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进乡镇事迹材料5篇【导读】这篇文档“先进乡镇事迹材料5篇”由三一刀客最漂亮的网友为您分享整理,希望这篇范文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吧!先进乡镇事迹材料1先进乡镇事迹材料2010年以来,益林镇党委坚持围绕发展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在大力强化党委班子建设和基层组织建设的基础上,瞄准“打造实力益林,建设苏北强镇”目标,突出“发展经济和改善民生”两条主线,坚持“工业化、城市化和农业现代化”三化联动战略,大力实施“园区经济提升、特色产业培植、城市功能完善、高效农业发展”四大工程,全力谋求“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工业技改投入、财政收入、实际利用外资、农民人均纯收入”五大突破,经济发展和社会事业取得了显著成绩。截止2010年底,全镇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5.4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3.4亿元,规模以上工业投资9.1亿元,实现财政收入1.78亿元,其中一般预算收入9033.6万元,注册外资实际到账2047万美元,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10648元,主要经济指标实现了两年翻一番。2010年以来,该镇先后荣获“中国特色经济魅力乡镇”、“全国百佳优秀基层党组织”、“江苏省文明镇”、“盐城市50强重点镇综合先进集体”、“阜宁县综合先进镇”等国家、省、市、县奖项44项,连续四年被中共阜宁县委表彰为“五好乡镇党委”。今年3月22日,由中共江苏省委组织部牵头,新华日报、江苏卫视等江苏主流新闻媒体,对该镇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为抓手,推进经济社会跨越发展给予较高评价。3月初,盐城市50强乡镇综合排名揭晓,益林镇由上年的并列排名第15位上升为第9位,顺利实现了“进军全市前十强”目标。今年一季度该镇又在阜宁县率先实现财政收入、利用外资两项重要经济指标“开门红”。一是突出工业主导,在招引项目上抓裂变。始终把重大项目作为益林加快发展的生命线,围绕重大项目引进、特色产业培强、园区载体建设,不断提升工业化层次。突出重大项目攻坚。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组织全镇的人力、财力主攻重大项目,实现了项目总量的裂变。全年新上江美彩印、中恒技改、恒润家纺、明月金属等5000万元以上规模项目19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13个,已竣工项目15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7个。突出特色产业培强。围绕“四有三聚”要求,培强特色产业,对中恒公司、琉璃玻璃等特色项目重点培植,强化三套班子服务,实施重大项目挂钩服务责任制,鼓励企业挂大靠强和技改扩张。2010年实施500万元以上技改项目15个,占全年任务的115.4%。突出园区载体建设。抢抓交通工程聚集的机遇,全面提升园区形象,重点围绕全民创业园、食品加工园、玻璃工艺园、物流产业园“四园”,完善服务功能,配套基础设施,建设一流的特色园区,园区建设规模达3000亩,全年新建标准厂房20万平方米。二是突出城市建设,在承载能力上抓提升。按照改造老城区、提升东城区、开发南城区、建设新社区“四区”并进的思路,全面提升经济承载能力。2010年城市基础设施投入达1.8亿元,先后实施24条道路4座桥梁1个隧道。重抓城市规划。突破集镇思维,树立城市理念,按照20平方公里、20万常住人口,进一步完善和充实城市发展规划,初步形成了高标准、高品位的城市发展格局。重抓城市形象。强势打造特色街区、花园小区、样板新区,积极实施组团式开发和节点式推进,先后投资1.3亿元改造老城区,新建8万平方米的住宅小区淮海花苑;打通一环城市道路;投资2400万元建设振兴隧道,贯通南北纵轴线;拉开8平方公里南城区框架;投资5000万元新建益林初中,投资1200万元新建老年公寓和残疾人托养中心;益都华庭、通达花苑、怡心花苑等小区安居工程总建筑面积达30万平方米。重抓城乡统筹。以城乡六个一体化为抓手,加大农民进城入镇的奖励力度,加快推进农村“双置换”进程,目前申报双置换农户达743户,其中522户经县审查合格。强化杨集社区发展,积极实施亮化工程和市场改造工程等重点工程建设,着力营造统筹发展新环境。