。依托应急管理部、省应急管理厅数据中心和*城市大脑,建成*应急管理数据中心,归集共享*个目录*亿条数据,建立*大风险智能评估模型。三是统筹全域感知“监测网”。系统谋划城市安全风险智能感知监测网络建设,并纳入新基建三年行动方案,落实项目*个、计划投资*亿元。已建成接入应用水、气、桥、路、消防、特种设备等物联感知*万套、视频感知*万路,危运车辆定位感知*万辆,船舶物联感知*万套,重大危险源物联感知*处、视频监控*路。四是搭建全景支撑“通信网”。实现全场景数据传输和可视化指挥调度,市县两级卫星便携站、无人机、移动指挥车、无线终端配备率*%,偏远乡镇单兵、布控球等可视化装备率*%,村级配备卫星通信终端*套。三、突出问题导向,持续提升数字应用实战实效聚焦应急实战问题短板,以场景应用牵引流程再造、制度重塑,全面提升应急管理实战能力。一是赋能安全风险智控。实施风险闭环管控协同场景应用,构建从风险监测、预警到问题发现、处置、整改、销号、回头看全流程管理工作体系,发现核实问题*万个、整改处置*万个。立足*化工大市特点,打造智能化风险监测、实时化异常预警、闭环化问题处置、智慧化应急救援、指数化评估管理五大功能平台,实时监测预警处置*万条风险隐患,该场景应用被评为全省数字化改革首批最佳应用。实施防汛防台风险管控场景应用,构建风险智能评估模型,在防御“烟花”等台风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二是赋能精准监管执法。实施乡镇(街道)安全风险管控力指数管理,构建*方面*项指标体系,建立定期发布、专项整改、履职述职、巡查督导机制,着力解决基层安全生产责任落实难题。同时迭代完善安全生产信用系统,实时动态为*万家企业信用赋分,为精准监管执法提供依据。三是赋能智慧应急救援。依托“浙江安全码”对危险区域人员赋码,精准指导、动态掌控人员转移安置,实现“码上转”;为参与救援人员、车辆生成通行“绿码”,保障救援力量快速通行,实现“码上救”;向群众精准推送灾害风险预警信息,实现“码上知”。积极搭建可视化指挥调度平台,基本实现救援现场图像*分钟内传输到省市。四、引导多元参与,积极构建各方协同建设格局一是引导企业主体参与。推进“工业互联网+安全生产”行动,联合制订企业安全生产信息化补贴政策,预计补贴规模*万元、撬动企业投入*亿元。二是引导服务机构参与。组建全国首个民非企业性质的安责险风险防控服务中心,实行事故预防服务平台化、数据化、可视化管理,全市投保安责险企业*万余家,开展事故预防服务*万次。建立安全生产网络培训学院,免费提供自主线上学习,实现线上培训考核取证“一条龙”服务,完成企业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培训*万人次。三是引导社会群众参与。打造“学习强安”线上互动平台,注册用户超*万,有效提升社会宣传动员能力。下一步,我们将深入贯彻落实本次会议精神和黄明部长讲话要求,坚定不移推进信息化数字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