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和人力资源开发对就业的独特贡献及其对策思路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一、坚定发展方向,进一步发挥教育和人力资源开发在解决我国就业问题中不可替代的重大作用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提出了“科教兴国”战略,我国各级教育实现了持续快速的发展。各级教育,尤其是高中教育和高等教育的发展在缓解我国就业压力、提升人力资本和创造就业方面做出了独特的贡献。(一)高校扩招就业效应的再认识与宏观评价:缓解就业压力,提升人力资本,创造大批就业岗位1、在相当程度上有效缓解了全国的就业压力1999年初,党中央国务院做出了高等学校扩大招生的重大决策,高等教育发展出现了历史性转折。截止2003-2004学年,全国高等学校在校生总规模从1998年的643万人增加到1945万,五年扩招累计净增加1300万人,平均每年净增260万人。高等学校的扩招带动了高中招生规模的大幅增长。2004年全国各类高中在校生总规模达到3544万人,与1998年相比,五年累计增加招生高达1271万人,年均净增250多万人。1999年以来,全国高中和高等教育共扩大招生近2600万人。这意味着,这五年中平均每年约350万名16岁及以上人口的就业时间推迟了3年以上。据测算,1999-2004年的五年间,我国每年提供的就业岗∗本文是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十一五”规划重大研究课题《中国人力资源开发与教育发展战略研究》中的一部分“教育和人力资源开发对就业的独特贡献及其对策思路”,2004年完成。1位约1700万个。这说明,1999年到2004年五年间,我国高等教育的扩大招生以及相应带动的高中教育的扩容,至少每年缓解了20%的青年的就业压力。2004年以来,尽管我国高教和高中招生增势已出现平缓的趋势,但持续增长的格局并未改变。根据我们对未来20年全国高中和高等教育发展的预测,我国高中阶段教育和高等教育到2010年将分别达到4500万人和3000万人的规模[]1。这表明,在未来的5-6年中,进一步发展高中和高等教育,每年可再缓解约10%左右的就业压力。2、新增劳动力教育程度提高显著提升了人力资本水平教育规模的持续扩大,为数千万原本无望上大学和上高中的学生家庭提供了子女接受高中和高等教育的机会,满足了他们接受较高层次教育的热切愿望。最新进展表明,经过连续5年的扩大招生,到2002年末,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就已达到15%,高等教育大众化目标的实现比“十五”计划提前了整整3年。截止2004年,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又进一步提高到19%。综观国际高等教育发展的历史进程,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英国、法国、德国、日本和韩国等发达国家、新兴工业化国家,用了十年、甚至几十年的时间,才实现高等教育从精英到大众化的转变,而我国仅用不到十年的时间就完成了这一历程,充分反映了我国改革开放的巨大的历史性成就。2003年,我国受过各级各类教育的新增劳动力中三分之一达到高中毕业和高等教育水平,这一比例比1990年前后约提高了10个百分点。世纪之交教育的快速发展有效提升了我国人力资本。随着各级教育的稳步发展,预计到2007年,受过高中和高等教育进入劳动力就业的比例将首次超过二分之一。到2020年,该比例将进一步超过四分之三,届时,全部新增劳动力的平均受教育年限将从目[1]参见本报告第四部分关于未来20年我国各级各类教育发展目标的预测部分。2前的10.58年提高到13.08年,我国人力资本水平将再上一个新台阶。3、教育规模扩大:拉动需求并创造了大量的就业岗位自1999年以来,各级政府不断加大了教育基建投入,5年累计达1000亿元以上,同时,拉动学校自筹和社会各方面的配套投资4000多亿元;扩招后新增200多所国家批准、承认学历的民办高校和200多所普通高校以新体制举办的独立学院,至少拉动200多亿元的社会资金投入。另外,据初步统计,5年多来的扩招仅学生公寓建设一项,就拉动了社会资金投入约500多亿元。