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力资源开发教学与实践研究会第十一届年会暨学术研讨会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学生的培养要求、趋势及其它---教育部工商管理教学委员会“人力资源管理本科专业规范”国家教育部工商管理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南京大学商学院院长、教授赵曙明博士人力资源管理本科专业规范提纲一、人力资源管理本科专业教育(一)、专业培养目标和要求培养目标培养要求(二)、培养模式课程模块能力模块素质模块(三)、模块主要实现手段课程模块的主要实现手段能力模块的主要实现手段素质模块的主要实现手段二、MBA/EMBA教育的案例建设与教学一、人力资源管理本科专业教育(一)、专业培养目标与要求I、培养目标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本科培养目标定位为中高级管理人才。职业取向主要有三个:(1)政府职能部门从事人力资源管理工作;(2)在政策研究部门工作、企事业单位从事人力资源管理工作;(3)企业管理咨询(顾问)公司或其他人才中介机构从事专业性的人力资源咨询与管理。培养目标(续)1.知识结构定位:宽口径、厚基础。“宽口径”指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时要涉及到管理学、经济学、心理学、社会学和法学等多学科的知识“厚基础”指注重广泛的基础理论学习,以掌握理论的基本假设和基本原理为重点,为后续发展作铺垫。培养目标(续)2.能力结构定位:突出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特色和专业技能。本科层次的教学,要求培养掌握一定HRM理论与技能的应用型人才,这就要求通过实验室反复操练和现场实践亲自锻炼,使学生具备实践工作能力。各校可以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发挥优势,办出特色,应有自己明确的培养模式,不应千篇一律。一般地,全国重点大学可以适当突出为研究生人才提供“原材料”输入,而省属或市属高校,可以在突出其行业或地区的特点,侧重实践型专用人才。II、培养要求本科学制:基本学制四年,实行学分制的学校可以适当缩短或延长学制年限,成绩合格,授予管理学学士学位。1.素质结构要求(1)自然素质(身体、心理等素质)。(2)社会素质(政治、思想、道德、审美等素质)。(3)职业素质(科学文化素质、专业素质)。培养要求(续)2.能力结构要求(1)人际关系(交际)能力。(2)沟通和信息获取能力。(3)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决策的能力。(4)终身学习与不断创新的能力。(5)专业技术能力。培养要求(续)3.知识结构要求(1)专业知识和理论知识。掌握管理学基础知识、心理学、社会学、行为科学、经济学知识和基本财务知识;(2)社会人文知识。广泛涉猎哲学、历史、文化、宗教、民俗、社交礼仪及传统文化。(3)政策、法规和惯例知识。(4)数理、计算机和外语基础知识。基本数学统计分析、熟练运用办公软件、达到大学英语六级水平。(5)技术知识。写作知识,起草分析报告和规章制度、文献检索、资料查询及其他社会和自然科学知识。(二)、培养模式课程模块能力模块素质模块I、课程模块课程模块科目类别专业基础课程(1)管理类课程。(2)心理学类课程(3)经济学类课程(4)法律课程专业课程(1)专业必修课。(2)专业选修课。基础课程(1)政治理论课程。(2)语言类课程。(3)数学类课程。(4)计算机类课程。(5)自然科学技术类课程。专业课程体系1.专业基础课程课程名称最少课时实验时间课程名称最少课时实验时间管理学48组织行为学483-6经济学48心理学322-4社会学48财务会计482-4应用统计学488-10管理信息系统486-10人力资源管理322-4专业课程体系(续)2.专业方向课程课程名称最少课时实验时间课程名称最少课时实验时间组织与工作设计322-4薪酬管理322-4招聘与人才测评324-6培训与人力资源开发322-4绩效管理322-4劳动关系与劳动法322-4II、能力模块课程设计环节实验教学环节实习环节科研环节1.能力模块-课程设计环节(1)课程设计步骤教师编写课程设计教学指导书——学生分组(4-5人一组)——各小组自由选择课程设计课题——小组讨论,完成课程设计计划书并宣讲——各小组课外实地调查研究——完成课程设计报告——各小组10分钟课程设计答辩、——教师给出团队成绩——评出小组团队中的个人表现得分——根据团队和个人表现确定学生的最终成绩。