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风云(通用4篇)【导读】这篇文档“甲午风云(通用4篇)”由三一刀客最漂亮的网友为您分享整理,希望这篇范文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吧!电影甲午风云观后感【第一篇】《甲午风云》观后感《甲午风云》影片展现甲午海战这一历史事件,虽不乏有不符合客观事实的镜头,但悲壮地歌颂了海军将领邓世昌,水兵王国成等英雄们威武不屈的英雄气概,深刻地揭露了帝国主义者的侵略本质和清廷的昏庸腐朽。关于中国的惨败,我认为有以下几个原因:实力差距。其实,中国完全有能力打败日本。尤其是在守朝鲜平壤时,别说是守上一两年,就算是守上几个月,就可以扭转整个局势。当时,中国守军子弹、粮食堆积如山,而日军粮食少,子弹少。日军在攻平壤城,一天下来,日军伤亡比清军多。日军开始在议论要不要在攻平壤,经过日军商量,再攻一天平壤,如果攻不下,就撤军。这时,守城的清军因心慌,而放弃平壤,向外突围,结果全军覆没。平壤就这样落入日军的手里。总结一下,洋务运动虽然改变了清军的装备,但是却没有改变清军的软弱。缺乏预见,准备不足,是战争失败的认识原因。19世纪后期,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已经完成了向帝国主义阶段的转变,资本输出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这必然引起对殖民地更加激烈地争夺。日本在19世纪60年代“明治维新”以后,资本主义得到较快发展,与封建的武士道精神结合在一起,产生了军国主义怪胎,极具扩张性和掠夺性。侵略并战胜中国,是近代日本的既定国策。战略原因。日本战时大本营在挑起这场战争之前,制定了海陆军统筹兼顾的“作战大方针”。其战略目标是在中国直隶平原与清军进行主力决战,打败清军,压迫清政府屈服。认为能否达此目标,关键在于海军作战之胜负。为此,提出了两期作战计划。反观清朝方面,战前没有明确的战略方针和作战计划。由于统治集团主战、主和意见分歧,相互掣肘,事先既未组成专门的作战指挥机构,更无统筹全局的战略指导。从战略规划方面,日本就已经拔了头筹。装备劣势。在双方争取制海权的黄海海战中,清军以劣势兵力(清军3000吨以上军舰两艘,3000吨以下军舰10艘,日军3000吨以上军舰8艘,3000吨以下军舰4艘)迎击日军。而且受限于军舰制造时的技术条件,北洋军舰有效射击距离不超过3000米,而装备了新式测距仪的日本军舰吉野,有效射程可以达到5000米。日军还装备了新式的速射炮。日本舰队主力舰较为新式,采用方便机动的纵队更适合发挥火力,速度也较快,所以实战中日本舰队机动能力也强于北洋水师。经过甲午海战,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从中国方面看,第一,战争失败标志着历时三十余年的洋务运动的失败,使取得的近代化成果化为乌有,打破了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对民族复兴的追求。第二,割地赔款,主权沦丧,便利列强对华大规模输出资本,掀起瓜分狂潮,标志着列强侵华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中国的国际地位急剧下降。第三,中国人民挽救民族危亡的运动高涨,资产阶级掀起了维新变法运动和民主革命运动,中国人民自发反抗侵略的斗争高涨,如义和团运动。对日本而言,得到巨额赔款和台湾等战略要地,不仅促进了本国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而且便利了日本对远东地区的进一步侵略,使日本一跃成为亚洲唯一的新兴资本主义强国。另外,日本为了对抗俄国,湔雪三国干涉之耻,一方面提出“卧薪尝胆”的口号,重新开启十年扩军计划;另一方面促成了“英日同盟”的形成,开始了东亚地区新一轮的争霸。110多年前,在我国黄、渤海水域爆发了震惊中外的甲午海战,那是场刻骨铭心的战争,给中华民族带来的创伤,至今仍隐隐作痛。110多年的国耻,提醒我们“生于忧患,死于安乐”,110多年的屈辱,我们将永不忘记。我看完这部影片,被爱国军民的忠心和团结精神感动了,也对那贪生怕死的卖国贼与帝国主义痛恨,当然,历史是无法改变的。