随着今后高校招生规模的逐年扩大,这一投入仍将呈强劲势头。扩招也同时带动了教育事业自身发展和餐饮服务、交通运输、出版印刷等相关教育服务业的发展,直接或间接地创造了数以百万计的新就业岗位。5年来,仅高校专任教师就增加了31.8万人,据估计,未来几年还将有大幅度的教师岗位增长。另外,如果以每10个学生创造一个就业岗位计算,全国高中和高校5年扩招净增学生2600多万,已创造了260万个左右的就业岗位,为解决我国劳动力就业问题提供了一个相当可观的发展空间。(二)劳动力供求的宏观政策权衡:进一步加大教育发展与人力资源开发的力度,在缓解就业压力的同时提升就业质量在宏观政策分析和设计中处理好劳动力的供给和需求,尤其是转型期我们还面对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就业、国企下岗职工再就业等特殊问题,是“十一五”我国所面临的且必须认真解决的一个重大问题。通过进一步加大教育发展和人力资源开发,可在相当程度上减缓就业的压力;要使压力转变为动力,需要我们加快改革、发展,实现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1、“十一五”期间我国就业形势依然十分严峻“十一五”我国依然面临十分严峻的就业形势。人口基数大,劳3动适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较大,劳动参与率较高,随着科技进步资本有机构成不断提高,产业结构升级,经济增长所能吸纳劳动力的弹性系数逐步降低,从目前到2020年的未来十多年里,我国的就业市场总体上仍将面临劳动力供大于求的严峻局面,就业压力十分巨大。我们运用就业弹性和经济增长速度,预测未来十多年内我国的就业需求。假定从目前到2020年,我国的GDP年均增长速度为7.5%,就业弹性由目前的0.1逐步递减到2020年的0.05,按此预测,2020年前我国每年可提供约430万个新增就业岗位;未来16年我国达到法定退休年龄的人口每年大约为1600万,将这些人退休前的就业率乐观估计为75%[]2,可以估计出2020年之前每年退休人员空出的劳动岗位约1200万个;利用五普数据,根据人口仿真模型,推算出我国16-54岁女性和16-59岁男性人口的平均死亡率约2.18‰,据此可以估计出2020年之前每年病故的从业人员腾出的劳动岗位约达170万。这样,我们可以大致估计出我国未来16年里平均每年能提供的就业岗位需求约1800万个(参见下表劳动力需求部分)。表未来16年我国劳动力新增需求与各级教育毕业生情况预测单位:万人劳动力需求数(补充数)16岁及以上的各级教育毕业生年份合计新增退休其它合计就业数20051600550890160231018502006161053091017025502040200717305201040170246019702008170050010301702400192020091820490116017023201850201018204701170170218017402011175046011201702150172020121880440127017020701650201317704301180170200016002014168041011001701930154020151730390117018018301460201615603801010180184014702017193036014001801840147020182100340158018018301460[2]根据国际劳工局《劳动力市场主要指标体系》(1999年)第34页的数据,1997年我国55-64岁人口的劳动参与率仅为55.4%,其中男性为72.7%,女性为36.7%。4劳动力需求数(补充数)16岁及以上的各级教育毕业生年份合计新增退休其它合计就业数20191810320131018018501480202018603101380180185014802005-10年平均1770430117017020901670在分析我国劳动力新需求的基础上,我们通过学生流仿真模型对各级教育毕业生及其进入劳动力市场就业的数量状况分析表明,我国未来十多年16岁及以上各级教育毕业生每年合计约2100万人,其中1600多万人将直接进入劳动力市场就业(参见上表“16岁及以上的各级教育毕业生”栏)。除了进入劳动力市场的各级教育毕业生外,在全部劳动力供给中,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与国企下岗职工再就业也是必须考虑的一个就业供给问题。