三是突出三产发展,在完善功能上抓突破。依托益林商贸业发达的优势,积极加快三产服务业发展步伐,提高三产服务业在经济发展中的比重。高起点搞好规划。把三产服务业发展纳入益林城市化建设的重点,高起点规划益林三产服务业发展目标,按照“市场繁荣、创造特色、提高档次”的要求,编制益林镇三产服务业发展规划,做到规划先行。全方位做好配套。围绕“绿化、亮化、净化、标准化”的要求,先后改造提升了凯发大道、新兴路、建新路,重点打造了东城区餐饮、休闲区,老城区服饰步行街,为三产服务业发展注入了新活力。大力度抓好引资。全面加快三产服务项目建设,2010年重点建设了一期工程投资1.2亿元新建10万平方米的中国玻璃城项目,投资4000万元新建面积5万平方米的大型室内封闭菜场项目等现代三产服务业项目,并先后有一批规模项目开业,推进了全镇三产服务业发展。四是突出农民增收,在高效农业上抓扩张。按照“政策驱动、龙头带动、典型推动”的要求,积极发展高效规模农业。培植龙头典型。加大龙头典型的建设力度,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16个,土地股份合作社6个。千头猪场24个,万头猪场10个,10万头猪场1个。新建万只禽场60个和兴杨10万只生态禽场,樵农80万只鹅场。培植沿线亮点。因镇制宜加大沿线亮点培植力度,大力发展高效设施农业,先后在戴淮线、益杨线、杨罗线、益板线等沿线建设千亩以上设施农业基地,推进了现代农业发展步伐。同时,大力发展高效养殖业,新建稻田养虾3500亩,建成高效水产养殖基地5000亩,全力打造南北相连、东西相通的高效规模农业风光带。培植产业特色。以南部螃蟹水禽养殖基地为主,培植特水产业;以北部生态猪场、高效大棚蔬菜基地为主,培植特经产业,打造南水北经新特色。五是突出社会事业,在民生实事上抓改善。以阵地建设为抓手,实现了镇、村计划生育世代服务中心全覆盖。以“一镇三中心”为龙头,教育事业实现了新跨越。以改善民生为重点,农村养老、医保,弱势群体社会保障,城镇居民保障实现了应保尽保、应享尽享。以防洪保安为目标,农村桥涵闸站及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完善,现代农业基础设施发展格局已经形成。强化安全生产,无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重视信访稳定,积极化解矛盾纠纷,保持了社会大局的稳定。六是突出党建保障,在基层建设上抓创新。加强基层组织阵地建设,全镇23个村居村村建设了面积超500平方米的党群服务中心。建立村级民主监督委员会和村级纪检委员,深化村务、党务、财务公开监督工作,推进了农村民主政治建设,王楼村被省表彰为“新农村建设先进村”。强化中心组学习制度。坚持抓好镇党委中心组学习活动,进一步提升党委班子执政为民、以人为本的理念,增强了班子的战斗力和凝聚力。在农村基层先后开展的认标上岗、党日活动评比、双承诺等活动受市、县推广。围绕争创“五个好、五带头”的基本要求,从机关下派5名同志担任村党组织书记,顺利完成23个村居党组织的换届工作,有力地增强了基层组织活力。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狠抓了各项规章制度的完善、执行和督查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为促进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乡镇党委先进事迹2聚源市聚源乡党委主要事迹聚源乡是一个农牧结合的哈萨克民族乡,行政总面积3780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4万亩,草场面积422万亩,北与区福海县接壤,南至天山博格达峰,与托克逊县毗邻,西与吴云街镇相连,东与扩特克县三台镇相接,距聚源区21公里,辖区东西54公里,南北600公里。全乡总人口3531户10251人,由哈、汉、回、维、东乡5个民族组成,其中哈萨克族占人口总数的54.1%。下辖7个行政村、11个站所、2所学校。有6个党总支,27个党支部,525名党员。近年来,乡党委在上级党委的领导下,始终把“全力以赴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放在工作首位,以打造“五个好”党组织为抓手,力求工作实效,不断增强基层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全面提高党员干部的综合素质,有力地推动了全乡经济和社会的蓬勃发展。2011年全乡实现经济总收入27701万元,人均收入9721元。