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项选择题1.1.政治算术学派产生于A.17世纪中叶的英国B.17世纪中叶的法国C.18世纪初的荷兰D.17世纪初的德国【A】1.2.统计学开端于A.19世纪的经济统计B.19世纪的人口统计C.17世纪中叶的政治算术学派D.17世纪中叶的社会经济统计【C】1.3.下列各标志中属于数量标志的是A.性别B.工资C.文化程度D.职务【B】1.4.统计中的变量是指A.可变的数量标志B.可变的质量标志C.可变的数量标志值D.可变的质量标志值【A】1.5.统计指标按其反映总体特征的性质不同,可分为A.实体指标和行为指标B.客观指标和主观指标C.实物指标和价值指标D.数量指标和质量指标【D】1.6.2001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为95933亿元,这是A.时期指标B.时点指标C.数量标志D.品质标志【A】1.7.下列属于质量指标的是A.人口密度B.人口总数C.产品产量D.工业企业总数【A】1.8.在民意测验中,居民对商场服务态度的满意率为85%,这个指标是A.客观指标B.主观指标C.实体指标D.行为指标【B】1.9.将统计指标体系分为基本指标体系和专题指标体系的标准是A.统计指标体系反映内容的范围不同B.统计指标体系内容的不同C.统计指标体系作用的不同D.统计指标体系数据依据的不同【C】1.10.下列属于连续变量的是A.企业数B.职工人数C.职工工资D.出生人口数【C】1.11.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标志值是标志的数值表现,故A.标志值有两大类,品质标志值和数量标志值B.品质标志才有标志值C.数量标志才有标志值D.品质标志和数量标志都有标志值【C】1.12.某商场销售电视机,2004年共销售6000台,年末库存100台。这两个指标是A.时期指标B.时点指标C.前者是时期指标,后者是时点指标D.前者是时点指标,后者是时期指标【C】1.13.在全国人口普查中A.男性是品质标志B.人的年龄是变量C.人口的平均寿命是数量标志D.全国的人口是统计指标【B】1.14.下列标志中属于品质标志的是A.年龄B.工龄C.职业D.工资【C】2.1.普查是指A.对总体的全部指标进行调查B.对总体的全部单位进行调查C.对总体单位的每个标志进行调查D.对总体中的绝大部分单位进行调查【B】2.2.中国第三次工业普查是在A.2000年B.1996年C.1995年D.1992年【C】……15.19.综合国力动态方程主要公式是)(ttttSHKY)(其中的Kt表示A.硬实力,即综合国力有关物质形态的诸构成要素B.软实力,即精神和智能形态的诸构成要素C.协调系数,即有关国家领导协调统一的诸构成要素D.t的综合国力【C】15.20.经济效益是指在经济活动中A.生产成果规模的大小B.投入与产出的对比关系C.人力与物力的对比关系D.各部门的比例关系【B】15.21.基尼系数的取值范围在A.O~1之间B.-1~0之间C.-1~1之间D.0~∞之间【A】15.22.国际上通常用来测量收入分配均等程度的指标是A.失业率B.恩格尔系数C.感应度系数D.基尼系数【D】二、多项选择题1.1.统计学发展的两条主线是A.国民经济统计B.社会经济统计C.数理统计D.数值统计E.企业经济统计【BC】1.2.政治算术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有A.威廉·配第B.约翰·格朗特C.恩格尔D.西斯蒙第E.瓦格纳【AB】1.3.下列变量中属于离散变量的有A.职工人数B.机器设备台数C.人的身高D.工业增加值E.工资总额【AB】1.4.统计指标的要素有A.空间范围B.指标的名称C.指标数值D.时间限制E.计量单位和计算方法【ABCDE】1.5.统计指标按其数据的依据不同可分为A.质量指标B.实物指标C.客观指标D.时点指标E.主观指标【CE】……15.9.主导产业的判定分析计算的指标有A.产业需求收入弹性系数B.产业生产率的增长率C.产业关联度D.动态比较费用E.基层系数【ABCD】15.10.产业之间的联系方式有A.纵向联系B.横向联系C.前向联系D.后向联系E.产销联系【CD】15.11.