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概述第一节人力资源与人力资源管理第二节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理论的产生与发展第三节中国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现状和展望第一节人力资源与人力资源管理一、人力资源的含义与特点(一)人力资源的概念人力资源是与自然资源或物质资源相对应的概念,有广义人力资源和狭义人力资源之分。广义的人力资源是指以人的生命为载体的社会资源,凡是智力正常的人都是人力资源。狭义的人力资源则是智力和体力劳动能力的总称,也可以理解为为社会创造物质文化财富的人。下一页返回人力资源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具有或将具有为社会创造物质财富和文化财富的、从事体力劳动和智力劳动的人口的总称,包括数量和质量两个指标。与人力资源相关的概念还有人口资源、劳动力资源和人才资源,准确地把握这些概念和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有助于我们准确地理解人力资源的实质、内涵及其重要性。人口资源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总体,具体的、个体的人是其基本形态,它主要表明的是数量概念,是最基本的概念。劳动力资源是指一个同家或地区有劳动能力并在劳动年龄范围内的人口的总和,侧重于劳动者数量。这个概念既强调劳动者应具有一定的劳动能力,又强调在规定的劳动年龄内,通常是指16--60岁之间的劳动者。人才资源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具有较强的管理能力、研究能力、创造能力和专门技术能力的人们的总称,它是指杰出的、优秀的人力资源,着重强调人力资源的质量。它们之间的关系如图1一1所示。上一页下一页返回图1一1人口资源、人力资源、劳动力资源及人才资源四者数量关系返回人力资源是现实人力资源和潜在人力资源的统一。人力资源的构成如图1-2所示。上一页下一页返回(二)人力资源的特点1.人力资源的生物性与社会性2.人力资源的能动性3.人力资源的时限性4.人力资源的资本性5.人力资源的再生性二、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含义与学科特点(一)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含义1.对人力资源外在要素—量的管理凡社会化大生产都要求人力与物力按比例合理配置,对人力资源进行量的管理,就是根据人力和物力及其变化,对人力进行适当的培训、组织和协调,使两者经常保持最佳比例和有机的结合,使人和物都充分发挥最佳效应。上一页下一页返回2.对人力资源内在要素—质的管理对人力资源内在要素的管理指对人的心理和行为的管理。人的主观能动性是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基础,而人的思想、心理活动和行为都是人的主观能动性的表现。(二)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研究的内容(图1一3)上一页下一页返回图1-3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研究的内容返回(三)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学科特点1.综合性2.实践性3.发展性4.民族性5.社会性三、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任务(一)取得人力资源最大的使用价值根据价值工程理论:V(价值)=F(功能)÷C(成本)价值等于功能与成本之比,若要使V增加,有四种办法:①功能提高,成本不变;②成本降低,功能不变;③成本提高,功能提高得更多;④功能提高,成本降低上一页下一页返回其中第四种办法最理想,被称做大价值、高功能、低成本目标管理原则。这个大、高、低原则,符合用尽量少的价值创造出尽量多的价值原则,就是在尽量少的劳动时间里创造出尽量丰富的物质财富。实现人力资源的精干和高效。具体为:人的使用价值达到最大=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有效技能人的有效技能=人的劳动技能×适用率×发挥率×有效率(二)发挥人力资源最大的主观能动性影响人的主观能动性发挥的主要因素有三方面:1.价值标准和基本信念—基本因素2.现实的激励因素—实际因素3.偶发因素上一页下一页返回(三)拓展组织人力资本,培养全面发展的人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国家、民族间的竞争,企业间的竞争,透过产品的质量、价格和服务竞争的层层迷雾,我们看到的是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企业之间人力资源的竞争。因此,无论是国家领导人还是企业家,均把培养高素质的人当做首要任务。