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现代人力资源开发分析内容摘要:人力资源是台湾现代经济高速发展的关键,台湾主要从政府重视、注重培养,加强引进等方面促进人力资源开发,台湾人力资源开发前景关键与大陆关系等。关键词:台湾省人力资源开发现状措施趋势二战后,台湾省经济高速发展,成为亚洲“四小龙”之一。台湾省自然资源并不丰富,人口密度相当高。是什么推动了台湾经济的高速发展呢?李国鼎[3]在总结台湾经济发展的经验时强调:“就台湾经济发展而言``````,最重要的是有计划的发展人力资源。”[1]卓有成效的人力资源开发,是台湾经济高速发展的关键。一台湾人力资源开发现状分析台湾在二战后经历了经济恢复发展阶段(1952-1963),经济“崛起”阶段(1964-1980)。经济的“繁荣”阶段(1981-1999)。2001[2]年GDP为2883亿美元,世界排名第17位,人均GDP1.2941万美元,居世界第25位。一、二、三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9%,30.9%,67.2%,从业人员分别占总从业人员的:7.5%,36.0%,56.5%。台湾培养和造就一大批高素质的人才。1968年台湾即开始实行“九年国民教育”制度,台湾当局重视教育投资,不但政府加大对教育投资且私立学校得到充分发展,到1992年台湾每千人中受高等教育的有24.9人,仅次于美国、加拿大、日本及韩国,居世界第5位[2]。90年代以来,台湾科教经费的数额均呈逐年递增之势。从经费投入的增长率看,20世纪90年代台湾平均增长率为13.5%,从投入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重看,平均比重为1.82%,其中2000年为2.05%。在授权专利方面,台湾仅2000年就为42241件,目前发明专利已占专利授予总量的27.2%。无论从数量还是质量都超过北京、上海和广东等省份。二台湾人力资源开发措施1高度重视人力资源开发台湾当局自20世纪50年代起就重视人才培养,加强对人才开发的宏观政策指导。六十年代,台湾的一些有识之士开始认识到,对自然资源贫乏而人力资源丰富的台湾而言,谋求人力资源的有效开发是唯一可行的出路。李国鼎先生可以说是台湾人力资源开发的主要倡导者之一。1961年,他就指出:“国家的开发固然尚需具备如天然资源……等因素,但最重要的实为人力资源。”[1]他还对人力资源开发的途径提出了分析和建议。1963年美国劳工部的专家亨利·威斯(HarryWeiss)忠告台湾当局:“台湾政府迫切需要一个劳动力计划,为了完成这个计划,它需要一个劳动力计划组织。”[1]在台湾有识之士和外国专家的推动之下,人力资源开发受到高度重视。1967年,台湾当局设立了“科学发展指导委员会”,负责岛内科学发展的政策指导问题。1969年推出了《12年科学发展计划》,开始重视科学技术的发展。1979年台湾当局根据产业升级的需要,提出了“科技升级”的口号。1982年通过了《科学技术发展方案》,为加速科学技术的发展制定了总的原则和规划。1983年台湾当局颁布了“培育和招揽高级科技人才方案”,致力解决科技人才不足的问题。台湾1988年起在产业升级中把人才培养放在优先位置上,大力调整教育结构,加强职业技术教育和培训,并且实施了海外人才交流计划,促进了产业升级的实现,可见台湾人力资源开发是一个渐近的过程,民间和政府都非常重视。2积极培养高素质人力资源2.1积极控制人口数量控制人口数量是提高人口质量的基础。台湾早在1954年就成立了非官方的“中国家庭计划协会”。在1960年通过了一个号召实行计划生育的决议案。1964年开始推行以节育,1968年5月,台湾“行政院”颁布《台湾地区家庭计划实施办法》。1969年5月,又颁布了《“中华民国”人口政策纲领》。这一系列措施取得显著效果,从1964—1984年的20年间,由于家庭计划的实施,使台湾少出生248万人。有效控制人口使台湾省由此而节省的教育经费支出约为1.36亿美元,节省就业投资约5亿美元。而此期间家庭计划方案的费用为1500万美元,仅占上述前两项6.36亿美元的2.3%。这为台湾的进行人力资源的开发创造了积极的条件。2.2积极发展教育事业积极发展教育,是提高人力资源质量的关键。