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法分配律教学设计 乘法分配律说课稿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参考资料,少熬夜!乘法分配律教学设计乘法分配律说课稿【导读指引】三一刀客最漂亮的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乘法分配律教学设计乘法分配律说课稿”文档资料,供您学习参考,希望此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分享给朋友们吧!《乘法分配律》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经历探索乘法分配律的活动,发现并理解乘法分配律。2、通过观察、分析、比较,培养学生初步的分析、推理、抽象概括能力。3、渗透“从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想和方法。教学重点:指导探索乘法分配律。教学难点:发现并归纳乘法分配律。教具: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研究了乘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那乘法还有其他的运算律吗?希望今天通过我们的努力,能有新的发现。出示问题一、一个长方形的长是72米,宽是28米,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是多少?师:你能用几种方法解答?生1:(72+28)×2生2:72×2+28×2(板书两个算式)师:同学们给出了两种办法,那这个长方形的周长到底是多少呢?选择其中的一个算式计算一下。生计算。师:请选择第一个算式的同学,说出你的计算结果。生:长方形的周长是200米。师:谁选择的第二个算式,结果又是多少呢?生:我算的结果也是200米。师:通过大家的计算,这两个数算式的结果相同,我能不能在这两个算式之间写上“=”?生:可以板书:(72+28)×2=72×2+28×2出示问题二:学校要换夏季校服了,上衣每件32元,裤子每件18元,四年级一班共64人,一共需要多少元?师:这道题你有能用几种方法解答?结果是多少?(生计算,汇报)生1:我列的算式是32×64+18×64,结果是6400元。参考资料,少熬夜!师:有没有用不同的方法的?生2:我列的算式是:(32+18)×64,结果也是6400元。师:两种不同的方法,得出的结果却是相同,那这两个算式看来也是相等的。板书:(32+18)×64=32×64+18×32师:请同学们观察我们刚才得到的两个等式,你有怎样的感觉?生:可能有规律。师:真的有规律吗?评析:教师创设了求长方形的周长和学校买校服的情境,提出“你能用几种方法解答?学生很快地按要求用两种不同的方法列出算式,并且能够轻而易举地得出两式相等。在以上两个问题的解决中,让学生在经历了两种不同思考方法的计算后,便于学生发现新的知识规律。同时,产生这样一种数学体验,即乘法分配律的知识存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中。二、探索交流,归纳规律。师:刚才同学们感觉到这两个等式中含有规律,下面把你的想法在小组内交流一下吧。师:对于可能存在的规律,仅凭这两个等式就能说明它是成立的吗?生:不能。师:那该怎么办?生:找更多的这样的等式。师:既然找到了方法,那就请同学们,再找出一些这样的式子,验证它们的结果是否相等。(生举例验证)汇报:生1:(3+2)×5=3×2+2×5师:你计算过了吗?生1:算了,两边的结果都是30.师:很好,其他同学还有吗?生2:(30+50)×5=30×5+50×5生3:(24+76)×2=24×2+76×2……师:同学们都找到了这样的式子吗?生:是。师:看来同学们头脑中的那个规律可能真的存在。我们举了这么多的例子,两边的结果都是相等的,可是,万一除了咱们举得这些例子外有一个不能成立?那我们举得这么多例子也就失败了。我们能不能换个角度去看,我们不去计算,就能够判断两个式子的结果是否相同?(生思考)参考资料,少熬夜!生:老师,我能。师:你说说看。生:比如(72+28)×2=72×2+28×2,左边括号里算出是100,就表示100个2,右边是72个2加上28个2,也是100个2,所以两边的结果一定是相等的。师:同学们,你听明白了吗?生:明白了。师:那你能用这个思路说说你举得例子吗?生1:我写的是(53+22)×4=53×4+22×4,左边是75个4,右边是53个4加上22个4,也是75个4……师:现在我们再来思考,有没有可能像这样的式子两边不相等?生:不可能,两边的结果一定相等。评析:学生在已经初步得出规律的基础上,教师并没有急于让学生说出规律,而是继续为学生提供具有挑战性的研究机会:“请你再举出一些符合自己心中规律的等式”,继续让学生观察、思考、猜想,然后交流、分析、探讨,感悟到等式的特点,验证其内在的规律,从而概括出乘法分配律。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猜想能力,又培养了学生验证猜想的能力。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去发现、猜想、质疑、感悟、调整、验证、完善,主体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师:这么看来,同学们猜测的那个规律是真的存在,你能用自己的方式表示出你认为的规律吗?生1:(我+你)×他=我×他+你×他,我和你都是他的好朋友,也就是我是他的朋友,你也是他的朋友。生2:(爸爸+妈妈)×我=爸爸×我+妈妈×我。生3:(A+B)×C=A×C+B×C生4、(a+b)×c=a×b+a×c生5、(○+□)×◎=○×◎+□×◎师:同学们真了不起,通过努力验证了这个规律,你觉得用那一种表示这个规律更好一些?生:第三个用小写字母的那一个。师:你为什么觉得这个好?生:这样简单好记,而且前面学的交换律和结合律也是用字母表示的。师:我也同意你的观点,这就是咱们数学的简洁美的体现。这个规律就是乘法的分配律。读一读这个式子。(通过读式子,完善语言表达)评析:教师对于乘法分配律的教学,教师不是把重点放在数学语言的表达上,而是把重点放在让学生在多个算式的计算中去完整地感知,通过观察、比较和归纳,大胆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出来……。学生经过这样的参考资料,少熬夜!探究活动,才能建构对自己有意义的知识,用语言表达乘法分配律也就水到渠成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1、火眼金睛,判对错。56×(19+28)=56×19+2864×64+36×64=(64+36)×6432×(3×7)=32×7+32×32、思维敏捷,连一连。(把结果相同的两个式子连起来)①(42+25+33)×26①20×25+4×25②36×15-26×15②(66+34)×66③66×66+66×34③42×26+25×26+33×26④38×99+38×1④(36-26)×15⑤(20+4)×25⑤38×(99+1)师:相等的式子我们都找到了,请你选择其中的一组计算出它们的结果。生1、我算的是(20+4)×5=20×25+4×25,结果是600.师:你是把两边的式子都计算了吗?生1:没有,我是算的右边的那个式子。师:你为什么没用左边的式子计算呢?生1:右边的那个式子计算起来简单。师:看来乘法分配律还可以用来简便计算,提高我们的计算速度。生2:我算的是38×99+38=38×(99+1),结果是3800,我算的是右边的那个式子,右边的括号里是100,38×100好算。