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欠发达地区人力资源开发的新战略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西部欠发达地区人力资源开发的新战略〔提要〕如何开发新的人力资源提高我国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是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本文从西部地区科技力量提升和公务员进入经济流通领域分析入手,认为公务员队伍是欠发达地区重要的人力资源,是引导农民进入经济开发主战场的唯一力量。本文提出对欠发达地区的公务员队伍应有二元政策,同时认为二元政发展中国西部经济的核心问题是人的问题,人的理解与思考,人力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是科技发展的问题,科学技术水平的普遍提高,技术成果中科技含量的普遍增加;是观念的进一步更新的问题,观念从地方经济发展的圈子中彻底摆脱出来,能够在一定视角下对西部地方经济发展有全新的思维,能够在全国经济发展的背景中看到西部经济的出路,能够既有战略眼光,又有战略胆识与气魄;是文化素质普遍提高的问题,文化素质从低水平状况向高水平发展,使之不再成为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和影响西部广大群众彻底摆脱贫困的最大的障碍。一、西部大开发使西部经济进入一个全新时期,全新时期的西部经济的本质是知识经济,其中科技含量高低是第一要素,科技水平、文化水平提高是至关重要的一步。西部大开发能否持续发展下去,关键在于西部的人力资源是否得到了充分的开发。西部经济正在经历着两个时期:即前期的发展时期和后期的跨越时期。发展时期解决的是温饱问题,跨越时期解决的是小康问题。在前一时期,整个西部地区经济依靠科技进步、依靠市场经济的的良性互动、依托资源优势基本上实现了从贫困型经济到致富型经济的跨跃,群众的生产方式、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改善,不仅解决了温饱问题,而且开始走向富裕。在后一时期,即从现在到下一世纪,整个西部地区经济能否在现有的基础上找到新的增长点,实现进一步的发展;能否依靠自己的理解,在把握全球经济和全国经济脉搏的基础上建立起完善的市场区域体系;能否依靠科技水平的不断提升,变资源优势为经济强势,直接关系到西部诸省数亿人民奔小康的问题。因此,后一时期比前一时期发展更显得重要。1999年上半年,中央作出了西部大开发的重要战略,这为西部特色经济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就西部大开发而言,它是中国21世纪发展战略的重要部分。与东部沿海地区开发相比较,它是在积累了丰富的开发经验,积聚了一定的物力、财力,基于一定的社会认识而提出来的。但西部开发又不等同于东部的开发,不仅是因为社会条件发生了变化,国家经济体系日益完善,西部的自然环境有了一定的改善,更重要的是西部开发是以一种战略的眼光、是以一种全新的思维为支撑点的。在西部开发的思路中,针对西部的能源状况和土地资源状况,科技文化要素成为诸多选择要素中的首选要素,同时,对科技力量的发展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西部开发要求必须把西部经济的发展思想与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趋势联系在一起,以世界经济发展为参照系建立自己的坐标点。西部开发同时还要求最重要的是重视西部人才的培养和西部新的人力资源开发,建立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特别是科技力量队伍,为西部经济不断探寻更新的增长点,使西部的发展少走弯路,一跃成为下个世纪主宰中国经济的主要力量。显然,西部开发的新思维中核心因素仍就是人力资源的开发问题、科技力量的发展壮大问题。西部大开发所形成的新经济的本质是知识经济,这不仅是因为它是知识经济时代的产物,重要的是它顺应了知识经济时代的潮流,给西部传统的耕作方式、经营方式注入了新的内涵,新的发展因素。