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志工作者读“复兴文库”序言有感“以史为鉴、察往知来”明确史志功能。历史是一面镜子,它照亮现实,也照亮未来。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以下是小编分享的内容,欢迎参考借鉴与借鉴。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为即将出版发行的《复兴文库》作题为《在复兴之路上坚定前行》的序言。这篇序言高屋建瓴、思想深邃、内涵丰富,贯穿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是1篇闪耀着马克思主义思想光辉的纲领性文献,具有很强的政治动员力、历史穿透力、理论说服力、心灵震撼力,是引领全党全国人民坚定历史自信、把握时代大势、走好中国道路,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科学指南和行动纲领。习近平总书记用“修史立典,存史启智,以文化人”明确史志职责,是“存史、资政、育人”职责的深化和细化。修史立典,就是记录历史、树立典范,使后人以史为镜,用为参照,有所为有所不为。存史启智,就是要完整保存好党史国史,并从中汲取推进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思想伟力和智慧之光。以文化人,就是要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以坚定的历史自信掌握历史主动,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同时,向世界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让世界了解中国,让中国走向世界。习近平总书记用“中华民族是世界上伟大的民族”概述中华民族的历史成就。中国古代曾长期领先于世界,创造出辉煌灿烂的中国文明,为人类文明进步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遭受劫难,仁人志士抱着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舍生取义,苦苦探索,但没有找到一条复兴之路。中国共产党找到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那就是把人民利益与民族利益高度统一,始终坚持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团结带领全国人民,经过艰苦卓绝、英勇顽强的奋斗,创造了历史伟业,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沿着这一历史逻辑,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一定能实现。习近平总书记用“以史为鉴、察往知来”明确史志功能。历史是一面镜子,它照亮现实,也照亮未来。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学习历史、研究历史,掌握历史发展规律,汲取历史发展的经验和教训,就可以预知未来的发展趋势,找准发展方向,确保党的事业永葆青春、中华民族长盛不衰。在迈步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上,我们要还原历史本原,弄清楚我们成功的根本原因,找准未来的成功之路。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我们要准确把握党的百年历史和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的发展规律,坚定共产主义信念不动摇,坚定强国梦和复兴梦不动摇,坚守初心使命不动摇,守正创新,踔厉前行,我们的目标一定会实现。史志工作者要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复兴文库》序言精神,自觉肩负起“以史为鉴、察往知来”的使命担当。一是科学准确定位史志事业。史志事业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事业,不是像有的人调侃那样,“编编书,喝喝茶,轻松得很”。因此,要切实履行“修史立典,存史启智,以文化人”史志工作职责,结合史志事业十四五规划的编制和实施,以高标准、严要求谋划好史志事业发展。二是编纂好地方党史、地方史。地方党史、地方史是党史、国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史、国史的重要印证和生动实践。因此,要修订完善党史一卷、二卷,编好党史三卷,扎实推进三轮志书编修,真实准确记录地方党史、地方历史。三是深化辅治资政。向领导和相关部门赠送地方史志书籍,让他们了解当地历史发展脉络和具有的发展优势,便于他们准确把握地情,因地制宜、审时度势推动当地发展。提早调研,及时提出资政建议,为重大决策提供历史论证和历史参考。四是提高地方文化资源教育功效。协同宣传、文旅等部门,做好红色文化资源、历史文化资源的普查,摸清家底。积极争取,通过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中共党史教育基地、研学基地、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业遗址、传统村落等创建,打造出党史、地方具有影响力和辐射力的历史教育基地,夯实“以文化人”的基础,通过参观见学、实地研学等方式,更好发挥教化育人作用。五是合力推进地方党史、地方史宣传。组织撰写地方党史、地方历史专题文章、编纂专题书籍,让地方党史、地方史走进大众心里,找准爱党、爱国的起点——爱家乡。拓展传播方式,通过与传统媒体、现代传媒合作,搭建起地方党史、地方史立体宣传平台,多形式、多渠道传播地方党史、地方史。未来不远,做好现在。让我们以《复兴文库》序言精神为指导,努力推进史志事业高质量发展,为“坚定理想信念,凝聚精神力量”做出史志贡献,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我们这一代人的智慧和力量,创造属于我们这一代人的业绩和荣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