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资料,少熬夜!《曹刿论战》教学设计【通用5篇】【导读指引】三一刀客最漂亮的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曹刿论战》教学设计【通用5篇】”文档资料,供您学习参考,希望此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分享给朋友们吧!《曹刿论战》教学设计【第一篇】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诵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2、能力目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3、情感目标分析曹刿和鲁庄公两个人物形象。体会作品的艺术魅力,理解课文的主旨。教学重点积累文言文常用的实词、虚词等;教学难点品析“论战”内容;领会课文运用对话表现人物性格的写作特点。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教)学习过程旁注与纠错一、导入新课,明确目标:在中国的历史上有许多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您能介绍一下吗?今天我们就来走近一场在史书熠熠生辉的战役——齐鲁长勺之战,走进一位因这场战役而名垂青史的人物——曹刿,共同学习《曹刿论战》。二、自主学习,获取新知:1、《曹刿论战》选自《》又称《》或《》,家经典之一。是记载春秋时期各诸侯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等方面情况的一部体史书。相传是春秋末年鲁国史官所撰。2、查字典和工具书,读准下面加点字的音。曹刿()间()焉肉食者鄙()玉帛()夫()战小信未孚()小惠未徧()望其旗靡()公与之乘()三、朗读理解,整体感知:1、朗读课文,注意把握朗读的浯调:如: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读出反对的意味)小惠未褊,民弗从也。(读出否定的意味)忠之属也,可以一战。(读出肯定的意味)参考资料,少熬夜!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语调应舒缓、深沉,读出议论语气)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有解说的意味,语调应低缓)2、积累实词:第一段(1)齐师()伐()我(2)公将()战()(3)肉食者()谋()之(4)又何间()焉(5)肉食者鄙()(6)何以()战(7)衣食所安()(8)弗()敢专()(9)小惠未徧()(10)小大之狱()第二段(1)公与之乘()(2)战于()长勺(3)公将鼓()之(4)败绩()(5)公将驰()之(6)其辙()第三段(1)既克()(2)公问其故()(3)一鼓作()气(4)再而衰()(5)三而竭()(6)彼竭我盈()(7)难测()也(8)惧有伏()焉(9)望其旗靡()3、理清线索:提示:有两条线索,一条是事件发展的线索一条是人物活动的线索4、本文可分几部分?简要概括段意。提示:本文虽短,但能紧扣题旨“论战”,运用对话的形式,有条不紊,逐层展开,阐明曹刿是怎样论战的。四、深入赏析,合作探究:(一)学习第一段:1、“十年春,齐师伐我”鲁庄公的态度怎样?说明什么?2、曹刿请见的原因是什么?直接原因:根本原因:3、从曹刿与鲁庄公的对话中我们看出他们对战争取胜的根本条件看法有什么不同?4、此段的哪些话可以直接体现他的这一认识?你赞同他的看法吗?为什么?5、本段末句“战则请从”表明了什么?(二)学习第二段:1、这次战争是由谁指挥的?根据何在?2、作战地点选在哪里?3、反攻的时机选在什么时候?曹刿是怎样帮助庄参考资料,少熬夜!公选择时机的呢?(三)学习第三段:鲁国获胜后,“公问其故”曹刿是如何回答的?五、总结要点,盘点收获:(师生共同进行)1、中心思想。2、题目为“曹刿论战”,这是1篇记叙文还是议论文?3、写作特点。六、联系实际,拓展延伸:长勺之战是古代著名的以弱胜强、以少胜多的战役,你还知道哪些这样的著名战役?请你谈谈战争中能以少胜多的原因是什么?七、当堂检测,巩固提升:1、为什么说“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与信”是“可以一战”的主要条件?2、鲁国此次取胜的根本原因是什么?3、文中哪些地方体现了曹刿的远谋?4、曹刿认为作战取胜的先决条件是什么?(“忠之属也”的实质是什么?)《曹刿论战》教学设计【第二篇】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⑴积累掌握重要文言文词句和文言实词虚词、特殊句式。⑵了解有关《左传》的文学常识,了解鲁国以弱胜强的原因。