师:大家来观察这个式子,这是我们发现的那个乘法分配律吗?生1:不是.生2:是,就是把它给倒过来用的。师:是的,这是乘法分配律的逆应用,也可以用来简化计算。生3:我算的是36×15-26×15=(36-26)×15,结果是150,是通过右边的式子计算出来的,那样简便。师:看了这个等式,你有什么想说的?生:我们刚才做的都是带“+”的,可是这个是“-”。师:看来我们的乘法分配律还有新的内涵呢。补充板书:(a-b)×c=a×c-b×c师:有没有计算(42+25+33)×26=42×26+25×26+33×26这个等式的?生4:我算了,结果是2600,算的是左边的那个式子。参考资料,少熬夜!师:看了它,你有没有想说的?生:刚才我们做的都是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这个题是三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师:如果是4个、5个数、更多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还能用分配律吗?生:能。3、合理选择,算一算。312×12+188×12101×87(53+47)×23评析:练习题的设计综合性、层次性强,特别是第2题设计的非常巧妙,既对乘法分配律的基本形式进行了练习,又对乘法分配律可以使计算简便和乘法分配律的拓展形式,让学生有了初步感知,把学生引入更广阔的数学探索空间。让学生体验到数学知识内在的魅力,培养了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四、拓展延伸,引发思考。这节课我们共同来研究了乘法分配律,除法有没有分配律呢?板书:(a+b)÷c=a÷c+b÷c?同学们可以课后用我们今天研究乘法分配律的方法进行验证,总结。总评:乘法分配律是在学生学习了加法交换律、结合律和乘法交换律、结合律的基础上教学的。乘法分配律也是学生较难理解和叙述的定律。在本节课教学设计上教师注重了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把数学知识和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在不断的感悟和体验中学习知识。注重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索的活动中,感悟和发现乘法分配律,变教学生“学会”为指导学生“会学”。教学中,通过让学生用两种不同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在两个不同的算式之间建立起联系,让学生初步感知乘法分配律。之后,给学生提供体验感悟的空间,让学生写出符合规律的式子,引导学生在研究讨论中,进一步形成清晰的表象。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自己再写出一些符合乘法分配律的等式,既为概括乘法分配律提供更丰富的素材,又加深了对乘法分配律的认识。随后的练习设计层次清楚,重点突出,形式活泼,有效地促进学生知识的内化。这些教学活动使学生经历了知识的形成过程,有利于学生改善学习方式。让学生亲历观察、归纳、猜测、验证、推理等探究发现的全过程,学生不仅发现乘法分配律的知识,而且学习到了科学探究的方法,数学思维能力得到了发展。《乘法分配律》说课稿参考资料,少熬夜!一说教材本节课是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第二章的《乘法分配律》。本课的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习掌握了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并能初步应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乘法分配律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也是本节课内容的难点,教材是按照分析题意、列式解答、讲述思路、观察比较、总结规律等层次进行的。学习这部分教学内容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比较能力和概括能力。同时,学好乘法分配律是学生以后进行简便计算的前提和依据,对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二说教学目标、根据数学课程的基本性质与目的,我拟定了如下教学目标:1.从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出发,通过观察、类比、归纳、验证、运用等方法深化和丰富对乘法分配律的认识。2.渗透“由特殊到一般,再由一般到特殊”的认识事物的方法,培养学生独立自主、主动探索、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数学的应用意识。三说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充分感知并归纳乘法分配律。教学难点:充分感知并归纳乘法分配律。四说教法和学法(一)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我运用启发式进行教学,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设计一些引人入胜的学习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在练习的过程中注意练习的层次和坡度,设计一些易混题,最后设计一个找朋友的游戏,让学生积极参与,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能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二)学法指导注意引导学生通过动手操作,采用观察、比赛、概括的方法概括出“乘法分配律”。让学生都能够动手、动脑、动口,积极参与教学的整个过程。五说教学过程1.回顾:说说已学过的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并用字母表示。2.初次感知规律:〖算一算〗①(3+2)×43×4+2×4②2×(11+9)11×2+9×2③20×5+4×5(20+4)×5让学生通过复习、计算,感知乘法分配律算式的特点,为学习新的知识作好铺垫。3.观察、激趣、导入。参考资料,少熬夜!第③组算式老师不用计算,就可以判定用等号连接,这是为什么呢?难道这里有什么奥秘吗?今天,我们就一同来研究这个问题。给学生制造悬念,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二.联系实际,探究规律。㈠影幕演示:1.学校购买校服。每件上衣35元,每条裤子25元。买这样3套校服,一共要多少元?①学生读题,弄清题意。②上台演示,合作讨论,研究策略。③展示思维过程,探究解题规律。2.分析比较:仔细观察两种方法有什么不同?3.结论:两个算式的结果如何?用什么符号连接?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发现其中有什么规律?通过观察、说特点,为下面口头概括定律收集语言材料。㈡探究概括规律:1.再一步观察、分析、比较去发现规律

1 / 1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