下列关于名义经济增长率与实际经济增长率的描述正确的是A.按现价计算的经济增长率为实际经济增长率B.按现价计算的经济增长率为名义经济增长率C.按固定价格或可比价格计算的经济增长率为名义经济增长率D.按固定价格或可比价格计算的经济增长率为实际经济增长率E.实际经济增长率=[(1+名义经济增长率)/国民经济物价总指数]-1【BDE】如需精美完整排版,请QQ:67460666手机:13783816366联系15.12.依客观存在的经济现象之间的关系建立数学模型分析经济增长因素的方法包括A.柯布一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法B.索洛增长速度方程法C.超越对数生产函数法D.哈罗德一多马经济增长模型法E.功率系数法【ABCD】15.13.1996年正式公布的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委员会提出的指标体系包括A.社会B.经济C.法律D.环境E.制度【ABDE】15.14.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委员会提出的指标体系按其特征可分为A.驱动力指标B.状态指标C.响应指标D.经济指标E.资源指标【ABC】15.15.国家统计局科学研究所课题组提出的中国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包括的领域有A.经济领域B.资源领域C.人口领域D.社会领域E.科技与教育领域【ABCDE】15.16.中国科学院课题组在数年研究基础上提出的中国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包括的支持系统有A.生存支持系统B.发展支持系统C.环境支持系统D.社会支持系统E.智力支持系统【ABCDE】15.17.中国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中的生存支持系统包括A.生存资源禀赋B.农业投入水平C.资源转化效率D.生存持续能力E.社会发展水平【ABCD】15.18.国民经济效益统计指标体系的内容包括A.宏观经济效益综合指标B.技术进步的经济效益指标C.固定资产投资经济效益指标D.活劳动消耗经济效益指标E.资金占用经济效益指标【ABCDE】15.19.指标值越高表明经济越好,这样的指标有A.中间投人率(正指标)B.中间投入产出率(正指标)C.社会生产物质消耗率D.社会成本净值率E.资金产值率【ABCD】15.20.宏观经济效益综合指标包括A.社会劳动生产率B.中间投入产出率C.社会成本利税率D.中间投入率E.社会成本净值率【BCDE】15.21.中间投入产出率等于A.中间投入(元)/总产出(亿元)B.总产出(亿元)/中间投入(元)C.国内生产总值(元)/中间投入(亿元)D.中间投入(元)/国内生产总值(亿元)E.物质生产部门的国民生产总值(元)/中间投入(亿元)【CD】15.22.反映物质生产部门全部劳动消耗的经济效益的指标有A.社会成本净值率B.社会成本利税率C.社会劳动生产率D.中间投入率E.中间投入产出率【AB】15.23.对经济效益时间数列的水平分析指标的计算公式有A.中间投入产出率=国内生产总值/中间投入B.经济效益逐期增长量=报告期指标数值-前一时期指标数值C.经济效益序时平均数=各时期产出指标的平均数/各时期投入指标的平均数=分子数列的平均数/分母数列的平均数D.经济效益累计增长量=报告期指标数值-固定基期指标数值E.经济效益指标的发展速度=产出的发展速度/投入的发展速度【BCD】15.24.经济效益指标的发展速度等于A.分子数列的平均数/分母数列的平均数B.报告期经济效益指标数值/基期经济效益指标数值C.(报告期产出/报告期投入)/(基期产出/基期投入)D.(报告期产出/基期产出)/(报告期投入/基期投入)E.产出的发展速度/投入的发展速度【CDE】15.25.用总和因素分析法时应注意的问题有A.选定因素指标。只需选择主要的影响因素B.用统一的权数计算各时期的国民经济效益指数C.以国民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作为基本分析对象D.从绝对数和相对数两方面进行分析E.