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工荒”分析相关概念•技工——有专门技术的工人(现代汉语词典2002年修订版第598页的定义)•技师——技术人员的职称之一,是相当于初级工程师或高级技术员的技术人员(现代汉语词典2002年修订版第598页的定义)•高级技工——高级技术工人,在企业中的身份就是工人。他不同于普通工人之处在于高级技工拥有的专门技术能够解决企业的关键技术问题,所以在企业中的地位可谓举足轻重。(中国技工网相关报道中截取)•技工荒——据2002年二季度劳动力市场供求状况报告显示,技术工人、高级技术工人供不应求,缺口很大,一些大城市缺口竟然高达30%。我国劳动力市场出现了严重的技术工人、高级技术工人短缺,有关人士将之称为“技工荒”现象总体概况•从国家统计数据来看•从区域的角度看•从企业的角度看•从其他侧面反映从国家统计数据来看•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最近公布的一份调查报告表明,目前中国城镇企业共有1.4亿名职工,其中技术工人为7000万名,在技术工人的队伍中,高级技工仅占3.5%,与发达国家高级技工占40%的水平相差甚远。按照“十五”规划,中国高级技工的比例应当达到15%,目前高级技工的缺口高达数百万。从区域的角度看•技工荒这个声音最早从珠三角、长三角传出,逐步蔓延至环渤海圈,甚至技工的大本营———东北老工业基地。•在我国加入WTO后,世界制造业重心开始向中国转移,这给我们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但从目前情况来看,中国要成为“世界工厂”,最大的挑战在人才,企业技术工人总量不足、技术等级偏低、技能单一,尤其是高级技能人才年龄偏高,技师、高级技师严重缺乏。•从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提供的统计图表看,我国制造业较集中的几大经济区域,都不同程度出现严重的“技工荒”。来自北京、上海、重庆、江苏、山东等省市的信息表明:高级技工奇缺北京市对中高级技术工人的需求缺口有5万人左右,外企、国企都有极大需求;•上海市有关部门对60家企业进行的调查表明,在企业的技术工人中,高级技师的比率仅占0.1%,技师和高级技工也仅仅各占1.1%和6.1%。•江苏某市100家规模企业的人才需求中,高级技师与硕士以上研究生齐列榜首,高级技工的需求与本科层次人才不相上下。•在青岛市,高级技工的求人倍率高达36.62,也就是说,如果有36家用人单位需要高级技工,只有一名应聘者可供选择。从企业的角度看•有“皮衣之都”之称的浙江省海宁市,因为车工紧缺,2000多家企业每天至少流失100万美元订单!•格兰富水泵(苏州)有限公司是业内有名的大公司。它至少需要3至5名数控机床方面的技师从事编程和操作工作,但都没能如愿。只好由几个大学生边学边干,替代着数控技师的角色。•苏州某玻璃钢厂的总经理徐先生为给企业“充血”而四处招兵买马,他与南京多家人才市场建立了长期的联系,要求“一旦有技师,立即留下人”。广东的劳动力市场一向是供大于求的,但这种情况最近却发生了改变。一家大型国有机床厂的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厂里40岁以上的工人占了总人数的60%以上,工人出现中老龄化,急需补充大量新的技术工人。他们本来打算在劳动市场招300多名技术工人,2个月过去了,他们只招了不到三分之一。而且好不容易招上来的这部分工人能满足要求的仍然不多。“一些企业长期在本中心招聘高级、中级技工,但结果常常是失望而归。”佛山市劳动就业服务中心主任庄丽近日说,尽管招聘单位打出高薪招聘的招牌,但应聘者却寥寥。•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今年4月对全国40个城市技能人才状况抽样调查的结果显示,技师和高级技师占全部技术工人的比例不到4%,而企业需求的比例是14%以上,供求之间存在较大差距。北京市现有企业技术工人101万人,其中初中级技工占88%,高技能人才仅占12%,这当中具有中、高级技师资格的人员只占到技术工人的1.7%,与发达国家技术工人占35%以上的比例差距很大。