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权劝学》教学设计5篇【导读】这篇文档“《孙权劝学》教学设计5篇”由三一刀客最漂亮的网友为您分享整理,希望这篇范文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吧!《孙权劝学》教学设计1《孙权劝学》教学设计常村镇初级中学李可可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了解有关《资治通鉴》的文学常识。2.掌握文中涉及的常用文言词语。(二)过程和方法1.能在熟练朗读的基础上,正确断句和停顿。2.通过朗诵文意,体会对话中的不同语气,揣摩想象人物当时的神态和心理活动,进而分析人物形象及其性格特征。(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懂得学无止境,学有益于人的完善和发展。教学重点、难点1.揣摩体会人物的语言特点,进而分析人物形象及其性格特征。2.联系生活,让学生真正领悟到读书有益于人的发展和完善的道理。教学方法:品读法,小组合作法、探究法。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看过《三国演义》吗?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话说三国鼎立之时,吴王孙权独霸一方,他手下有员大将名叫吕蒙。此人武艺高强,战功卓著,曾随周瑜、程普大破曹操于赤壁,后又袭破关羽,占领荆州,深受吴王孙权的信赖。可吕蒙有个毛病,不爱读书学习,孙权屡劝他多学知识,可吕蒙每次都推三阻四,还自以为一介武夫,读书何用。这回,孙权又来劝他了,结果如何呢?让我们来看看《孙权劝学》一文。二、了解作者、作品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北宋政治家、史学家。《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宋神宗以其“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命名为《资治通鉴》,即为统治阶级提供政治借鉴。三、一读,读准字音读出停顿1、师范读课文。2、学生自由读,提示注意生字的读音3、强调重点字的读音卿(qīng)孰(shú)涉猎(shè)为博士(wéi)遂(suì)更(gēng)邪(yé)4、指名学生读5、学生齐读四、二读,读懂文意(1)学生结合注释,边读边翻译,划出不懂的词句,小组讨论(2)学生推举代表翻译课文,师纠正学生翻译的不准确的地方。(3)师强调重点文言字词:但.当涉猎:只,只是。孰.若孤:谁,哪个。乃.始就学:于是,就。及.鲁肃过寻阳:到了……的时候。即更.刮目相待:重新。大兄何.见事之.晚乎:何:怎么;之:无意义。(4)请学生找出出自本课的成语并学习吴下阿蒙:特指原来不好读书的吴国大将吕蒙。后泛指缺少学识才干的人刮目相待:意思是另眼相看,用新的眼光来看待。表示不要用老眼光看待别人,要估计到别人的进步。五、三读,读出语气。揣摩人物说话时的神态心理,进而把握人物形象的性格特点。1、孙权是如何劝学的?(学生齐读孙权的话)A、师引导学生体会孙权说话时的语气神态心理:“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一语破的,向吕蒙指出“学”的必要性,语重心长,谆谆告诫,严厉中又可见对吕蒙的关心、厚望。“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用反问句式,可见孙权对吕蒙的推脱有一丝不悦和责备。“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现身说法,指出“学”的可能性,语重心长,言辞恳切。B、学生表情朗读孙权的话并试背。C、引导学生从对孙权语言的分析中概括其性格特点关爱部下好学善劝2、这次吕蒙欣然接受孙权的建议,开始学习,课文是如何表现吕蒙学有长进的?(生答:通过吕蒙于鲁肃的论议。学生齐读二人的对话)A、师引导学生体会鲁肃说话时的神态语气“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这是情不自禁的赞叹,可见鲁肃十分惊奇的神态,以他眼中吕蒙变化之大简直判若两人,表现吕蒙因“学”而使才略有了令人难以置信的惊人长进。同学们要知道,鲁肃不仅地位高于吕蒙,而且很有学识,由他说出这番话,更可表明吕蒙的长进确实非同一般。(学生表情朗读鲁肃的话并试背)B、引导学生体会吕蒙应答时的神态语气“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可见吕蒙颇为自豪自得的神态。