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与人力资源开发作者:丁薇学位授予单位:复旦大学参考文献(49条)1.查看详情20062.查看详情20053.查看详情20064.中国科学技术协会2001年中国公众基本科学素养调查报告20025.查看详情20066.2001年教育部全国教育事业统计资料7.王善迈2001年中国教育发展报告20028.OECDEducationataGlance20019.查看详情200610.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资料11.查看详情2004(12)12.2001年教育部全国教育事业统计资料13.0ECDEducationataGlance200114.USA:TheConditionsEducation1996&StateIndicatorsinEducation199715.查看详情200616.查看详情2006(04)17.江泽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200218.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从现在到2000年:教育内容发展的全球展望199919.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学会生存:教育世界今天和明天199820.蔡昉中国人口与劳动问题报告--城乡就业问题与对策200221.陈国良教育财政国际比较200022.戴光前中国人才发展大趋势200223.国家人口普查办公室中国2000年人口普查资料200224.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1999-2001)25.国家统计局人口和社会科技统计司中国人口统计年鉴(2001)26.胡鞍钢.李春波知识贫困:新世纪贫困2001(01)27.胡鞍钢知识与发展:21世纪新追赶战略28.教育部发展规划司中国教育事业统计年鉴(1990-2001)200229.上海市统计局上海统计年鉴(2002)30.中国教育与人力资源问题研究报告课题组查看详情2003(03)31.严希洪论教育与人力资源开发2000(05)32.刘晓苏现阶段我国教育与人力资源开发的思考2000(05)33.李玲教育与人力资源开发2000(04)34.蒋茂东关于教育与人力资源开发的几点认识[期刊论文]-煤炭高等教育2002(6)35.李玲.欧榕教育与人力资源开发探析2000(03)36.袁贵仁重要战略机遇期的教育与人力资源开发[期刊论文]-教育发展研究2003(3)37.胡鞍钢.孙文正.熊义志.王德文.李延成大国兴衰与人力资源开发[期刊论文]-教育发展研究2003(4)38.胡瑞文中国教育与人力资源开发的战略构想[期刊论文]-中国高等教育2003(7)39.周大平学习型社会要有教育新理念的统领2003(05)40.许耀华.沈惠君从公共经济学角度看上海教育与人力资源开发的制度创新[期刊论文]-教育发展研究2004(6)41.从人口大国迈向入力资源强国2003(03)42.雷芸芸浅谈我国高等教育在人力资源开发中的作用[期刊论文]-洛阳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1)43.江泽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200244.教育部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文件汇编199945.江泽民在北京师范大学建校10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讲话200246.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47.全国教育教学论文暨教案选萃48.中国教育发展报告49.全国主要教育媒体及部分大学学报相似文献(10条)1.期刊论文郑益仙.胡俊波企业人力资源开发对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需求与合作成效-继续教育2009,(5)本文从企业人力资源开发角度分析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的需求和可行性,并以我校和企业人力资源部联合实施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的实践经验和成效为例,得出结论: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是职业学校以市场需求办学的核心竞争力所在,是实现国家、企业、学校、学生各方多赢的一种人才培养模式.2.期刊论文王年军高校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方法创新研究-理论月刊2008,(5)高校作为人才聚集的高地和人才培养的基地,承担着人才培养、知识创新和社会服务的重要任务.分析了高校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的现状,提出选拔机制的创新、用人机制的创新、人才全程培育机制的创新、绩效考评机制的创新、激励机制的创新、在职培训的创新等方法,达到树立创新教育理念,建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搭建创新教育平台的目的.3.学位论文张洁大学生就业与高校人力资源开发2004人力资源实际上是一种特殊的资本性资源,对人力资源的开发是社会财富的真正源泉。我国人口众多,但人力资源总体质量低。人力资源是经济和社会发展中最关键、最重要、最基本的要素,而人力资本是形成这一要素的基石,是人力资源形成的基础。人力资本理论的创立,对人力资源开发产生了十分重要的意义。人力资源开发的内涵十分广泛,其中教育是人力资本形成的最重要的途径。高等院校肩负着人力资源开发的任务,然而,现代高等教育中存在的高校人力资源开发的数量和质量不均衡,结构不合理,体系不全等问题都影响大学生就业。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阵地,如何有效的开发人力资源是高等教育发展的核心问题。在知识经济时代,必须做好人的培养和知识的创新,最大限度的积累知识资本,适应知识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 本文在探讨大学生就业与高校人力资源开发的现状及问题的基础上,着重分析大学生就业与高校人力资源开发的关系,提出大学生就业与高校人力资源开发的对策。本文首先以人力资源开发理论作为基础,阐述了高等教育与人力资源开发的关系,指出当前大学生就业面临的严峻形势及高校人力资源开发的现状及问题。接着从大学生就业市场变化、大学生就业结构的变化两个方面对大学生就业与高校人力资源开发的关系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高校人力资源开发是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基本途径。最后从改变传统高校人力资源开发观念入手,重点论述了要建立以人为本的,以就业为中心,以素质教育为主导的新的高校人力资源开发观;通过对入力资源开发在知识中的地位和作用论述,指出了知识经济时代大学生就业的变化及对人才的要求;建立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新型的大学生就业和高校人力资源开发机制。