而且,35岁以下青年技术工人仅28%,随着老技工人员的退休,本市技术工人后备不足的问题将日益突出。同时调查还发现,企业当前最急需的前三位人才依次是:营销、高级技工、技师和高级技师,分别占调查企业需求比例的14.4%、12.1%和10.9%。值得注意的是,一般技术工人的需求也较强烈,排第六位,占调查企业需求的8.9%,加上企业对高级技工、技师和高级技师的需求,企业对技术工人的需求比例占31.9%。从其他侧面也得以反映:•今年五一的全国劳模中有两位技术工人引起了社会和媒体的极大关注,一位是青岛港前湾集装箱码头公司的桥吊工人许振超,另一位是上海液压泵厂的数控调试员李斌。全国总工会经济技术部王部长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今年特别提出几位技术工人,就是希望技术工人能引起社会的重视,目前我国制造型企业高级技术工人紧缺。”典型实例•个案一年薪30万挖走大厨•刘某是深圳一家大酒店的大厨,他能做一套完整的“满汉全席”。就凭这一招,刘某在酒店决策层眼里是一个“人物”,收入高出其他的员工几倍,员工们个个对他“刮目相看”,戏称他为“刘一招”。•据该酒店负责人介绍,刘某进入酒店不到3年,工资从每月2000元涨到每月6000元,如果他今年不走,他的月薪将上万元,可他最近还是被别的酒家以年薪30万“挖”走了。该负责人感叹:早知道如此,每年给他30万不就行了。刘某一走,直接影响了该酒店的生意额,使该店少了一道最出名、最主要的招牌菜。•和刘某共过事的王厨师说,刘某做的每一道菜,美得让人看上去不忍心下筷,可刘某的技术一般不教人。据他估计,刘某的跳槽,给酒店每月至少造成几十万元的损失,如今酒店上下都很后悔。个案二技师享副总经理待遇深圳飞亚达公司为了从内地“挖”一名能操作精密设备的高级技师,不仅设法将夫妻双方户口调入深圳,而且还提供住房及高薪。该公司一部门经理告诉记者,他们公司的白领已经饱和,因此不少办公室文员面临下岗。而高级“蓝领”,即所谓的“制造先生”非常紧缺,甚至有断链断层的危险。为此,他们每年定期送一批工人到国内外培训,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缓解技工紧缺所造成的压力。他们公司对能独当一面的高级技工是舍得投入的,为从内地招来的一名技工解决了户口和住房,还让其享受副总经理待遇。个案三长三角技工缺口知多少随着全球制造业向“长三角”大规模转移,“技工荒”正成为制约长三角发展的软“瓶颈”。在长三角人才库中,新型技术人才的紧缺,已经成为各级官员和企业主心中一块挥之不去的“心病”。•在2004年9月21日举行的浙江省首次物流人才专场招聘会上,企业开出年薪10万元的高价,招不到一个合适的物流人才。浙江省现代物流人才培训中心副主任徐龙向记者透露,未来几年内,浙江物流人才的缺口至少在三十万人。•2003年4月,为了能够招聘到操纵大型机械的数控技术工人,杭州汽轮机厂等十余家企业喊出了6000元月薪的高价,连续参加了十余场招聘会,也依然一无所获。•在江苏无锡,有关部门最近专门调查了无锡新区七百多家外商独资企业和合资企业,发现技工缺口高达上万人。•苏州高新区和工业园区,缺口至少2.5万人。•技工紧缺已成为不少上海企业的燃眉之急。据上海市经委预测,未来3年,上海全市年均高级技工的需求约一万八千人,大部分集中在第二产业。•据对近年来宁波市劳动力市场需求状况分析,操作工、裁剪缝纫工、车工、机电产品装配工、焊工、纺织工等一些制造业的技术工种,被列入缺口最大的前10个职业中。去年宁波市企业对这6大工种的劳动力需求为404万人,但求职人数却不到1万,缺口数竟高达304万人。来龙去脉•社会上存在片面的旧人才观•缺乏有力的激励机制和保障机制•技能人才培训经费投入少•职业教育生源不够,高技能后备人才不足•学校专业的设置没有跟社会的需求以及市场的发展相衔接•对农民工培养的认识不足•企业的主体作用发挥不够•准入制度形同虚设•政府重视不够社会上存在片面的旧人才观–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高级技工的缺乏症应当是长期以来畸形的人才观、对职业教育的误解、长期的社会传统文化积淀以及错误的社会风气引导的合力产生的结果。