据估计,到2020年,全国转移人口每年就业者将达400-500万人[]3;下岗和失业劳动力的再就业数平均每年将有约150-200万人。需求与供给的巨大矛盾预示,在未来十几年内,我国将面临十分严峻的就业形势。2、政策权衡:靠什么来解决就业问题教育规模的扩大,客观上对各级教育毕业生的就业形成了压力,尤其是随着我国高中和高等教育规模的进一步扩大,高中毕业生和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也将更加凸显。但我们不能将就业问题归咎于教育,更不能因为毕业生就业困难而得出教育规模过大的结论,进而限制高中和高等教育规模的进一步发展。通过大量的实证分析及基于理性思考的基础上认为,如果过去5年高中和高校不扩大招生,这意味着我国在这5年中将有2600多万初中和高中毕业生直接进入劳动力市场,就业状况将更为糟糕。[3]全部转移人口中考虑到与前面分析各级教育毕业生进入劳动力市场的部分交叉,因此将该数缩小了50%。5我们认为,判断就业问题、尤其是判断高中和高等教育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应从整个劳动力市场的宏观高度进行综合分析与评价,切忌将局部问题片面夸大而可能导致的对于我国教育发展问题的错误判断。上述分析表明,最近5年的高校和高中的扩大招生对缓解我国目前的就业压力起到了积极而独特的贡献。面向未来,依靠教育和人力资源开发,不仅将继续发挥其在缓解我国就业压力方面的重要作用,而且,也将在更大程度上发挥其在解决我国就业问题、尤其是结构性就业问题中的积极作用和独特贡献。(三)发展教育和培训的就业政策取向:进一步发挥教育和人力资源开发在解决我国就业问题上的独特贡献,释放其就业效应通过教育发展和人力资源开发来缓解和解决我国就业问题,应当继续成为我国“十一五”及其到2020年教育发展的一个政策基调。——继续扩大教育规模,缓解近期就业压力,并关注教育对就业市场的长期效应。在过去的5年中,高中及高等教育发展对缓解青年人的就业压力至少已达到20%的水平,预计到2010年,这一贡献仍将达到10%左右。如果考虑到延长学习年限而减少的总就业期限,可以肯定,教育发展对于解决我国长远的就业问题有着巨大的贡献。教育和人力资源开发的就业效应远远超出了我们上述的数量推算,如果考虑到“十一五”及未来20年我国高中和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大对教师的新需求、对扩大教育基础设施的新需求、对扩大相关的生活服务所形成的就业新需求等,其实也就是教育对我国经济社会的宏观效应。——在教育规模扩大的同时,按经济社会和就业市场需求调整教育结构和办学模式。不容回避的现实是我国教育还缺乏与市场体制的有效衔接,脱离社会、脱离经济的问题还相当严重。为此,“十一五”期间,我们应高度关注教育与经济发展的结构协调,花大力气,切实6推进高中及以上教育发展按社会经济需要和就业导向的办学模式、运行机制,促进学校进一步推进教育教学改革,确立以培养和培训学生就业、职业、创业和创新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新理念,使教育和人力资源开发“以人为本”与事关国家稳定和发展的“民生工程”实现良好的互动。——创造良好的政策和社会环境,激励毕业生创业与创新。大家知道,较高文化程度的毕业生创业与创新的能力较高。在我国未来相当一段时间就业形势具有较大压力的背景下,毕业生的创业、创新能力显得尤为重要而迫切。如何设计并创造良好的政策和社会环境,通过多种举措,切实为毕业生创业提供包括政策、资源、财政等多方面的支持,激励毕业生加大创业与创新的责任感与使命感,为实现可持续的就业目标做出教育的更大贡献。二、建立全国统一开放、多元有序、信息共享的劳动力市场体系,营造公平、竞争的就业市场环境我国现行的各类劳动力市场、人才市场、经营者市场、各地区及行业内部的各类劳动与人才市场,反映了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在劳动力的市场机制改革方面所取得的重大进展与成就,同时,我们也应当清醒地看到,目前我国各类劳动市场不仅具有浓厚的计划经济体制特征,同时也在

1 / 2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