当环境资源被充分利用之后,在西部进一步提高生产效率只能依靠科技的投入;依靠知识的力量;依靠管理方式的创新。西部经济大开发要求发展西部经济不能再走传统经济的老路,必须加大知识投入,增加科技含量,依靠科技进步来实现新的增长。对于西部农业经济的发展,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求农业开发中依靠知识力量使成本降低,技术含量增高,而且要求在后期的市场化过程中必须以技术为先导,走开发、产出、销售一体化的路子,走生态农业和可持续发展的路子。在这里,科技含量要素毫无疑问地成为第一要素,科技的稳步发展,文化教育的大力普及是至关重要的一步。从西部的陕西、甘肃、宁夏、贵州、四川五省的调查结果看,人均GDP都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75%以下,劳动力市场文化水平诸要素平均值偏低,人才外流、断流现象依然严重,在整个经济发展过程中技术含量不高。就主要工农业产品科技含量平均值测算,高技术成分偏底。在运用新的知识、采用新的技术、实施现代化的管理措施方面,整个西部地区比东部沿海地区滞后一到两年。就一个经济现象生成过程而言,能否进入市场、能否开拓市场、能否占有市场、能否驾驭市场是一个完整的过程。西部经济发展由于本质上不同于东部沿海,因此,西部经济必然是区域特色经济林立,各种发展模式并存的现象。在西部独特的经济现象生成过程中,需要随时对每一时期科技含量水平和人力资源状况进行判断和评价。西部目前的情况是在产品开发初期注重一定的的技术投入和一定技术力量的培植,而在其他环节则相对不足,特别是形成一定的产业规模之后,技术创新、管理水平、市场占有方面缺乏后续手段——在产品的推销、市场的拓展和稳定方面技术力量严重不足。在人力资源方面,由于劳动者整体文化素质不高——包括决策者和执行者,战略性人力资源和战术性人力资源严重缺乏。从世界经济发展和全国经济发展状况判断,新的经济时期的到来必须依赖科技力量的提升、新的人力资源的培植,依赖知识创新体系的建立,依赖与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趋势吻合。如果没有这些,再大的发展战略都是没有前途的。西部所需要的战略性人力资源和战术性人力资源是西部开发的核心资源,其中战略性人力资源侧重于西部的发展战略研究,战术性人力资源侧重于西部当前的发展政策研究和执行措施的研究。依靠一定的技术力量和基础理论研究方面的人才实现战略研究是可以的,但发展政策研究和执行措施研究这两方面的人力资源目前西部都显不足。从西部发展的情况分析,战术性人力资源主要是各级政府的决策者和具体措施的执行者,即各级政府部门的公务员,发展西部经济这些人是指挥者,是具体实施者,是经验的创造者,是推动农民进入经济领域的主要力量——要把农民从传统经济圈子中引导到市场经济的发展氛围中,通过示范带动、政策规制,积极鼓励使他们增强自觉性、增强主动性,从而是西部经济的发展形成规模、形成特色经济强势。公务员队伍是否可以作为新的人力资源来看待,笔者认为在西部地区是可以这样看待的。西部是经济贫困地区,长期以来由于劳动者素质偏底,西部经济始终不能摆脱徘徊局面。从人力资源开发角度看,想在瞬间通过一定的力量来改变劳动者文化素质是比较困难的,因此,利用现有公务员队伍的力量并使他们成为新的人力资源不仅是一种需要,而且是一种可能。让公务员进入西部经济发展的主战场,有利于西部地区新的人力资源的配置。依靠他们创造性的工作,依靠科技水平的提高和经营管理思想的现代化,无论农业经济还是工业经济都能渗透一定的文化理念,从而在西部不同的区域形成独特的经营模式。这是西部经济的发展路子,有利于西部实现新的经济腾飞。二、西部各级公务员队伍是发展西部特色经济的重要人力资源,是连接市场(公司)与农户(个体经营者)之间的纽带。针对西部开发的实际状况,政府对公务员队伍应该有二元标准。西部大开发及西部特色经济的发展就目前状况而言,还很难变成人们的自觉行动——特别是很难变成农民的自觉行动。在西部广大山区,黄河沿岸地区、西南岩溶地区、红壤丘陵地区及西北荒漠化地区,农民靠天吃饭的观念没有多大的改变,对发展区域特色经济的意义认识不足。在广大的原区农村和大中城市的郊区地带,农民虽有一定的思想觉悟,但市场意识及自觉开拓市场的能力因文化水平不高而受到限制。同时,工业经济和农业经济都缺乏一定的发展基础与之适应——特别是人们经济观念的转变与市场经济意识的培植。