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三级基础知识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基础知识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三级2基础知识第一章劳动经济学第二章劳动法第三章现代企业管理第四章管理心理与组织行为第五章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3基础知识基础知识内容分析对于基础知识部分,分数从四级到一级递减四级30分,三级20分,二级10分,一级不考4基础知识基础知识内容分析理论知识部分,题型有单选和多选题和职业道德以前是单选50×1=50分,多选50×1=50分,共计100分;后来改成单选60×1=60分,多选40×1=40分,共计100分;再加上职业道德25题,折算成10分分数计算方式:(100分×90%)+10分5基础知识基础知识内容分析基础知识一共只有20----10分,20----10×90%=18----9分,因此只出现在理论知识技能部分、论文部分等都不考基础知识本书五章内容,平均每章3----2个题,3----2分一般侧重考概念、分类、性质等,图标和数学模型等基本上不会考到6第一章劳动经济学第一节劳动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第二节劳动力供给和需求第三节完全竞争市场条件下的工资水平与工资结构第四节就业与失业7第一章劳动经济学基本内容:劳动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劳动力供给与需求、完全竞争市场条件下的工资水平和工资结构以及就业与失业的相关知识基本内容与要求学习要求:掌握劳动资源稀缺性的属性及劳动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并掌握劳动经济学的两种研究方法的概念。掌握劳动力参与率的概念及计算方法,劳动力供给弹性的定义及分类,劳动力需求弹性的定义及分类。掌握边际生产力递减规律的三个阶段及相关分析原理。掌握均衡价格的一般原理以及工资形式的分类和相关知识。掌握就业总量的决定原理;熟悉失业的概念、失业的类型以及失业的度量和失业的影响。掌握政府对劳动力市场三大宏观调控政策的原理。8劳动经济学介绍劳动经济学laboureconomics的学术定义劳动经济学是研究劳动关系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也是研究活劳动这一生产要素投入的经济效益以及与此有关的社会经济问题的经济学科。其核心是如何以最少的活劳动投入费用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包括微观经济效益和宏观经济效益。9劳动经济学介绍劳动经济学laboureconomics的主要内容研究的主要内容有:劳动和劳动生产率理论;劳动力管理理论;劳动组织理论;劳动报酬和劳保福利理论;劳动计划理论及劳动经济史等。。10劳动经济学介绍劳动经济学——形成的社会背景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和发展,劳资雇佣关系扩展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与此相联系,劳工问题(包括工资失业、劳动时间、劳动条件、工伤事故与职业病妇女与童工劳动、劳资谈判、罢工等)日益突出,劳工运动不断发展。这是劳动经济学赖以产生的社会背景。11劳动经济学介绍劳动经济学——学科研究第一项研究成果源于贝克尔(Becker)、兰卡斯特(Lancaster)、马斯(Muth)等人在20世纪60年代所发表的一系列论文。特别是贝克尔(Becker)的“时间资源配置理论”一文,明确地认识到家庭是劳动力供给行为决策中的基本单位。第二项研究成果是人力资本理论,其关注的基点是劳动力素质等问题。12第一节劳动经济学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内容:一、劳动资源的稀缺性二、效用最大化三、劳动力市场四、劳动经济学的研究方法13第一节劳动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劳动经济学的概念:是研究市场经济制度中的劳动力市场现象及劳动力市场运行规律的科学。