四、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与传统劳动人事管理的区别(一)管理理念传统劳动人事管理视人为被支配的活动的劳动工具,是企业的成本负担,其管理以降低成本支出为宗旨。现代人力资源管理视人为经济资源,是能动的第一资源。因此,“以人为本”成为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指导思想和理念。上一页下一页返回(二)管理重心传统劳动人事管理视事为重心,人被降格为“执行指令的机器”,管理活动局限于给人找位置,为事而配人。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以人为核心,视人为资本性资源,其管理着眼于对人力资源的开发利用,开发人力资源成为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重心。(三)管理地位在以往的传统企业管理中,劳动人事管理不被重视,是企业管理工作的次要部分。劳动人事管理者处于执行层,只为领导者提供某些建议,不参与决策。现在人力资源管理上升到企业战略管理的高度。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①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由执行层进入到决策层,由单一的职能部门转变为战略决策与职能相结合的部门;②人力资源管理成为企业战略计划不可分割的有机构成部分。上一页下一页返回(四)管理内容传统劳动人事管理内容相对简单,主要功能是招聘、选用、为事择人,人事相宜之后,就是动态调配、薪资福利、安全保证等一系列管理和督导。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内容就丰富化、扩大化了,除传统的职责外,还要担起工作分析、工作设计、规划工作流程、预测人力资源需求与供给、制定人力资源规划、协调工作关系、人力资本投资、职业生涯设计、创建优秀团队等多项管理任务。上一页下一页返回(五)管理模式传统劳动人事管理模式有两个突出特点:①管理者与被管理者身份界限分明,员工被动地接受管理,无责任主动地参与管理;②为低层次的事务型管理。现代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呈现的特点是:第一,员工积极参与企业管理,管理者与被管理者双向沟通,互通信息,互动较多,途径更开放;第二,现代人力资源管理是高层次的战略型管理模式,它不是局限于琐碎、具体的繁杂管理事务中。其聚集点是整个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管理战略,立足于战略高度。上一页下一页返回(六)管理手段传统劳动人事管理手段是简单化、感性化、低级的刚性管理,其本质是硬控制,以规章制度、惩罚等手段管、卡、压,强制性色彩颇浓,此外以压力强迫员工遵守与服从,具有不可抗拒性。现代在把以人为本作为指导思想与理念,在美国把“开发人的心理资源”列为21世纪的前沿课题加以研究之际,柔性管理作为管理科学的一个新领域,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它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一个全新的管理概念。上一页下一页返回所谓柔性管理,是在研究人们心理和行为规律的基础上,采用非强制方式,在人们心目中产生一种内在的说服力,从而把组织意志变为人们自觉的行动。值得注意的是,柔性管理,并非根本否定刚性管理的存在。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刚性管理并非一无是处,而是初始的、必须的。在实施柔性管理的同时,辅之以刚性管理完全必要,二者相辅相成,全面协调,推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达到一个新水平。上一页返回第二节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理论的产生与发展一、从经验管理到科学管理是企业管理第一次飞跃1911年泰罗的《科学管理原理》问世,标志着企业管理由漫长的经验管理阶段迈进了划时代的科学管理新阶段。调查研究的科学方法代替了个人经验;“时间和动作研究”提供了精确地计算定额的方法;生产工具、操作工艺、作业环境、原材料的标准化,为生产效率的提高开辟了广阔的前景;下一页返回泰罗(科学管理之父)的理论使企业管理由经验管理上升为科学管理,很快在欧美推以美国福特汽车厂的流水线生产为标志,科学管理极大地推动了生产效率的提高,见表l一l。表1一1经验管理、科学管理和文化管理返回二、从科学管理到文化管理是企业管理的第二次飞跃科学管理使企业管理走上了规范化、制度化和科学化的轨道,极大地推动了生产效率的提高。同时,在也暴露出其本质的弱点—对员工的忽视。与生产高效化伴生的是人的工具化,以及工人对工作的厌烦。发端于20世纪30年代,流传在六七十年代的行为科学,力图纠正和补充科学管理的不足。80年代兴起的企业文化理论,是这种努力的最新成果,它完整地提出了与科学管理不同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框架。