选出因素指标包括的所有内容【ABCD】15.26.R.S.克莱因认为国力分为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物质力量包括A.基本实体B.经济实力C.军事实力D.战略目标E.追求国家战略意志【ABC】15.27.世界主要国家综合国力主要研究”课题组设置的综合国力指标体系包括A.资源B.经济活动能力C.对外经济活动能力D.科技能力E.社会发展程度【ABCDE】三、名词解释题目录1.1.国民经济1.2.统计总体1.3.总体单位1.4.标志1.5.变量值1.6.离散变量1.7.统计指标体系1.8.数量指标1.9.统计指标1.10.存量2.1.统计调查2.2.重点调查2.3.次数分布数列2.4.频率2.5.统计标准化2.6.普查2.7.统计分组3.1.相对指标3.2.结构相对指标3.3.比例相对指标3.4.动态相对指标3.5.平均指标3.6.调和平均数3.7.平均差3.8.标准差3.9.全距4.1.时间数列4.2.平均指标时间数列4.3.发展水平4.4.平均发展水平4.5.增长量4.6.逐期增长量4.7.平均增长量4.8.环比发展速度4.9.长期趋势4.10.发展速度4.11.时点数列5.1.数量指标指数5.2.平均指数5.3.指数因素分析法5.4.结构影响指数6.1.抽样推断6.2.样本6.3.总体参数6.4.统计量(样本指标)6.5.重置抽样6.6.抽样误差6.7.抽样平均误差6.8.抽样估计6.9.等距抽样6.10.点估计7.1.负相关7.2.复相关7.3.完全相关7.4.相关系数7.5.一元线性回归模型7.6.正相关7.7.回归分析7.8.散点图7.9.估计标准误差8.1.国民经济8.2.国民经济核算8.3.国内生产总值表8.4.资金流量核算9.1.人口数量9.2.人口密度9.3.性别比例指标9.4.人口科学文化素质9.5.经济活动人口9.6.非经济活动人口9.7.就业人口9.8.失业人口9.9.劳动力资源预测9.10.劳动力资源预测的直接推算法10.1.国民财富10.2.自然资源10.3.可再生资源10.4.土地总面积10.5.流动资产10.6.无形资产10.7.国民财产11.1.产品法11.2.最终产品11.3.国内生产总值表11.4.国民生产总值12.1.国民经济流通12.2.汇率12.3.商品购进总额12.4.商品销售总额12.5.商品库存总额12.6.社会商品购买力12.7.商品供需比率12.8.顺差和逆差12.9.国际收支12.10.国际收支平衡表12.11.社会商品供应量12.12.社会商品零售额13.1.国民经济分配13.2.资金分配13.3.初次分配13.4.再分配13.5.可支配收入13.6.财政13.7.财政收入13.8.财政支出13.9.银行信贷13.10.资金流量统计13.11.资金流量分析13.12.财政赤字13.13.金融市场14.1.最终消费14.2.居民消费14.3.政府消费14.4.居民消费总量指标14.5.资本形成总额14.6.固定资本形成总额14.7.存货增加14.8.固定资产投资14.9.新增固定资产14.10.投资使用量15.1.统计基础分析方法15.2.统计综合分析方法15.3.感应度系数15.4.影响力系数15.5.经济模型法15.6.索洛增长速度方程法15.7.国民经济效益15.8.中间投入率15.9.社会生产物质消耗率15.10.投资系数15.11.综合国力15.12.功效系数法名词解释题答案1.1.国民经济是由各行各业构成的,是各部门的总和。从社会产品再生产运行过程看,国民经济活动包含了生产、分配、流通、使用各个基本环节。从社会生产劳动分工状况看,国民经济活动既包含了货物生产部门,也包含了服务生产部门。从实现社会产品再生产的要素看,国民经济活动是劳动力、劳动对象和劳动手段的有机组合。1.2.统计总体是指根据统计任务的要求,由客观存在的、在同一性质基础上结合起来的许多个别事物的集合。1.3.总体单位是指构成统计总体的个别事物,如全国人口普查的统计总体包含的每个人,就是总体单位。1.4.标志是指总体单位的特征或属性的名称。1.5.变量的数值叫变量值,即可变数量标志的数值,也称标志值。如需精美完整排版,请QQ:67460666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