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人力资源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六章人力资本与经济发展第一节人力资源及其对经济发展的贡献一、人力资源与人力资本二、人力资源对经济发展的贡献一、人力资源与人力资本人力资源(HumanResource):指在一个国家或地区中,处于劳动年龄、未到劳动年龄和超过劳动年龄但具有劳动能力的人口之和。人力资本(HumanCapital):是通过教育、培训、保健、劳动力迁移、就业信息等获得的凝结在劳动者身上的技能、学识、健康状况和水平的总和。两者的概念有区别也有联系。二、人力资源对经济发展的贡献人力资本理论人力资本与经济发展关系的实证(一)人力资本理论人口素质低下人力资本匮乏人才浪费人才流失人力资源问题传统人力资本理论:亚当·斯密人力资本理论现代人力资本理论:T.W.SchultzE.Denison、J.MincerG.S.BeckerP.M.Romer、R.E.Jt.Lucas亚当·斯密将人获得的有用的能力看作社会资本的一部分。马歇尔则认为:“最有价值的投资是对人的投资”。古典经济学家承认人的能力对经济生活有重要影响。但古典和第一阶段发展经济学家更多地从人力资源意义上来理解。把劳动假定成同质、无差别、且是无限丰富,从事的是不需要技能与技巧的简单劳动,这种劳动能力是天生的。假定与经济增长相关的因素,仅仅是劳动力数量而不是质量。观点资本只是指有形的物质资本,投资是物质资本的增加;用于人自身支出则只是消费,无须像对待物质一样对人进行投资。绝大部分注意力放在物质资本积累上,认为物质资本决定经济发展。结论进入19中叶,经济和社会背景发生剧烈变化,物质资本投入的增长无法解释产出的更快增长。人力资本理论开始兴起。问题1、舒尔茨人力资本理论西奥多·舒尔茨(T.W.Schultz)进行了开创性的系统研究。1960年,提出人力资本(humancapital)概念,1961年发表《人力资本投资》,标志着人力资本理论的确立。舒尔茨坚决反对劳动同质而突出物质资本的观点,批评以往对资本概念的片面理解,指出资本不仅包括物质形态,而且还包括凝结在人体内的人力资本。观点人力资本是体现在人的身上,反映人的质量和能力的非物质资本。概念与提高能力有关的支出属于投资,和物质资本投资一样可获得收益,这种投资形成的资本是人力资本。结论教育、改进营养和健康、迁移就业、降低生育率等各种提高劳动质量的支出,是一种资本积累,能提高劳动生产率和收入。2.丹尼森人力资本理论主要贡献在于对人力资本要素作用的计量分析。通过精细分解计算,论证出美国1948-1989年教育和知识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42%,超过了物质资本的贡献率(37%),若把投入生产的劳动力的数量贡献也算进去,则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更高达63%。许多人认为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长达十多年的全球各国教育经费的猛增,在很大程度上归功于丹尼森的研究成果。3、贝克尔对人力资本理论的发展人力资本理论在贝克尔(CaryS.Becker)等不断补充和完善下日臻成熟,该理论逐渐得到了广泛认同。(l)医疗保健和营养,影响寿命、力量强度、耐久力和精力;后天能力获得渠道(2)教育和训练,包括正规、非正规学校教育和在职训练,它提高一个人的生产技能。通过这些渠道获得生产能力必须支付一定的成本,包括直接的支出和因接受教育和训练而放弃的收入(机会成本)。投资成本因为这些成本与提高人的生产能力有关,所以被叫做人力投资。后天获得的生产能力通常被叫做人力资本。人力投资人力投资越多,人力资本存量就越大,这就如同物质投资的情形:投资越多,物质资本存量也越多。4.内生增长理论对人力资本的重视P.M.罗默于1986年提出“收益递增的长期经济增长模式”和R.E.Jt.卢卡斯的“经济发展机制”都强调人力资本存量和人力资本投资在从不发达经济向发达经济转变过程中的重要作用,确立了人力资本和人力资本投资在经济增长中的重要作用。