•长期以来,社会上有这样的“共识”:大学生是人才,中专或技校生不是人才;科技、管理人员是人才,技工不是人才;做白领有前途,当工人没出息。虽说近段社会舆论正试图扭转这种观念,但这种被公众普遍认可的“共识”并非短时间内能够扭转过来,于是,许多人如果进不了大学,做不了白领,就直接从事简单体力劳动。•现在社会舆论关注的焦点都是出入写字楼的“白领”、“金领”,似乎他们就是事业成功的化身。他们笔挺的西装,风度翩翩的形象和“蓝领”们满身的油渍形成的对比在公众的选择中已经形成了潜在的价值判断。在具体的工作层面,这些年追求人才高学历带来了人才消费虚热,不少企业扭曲了用人标准,片面追求高学历。招聘广告上一律要求本科生以上学历,或者研究生学历,冷落了掌握着绝活的高级技术工人。•高级技工虽然是身怀绝技的技术人才,可能在企业为难之时力挽狂澜,但在整个社会的人才评价体系中却得不到认同和承认。不管是高级技工还是普通的工人,在工厂中一样都要到一线的车间劳动,其身份远远不如车间的办公室人员高。•“高级技工”在社会的人才评价体系中不属于“人才”之列,其与干部、管理人员的身份、地位都不相同,工资、奖金、住房、福利待遇也不似干部和管理人员有既定标准,而是完全由市场调节。尽管按照国家规定,技术工人应当享受同级工程技术人员待遇,但大多企业干部和工人的分配还是壁垒分明。按照现行政策,企业从外地引进的外省市高级技工只能作为聘用的劳务工,无法享受到相应的待遇。有关部门曾做过一份近千名技工问卷调查显示:•在“你对目前工作不满意的主要原因”一栏中,46%的人回答“工资待遇低”;12%回答“只重学历不重能力”。采访中,一些技工说:“这些年,技术工人在不少企业算不得人才,劳动得不到社会应有的重视,激励措施雷声大雨点小,再加上下岗、失业等,都伤害了我们的感情。”这种畸形的“人才观”直接导致了“高级技工”后继无人。“轻工”的社会传统使然中国国民意识中一直存在“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观念,所以才会出现成都市人事局人才市场管理处的一位负责人说的“在不少人的观念里,总认为只有在管理岗位上才能施展才华,得到升迁的机会,而事实上,高级管理人才在一定程度上已经趋于饱和,高级技工岗位人才奇缺状况已经展现。”缺乏有力的激励机制和保障机制•调查显示,我国技术工人的平均年收入仅为1万元左右,在北京市,初级技工的平均年收入也仅为1.1万元,技师也只有1.5-1.8万元;而且,一般技术工人身份地位偏低,职称难评,技术工种成了一种投入大、地位低、收入少的工种。这极大地束缚了青年自我发展的意愿,使不少人不愿跨入技术工人的门槛。•同时,由于管理体制的障碍,高级技工学校毕业生不能够与高职院校毕业生享受同等工资、福利、职称评定及报考公务员等待遇;高级技校的老师不能评正高专业职称等问题,都影响了技工教育进一步发展。案例今年3月中旬,深圳市劳动局高级技工学校部分应届毕业生参加深圳市警察、消防员招考,被深圳市人事部门拒绝,理由是该校学生的毕业证书不属于国家承认的大专学历。培养技术人才的技工学校不能发放教育部门认可的学历证书,只有技能资格证考核发放权,使得技术人才在现行的人事制度中得不到同等待遇。如技校毕业生,考取了高级工、技师和高级技师的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在工资上没有享受与助工、工程师和高级工程师同等的待遇;在报考大专院校或公务员等方面也受到限制,严重压抑了广大劳动者学技能当技术工人的积极性,技术工人的职业资格系列与工程技术人员的职称系列不能实现相互沟通,致使人才成长只能沿单一轨道发展,束缚了青年自我发展的意愿,使不少人不愿跨入技术工人的门槛,严重制约了技能人才的成长。技能人才培训经费投入少•据广东省职业技术研究室有关专家指出:目前我国技校办学经费严重不足。尽管规定企业用于培训经费必须占到职工工资总额的1.5%,但这捉襟见肘的经费往往不能按时按量到位。就连近年来对职业教育十分重视的广东省,“职校学生人平经费还是低于普高生人平经费,而职业教育要从事大量实践操作,人平培养成本比普高教育的人平成本高出许多,焊工、钳工等操作类职校生人平年培养成本要2万元左右。”而在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