上一页下一页返回这种以企业文化建设为龙头的企业管理模式已经成为世界管理的大趋势。其原因有五点:(一)温饱问题的解决与“经济人假设”的困境(二)脑力劳动比重的增加与“外部控制”方式的局限(三)服务制胜时代的到来与“理性管理”传统的没落(四)战略管理的崛起与企业哲学的导航作用(五)分权管理的发展与企业文化的凝聚作用上一页下一页返回三、从物本管理到人本管理再到心本管理是管理学的第三次飞跃我国的著名的管理学家吴甘霖老师将管理学100多年的发展分为“物本管理、人本管理、心本管理”三个阶段,并明确提出了“心本管理—管理学的第三次革命”。他认为“物本管理在美国,人本管理在日本,心本管理在中国”。提出管理学的“根”—“争天下者必先争人,争人必先争心;治天下必先治己,治己必先治心”,让管理者达到“四两拨千斤”的管理效果。“心本管理”的核心理念是“假如你要用一个人的‘手’,你就必须用他整个的‘人’;假如你要用他整个的‘人’,你就必须影响他整个的‘心’”。上一页下一页返回四、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兴起与经验管理、科学管理、文化管理相对应的人力资源管理,可以概括为雇用管理、劳动人事管理和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1、在雇用管理阶段,人们把员工与机器、工具一样,看成简单的生产手段和成本,实行以录用、安置、调动、退职和教育训练为中心的劳动力管理上一页下一页返回2、在劳动人事管理阶段,重点放在劳动效率的提高上。诸如如何挑选和招募一流的工人;如何培训员工以提高生产效率;如何建立员工档案,更科学地调配和使用员工;如何正确地进行考核和给付薪酬;如何妥善处理劳资纠纷;如何维护劳动力以维持再生产等,这些成为管理的重要内容。3、在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阶段,有以下变化:(1)员工不仅仅是生产的成本,还是投资的对象、开发的对象,是一种资源。(2)人力资源是效益最高的投资领域(3)教育和培训是人力资源开发的主要手段,也成为人力资源部门的重要职能。(4)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不仅仅是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事,更是各部门经理的事。(5)随着人本管理、心本管理的兴起,人已经成为企业管理的中心,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重要性日益增强,人力资源部已经与财务部一起,成为企业的战略支持部门。上一页返回第三节中国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现状和展望世界经济论坛公布2014/2015年度全球竞争力指数排行榜,在144个经济体中,瑞士连续六年位居榜首,成为全球最具竞争力的国家,新加坡和美国分列第二位和第三位。香港位列第7名,中国排名第23位。南非排行第56名,在非洲国家中排名第2,仅次于排名第39名的毛里求斯。排名倒数第1的是非洲国家几内亚。数据来源于联合国、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以及世界经济论坛在全球进行的相关调查。评比将12项指标纳入考量标准,包括政府结构、宏观经济环境、基础设施、健康及基础教育、高等教育及培训、商品市场效率、劳动力市场效率、金融市场发展、技术成熟度、市场规模、商业的多样性、创新行为等。一、中国企业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现状(一)中国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取得的成就(1)普遍地实行了用工制度、分配制度和干部制度的改革,逐渐破除铁饭碗、大锅饭、铁交椅等弊端,逐步结束了人浮于事、低效率和缺乏活力的状态下一页返回(2)普遍树立了平等竞争观念,开始推行“岗位靠竞争,收入靠贡献”和“兼顾效率公平”的原则(3)开始试行年薪制,解决企业经营者激励不足问题,并逐步完善企业内部的监督机制。(4)逐步培育劳动力和人才市场,企业随之确立了人才和劳动力的市场观念,社会招聘和人才库、人才测评逐步引起中国企业的关注。上一页下一页返回(5)逐步加强了尊重人才、尊重知识的观念,一部分企业开始制定特殊政策,有效地吸引、任用和留住一流技术人才和一流管理人才(6)开始改革传统的劳动人事管理,逐步树立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新观念,采用一些新的技术、方法和新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二)中国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1)总量过剩与结构性短缺并存。在企业中,普遍存在冗员,经常是5个人干3个人的活。但在一些关键岗位、重要岗位,又缺乏合适人选,结构性短缺严重。(2)中国企业缺乏合格的经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