1.能力模块-课程设计环节(续)2.课程设计的能力培养途径人际关系(交际)能力。沟通和信息获取能力。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决策的能力。终身学习与不断创新的能力。专业技术能力。1.能力模块-课程设计环节(续)3.课程设计的九个研究方向(1)人力资源管理理念。所有的管理者都必须是人力资源管理者。知识型验工的管理。(2)工作分析。工作说明书的编制。工作设计。(3)人力资源规划。小企业的人力资源规划。大中型企业的人力资源规划与企业战略规划。1.能力模块-课程设计环节(续)3.课程设计的九个研究方向(续)(4)人员测评与选拔。测评的指标及技术。招聘甄选方案的制定。面试技巧。(5)培训开发。培训方案的制订。培训风险的降低。(6)绩效评价。绩效考核。绩效管理。1.能力模块-课程设计环节(续)3.课程设计的九个研究方向(续)(7)薪酬管理。薪酬与激励。薪酬设计。(8)劳动关系处理。(9)职业生涯规划。职业生涯设计。职业管理。2.能力模块-实验教学环节实验教学环节(1)实验教学的目标通过对学生实验技能的基本训练,加深学生对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对知识的综合贯通能力和运用理论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和求实的科学态度,并掌握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2)骨干课程的实验教学实验项目应该涉及到大部分核心课程,如招聘与人才测评、绩效管理、薪酬管理、培训与人力资源开发、劳动关系与劳动法等。应以专业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为指导,确定专业实验教学方案,明确实验教学在专业教学中的地位,编制相应的实验教学系列文件2.能力模块-实验教学环节(续)(3)实验教学的内容和组织扩展和完善三个基本模块建设:工效学实验、人事测评实验、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实验。(4)实验教学的设施建立综合的或独立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实验室建设(如人才测评实验室可以和心理学类专业联合建设、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实验室可以和信息管理类专业联合建设)。3.能力模块-实习环节实习环节(1)目标与要求运用和检验教学成果。了解和熟悉实际管理过程。预演和准备就业。培养终身学习的良好习惯和综合能力。3.能力模块-实习环节(续)(2)实习教学的类型课程实训:根据教学计划安排相应的时间,主要采取专题考察和调研的方式对课程讲授内容进行参观、调查、分析和深化研讨。专业实习:一般安排在三年级结束之后的暑期进行,时间以3-4周为宜。通过对实习单位人力资源管理某一领域或整体情况的系统调查和专业分析,提出相应的改善或解决方案。毕业实习:一般安排在四年级,随毕业论文(设计)同时进行,时间以2-3个月为宜。3.能力模块-实习环节(续)(3)实习教学的方式分散实习。由学生自主选择的,适用于“毕业实习”和“专业实习”。集中实习。教师带领下的统一组织的实习。“课程实训”一般采用集中实习,“专业实习”也提倡采用集中实习方式以保证效果。(4)实习教学的内容实习单位的组织与工作设计、人力资源规划、人员招聘和选拔、培训管理、绩效管理、薪酬管理、职业生涯管理、职业卫生和安全管理、劳动关系、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等方面内容。4.能力模块-科研环节(1)科研项目的基金来源学生直接立项。学生参与老师的项目。(2)科研选题的主要来源现行实务理论研究不同学派、观点的学术争论学科渗透、交叉4.能力模块-科研环节(续)(3)科研项目的设计指导教师牵头,分工协作;递交中期研究报告,如无法完成,递交中止研究申请书;完成后上交项目结题申请书。(4)指导教师职责帮助学生确定选题与研究框架、指导文献检索和资料查询、协助确定调研计划、掌握课题质量和进度、审阅初稿、修改意见、评定学生科研能力与成绩、监督课题经费使用。(5)能力培养途径人际关系(交际)能力。沟通和信息获取能力。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决策的能力。终身学习与不断创新的能力。专业技术能力。III、素质模块适合从事人力资源方向工作的个性类型包括:1.