2、过程与方法:在学生练读中,在学生合作探究中学习本文运用人物对话推动事件发展,通过语言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感受本文语言的精练特点。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曹刿铁肩担道义、忠心献祖国的爱国精神。教学方法1、诵读法。2、品读法、演读法。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三国时众多的以弱胜强、以少胜多的战役,比如:“赤壁之战”、“官渡之战”、“淝水之战”为什么弱者反而可以在战争中取胜呢?也许是人心所向吧?参考资料,少熬夜!正义永远会战胜邪恶的。但是有这么一场战役比这几场还要早,曾受到毛泽东同志的称赞的战争,也许同学们已经知道了,那就是长勺之战。鲁国一个弱小的国家,为什么可以战胜如此强大的齐国呢?今天我们就来共同探个究竟吧!请看课文《曹刿论战》。2、解题:《左传》:我国古代第一部编年体史书。相传是春秋末年左丘明解说《春秋》的一部著作。其中记载着春秋时代各国的内政、外交、军事等方面的活动。原书名为《左氏春秋》,汉以后称为《春秋左氏传》,简称《左传》。这部书既是一部比较完整的历史著作,也是一部相当精彩的散文著作。3、背景:齐襄公在国内做了一些坏事,他的弟弟公子小白和公子纠恐怕被连累,离开齐国避祸。公元前685年齐国发生内乱,国君被杀,住在鲁国的公子纠和住在莒国的公子小白都抢着先赶回齐国,想做国君。鲁庄公派兵护送公子纠回去,哪知公子小白抢先赶回了齐国,做了国君,就是齐桓公。齐桓公起兵迎击。当时齐强鲁弱,鲁军大败,齐桓公胁迫鲁庄公杀了公子纠。从此两国结下深仇大恨。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再次兴兵攻鲁,战于长勺。二、读1、个体自读。结合注释,读得准,读得畅,教师根据朗读实况正音。如“间、帛、孚、勺、辙、靡”等可能在正音之列;虚词停顿要鲜明;要再现故事的氛围。2、教师示范朗读,学生听读,把握字音。3、小组竞读。要读得齐,读得响,读得有滋味。(可以四人一组,一人一段,一人评。)教师根据朗读实况纠正语调。如:⑴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应读出“反对”的语气。⑵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应读出“否定”的语气。⑶忠之属也,可以一战。──应读出“肯定”的语气。⑷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应读出“议论”的语气。⑸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应读出“解说”的语气。4、学生齐读课文。三、译参考资料,少熬夜!1、学生个体自译。(对照注释,疏通文意,质疑问难,解难。)对与以下的重点难点字词句学生与学生之间,也可以与老师之间互动解决。⑴加粗词的古今义:肉食者鄙又何间焉牺牲玉帛大小之狱⑵判断句式:忠之属也⑶省略句式:可以一战⑷倒装句式:“何以战?”战于长勺(倒装)⑸重点句子:①肉食者谋,未能远谋。②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③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④小信未孚,神弗福也。2、同桌互译。同桌互评互补,互助互进,培养伙伴关系,形成共学优势。老师做点拨调控。3、学生对照注释对照自己的理解找差距。第二课时一、查利用大屏幕中的题目来检查学生对课文重点词句是否真正理解。1、古今异义;2、词类活用;3、一词多义;4、通假字;5、重点虚词;6、重点文言句式二、演1、小组合作在整体把握文意的基础上,寻找故事中可以想象的地方,增补情节,用三一刀客再现文中情景。大屏幕中出示提示:三个场景人物人物活动乡下曹刿乡人一次对话宫廷曹刿鲁庄公战前对话长勺曹刿鲁庄公战时指挥;战后对话2、选择小组中三个同学上台来创造性地展现当时情景。三、评自由评说台上表演的同学,是否演出了人物的特点和当时的气氛。四、探学生根据对文本与课本剧的理解与感受来探究以下三个问题。参考资料,少熬夜!1、曹刿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文中哪个地方可以看出?鲁庄公是个什么的人,文中哪个地方可以看出?2、本文中写人与写事上采用什么手法?3、长勺之战胜利了给我们什么启示?五、课堂小结谈收获《曹刿论战》教学设计【第三篇】教学目的1、懂得文中实词“师、将、鄙、克、竭、盈、靡”等的意思,虚词“之、以”等的用法。2、了解曹刿关于战争取胜的论述及其指挥作战的才智。教学设想这段文章,毛主席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一书中曾全文引介,并作了精辟的评析。这段文章中有很可值得学习的东西。