(学生表情朗读吕蒙的话并试背)C、联系“结友”一句,概括鲁肃和吕蒙的性格特点鲁肃:敬才爱才吕蒙:听劝好学六、模仿表演分小组模仿表演。七、总结课文内容,指导学生背诵本文写的是吕蒙在孙权劝说下“乃始就学”,其才略很快就有惊人的长进而令鲁肃叹服并与之“结友”的佳话。先写孙权劝学,吕蒙就学;后写鲁肃“与蒙论议”---赞学,“结友而别”。八、作业布置课堂中表演的故事给你怎样的启示呢?请写出来。九、板书设计孙权劝学不可不学学习的必要性正面描写劝现身说法学习的可能性人物对话结友而别鲁肃的言行侧面烘托《孙权劝学》教学设计2《孙权劝学》教学设计湖北省安陆市巡店镇初级中学刘季安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⑴、了解司马光和《资治通鉴》。⑵、掌握文中涉及的常用文言词语,了解文言语气词所表示的不同语气。⑶、理解文意,体会对话中的不同语气,揣摩想象人物当时的神态和心理活动。(二)过程与方法:⑴、反复朗读课文,能用现代汉语正确翻译课文。⑵、理解文意,体会对话中的不同语气,揣摩想象人物当时的神态和心理活动。(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理解吕蒙与鲁肃对话的含义,树立正确的学习观。二、教学重点:⑴、品味孙权、鲁肃、吕蒙对话中表现的人物形象特点。⑵、理解“开卷有益”的主旨。三、教学难点:⑴、体会文中三位人物对话的情味有何不同。⑵、联系生活实际,真正领悟到读书有益于人的发展和完善的道理。四、教学方法:朗读法、问答法、讨论法及表演法等。五、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完成课前预习。六、教学时间:一课时七、教学过程: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点击课件,播放苏轼诗词《赤壁怀古》创设教学情境,导入课题)教师口述:《资治通鉴》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三国时期,吴国孙权手下有一名大将,名叫吕蒙,此人武艺高强,英勇善战,曾随周瑜大破曹军于赤壁,后又占领荆州,在麦城生擒关羽父子,立下了赫赫战功,深受吴王孙权常识。但他年青时不爱读书,斗大的字不认识几个,孙权多次劝他学习,他总是找各种借口推辞,还说自己一介武夫,只要会领兵打战就行了,这不,孙权又来劝学了,这次结果如何呢?(目的:通过教师口述相关故事,以此来激发学生对历史人物的关注,从而激发学习的兴趣)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孙权劝学》一文。(教师点击课件显示课题并板书《孙权劝学》)(目的:引起学生特别注意,了解学习课题,围绕课题展开学习)2、把握人物,深化主题(点击课件,了解学习目的,显示作者及作品简介,以及文中三个重要历史人物及简介)1、司马光及《资治通鉴》简介(见课件图片)2、三个重要历史人物及简介:孙权、吕蒙、鲁肃(见课件图片)(目的:让学生对本课中的重要人物有一个初步了解,便于进一步理解课文)3、把握节奏,多层朗读(点击课件,显示教学目标:多层次朗读及相关教学要求)1课件显示如下:1、教师范读:要求学生注意文中人物对话语气和文中的停顿,从而体会人物的心理。2、朗读步骤:⑴、读准字音⑵、读出句意、读出节奏⑶、大声朗读⑷、读出感情(分角色)⑸、背诵全文要求读准字音节奏。3、展示课件、显示朗读节奏、全班齐读。(目的:以读理意,既通过多层次的朗读,让学生进一步地理解课文)4、品读文章,理解文意(点击课件,显示教学目标:⑴、参考注释,疏通课文,作出批注,划出读不懂的句子。⑵、质疑,共同讨论)1.以小组为单位,了解故事大意,小组内拿不准的字或者句子做上记号,待会提交全班解决。2.学生提出疑问,全班内解决。(目的:通过讨论培养学生合作意识)(一):用课件辅助学生解决遇到的问题:片断一:男生一简述其意义片断二:女生二简述其意义(二):点击课件显示文章重难点词及词义,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文章意思。5、品析揣摩,感知内容1、学生齐读课文,理出文章思路。(点击课件显示图片,引导学生把握文章思路:图片一:孙权劝学图片:吕蒙就学图片三:鲁肃赞学)2、点击课件显示问题:找一找:《孙权劝学》是一个著名的劝学故事。题目中最关键的词是“劝”。请找出孙权“劝”吕蒙学习的语句;再请结合孙权的身份,要读出怎样的语气?3、课件显示相关语句及注意的语气:(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语重心长,谆谆告诫。