核心要素(X)14一、劳动资源的稀缺性资源的有限性称为资源的稀缺性相对于人类社会的无限需要而言,客观上存在着制约满足人类需要的力量,此种力量定义为资源的稀缺性。核心要素(X)劳动资源的稀缺性具有如下三个属性:㈠、劳动资源的稀缺性是相对于社会和个人的无限需要和愿望而言,是相对的稀缺性。㈡、劳动资源的稀缺性又具有绝对的属性。存在于社会历史发展的各个阶段,具有普遍和绝对的属性。㈢、在市场经济中,劳动资源的稀缺性本质表现是消费劳动资源的支付能力、支付手段的稀缺性。15二、效用最大化市场运作的主体是企业和个人。个人追求的目标是效用最大化,即在个人可支配资源的约束条件下,使个人需要和愿望得到最大限度的满足。企业追求的目标是利润的最大化。利润最大化是效用最大化的变形。效用最大化行为的观点,通常作为经济分析的基本假设。主体的行为可以用效用最大化的观点加以分析和预测。核心要素(X)16三、劳动力市场(1)劳动力市场是生产要素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居民户是劳动力的供给方,企业是劳动力的需求方。个人追求的目标是效用最大化,即在个人可支配资源的约束条件下,使个人需要和愿望得到最大限度的满足。在生产要素市场,居民户是生产要素的供给者,企业是生产要素的需求者。在商品市场与生产要素市场上,供需主体双方互相换位;而在同一市场,则是供给与需求的相互对立和适应。一般要素(Y)17三、劳动力市场(2)就业量与工资的决定是劳动力市场的基本功能。劳动力市场的功能与其他市场是相似的,即通过商品的供给与需求决定价格的机制,实现、调节资源的配置;解决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这一经济社会的基本课题。劳动力市场如果完全依次运行,劳动经济学就将不会存在劳动经济学是研究劳动力市场现象及其运行规律的科学。一般要素(Y)18四、劳动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劳动经济学是现代经济学体系的组成部分,必须用科学的方法加以研究,并依照认识客观事物的一般规律,从劳动力市场现象的普遍联系中,概括和归纳出劳动力市场的运行规律。劳动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主要有两种:实证研究方法和规范研究方法。核心要素(X)19(一)、实证研究方法实证研究方法是认识客观现象,向人们提供实在、有用、确定、精确的知识的方法,其重点是研究现象本身“是什么”的问题。实证研究方法具有两个特点:其一,实证研究方法的目的在于认识客观事实,研究现象自身的运动规律及内在逻辑。其二,实证研究方法对经济现象研究所得出的结论具有客观性,并可根据经验和事实进行检验。核心要素(X)20(一)、实证研究方法实证研究方法的步骤。运用实证研究方法研究客观现象的过程,也就是形成经济理论的过程。(1)、确定所要研究的对象,搜集、分析、研究有关事实资料、构成要素、关系、因素等。(2)、设定假设条件。(3)、提出理论假说。(4)、验证。运用实证研究方法研究劳动力市场现象,必须坚持调查研究,一切从实际出发;同时需要经济学知识和均衡分析、市场非均衡分析、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方法,还需要逻辑学、数学、统计学等多方面知识和分析工具。核心要素(X)21(二)、规范研究方法规范研究方法以某种价值判断为基础,说明经济现象及其运行应该是什么的问题。规范研究方法研究客观现象的目的在于:提出一定的标准作为经济理论的前提,并以该标准作为制定经济政策的依据,以及研究如何使经济现象的运行符合或实现这些标准。规范研究方法具有两个特点:1、以某种价值判断为基础,解决客观经济现象“应该是什么”的问题。是从价值判断出发研究经济现象,并研究如何实现此标准。2、规范研究方法研究经济现象的目的主要在于为政府制定经济政策服务。核心要素(X)22(二)、规范研究方法互惠交换不能实现的主要障碍有三类:1.信息障碍;2.体制障碍;3.市场缺陷。依靠市场自身的力量是很难消除或不能消除这些障碍的核心要素(X)实证研究方法排斥价值判断,规范研究方法却以价值判断为基础,但两种研究并不是完全对立的。