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群巷心邻聚里小坊集成巧治理群众不用出“埭头”,就可以对党委政府的实事项目、村居重要工作进行评议,对基层干部、工作满意度进行测评,对村容村貌参与治理。以下是小编分享的内容,欢迎参考借鉴与借鉴。一、背景与起因xx镇xx村村域板块狭长,东西相距近5公里。xx年9月,有村民反映:“从家里到村委会路程远,办件事来回耗时又费力,很多热点难点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老百姓们很不容易。”面对群众的反馈意见,xx镇党委充分重视、认真考虑,意识到村民群众需要一种更加“接地气”的平台。为及时准确把握群众思想脉搏,补上服务群众的“短板”,xx镇党委深入贯彻落实xx市委“1+6”文件及金山区委相关文件精神,结合本镇实际,提出了在村组建立“群众帮群众服务点”的设想,促进村居“两委”班子成员更直接面对百姓做好群众服务工作。在此基础上,xx年正式更名为“巷邻坊”,以此作为基层党建的物化依托,使之成为打通服务党员群众最后一公里的主阵地。二、做法与经过(一)建章立制,打造党建引领“枢纽站”xx镇党委立足党组织服务功能,紧紧围绕“学习教育集中点、民生事务受理点、村民自治议事点、社情民意反映点、代表委员接待点、公益志愿汇聚点、综治平安守护点”等内容,不断强化基层党建阵地的建设管理。建章立制促规范。“巷邻坊”作为xx镇基层治理的物化依托,xx年xx镇党委根据xx村试点的经验总结,以“成熟一个发展一个”的原则,制定了《关于xx镇“巷邻坊”党群服务点规范化建设的实施意见(试行)》,从基本职能、设置要求、阵地建设、队伍建设、机制建设等方面为“巷邻坊”党群服务点的建立指明了方向。如今,81个“巷邻坊”全面覆盖xx镇12个村居,让服务群众的距离延伸到村域每个角落,真正确保服务群众零距离。赋能增效促发展。经过多年的实践和探索,为进一步规范“巷邻坊”党群服务点,夯实党建服务基础,xx年xx镇党委制定了《关于xx镇赋能“巷邻坊”“百千万”工程的实施意见》。“百千万”:即以百个“巷邻坊”为平台,镇级百名干部带动千名党员、干部,辐射至万户家庭,达到面上的全覆盖。同时,在原先“建立入户平台、明确建设要求、强化保障机制”等建设要求的基础上,提出了“三访三联四到位”工作机制。通过镇领导班子、村居“两委”班子、村居党员干部定期走访,充分收集基层社情民意;通过“上下联动、资源联享、队伍联合”,不断提升服务能级;通过“全面覆盖到位、功能升级到位、机制保障到位、资源配送到位”,切实发挥出“巷邻坊”“七点合一”功能,让“巷邻坊”党群服务点成为群众想来、爱来、还来的活动阵地。(二)阵地发声,打造党群服务“便利店”聚点成片、以点带面,xx镇认真践行“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重要理念,不断强化“巷邻坊”“七点合一”的服务功能,为建强基层党组织阵地摸索出了一条新路。强化政治功能。依托社区党校,抓好初心教育、党史学习教育、“四史”宣传教育、理论宣传等内容;打造“宅基微课堂”“十五分钟党课圈”“老党员微党课”等品牌;开设“党群巷心力·幸福邻聚里”党群服务课程;发布“四季润学”党员教育活动,以便捷的“点单式服务”将学习教育以党员群众喜闻乐见的授课方式送到村居民的宅基头;把网格支部“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主题党日等党内活动放到“巷邻坊”内开展,将其打造成为党员学习教育的主阵地。擦亮阵地品牌。为进一步提升阵地新动能,在每年镇级开展“巷邻坊”点负责人集中培训班的基础上,xx年起,开展“巷邻坊”点负责人“点对点”互动、“面对面”交流活动。通过村与村之间的座谈交流、实地参观,学习兄弟村居党群服务阵地建设工作亮点及特色,不断提升各点负责人的业务能力。围绕“春团圆、夏志愿、秋红旅、冬温暖”四季主题,各“巷邻坊”结合传统节日、群众所需、村居重点工作等,以“配送+点单+自主”等形式开展系列活动,让“巷邻坊”转起来、活起来。提升服务能级。围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发动各村居的党员、团员、妇女、医生、教师、退役军人等多彩志愿者队伍汇聚到“巷邻坊”,让身边人服务村居党员群众,提升服务的覆盖面和便捷性。每月在各“巷邻坊”开展“暖心巷”志愿服务活动、代表接待活动、综合性便民服务等,将党建服务、社区服务、为老服务、文体活动、就业援助等各类服务队伍下沉至“巷邻坊”,使基本民生服务在“巷邻坊”内更好地聚集。依托区域资源,实施“三百”教育工程,通过“百场党课、百场百姓讲堂、百场文艺演出”,实现千名党员受教育,万户家庭进“巷邻坊”,让“家门口”的“巷邻坊”成为党员群众生活中的“便利店”。(三)创新功能,打造党群阵地“防护墙”xx镇积极发挥81个“巷邻坊”党群服务点“信息站”“广播站”“服务站”“三站合一”的基层阵地优势,以“自治、法治、智治”“三治并行”的防护模式,打通基层防控“最后一公里”。“自治”打基础,激发内生动力。疫情期间,各村居积极发挥“巷邻坊”作战平台作用,由“两委”班子牵头,“巷邻坊”点负责人带领志愿者,在迅速组织群众、动员群众、普及科学防控知识、提高群众防范意识、实施群防群控,有效遏制疫情扩散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独特优势。