今天,我们要学习邓世昌那种气壮山河的英雄气概和坚强不屈伟大精神,现在,我们的国家强大了,她的强大靠的不是别人,靠的正是这一代又一代的人的勤奋与努力。当然还有那在战场上付出了生命与鲜血的英雄人物。我们将高喊着“振兴中华”来祭奠那些在战争中为国捐躯的民族脊梁!我们要不忘国耻,奋发图强,报答祖国,报答那些先生牺牲的民族英雄,为了祖国的富强与繁荣,努力学习,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我们要继承先辈们的爱国精神,还要努力发展祖国,建设祖国,强大我们的祖国,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敢于对外国人说“不!”才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甲午风云【第二篇】学号:201340605086编号:87姓名:杨亚伟观《甲午风云》有感:落后就要挨打纵观历史长河,1840年以来,一个昔日繁荣昌盛的民族被硝烟笼罩长达一百年之久,落后是硬伤。清政府统治者腐朽无能,落后无知,使民族受辱,人民遭受重重苦难。政治落后要挨打。1894年正是慈禧太后的六十大寿清政府就专门成立了庆典处。慈禧太后庆典挥霍无度,至战争迫在眉睫时所关心的不是国家大事,如慈禧太后在日本发动甲午战争前,只顾忙着自己的“万寿庆典”;而且军阀们又忙着争夺名利与权势,如电影中的那位方大人,贪生怕死,遇到敌人就退缩,却恬不知耻地揽名夺利。所有的这些落后的政治行为严重阻碍了中国近代化发展的进程。思想落后要挨打。1894年甲午海战时,日方力量还没有占据绝对优势,但是由于清政府迷信武器,军队将领大多腐败无能,虽有部分官兵英勇抗战,但总体形势一触即败。清政府采取了投降路线,向日本割地赔款,大大增强了日本的经济和军事力量,并进一步削弱了中国的力量,为进而发动灭亡中国的战争准备了条件。军事落后要挨打。尽管北洋大臣李鸿章极力主张求和,但是邓世昌坚强不屈、视死如归,林大人和那些水手们也都有着邓世昌那种精神。而且清政府的财富并不亚于英法列强,但战马与坦克钢铁之间的碰撞就是先进与落后的碰撞,太平天国义和团的失败,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军事装备的落后。当战士们拿着长矛挥舞时,冰冷的子弹快速地射进了他们的胸膛。且当时的中国并不是一个有凝聚力的整体,没有一个同仇敌忾的“我们”。还记得影片最后邓世昌及水手们望向远方那坚毅的眼神,“吉野”逃跑,邓世昌为大局着想毅然决定撞沉“吉野”,却不幸地被敌人的鱼雷击中。落后的清政府对不起“致远”号上的爱国水手及将领,对不起邓世昌。落后就要挨打。当今的中国,日渐强大,不用再挨打,但我们也要铭记历史,好好学习,为祖国的壮大奉献自己的力量。(字数:762)电影甲午风云观后感【第三篇】《甲午风云》观后感电影描述了1894年,日本在中国领海内肆意挑衅。北洋大臣李鸿章极力主张求和。致远号”管带邓世昌主动请缨,海战中,邓世昌代替旗舰指挥作战,率领“致远”号官兵英勇战斗,把敌人打得落花流水。后来因为炮弹已经打完了,邓世昌做出了一个重大的决定:撞沉敌舰“吉野”号。做出了这个决定后,全舰无一人退缩。但是在追赶“吉野”号时,不幸被鱼雷击中,全舰官兵壮烈牺牲。到现在这部展现以失败告终的中日甲午战争的悲壮史诗还时时刻刻震撼着我的心灵!《甲午风云》这部影片讲述了在清朝末期甲午年间发生的历史事件,当时的清政府腐败无能,内忧外患,西方列强纷纷侵略中国,从中国掠夺大量财物,以邓世昌为首的一批爱国将领对此非常愤怒,为了抵抗日军的侵略,在黄海海域与日本海军展开激战,终因政府的无能,邓世昌和官兵们带着遗恨,慷慨殉国。电影运用的就是对比。最开始水师衙门内商量是否支援运兵船,丁汝昌与邓世昌要去主动出击,与保障安全与占据时机。而李鸿章与刘步蟾都以中日尚未开战,防止我方挑衅为由停止出击,而海上方面,舰队遇到了日本方面的攻击,当时的指挥方伯谦因贪生怕死命舰队逃跑,并先后挂起白旗和日本海军旗,希望日舰停止开炮,爱国水手王国成不甘心受这种耻辱,便扯下白旗和日本海军旗,且冒着杀头罪私自开炮还击。重创日军旗舰。因为运兵船为普通商用运输船,没有火炮,只能用步枪还击,打掉敌人要求投降的信号舰。战后,方伯谦开除了王国成,并谎报军功,终于在邓世昌的帮助下,俩人在庆功宴上说出了实情。但无奈一些封建规定,未能给方伯谦定罪,最后在沿海百姓的请求下,丁汝昌、邓世昌二人代人代奏请战书来到北京,准备上奏李鸿章。