台湾在经济很困难的五六十年代就积极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1968年开始实行“九年国民教育”制度,普及了初中教育,1983年台湾当局制定了《延长以职业教育为主的国民教育实施计划》,要求学生在接受了九年义务教育后,必须再经过2~3年的专业职业技术教育。1952年-1975年,台湾高等学校从8所增加到101所,高校教师从1077人增加到13.6万人;高中毕业生读大专以上学校的比率从46.2%增加到78.8%。台湾教育事业的大发展,是以政府对教育的大力投入为条件的。在上述同期中,台湾各级政府对教育文化的净支出所占的比重,从7.8%上升到17.3%,增长了约10个百分点。在县市政府总支出中教育文化支出的比率,1947年为3.9%,1966年则高达40%。教育事业的大发展,使台湾人口的文化科技素质普遍提高。2.3加快发展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台湾传统的教育观念,重视文化知识的教育而忽视职业技术教育。到20世纪60年代中期,台湾工业的发展又急需大量的熟练技术技能的员工。为此,台湾当局认识到,要解决教育发展与经济发展脱节的问题,就必须彻底破除传统的教育观念,大力改变教育结构,积极发展职业技术教育。70年代台湾当局认识到,仅培养中专、职校毕业生已满足不了经济发展的需求,于是从80年代以来逐渐兴办了一批高等职业学校,现有高等职业学校38所,称之为科技学院(30所)或科技大学(8所)。台湾高职的培养理念:“落实务实教学,推动产学交流,加强科技整合,因应产业升级;重视通识人文,培养国际宏观,扩大推广教育,畅通进修管道;结合地方特色,促进地区发展”。台湾高职的教学特点是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并高度重视外文。每个学生精通一门外语。综上所述,台湾的高等职业教育有丰富的办学经验,毕业生受到广泛的欢迎,对提高劳动力素质,推动台湾经济、社会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2.4积极促进在职培训重视“双轨的人力开发制度”[3]。也就是说,把在职培训摆在教育同等重要的位置,作为人力资源开发中和教育并行的另一“轨”来大力发展。为此台湾当局:组建必要的官方机构和非官方培训组织。1968年,在联合国的协助下成立了“工业职业培训协会”。1976年,政府又成立一个特别委员会,加强对职业培训的组织领导。80年代初,又在“内政部”专门设立了“职业培训处”。台湾民间组建有“中国生产力中心”等组织,负责开展培训、咨询工作;制定、实施有关在职培训的法律、法规。如1983年的《艺徒培训条例》和1984年的《劳动标准法》。这两个法令明确要求:雇主在雇用一个徒工时,必须写下培训课目、培训期、教师、生活设施和生活补助等详细内容的契约;从70年代开始,制定、实施完整的职业培训五年计划或单项培训计划;公营企业在职工培训上起带头示范作用。3积极引进国际人才促进留学人才回流台湾地区曾为世界人才外流幅度最大的地区之一,但到了20世纪80年代以来台湾地区出现了人才回流增长的趋势,近几年形成了一股回流高潮。在台湾政坛昔日的留学生成为今日政坛的风云人物。在重要科技领域,集中了一大批人才,成为台湾经济发展、产业升级和技术创新的重要源泉。目前台湾留美学生回台率为95%[4]。台湾如何使人才回流现象不断上升?3.1积极实施国际人才交流计划实施国际人才交流计划,招聘海外科技人才。台湾积极利用各种渠道派出大量的技术和管理人员出国接受培训或深造。尽管早期人才外流严重,但他们仍坚持送出去,同时积极创造各种条件吸引流出去的人才回来。在送出去的同时,台湾还请进来,广泛邀请外国专家到台讲习、担任顾问,通过引进外资、引进先进的项目、先进的技术设备,来培养岛内的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台湾还派人研究了“国际艺徒竞赛”活动,在台湾开展一年一度的“艺徒竞赛”,再派获胜者参加国际艺徒竞赛,以此促进岛内的艺徒培训和人力资源的开发。人才交流上台湾坚持“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的人才政策3.2设立专门机构实施吸引人才规划为了吸引海外优秀专业人士来台建设,1974年台湾开始建立旅外学人档案,将海外学人所学专业分为文、理、管、商、工、农、医及教育八大类,输入电脑。