(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反问句,强调并不是要吕蒙研究儒家经典,当专享经学传授的学官,而是有别的目的。(3)、“卿言多务,孰若孤?”反问句,否定吕蒙推辞的理由,要重读强调。(4)、“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感叹句,要读出惊讶不解的语气。(5)、“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反问句,指责中带有自豪的语气。思考:孙、蒙对话与蒙、肃对话在情调上有区别吗?明确:孙权的话是认真2相劝,显得郑重亲切,表明了君臣的关系;蒙、肃皆为同僚,对话则有一种调侃的趣味蕴含其中。4、模仿表演,体验反思(教师强调学生要注意人物对话的语气)请三位同学分角色扮演孙权、吕蒙与鲁肃,然后进行对话表演。要注意模仿人物语气,体会说话时人物的心境,演完后学生作点评。注:男生一:扮孙权。男生二:扮吕蒙。男生三扮鲁肃。作者的话全体学生朗读。(目的:激发学生参与学习兴趣,检验学生对文中人物角色的准确把握)5、再现故事、品析人物(课件显示)图片一:孙权劝学图片二:吕蒙就学图片三:鲁肃赞学(目的:通过丰富多彩的图片,激发学生思考问题的兴趣)6、结合本文人物对话分析人物各有什么特点?(学生讨论,教师总结)(课件显示)孙权:对部下既严格要求,又能循循善诱,耐心教导。好学。(劝)吕蒙:知错能改,谦虚好学,有军人的坦诚豪爽。(好)鲁肃:敬才爱才,豪爽而不失风度,对朋友的进步十分高兴。(赞)6、合作探究,互动释疑:(课件显示)问题一:孙权是如何劝告吕蒙的?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孙权用现身说法,更使劝告有理。问题二:孙权劝吕蒙学习的原因和目的是什么?吕蒙推辞的理由是什么?(教学中要求学生用文中原句回答,便于准确地掌握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原因:“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目的:“但当涉猎,见往事耳。”理由:“蒙辞以军中多务。”问题三:鲁肃为什么与吕蒙结友?原因:因为鲁肃为吕蒙的才略所折服而愿与之深交,表明鲁肃爱才敬才,二人又情投意合。写此事作用:从侧面表现了孙权劝学的结果和吕蒙才略的惊人增长。问题四:提问:为什么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因为情况是在不断变化,人也在不断变化,不能拿老眼光看待人。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人和事。问题五:课文在情节的处理上有什么特点?a、详写“劝学”“议论”,尤以“议论”为甚;“就学”、“结友”则一笔带过。b、正面写“劝学”经过,通过“议论”之后用鲁肃的惊叹,从侧面写吕蒙学业的长进。c、情节以人物对话为主。7、对比阅读、能力拓展(课件显示)将本文和《伤仲永》联系,你有何收获?(可从内容、写作手法,启示等方面来谈。)8、拓展延伸、情感升华(课件显示)学了这篇文章,文中孙权劝学,吕蒙就学,鲁肃赞学.告诉我们什么道理?3(学生讨论回答、教师引导)(课件显示、引导参考)①、开卷有益:人只有不断学习,才能增长才干。②、要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③、不能总拿老眼光看待人和事。④、不能找借口轻言放弃。9、总结全文(课件显示)本文通过孙权劝告吕蒙读书,吕蒙最终由“吴下阿蒙”变得令人“刮目相待”的故事,告诉我们“开卷有益”的道理。学习本文后,让我们明白了一个道理: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是全世界的营养品。希望同学们多读书,读好书,让好书伴大家健康快乐的成长。10、能力展现:1、背诵全文。(要求学生能熟读与熟背本文,享受成功的快乐。)2、词语积累:请解释“刮目相待”“吴下阿蒙”并造句。11、板书设计:孙权劝吕蒙赞鲁肃爱才坦诚爱才关爱部下豪爽敬才善劝知过能改文人雅士好学有礼12、课后反思:文言文的朗读至关重要,尤其是以对话描写为主的文章,更要加强对人物语气、情感的把握。这和现代文朗读相比难度更大,学生通过认真训练,也能够很好的进入角色。通过朗读对人物角色和文章主题进行更深层次的理解,从而达到“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的目的。同时,在教学的第个环节中,教师都应该充分信任学生,鼓励和发动学生,积极培养学生的合作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