这段文章是《左传》中的一段名文,记述了春秋时期齐鲁长勺之战,记下了曹刿关于战争取胜的著名论述以及曹刿如何指挥鲁军打败齐军的史实,描写了曹刿的军事才智和作战指挥才能。其记事有详有略,内容重点突出;先言战斗进程概况,后明战斗进程何以如此,文章主旨显明。本文在内容、写作方面的这些特点,教学中要讲清楚。逐句逐段讲解课文。在懂得句意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理解文章的内容和写作特点。加强诵读练习。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教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左传》中的一段著名文章《曹刿论战》。这段文章,毛主席在他的重要著作《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一书中曾全文引介,并作了精辟的评析。这段文章很值得我们一学。《左传》是我国古代第一部编年体史书(“编年体”,即按年代顺序记事)。这是一部非常珍贵的史书,当中保存了我国春秋时期许多重要的史料。这部书特别长于记述战争,本篇记述的是春秋时期齐国鲁国在长勺进行的一次战争。这次战争,弱小的鲁国打败了强大的齐国,其原因是什么,其奥妙何在,本篇作了简洁而生动的记述,学完后大家会对之有个了解。现在,请一位同学把“阅读指导”和注解念一遍。二、朗读课文,解决读音和停顿问题1、教师范读课文,或放朗读带。要求学生在听读时,注意自己感觉读得不准的字音,以及停顿不对的句子。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然后指名学生朗读课文。参考资料,少熬夜!学生朗读,教师引导评点,指出其朗读的优点以及存在的语音、停顿问题。3、解决有关字音问题。曹刿(gùi)又何间焉(jiàn)肉食者鄙(bǐ)牺牲玉帛(bó)小信未孚(fú)登轼而望之(shì)吾视其辙乱(zhé)夫战,勇气也(fú)望其旗靡(mǐ)4、解决有关句子的停顿。主要注意以下句子的朗读节奏: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三、朗读课文,疏通字词障碍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然后标记出自己感觉理解上有困难的词语和句子。2、结合课文注释,学生相互讨论交流,自己初步解决部分难词难句。3、教师引导学生进一步解决难词难句。(1)注意以下词语和句子: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当官的人谋划这件事,你又何必参与其中呢?肉食者鄙:当官的人目光短浅。衣食所安,弗敢专也:衣服和食物这些用来安身的东西,我不敢独自享受。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祭祀用的牺牲玉帛,不敢虚报夸大,一定如实反映。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大大小小的诉讼案件,虽然不能详细审察,但一定按照实际情况处理。忠之属也。可以一战:这是忠心为人民办事,可以凭借这点一战。公将鼓之:庄公准备下令击鼓进攻。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第一次击鼓时,士兵们鼓足了勇气;第二次击鼓,勇气便有所衰落;第三次击鼓时,勇气就差不多耗尽了。(2)引导学生总结虚词“以”在课文中的用法:“以”字在第1段出现的次数较多,主要是作介词,表示“凭借”、“根据”等。四、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基本内容1、把握课文写作思路。要求学生思考如下两个问题:(1)这篇文章有几条线索?(2)本文可以分为几个部分?明确:(1)有两条线索,一条是事件发展的线索(迎战——备战——胜战——评战);一条是人物活动的线索参考资料,少熬夜!(请见——请问——参战——释疑)。(2)本文虽短,但能紧扣题旨“论战”,运用对话的形式,有条不紊,逐层展开,阐明曹刿是怎样论战的。全文共三段,每段为一部分。第一部分写曹刿拜见鲁庄公。,第二部分写曹刿指挥战斗的经过。第三部分写曹刿阐明取胜的原因。注意,在学生概括时,可以引导学生注意每部分内容都可以以“曹刿”作为主语,保持内容的连贯性。2、把握课文中心内容。首先指名学生复述课文基本内容,然后思考:这篇文章的关键词语是什么?中心内容是什么?请简要概括。明确:这篇文章的关键词语是“论战”。这一点可以由标题判断。中心内容是:扣住曹刿这一中心人物,围绕“论战”记叙了长勺之战的基本经过,阐明了必须取信于民并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掌握战机才能取得战争胜利的道理。五、布置作业熟读全文,并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