西部现有的各级各类公务员是技术专业类人员之外的重要力量,作为新的人力资源,这些人有一定的文化水平,素质高,接受能力强,充分发挥他们的优势是开发西部,发展特色经济的重要工作。西部现有公务员队伍具有这样的优势:⑴、公务员队伍庞大,政府机构臃肿,职位空悬,人事脱节。把一部分公务员从繁琐的事务中分离出来,让他们把主要精力用在西部开发所带来的新机遇的创造上,用在当地经济发展的新思路上,既有利于目前进行的政府机构改革,又可以充分发挥他们知识水平高,接受能力强的优势。⑵、公务员参与经济的发展,如创建经济实体,承包荒山荒坡,发展经济林木,治理小流域,发展生态农业等等,主要发挥其指挥、示范、督促之功能。在西部地区,公务员可以是经济发展的主体,应该允许他们采取租赁、承包等多种办法搞规模经营、高效益经营,引导和带动周围农民把主要精力用在规模经济的发展上来。⑶、让一部分公务员进入流通领域引导农民闯市场,推销农产品,可以保证西部经济朝着健康稳定有序的方向发展,以弥补农民自发闯市场盲目性过大的不足。这里,公务员进入流通领域是有政策规定的,但这并影响公务员引导农民进入市场。公务员在这其中只要不以制定特殊政策为个人谋利益就应该允许其发展,当农民能够在特色经济中挥展自如时,公务员再退出来。调查发现,在陕西省北部的一些县市,有的公务员承包农民手中一定数目的果园搞果树经营,有的人租赁一部分土地搞果树栽培实验,有的人利用闲暇时间搞果品推销等。通过这些人的实践,周围的农民不仅学到了技术,而且学到了一定的管理思想,起到了典型示范、引导带动的作用。《公务员法》和有关规定虽然限制党政干部经商办企业,但对于特殊地区,特别是象西部一些经济长期欠发达的地区,应该允许有这样的二元政策在一定的时间存在,其中利的一面大大超过弊的一面。公务员作为发展经济中的重要人力资源被充分开发之后可以从根本上扭转西部经济带动力量不足的局面。公务员作为中间纽带,一手牵着农户,一手联系着市场,从根本上就可以激活整个发展局面,形成特色经济的大环境。从我们在西部部分省的县级调查情况看,实际上许多县政府的主要力量已自觉不自觉地正在做这方面的工作,包农户、上产品、跑市场,已经形成了参与经济领域活动的声势。我们认为,在发展经济的整个过程中,西部地区的基层决策者特别是县乡两级领导者应该树立“老板”意识、“商人”意识,从而担负起做全县全乡经济营销大文章的重任。目前看,西部地域辽阔,物产也较为丰富,但农民自发闯市场的能力大大低于东南沿海地区的农民,所以市场发育不健全,特别是一些偏远地区靠农民一家一户搞经营,实现规模效益是比较艰难的。如陕西北部的山杏、仁用杏发展,一家一户栽植可以,但一家一户个体营销是不行的,也难以形成规模经济;黄河沿岸的红枣一家一户也可以栽植,但一家一户经营则是不行的;陕西子长的洋芋,洛川、黄陵的苹果,黄龙的核桃等如果仅仅停留在以家庭为单位的个体营销过程中,那么,经济的规模效益是无法体现的,也不可能变成实现小康的真正力量。因此,西部发展特色经济过程中必须有人担当老板重任、必须有人成为职业商人。在经济进入发展轨道的初始,一个县一个乡主要决策者应该是老板、应该是商人,进而带动农民和更多人的商人意识、老板意识崛起。三、在发展西部经济的过程中西部的政治优势资源优势必须有新的嫁接点,人力资源的开发必须有新的切入点,即必须从根本上重视公务员队伍中知识力量的培植,必须发展当地的文化教育事业,把高素质的文化队伍、科技队伍与政治优势、资源优势结合,增强二者的可信赖度,并使之能够转化成强劲的经济优势。西部有全国其他地方不可比的资源优势,煤炭、石油、天然气,丰富的水力、良好的畜牧业;西部也有全国不可比的政治优势,江西瑞金、井冈山,贵州的遵义,广西的百色,陕西延安及云南四川的许多地方都是革命根据地,但几十年来,这种资源优势、政治优势始终是低效益发展、低水平工作寻找外部援助的一种理由,始终是西部经济寻找施舍的出发点。由于自身的不足——低管理水平、低文化教育、低科技水平,所以每一次外援争取到的优惠条件都低效率转化,起不到推动经济根本发展的目的。资源优势和政治优势的存在是一种客观,如何使它被一种高文化素质的人依托,这是西部发展自身特色经济中必须有的一个新视野。西部经济的落后,根本上是文化水平的落后,科学技术的落后,人力资源质的方面不能得到根本的改变。改革开放二十年发展所取得的经济成

1 / 12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