规范研究方法脱离不开实证研究方法对经济现象的客观分析;实证研究方法也离不开价值判断的指导。23第二节劳动力供给和需求内容:一、劳动力与劳动力供给二、劳动力需求三、企业短期劳动力需求的决定四、劳动力市场的均衡五、人口、资本存量与均衡工资率24一、劳动力与劳动力供给(一)、劳动力和劳动力参与率的概念:劳动力是指在一定年龄之内,具有劳动能力与就业要求,从事或能够从事某种职业劳动的全部人口,包括就业者和失业者。劳动力参与率(简称劳参率)是衡量、测度人口参与社会劳动程度的指标。是劳动力在一定范围内的人口的比率。总人口劳参率是以总人口计算的劳动力参与率。年龄别劳参率是以某年龄组计算的年龄别劳参率。性别劳参率是以某一性别计算的劳参率。劳参率指标准确地反映劳动参与的变动,它是分析劳动力供给变动的工具。核心要素(X)25一、劳动力与劳动力供给(一)、劳动力和劳动力参与率的概念:劳动力供给是指在一定的市场工资率的条件下,劳动力供给的决策主体(家庭或个人)愿意并且能够提供的劳动时间。劳动力供给的工资弹性(简称劳动力供给弹性)是劳动力供给量变动对工资率变动的反应程度。劳动力供给弹性分为五大类:1.供给无弹性,即为“0”。2.供给有无限弹性,即为趋向“→∞”。3.单位供给弹性,即等于“1”。4.供给富有弹性,即大于“1”。(中低端人才)5.供给缺乏弹性,即小于“1”。(中高端人才)核心要素(X)26一、劳动力与劳动力供给劳动力供给及工资需求状况核心要素(X)供给Es需求Ed无弹性Es=0Ed=0有无限弹性Es=∞Ed=∞弹性Es=1Ed=1富有弹性Es>0Ed>0缺乏弹性Es<0Ed<027一、劳动力与劳动力供给劳动力供给变量对工资率变动的反映程度被定义为劳动力供给的工资弹性,简称为劳动力供给弹性。劳动力供给弹性分为五大类:1.供给无弹性,E=0,无论工资率如何变动,劳动力供给量固定不变。2.供给有无限弹性,E=∞,工资率给定,劳动力供给量变动的绝对值大于0。3.单位供给弹性,E=1,在这种情况下,工资率变动的百分比与劳动力变动的百分比相同。4.供给富有弹性,E>1,劳动力变动百分比大于工资率变动百分比。(中低端人才)5.供给缺乏弹性,E<1,劳动力变动百分比小于工资率变动百分比。(中高端人才)核心要素(X)28一、劳动力与劳动力供给(二)、劳动力参与率的生命周期:研究劳动力参与率(简称劳参率)的长期变动,可以得出如下三种趋势:1.首先,15~19岁年龄组的青年人口劳参率下降。2.其次,女性劳参率呈上升趋势。3.再次,老年人口劳参率下降。4.25~55岁年龄段男性成年人的劳参率保持高位水平,是稳定的高水平劳动力供给的主体。辅助要素(Z)29一、劳动力与劳动力供给(三)、经济周期与两种劳动参与假说:经济周期是指经济运行过程中繁荣与衰退的周期性交替。两种劳动参与假说:前提是男性成年人的劳动力参与率与经济周期不存在敏感的反应性。1.附加性劳动力假说;2.悲观性劳动力假说。一级劳动力:男性成年人群体。该群体的劳动力参与率与经济周期不存在敏感的反应性。二级劳动力:与一级劳动力相对的劳动力群体,主要由中年妇女构成。二级劳动力与经济运行周期存在着敏感的反应性。一般要素(Y)30一、劳动力与劳动力供给(三)、经济周期与两种劳动参与假说:附加性劳动力假说认为二级劳动力参与率与失业率存在着正向关系:失业率上升,二级劳动力参与率提高。悲观性劳动力假说认为二级劳动力参与率与失业率存在着反向关系:失业率上升,二级劳动力参与率下降。。在经济衰退期,附加性劳动力效应与悲观性劳动力效应同时存在,但多数情况下劳参率下降,即悲观性劳动力效应更强一些。二级劳动力市场是经济周期中劳动参与变动幅度较大的群体。一般要素(Y)31二、劳动力需求劳动力需求是指企业在某一特定时期内,在某种工资率下愿意并能够雇佣的劳动量。劳动力需求是企业雇佣意愿和支付能力的统一。劳动力需求与工资率存在的关系:是工资率提高,劳动力需求减少;工资率降低,劳动力需求增加。核心要素(X)32二、劳动力需求劳动力需求的自身工资弹性是指劳动力需求量变动对工资率变动的反应程度。劳动力需求的工资弹性分为五类:1.需求无弹性:E=02.需求有无限弹性:E=∞。3.单位需求弹性:E=1。4.需求富有弹性:E>1。5.需求缺乏弹性:E<1。核心要素(X)33三、企业短期劳动力需求的决定(一)、边际生产力递减规律:短期的生产实际上就是产量取决于一个可变要素的投入。

1 / 250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