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经费投入的“八五”回顾与“九五”展望ahref=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中国教育经费投入的“八五”回顾与“九五”展望*“八五”期间,中国教育经费持续、快速、稳定增长,投入总量比“七五”期间翻一番以上,以财政拨款为主、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格局初步形成;教育投资进一步向基础教育倾斜,投资效益有所提高。但在实现保障教育经费足额供给目标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教育经费短缺情况仍然相当突出,现行的教育投资体制制约了教育的持续发展。“九五”期间要实现教育持续发展的目标,必须依法建立保障教育经费足额供给的运行机制,同时深化教育改革,促进教育增长方式的“两个转变”,切实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一、“八五”期间中国教育经费投入的进展1.教育经费持续、快速、稳定增长,投入总量比“七五”期间翻了一番以上。“八五”期间是我国教育经费增长最快的时期之一,国家教育经费总支出、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以及财政预算内教育拨款比“七五”期间均翻了一番以上。——教育经费总支出五年累计6025.22亿元,是“七五”期间总支出的2.46倍,年均增长率28.29%,比“七五”提高7.01个百分点。——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五年累计4800.60亿元,是“七五”时期支出的2.46倍,年均增长率20.14%,比“七五”提高3.65个百分点。——财政预算内教育拨款五年累计3554.22亿元,是“七五”期间支出的2.11倍,年均增长率19.27%,比“七五”提高5.63个百分点。在国家财政形势尚未根本好转的形势下,各级政府为贯彻中央把教育作为国家优先发展战略重点的方针,千方百计增加教育经费投入,作出了难能可贵的努力。*本文是1996年撰写的《中国教育经费年度报告》中的部分内容。1表1-1“九五”时期中国教育经费支出统计单位:亿元年份教育经费总支出年增长率(%)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年增长率(%)财政预算内教育拨款年增长率(%)“七五”期间1986363.4318.50324.4523.41262.0016.501987385.116.97346.706386271.563.651988443.5315.17414.4919.63323.2219.021989594.6734.08518.1425.01397.7223.051990659.3610.88563.988.84426.147.15五年累计2446.102167.761680.64平均489.2216.08433.5516.49336.1313.64“八五”期间1991731.5010.94617.839.55459.737.881992867.0518.53728.7517.95537.7316.9719931059.9422.25867.7619.08644.3919.8419941488.7840.461174.7435.38883.9837.1819951877.9526.141411.5220.161028.3916.34五年累计6025.224800.603554.22平均1205.0423.29960.1220.14710.8419.27资料来源:〔1〕1986-1988年数据引自财政部综合计划司编《中国财政统计(1950-1998)》〔2〕1988年以后数据引自国家教委财务司中国教育经费年度统计注:教育支出中校办产业用于教育支出部分,原统计仅包括改善办学条件部分支出,现统计口径扩大,还包括教职工奖金福利以及其它用于教育支出。根据现统计口径,对1988-1992年数据作了相应调整,相应地教育经费总支出和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也作了调整。“八五”期间教育经费投入增长的一个显著特点是由随经济增长剧烈波动转向持续、快速、稳定增长。长期以来,我国教育经费投入的增长随经济增长波动而剧烈波动,严重制约了教育的持续发展。“七五”期间,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年增长率在短短的五年中出现了两次波动,高峰年份与谷底年份年增长率的波动振幅高达18.11个百分点,甚至高于国民生产总值按现值计算年增长率波动15.11个百分点的振幅。“八五”期间,尤其是1992年邓小平同志视察南方讲话以来,教育经费支出保持了逐年高速增长的势头。1994年,由于工资较大幅度增长,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年增长率达35.38%,1995年在上年高速增长基础上仍保持20.16%的增长率,并首次实现了预算内公用经费大幅度增长,增长率高达28.53%,2为“九五”期间教育发展奠定了较好的基础。教育经费持续、快速、稳定增长,与我国国民经济运行质量提高,经济增长波动明显减弱有关,也反映了全社会、尤其是各级政府对发展经济必须依靠科技和教育认识的深化。2.以财政为主、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的格局已经形成,打破了国家包办教育、筹资渠道单一的格局八十年代后期,中央提出以财政拨款为主,财、税、费、产、社、基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体制。经过“七五”和“八五”近十年的努力,这一格局已经形成。1995年与1990年比较,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教育经费总支出的比例由85.53%下降至75.16%,其中财政预算内教育拨款占教育经费总支出的比例由64.62%下降至54.76%。同期,非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包括捐(集)资办学、学杂费、社会团体及公民个人办学待社会及个人投入)占教育经费总支出比例有了明显提高,已接近四分之一,形成了教育经费由政府、社会、个人共同投入的新格局。表1-21990-1995年中国教育经费支出的来源构成单位:百分比构成1.