他们夯实道口、埭头的管控措施,挨家挨户入户宣传,不断凝聚和增强党员干部群众参与疫情防控的主动性、积极性,统筹做好基层防疫自治,为打赢疫情考验下的大xx保卫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法治”做保障,促进有力有序。以“社区民警兼任村居干部”工作机制为契机,将“巷邻坊”建设成为党员家中的议事点,充分发挥党建对基层社会治理的引领功能,通过“我与群众面对面”的形式,让“巷邻坊里老娘舅”服务团队利用茶余饭后时间到服务点深入了解村情民意,将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实现矛盾纠纷不出埭、不出队、不出村、不上交。同时,结合“巷邻坊”四季活动,开展各类法治宣传。疫情期间,更是将疫情防控的要求融入村居制度规范,向周边村居民下发《农村地区疫情防控18条》《xx镇关于实施疫情防控“十不准”的通告》等,让群众提高依法维权意识的同时加强自我防护。“智治”来护航,实施精准防控。疫情防控期间,通过将“巷邻坊”与智慧网格管理相连接,有效增强了常态化防控意识,把网格化党建贯穿于基层社会治理的各方面。三、成效与反响自“巷邻坊”推行以来,取得了良好成效,收获了群众广泛的好评,切实为群众解决了一批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打通了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为村民自治开辟了一条新路径。(一)拓宽了平台,开辟了自治共治“新渠道”。通过发挥“七点合一”功能,将“巷邻坊”建设成为了党和政府与党员群众沟通的“连心桥”。群众不用出“埭头”,就可以对党委政府的实事项目、村居重要工作进行评议,对基层干部、工作满意度进行测评,对村容村貌参与治理。遇到民情民意,村干部“足不出户”就能了解社情民意,缩短了“办公桌”与“八仙桌”的距离。“巷邻坊”不断拓宽了听取党员群众意见建议的渠道,真正走对了路子、创出了特色、赢得了民心,提高了服务人民群众的能力和水平。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让“巷邻坊”真正成为了群众主动参与、大力支持、深受喜爱的党群服务阵地。(二)整合了资源,实现了服务群众“零距离”。面对党群服务阵地的全面转型,围绕市委、区委关于街镇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体系功能建设的相关要求,按照打造一批有“温度”更要有“热度”的“一站式”服务综合体的目标,xx镇结合了各级、各条线资源,进一步下沉服务,在原有的针对党员的集体政治生日、“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党建类活动基础上,大力推进了公益众筹、微心愿、护水先锋等服务项目,不断扩大了党群服务“同心圆”。通过增加了服务项目,提升了服务品质,真正实现了以便利的服务、多元的活动“聚民心、暖人心、筑同心”,不断提升着党员群众的归属感、获得感和幸福感。(三)建强了队伍,打造了社区治理“排头兵”。针对各“巷邻坊”党群服务点的特点,xx镇充分挖掘培育能人、达人,在负责人、志愿者和工作人员的考量上,不再拘泥于党员身份,将村、埭上那些有一定威望、热心党的工作的“三支队伍”人员、退休干部、文体团队骨干分子、社区报到党、团员等纳入考虑范围,不断激发内生动力,深化服务内涵,培育出一支支素质高、能力强、业务精、服务优的自治核心队伍。尤其在疫情防控期间,各村居更是发挥移动“巷邻坊”的优势,自发成立了疫情防控志愿者队伍,驻扎于各个道口,严格管控村居人员进出,为辖区社区治理提供了支撑。四、探讨与评论几年来,xx镇“巷邻坊”建设着眼于为民惠民,在探索和实践中不断发挥本土优势,创新基层党建工作载体,将其发展成为有温度、受欢迎、聚能量的党群服务阵地。一是在服务发展中提升党群工作实效。利用扎根基层的“巷邻坊”党群服务点,开展形式多样、主题鲜明的主题活动,以深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长效机制为抓手,在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的同时,扎实推进各类学习教育活动,实现基层党员学习不脱岗、不离家。围绕“我为群众办实事”主题实践活动,以各“巷邻坊”党群服务点为阵地,全方位织密党群先锋网络,不断激发出基层治理的新活力。二是在党群工作中建立长效机制。坚持“党建带群建促社建”的方针,让镇域内的各级党组织、群团组织和公益志愿者队伍在“巷邻坊”内得到赋能发展,通过有效整合资源,实行“党群共建一体化”,焕发出新的生机活力。合力推进党群共建,制订和落实年度调研计划,以赋能“巷邻坊”“百千万”工程为抓手,定期深入联系点开展活动,及时了解和掌握党员群众的思想动态和工作生活情况,进一步延伸服务的触角,架起了党群干群“连心桥”。三是在完善自我中提升党群形象。围绕全镇党建重点工作,积极谋划“巷邻坊”发展新思路。通过加强负责人的业务培训,经常性开展日常工作指导,在服务发展中打造一支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素质过硬的党群工作队伍。xx镇将致力把“巷邻坊”建设成为夯实xx党建的亮点、服务群众的热点、促进发展的支点,不断提亮xx“巷邻坊”党建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