一国增长主要取决于人力资本积累观点人力资本是经济增长的“发动机”罗伯特·卢卡斯(R.Lucas)认为,人力资本不仅可以提高劳动者自身的生产率,而且其外在效应还会扩散到别的劳动者身上,会从旧产品传递到新产品,因而将提高所有生产要素的生产率,进而实现规模收益递增。最早贡献者卢卡斯(二)人力资本与经济发展关系的实证表1发达国家要素投入增长与贡献(%)(1960~1985年)国别资本劳动力全要素生产率法国27-578前联邦德国23-1087日本36559英国27-578美国232750——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要素生产率增长对产出增长的贡献率占50~87%。科技成果的应用是促进生产率提高从而推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原因。地区(1)GDP增长率(2)劳动的贡献(3)资本的贡献(4)TFP的贡献非洲3.30%1.0(30.30%)2.3(69.70%)0.0(0%)东亚6.80%1.1(16.18%)3.8(55.88%)1.9(27.94%)欧洲,中东和北非5%0.7(14%)2.9(58%)1.4(28%)拉丁美洲3.60%1.2(33.33%)2.4(66.67%)0.0(0%)南亚4.40%0.9(20.45%)2.9(65.91%)0.6(13.64%)68国经济4.20%1.0(23.81%)2.6(61.90%)0.6(14.29%)Source:Thirlwall,GrowthandDevelopment,Table4.4,p114.表2.发展中国家要素投入和全要素生产率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实例——知识经济时代生产力要素的新演绎在收入分配方面,工业经济时代造一辆汽车,其成本的85%以上是支付给一般的工人和投资者。而在今天,以上人员所得仅占6%,其余84%支付给了设计师、工程师、战略家、金融家、广告商、营销师和经理人员。在当今发达国家,劳动力成本一般仅占10%左右。在资产价值方面,工业经济时代的企业总裁多为富可敌国的钢铁大王、石油大王。现在,世界上最大跨国公司通用汽车公司,其设施最大、库存最多,资产价值400亿美元,但世界首富却不是它的老板。而依靠知识致富、以开发软件取得成功的比尔.盖茨则连续多年位居世界首富。人力资本是经济增长的“发动机”,是国民财富的最终基础。人力资本投资(主要是教育)不仅是消费活动和福利开支,更是一种生产性投资。资本积累的重点应当从物质资本转向人力资本。物质资本的边际收益率递减,只有人力资本的边际收益率是递增的。研究证明:人力资本比物质资本更重要发展中国家人力资本的重要性缺乏人力资本是造成发展中国家经济落后和限制其经济发展的根本性因素。教育经济学家萨卡洛普洛斯(GeorgePsacharopoulous)对几十个国家的研究发现,在不同国家教育投资都具有很高的社会收益率,其中亚洲各国初等、中等、高等教育的社会收益率平均为27%、15%、13%;在中等发达国家分别为13%、10%、8%。第二节教育与人力资本形成一、教育和人力资本投资二、教育的成本——效益分析三、发展中国家的教育问题(一)人力资本投资概念:通过对人力资源进行一定的投入(货币、资本或实物),使人力资源质量及数量指标均有所改善,并且这种改善最终反映在劳动产出增加上的一种投资行为。特征:①连续性、动态性;②收益者与投资者的不完全一致性:获益顺序一般是员工(各种技能的提高及由此带来的利益)---企业(效益的提高)---社会(政治、经济的进步);③收益的多方面性:经济收益和社会收益等等。节省本国教育费用支出和生育抚养及入境前的保健费用人力资本形成途径:教育投资保健投资劳动力国内流动移民入境分为宏观教育投资和微观教育投资转化为健康资本存量有助于调剂余缺、提高劳动力使用效率,以减少浪费对人力资本投资包括对人身体素质的投资,即营养和保健方面的投资,这不仅有利于生产能力提高和人力资本形成,而且也是发展目的之一。教育(或培训)被认为是增进人力资本最直接、最重要的途径,因为教育直接地促进人的知识的增加和技能的开发。