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其中:财政预算内教育拨款征收用于教育税费企业办学支出校办产业用于教育支出其它1990年10085.5364.629.635.834.700.75“八五”期间1991年10084.4662.8510.275.835.090.421992年10084.0562.0210.245.595.390.811993年10081.8760.799.496.144.680.771994年10078.9159.388.925.994.080.541995年10075.1654.7610.075.594.090.653表1-2(续)1990-1995年中国教育经费总支出来源构成单位:百分比2.非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其中:捐(集)资办学学杂费支出社会团体与公民个人办学其它1990年14.477.984.21…2.28“八五”期间1991年15.548.594.42…2.531992年15.958.035.07…2.851993年18.136.628.220.312.981994年21.096.559.870.723.951995年24.848.6710.721.084.37资料来源:同表1-1“八五”期间教育经费来源构成的一个最为显著的变化特点是学生家庭对教育成本补偿的份额明显加大,非义务教育上学缴费的观念已被大部分居民家庭所接受。1995年与1990年比较,教育经费总支出来源构成中,学杂费占份额已由4.21%提高至10.72%,已成为仅次于财政预算内教育拨款的最大的教育经费来源渠道。“八五”期间实施的非义务教育“上学缴费、自主择业”改革,其主要目的还是在于打破国家包办教育格局,重塑高等教育发展的运行机制。1995年,我国普通高等学校按学生平均学杂费缴纳金额为1124.2元,约占生均经常性成本的17.2%,扣除生均奖、助、贷学金后,按学生平均学杂费支出占城镇居民家庭户均生活费收入的5.08%,占农村民民家庭户均纯收入的9.04%,从总体来讲,还是注意了居民的承受能力。当然,鉴於我国城乡各阶层居民收入水平差距近几年有所扩大,当前学生资助力度还不足以保证少数贫困学生的正常学习开支,这是“九五”期间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4表1-31990-1995年我国普通高校学生生均缴纳学杂费及其占家庭收入比例的变化1990年1991年1992年1993年1994年19951.按学生平均学杂费缴纳金额(元)87.889.4208.2610.2888.81124.22.生均经常性成本(元)331440124790502960226541其中:生均预算内事业费支出3107346240924102504854423.生均奖、贷、助学金支出(元)206.7234.8281.6325.0349.6485.44.城镇居民家庭户均生活费收入(元)48555296615473361042712574其中:按人平均1387154418262337317938935.农村居民家庭户均纯收入(元)329433383661423055437068其中:按人平均686.3708.6784.0921.61221.01577.76.学生生均缴纳学杂费占生均经常性成本比例(%)2.652.224.3512.1314.7617.197.学生实际负担学杂费占城镇家庭收入比例(%).........3.6950175.088.学生实际负担学杂费占农村家庭收入比例(%).........6.749.739.04资料来源:同表1-2注:学生实际负担学杂费金额为生均缴纳了杂费支出扣聊生均奖、贷、助学金支出后的金额。3.财政教育拨款分配进一步向基础教育倾斜,学校办学效益有所提高[HTSS]“八五”期间,为了保证本世纪末基本实现普及九年义务教育这一“重中之重”,财政教育拨款分配进一步向基础教育倾斜。1995年与1990年比较,高等教育(含成人高等教育)拨款份额由24.03%下降至20.76%,而中等教育(含职业教育)拨款份额由36.22%提高至39.56%。自1993年起,我国对义务教育经费(含小学、初中及特殊教育)进行单独统计。1993-1995年期间,义务教育拨款由333.56亿元增加至546.77亿元,年均增长率为28.03%,高于同期财政教育拨款26.33%的年均增长率,相应义务教育拨款占财政拨款份额也由51.39%提高至53.24%。表1-4财政预算内教育拨款的三级教育分配构成单位:百分比年份合计高等教育中等教育初等及学前教育其它附:义务教育1990年10024.0336.2234.005.81“八五”期间1991年10024.2135.8633.736.201992年10023.4136.1233.476.001993年10021.2839.2233.615.8851.391994年10021.0539.1634.585.2153.411995年10020.7639.5634.355.3253.24资料来源:同表1-15“八五”期间,通过设点布局调整和教育资源优化配置,各级学校的学校数有所减少,学校学生平均规模有较大幅度扩大,生师比也有所回升,办学效益有了较大提高。表1-51990-1995年中国普通学校学生增均规模与生师比统计1990年1994年1995年1.学校数(所)普通高校107510801054普通中学876318235881020普通小学7660726825886686852.学生平均规模(人)普通高校本专科学生191925922757普通中学523605663普通小学1601881973.生师比普通高校(本专科学生)5.27.17.3普通中学14.615.215.9普通小学21.922.923.3资料来源:《中国统计摘要--1996》,国家统计局编,中国统计出版社,1996二、“八五”期间中国教育经费投入的问题“八五”期间,中国教育经费投入虽然有了持续、快速、稳定增长,但从实现保障教育经费足额供给目标看,还存在一些值得注意和深思的问题:1.政府的教育投入与《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提出的目标相比尚有相当差距。为了切实保障政府教育经费的足额供给,1993年颁布的《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及其1994年颁布的实施意见(下简称《纲要》和《实施意见》)提出了下列主要措施:——逐步提高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国民生产总值比例,本世纪末要达到4%。——中央和地方政府教育拨款要做到“三个增长”,即财政教育拨款增长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生均教育拨款逐年增长、教师工资与生均公用经费逐年增6长。——提高各级财政支出中教育经费所占比例,“八五”期间逐步提高到全国平均不低于15%。——城乡教育费附加按

1 / 1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