台湾在美国、日本设有许多办事处,仅在美国加州就有两处,存储3000多名工程师和电脑科学家的资料。同时专门建立了一个机构----国建会.该机构不是一个实体,但功能就是在海外引智,他们从海外大批吸引人才去台任要职,上至科学院长、大学校长、研究所长、企业主管,下至一般工程技术人员都在网罗之列。3.3加速经济发展1953—1998年台湾地区的年均国民生产总值以8.7%的速度增长,居世界前列。这种持续增长吸引了大量留学人员回流,使台湾地区80年代以来出现了人才回流的趋势。台湾地区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1976年超过1000美元,1980年超过2000美元,1984年超过3000美元,1990年近8000美元,1992年超过了10000美元。从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与人才流动的关系看,当人均GDP超过2000美元时,人才回流开始增长,出现人才回流趋势,当人均GDP超过10000美元时,回流人数超过5000人服务的留学人员多为高学历者,待遇相当优厚,甚至超过了美国同类人员的工资水平。较高的工资水平吸引着一些外流的人才回台谋求发展,促使台湾地区掀起了一股人才回流的高潮。加速经济建设,增强综合经济实力和科技竞争能力,是台湾吸引国际人才的一个重要因素。3.4积极建设高科技园区积极建设高科技园区,发展高科技产业,为海外人才回台提供科研条件。1980年,台湾建立了新竹科学技术园区,成为高科技研究和开发的中心。新竹科技园区是台湾建立的第一个科学园,主要发展电子工业,区内有272家工业公司,半数以上是西方跨国公司的子公司或分公司,45%为海外回流人才所创。目前,园区内集中了1.2万高级人才,各类学者专家已超过6万人。只用20年台湾从世界上的制鞋王、制衣王,成为世界上微电子产业的三强之一。3.5相对稳定的两岸关系20世纪80年代,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走过了由紧张到缓和,从隔绝到交往,从单向间接到双向直接接触,这对台湾吸引人才起积极作用,在两岸关系僵硬的六、七十年代,台湾地区的许多留学人员担心大陆迟早会武力统一台湾,在台湾安全没有保障,从而滞留不归。80年代以后,随着两岸关系的缓和,回台人数也相应增多,特别是1987年11月台湾当局局部开放台湾民众到大陆探亲,两岸关系取得实质性进展后,回台的留学生人数以每年20%的速度递增吸引外来人才也受到了两岸关系的影响。3.6台湾当局优惠的人才政策近年来,台湾当局制订更加优惠的人才政策,以吸引人才回流。负责辅导安排留学生工作的“青辅会”除了制定《协助留学生回国服务办法》,1984年再次修订了《辅导青年创业办法》,给创业学人提供更多的优惠。同时进一步协助有关机构,为他们开创更有利的创业环境,使他们在开发台湾经济上作出贡献。台湾当局为留学人员返台提供其他优惠条件如:从优统计海外任职资历,增加工资与津贴,提供回台旅费及零用金。企业管理硕士回台的月工资比同类人员高1—2级;在公立大学任教的除薪金外,还发研究补助和房屋津贴,协助其眷属就业等等。台湾当局采取的吸引人才回流的人才政策和措施,发挥了吸引人才的作用。3.7发扬中华优良文化传统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特征是“礼”或“礼治”。人才流动受到经济、政治、高等教育等因素的影响,但留学人员最终是否回台则是由个人决定的,因此留学人员的素质在减少人才外流中就显得尤为重要。台湾出于政治上的需要,注意培养留学生在民族感情和对台湾的“认同意识”,教育留学生不要忘记自己祖先和乡土。这些都起到了维系留学生的民族感情,吸引人才回流的作用。三台湾人力资源开发展望新的世纪是伴随着科技、经济的激烈竞争到来的。世界经济竞争也更明显地呈现为高科技产业、高素质人才的较量。台湾应当从这个大趋势去展望人力资源开发前景,必须建立稳定的两岸关系,继续加大人力资源开发力度,积极吸引海外人才,加强两岸人力资源开发合作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