但是教育有广义和狭义之分。(1)学校正规教育(formaleducation)。一般是未开始参加工作的青少年,在学校正规教育机构中接受系统教育。狭义教育只包括学校正规教育,是典型的教育形式。首先(二)教育的形式与功能广义教育包括三种(2)非学校正规教育(nonformaleducation)。成年人在非学校的正规教育机构中接受短期、专门技术训练。(3)非正规教育(informaleducation)。在任何教育机构之外的一种学习方式。通常也叫边干边学。教育无疑具有双重的功能为受教育者提供终身的文化上、精神上的满足;提高劳动者或未来劳动者赚取收益的能力。其次是一项投资首先是一种消费品提高国民文化和文明程度,使社会和谐,增加人际信任;增进全体劳动者技能从而提高整个社会的生产率。于社会而言教育的社会功能(1)有文化的人增加,社会信任度提高,社会和经济活动中发生的交易费用就会大大降低。(2)女性接受教育后对社会贡献很大。增加生育子女的机会成本和推迟结婚年龄,有助于降低人口增长率;女性教育程度提高能为家庭提供更好营养保健和文化氛围,利于子女健康、品德修养,能够提高政治权利和社会地位,促进社会文明。(3)教育能够使劳动力的流动性大大增加。(4)教育使信息丰富,认识和判断力提高,政治参与度增强,有利于一个国家与社会良好政治文明的建设进程。(三)教育与发展的关系1.教育与收入分配教育对低收入户收入增长的影响•能使受教育者提高文化技术水平,提高未来取得收入的能力。•促进低收入户的收入增长,缩小社会的收入分配差距。政府对于低收入户的扶持分为两种•高收入地区的低收入户:强化个体的技能培训•低收入地区:教育的重点是人们观念和知识的整体转变2.教育与计划生育二、教育的成本-收益分析一个人通过教育提高了生产技能,从而增加了产出和收入,那么,这种增加的收入就是他的教育收益。一般说来,一个人受的教育越多,收益就越大。(1)受教育越多,年龄—收入曲线越高;反之越低。(2)每条年龄—收入曲线都先升后降,50岁左右,收入达到最大。(3)随着教育级别提高,获得最初收入的年龄变大,但起点收入在增加。如果教育成本不随教育层级的上升而与教育收益同比例地增加,那么,对这个家庭来说,尽可能地让孩子受更多的教育是有利的。教育决策不仅仅只考虑经济因素,还有很多社会的、文化的因素也必须考虑。但一般认为,经济因素是被考虑的主要因素。中国在改革初期曾出现过读书无用论的思潮,很多人不愿意读书,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出现的一个过渡现象读书无用论根源脑体倒挂:就是书读得多的人,还不如书读得少的人的收入高。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市场化改革的不断深入,脑体倒挂现象基本得到纠正。但最近在中国出现大学毕业生起点工资还不如农民工高的现象,是否是脑体倒挂的幽灵重现?现在下结论还为时尚早,不过这种现象值得关注。教育的收益VErtttn()11V0=Et/(1+r)t预期收入公式教育的收益是预期的,必须对某级教育的未来收入进行贴现,然后与该级教育成本进行比较。V0=t年收入的贴现值,Et=t年的教育收入,r=利率即教育投资的机会成本。把n年的所有预期收入贴现值相加起来便可得到公式上过大学和没有上过的年龄-收入剖面图EarningsstreamA:未上过大学EarningsstreamB:上过大学65教育的成本——由家庭负担的私人成本包括两个部分也叫做直接成本,显性成本(explicitcosts)包括一个家庭对子女完成最终教育的全部实际货币支出,如学费、书费与交通食宿等开支。也叫做机会成本。隐性成本(implicitcosts)指学生在上学期间放弃的收入,如果不上学而参加生产活动,本来可以获得一笔额外的收入。年龄越大,受教育越多,放弃的收入越大,隐性成本越大。一个贫穷孩子,即使上小学也有机会成本,因为很小时就可以为家庭干活。这也是农村学生中途辍学率较高的原因之一。预期子女读书期间发生的一切显性

1 / 71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