因为李鸿章一心希望列强从中调停,便驳回意见,邓世昌差点被罢官。在一次阅兵式后,邓世昌再次请战,怒气下的李鸿章便罢了邓世昌的官。终于在丁汝昌等爱国将领用官职的担保下,在对日宣战的情况下,邓世昌得以官复原职。黄海大战开始了,刘步蟾因担心自己先受到打击,而故意错挂信号旗,让舰队变成了不利作战的“一”字队形,这些对比深刻地将广大的军民的爱国热情与贪婪怕死的帝国主义的走狗罪恶的一面表现的淋漓尽致。影片还体现了清政府的腐朽和列强日本的奸诈。外国人在天津的机械制造局为北洋舰队制造的假炮弹,因为这些炮弹无法打响;在处理日本特务问题上,因为北洋水师的两位洋顾问以国际法为由要求释放他,最后,李鸿章因为害怕日军因此开战而被迫放了他。在黄海大战的时候,日本舰队为了出其不意特意将日本旗换成了中立国美国的星条旗,一些水师官兵指责这是违反国际公约„„可他们却上了日本人的当。从1804年开始,中国连续受到外国的侵略,中国封建主义势力与外国资本主义势力勾结,把中国变成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人民为了国家的独立和富强,与敌人进行了英勇顽强的斗争。下面就是一个中国仁人志土为了抵抗日本侵略而进行的英勇不屈斗争。1894年,蓄谋侵华已久的日本帝国,在我国海域肆挑衅。腐败透顶的清政府以北洋大臣李鸿章为代表,极力主张向日求和,结果屡失战机,导致日军得寸进尺,在光天化日之下公然轰炸渔民。皇帝立马下旨向日军发起攻击,而以太后为首的顽固派却秘密地要李鸿章向日军投降。战争在9月打响,北洋舰队在丁提督的指挥下英勇作战。投降派的继远军舰遇到敌人立刻调转船头撤退,而邓世昌率领的“致远号”官兵却勇往直前,在海战中英勇杀敌,打得敌方主力舰狼狈逃窜,但是,由于清政府的无能和投降派的出卖,主次战争还是失败了。民族英雄邓世昌不畏惧强敌,不向富贵低头,这种崇高的品质实在令人赞叹不已。他在炮弹用尽,船只倾斜的情况下,宁死不屈开足马力向敌舰开去,与敌人同归于尽,但遗感的是战舰沉没了,使人为他感到悲伤,心痛,可想到他宁死不屈的可贵精神又为之感到骄傲和自豪。我想如果每一个中国人都象他那样热爱祖国,保卫祖国,决不会害怕日本侵略军。同时,我们也要想到投降的无能和愚昧,他们贪生怕死,贪图富贵。这种人最后只会遗臭万年,永世受人唾弃,所以我们不能做这种贪图享乐的人。自鸦片战争以来的中国近代史,是一部饱受帝国主义列强凌辱瓜分的剧辱史,也是一部中国人民前仆后继英勇抗击帝国主义侵略的斗争史。爆发于十九世纪末的中日甲午战争,虽然以中国的失败而告终,但影片在表现这一历史悲剧时,则突出了中华民族不屈的民族精神,气势磅礴地谱写了一曲爱国主义颂歌,把一段本是灰溜溜的历史,塑造成了一件亮晶晶的杰出艺术经典。发生在一个世纪前的甲午海战,一直是我中华民族的耻辱。日本自从1868年明治维新以后走上了军国主义道路,他看到欧美殖民者纷纷侵占中国领土,也对中国虎视眈眈,1894年,日军挑起了侵略朝鲜和中国的中日甲午海战。甲午海战这一个历史事件,悲壮地歌颂了海军将领邓世昌,水兵王国成等中国广大爱国官兵在黄海海战中顽强的战斗精神和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体现了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在我国反侵略史上谱写了光辉的一页,同时也揭露了帝国主义者的侵略本质和清廷的昏庸腐败,暴露了慈禧、李鸿章、方伯谦等民族败类卖国求荣的丑恶嘴脸。关于中国的惨败,我认为有以下几个原因:1、最根本的原因是社会制度的差异。日本在明治维新以后,走上了快速发展的资本主义道路,不但摆脱了半殖民地的地位,而且成为世界强国,而中国正处在晚清统治下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成为列强瓜分的目标。2、清朝统治的腐败。慈禧、李鸿章等人寄希望于外国调停,没有把立足点放在自身力量上来。据说日本为了备战,天皇带头捐了4万元,日本各界更是竞相倾囊,而慈禧太后为了举办万寿庆典,挪用了1500万两海军军费,以致于北洋水师缺银少饷。3、直接原因是指挥不当,贻误战机。李鸿章避敌保船,不准海军出战,最终丧失了制海权。本来中国国力和军事实力并不比日本差,中国经过洋务运动,重工业和军事都取得不少发展,日本由于是新兴的资本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