安静、有节制,待人友好善良;感情丰富,对事物的细微变化察觉能力强;2.对周围的人或事物充满着热爱之情,愿意尽心尽力地帮助他人;3.有创新精神,富有创造力,想像力丰富;对小事情充满了好奇心,处理事情有弹性、变通性强;不拘于条条框框或繁文缛节;4.如果能献身自己认为值得的事业,便情绪高涨;5.在日常事务中,通常很灵活,有包容心,但对内心忠诚的事业义无反顾;6.很少表露强烈的情感,常显得镇静自若、处变不惊。素质模块(续)(1)体育活动日常体育活动不定期的体育比赛(2)班级自治创造良好环境、重视讲解指导、充分调动积极性、从自我管理开始。(3)社会实践形式多样,包括社会调查、青年志愿者活动、团队拓展训练、企业调研和实习等(三)、各模块主要实现手段(1)课程模块主要实现手段丰富的基础课程优化学生知识结构;(开设语文、数学、体育等常规基础课,也开设英语、计算机等实用技能基础课,还有管理学相关的专业基础课)系统的专业课程提升学生专业素养;(开设涉及主要就业方向的如薪酬管理、绩效管理等课程,也要开发其他就业方向如社会保障概论、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等)各模块主要实现手段(续)(2)能力模块的主要实现手段建设校内专业实验室或实验教学中心;校外实习基地;设立大学生科研基金,鼓励学生参与研究项目;聘请专家、学者开设讲座;假期组织学生社会调查实践;组织校内学生实践;通过学生专业社团、协会举办读书沙龙;向学生提供展示自我、学术争鸣、思想交流的校内媒体平台。(一)自然素质的主要实现手段1.身体素质的主要实现手段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练习重要性。补充素质练习内容。突破运动型教学方法。将学生身体素质达标成绩作为对教师工作量化考核指标。2.心理素质的主要实现手段树立正确的心理素质教育理念。重视心理素质教育人才的培养。完善心理素质教育的管理机制。建立健全心理素质教育体系。各模块主要实现手段(续)(二)社会素质的主要实现手段1.政治素质的主要实现手段扩展教学内容。依托校园文化,营造养成政治素质的氛围。发挥党团组织的政治优势。发挥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作用,在参与学校和自身食物中培养政治参与能力。2.思想和道德素质的主要实现手段提高学生对思想和道德素质的认识。对大学生进行理论教育。加强对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考核。3.审美素质的主要实现手段重视审美素质教育。大学生自我教育和提高。各模块主要实现手段(续)(三)职业素质的主要实现手段1.科学文化素质的主要实现手段构建科学的文化素质教育课程体系。优化校园文化环境,发挥环境育人功能。2.专业素质的主要实现手段科学设置课程结构。积极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努力提高授课质量和效果。努力做好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各模块主要实现手段(续)专业教学条件(一)师资力量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任课教师不少于15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人数不少于5人。专任教师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教师比例应达到50%以上,高级职称教师比例应达到40%以上55周岁以下教授、副教授95%应为本科生授课生师比不高于18,条件较好的学校建议小于16该专业15门核心课程都要有完整的教师梯队,梯队中要有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作为课程负责人,要聘请实践经验丰富的管理人员及其他校外专家参与教学和实习指导。(师资开发)专业教学条件(续)(二)教材教材选用须符合专业规范及课程教学大纲要求,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的教材应为省级及国家级出版社出版最近5年正式出版的本土教材和翻译教材。教材应优先选用最新版的国家级精品课程立项教材、教育部“五年”规划教材、教育部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教育部普通高校优秀教材评比获奖教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