乡党委政府先后荣获聚源“科学发展好班子”、聚源综合目标管理二等奖、州级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示范乡、聚源农业高效节水先进乡镇等十多项殊荣。一、学习实践两抓紧,铸团结有力领导核心。俗话说:“火车跑的快,全靠车头带”。班子建设是龙头,班子有力,才能有好作风,才能带出好队伍,干出好成绩。因此,乡党委班子始终做到“三个坚持”:一是坚持理论学习,科学武装头脑。乡党委班子制定了严格的学习计划和学习制度,坚持“自学”与“求学”相结合,“走出去学”与“请进来教”相结合、理论学习与工作实践相结合,广泛吸纳理论成果和全国各地先进经验,不断增强工作本领。二是坚持调查研究,科学谋划全局。乡党委制定了乡党政班子成员包村联系的制度,深入基层一线开展工作,通过走访、座谈等多种途径,悉心听取群众对党的建设、经济社会发展的意见和建议,为党委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三是坚持团结协作,科学民主决策。乡党委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突出班子的集体领导地位,班子成员之间以心换心,坦诚相见,共同探讨克服困难方法、措施,共同承担工作的风险与责任,形成了团结共事、合力成事的良好氛围。党委、人大、政府三套班子之间步调一致,搭台唱戏,密切配合;乡村两级之间关系融洽,政令畅通。二、创新落实两抓紧,树长效高效工作机制。制度是规范工作行为、激发工作热情、使工作沿着规范化、制度化开展的保障。乡党委不断创新、健全各项工作机制:一是勤建制,优化工作格局。乡党委与各村、站所签订综合目标管理考核责任书,制定了党员目标管理考核细则、行政村党建工作目标管理考核细则等,做到了分情况制宜,目标明确,形成了党建考核工作有针对性、有原则性、有实效性的工作格局。二是抓落实,确保工作实效。成立了考核领导小组,负责督查机关各站所、村各项工作的落实情况。在乡机关、村着力实行首问责任制、限时办结制、全程跟踪制、责任追究制等“四位一体”行政责任体系,形成了比贡献、赛水平、不拉帮结派、反惹是生非的良好干事氛围。三、发展稳定两抓紧,建富裕和谐小康上户沟。乡党委始终坚持发展为第一要务,以“围绕发展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思路,强力推动上户沟经济社会发展。一是抓发展,2012年发展目标:全乡农村经济收入达到31163万元,较上年增加3462万元,增长12.49%;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1026万元,较上年增加1305万元,增长13.42%。通过坚持“稳粮、上菜、兴果、优畜”的发展思路,着力打造种植业“332”产业结构,加快现代化农业体系建设。全面提升畜牧现代化养殖水平,着手建设阿克木那拉饲草料种植基地;新建白杨河村黑沙梁片区骆驼养殖基地,黄山村东槽子肉牛合作社,白杨河村标准化牛、羊养殖小区;在现有的基础上完成4000头黄牛、4700只肉羊的品种改良任务。年内使牲畜良种覆盖率达到70%以上。2012年,完成白杨河、底沟、小泉村2.15万亩土地整理开发项目;完成黑沙梁、东槽子片区2个贫困村1万亩人工饲草料基地建设;启动实施总投资1400万的1万亩世行贷款“可持续农业发展”项目;完成7个“村级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完成白杨河-底沟中心村35栋70户小二楼的打造;建成牧民定居房150栋,完成定居牧民150户;完成150套干部周转楼及综治维稳中心建设。二是促稳定,构建和谐上户沟。乡党委通过积极开展普法宣传,引导村民学法、懂法、守法,依法处理各类矛盾纠纷,做到矛盾纠纷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努力将各类矛盾处臵在萌芽状态;全面提升应急管理水平,加强安全生产监管,严防各类安全生产事故发生;认真落实属地管理原则,构建乡、村两级信访维稳工作格局,切实维护社会大局稳定。四、民主民生两抓紧,架党群干群连心桥为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乡党委坚持群众路线,主要抓好以下工作:一是下移工作重心,思想上贴近群众。乡党委要求党员干部形象要在一线树立,业绩要在一线创立,真正掌握和了解群众在想什么,盼什么,要求我们做什么,实行工作重心下移。全乡党员干部围绕乡中心工作,深入基层排忧解难,班子成员每年走访群众100余人次,切实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进一步提高了工作能力和思想素质,全乡上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