本文对于深化高校专业结构改革和改变高校人才培养模式,促进建立市场化的大学生就业机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对于高等教育可持续全面发展,缓解我国就业压力,削弱高等教育大众化带来大学生就业难的影响也有积极的作用。4.期刊论文廖业扬广西人力资源开发重点与模式创新——广西发展模式创新研究之四-广西社会科学2008,(8)广西人力资源开发的重点为培育两高一新人才、各类外向型与复合型人才,其人力资源开发模式有依托重点产业培养人才模式、人才小高地高层人才开发模式以及开放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广西可依据其经济社会发展的状况,把人力资源开发的重点与开发模式的创新及完善人力资源开发体制相结合,构建符合广西实际的人力资源开发模式.5.学位论文骆辰君新时期“中职教育移民”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研究——以宁波东钱湖旅游学校为例2009经济发达地区的中等职业学校,在全球制造业基地东移、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急需大批高素质产业工人的大背景下,如何满足“中职教育移民”的劳动力培养新需求,为欠发达地区人力资源开发,脱贫致富和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发达城镇转移服务,已成为当前职教界亟待解决的一项重要课题。对此,本文以宁波东钱湖旅游学校为个例,提出了构建“中职教育移民”人才培养模式的新思路。本研究主要采用文献研究和个案研究法,全文分为以下几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首先,阐述新时期“中职教育移民”现象产生的社会背景和政策背景,提出问题,明确本文研究方向;其次,对“中职教育移民”人才培养模式等相关概念进行理解与界定。然后,通过梳理国内外职教培养模式的先进经验、国内“中职教育移民”发展过程中的典型事例和存在难点,提出本研究的基本思路:在人才培养模式泛化说指引下,站在发达地区中等职业学校视角,立足微观角度,以宁波东钱湖旅游学校为例,通过提炼、介绍学校近年来实践“中职教育移民”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经验,为同类学校开展该项工作提供实践思路和操作路线,进一步提高中等职业学校开展此项工作的针对性和适应性。第二部分是本文的核心部分,即模式构建及其实践。以宁波东钱湖旅游学校为例,分析该校实施“中职教育移民”人才培养模式的背景及其基本条件,提出了“中职教育移民的基本模式及三种转移思路:短训定向转移思路;区际招生转移思路和联合办学转移思路。并结合学校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的相关经验,研究“区际招生链、人才培养链、实习就业链”等三大人才培养链条的操作路线及主要做法。第三部分是研究结论。即对本研究主要观点进行总结,指出模式推广的可行性及普适性价值。第四部分是讨论与展望。即讨论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的相关问题,并展望“中职教育移民”人才培养模式的前景。6.期刊论文蒋佳富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问题探讨-沿海企业与科技2006,(9)随着现代科技的进步,各用人单位对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有所提高.但在现实的人才供给中,有实际工作经验、能独立主持全面的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工作的中高级人才却极为缺乏.文章从该专业人才的现状分析入手,指出目前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弊端,并提出一些教改措施.7.期刊论文谢强独立学院如何构建人才培养模式-发展2007,(8)近几年来,独立学院快速发展,在高教领域中可谓异军突起,成为一支生机勃勃的新生力量.大力发展独立学院,是实施科教兴国的战略需要,是提高劳动者素质的需要,是加快人力资源开发、促进就业和再就业的需要.8.学位论文王树润面对WTO的中国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2001中国高校是培养人才的重要基地.WTO对中国人力资源的重大影响很显然也对中国高校人才培养模式产生了巨大的冲击.现阶段中国高校的人才培养的现状无论是在教育思想、教育模式、教育观念,还是在价值取向、课程设置、教学管理等环节和方面,都无法适应和回应知识经济的挑战和WTO所带来的冲击,因此研究人员必须建立新型的高校人才培养模式.面对新的社会环境和经济氛围,依据素质教育理论、人力资本理论、新型教育-人力资源开发理论以及创新与心理互动理论,中国高校人力培养模式必须实行新的人才层次定位及实施战略:立足于素质教育的现实建构,挑战传统的教学模式,拓宽高校人才的知识构筑,延伸古老的一次性教育,启动高校软性管理模式,构建高校人才质量控制.同时,这个新型人才培养体系不是一个孤立的体系,它不仅着宽宏的理论架构,更有着完备的环境支持体系.9.期刊论文伟业人力资源开发有限公司以就业为导向的E&T人才培养模式-教育发展研究2006,(5)目前,我国的职业教育尚未形成较完善的培养模式,突出的表现是职业教育不能满足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和高技能人才数量和质量方面的要求.10.学位论文蔡敏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高层次人才培养现状与对策研究2006“企业高层次人才”在本研究中的定义是:具有硕士以上学历或高级技术职称、有能力冲击或已经在企业高级管理岗位和高级技术岗位上的人才。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几乎都将对能源(主要是石油和天然气)的需求提升到关乎国家安全战略的高度。世界范围内对油气资源的争夺,将各国的石油企业推向了竞争的风口浪尖。石油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国内外竞争环境中立于不败之地,维护自身利益的同时完成企业发展,并且为国家的能源产业建设做出贡献,其根本解决之道就是:完善企业管理,建立并拥有一支优秀的人才队伍,尤其是关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高层次人才队伍。企业的高层次人才培养,主要涉及两方面的内容,一是人才培训,二是人力资本的开发与建设,这两方面的目的都是为企业未来的发展战略提供有效的人力资源保证,同时通过对企业人力资本的开发为企业带来效益与价值的增值。本研究以一家国有大型石油企业——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为研究对象,首先对企业背景及企业面临的国内外激烈的竞争环境做了初步介绍;然后在回顾企业高层次人才培养历史发展的同时,对企业高层次人力资源开发、管理现状进行分析、研究;通过与国内外同行业企业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的有益经验进行比较,找到该企业在高层次人才培养队伍建设上的差距。文章提出:建设世界一流石油企业、参与国际竞争需要该石油企业进一步充实整体人才队伍实力,尤其是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和管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