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在2022年学科建设论坛暨2023年高三备考会上的讲话同志们:2022年高考大幕已经落下,2023年高三备考全面启动。今天,我们召集学校中层以上领导、教研组长、备课组长、骨干教师,举办这个论坛,主题就是系统分析2022年高考命题特点,精准把握高考规律,深刻反思日常教育教学工作得失,切实转变教育观念,全面推动育人方式变革,努力让学生跑得更远,攀得更高,努力实现学校高质量发展。首先,我代表学校向为2022年高考做出贡献的同志们表达崇高的敬意。学校不会忘记每个同志们的智慧付出,未来一段时间,学校会用不同的方式对大家进行奖励。下面,围绕会议主题,我讲四个方面内容:一、理性把握高考走向今年的高考是新时代考试评价制度改革的里程碑,对学校未来发展具有重大指导意义,具体体现出以下五个特点:一是政治引领更加明确。政治学科要求学生要保持清醒的政治方向,站稳坚定的政治立场,把握鲜明的政治观点;要对党绝对忠诚,听党话,跟党走;要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感悟力、政治执行力。历史学科要求学生要知道**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所有学生要坚定四个自信,强化四个意识,拥护两个确立,做到两个维护。所有学科要激励青年学生立大志、树大德、担大任、成大才。二是文化浸润更加透彻。在语文上,采取思辨的方式,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采取学习感悟的方式,继承革命文化;采取创新转换的方式,推动社会主义建设文化。在外语上,采取批判互鉴的方式,汲取国外先进文化。在历史和政治上,要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文化观、国家观、民族观、发展观。在所有学科上,要突出五育并举,突出学科本质,突出学科核心素养。所有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文化的根本标志。三是夯实基础更加重要。试题简单,直接考查的就是基础,要求要扎实。试题难了,对基础考查就更高了,要求要灵活。今年数学难,不是全难在大题上,更多的是难在选择和填空上,要求不仅是理解,也要熟练,更要灵活。理解要内涵清楚,熟练要训练透彻,灵活要能有效迁移。——要建构基础知识体系。做到单元知识结构化,明确主干,明确交叉,明确核心,明确关联,明确情境,明确价值,明确来龙去脉,要能从单元任何一个知识点出发,勾画出完整的知识体系。——要优化建构过程。这个基础知识体系不能直接教师拿出来,原则上要由师生共议来完成,最好由学生完成,要经历阅读、回顾、交流、修正、教师指导等过程。——要盘活基础知识体系。要依靠基本训练,找到体系中认知的不足,及时更正,消号管理,直到全部做准弄透。——要灵活运用体系。对于每个实际问题,要在体系中找到对应知识,找到对应知识关联点,找到对应知识核心点,做到举一反三,在千变万化中,找到不变道理和永恒真理。四是提升能力更加关键。高考考查的最核心的能力是自主分析问题、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个能力是以下五个能力的综合体,在不同学科都有侧重地加以体现。——能力之一:阅读。语文、外语、文综尤为重要,关键是两点:一是要读的快,争取时间。二是要理解到位,迅速找到答案。阅读有三种方式:一是单篇阅读,强化理解。二是群文阅读,强化思辨。三是整本书阅读,体验文化。——能力之二:逻辑。数学、物理强调推理,化学、生物强调实验设计,作文强调结构布局,文综强调起点落点,每个题答起来都要分段,所有这些,本质上都在讲逻辑。——能力之三:批判。语文、外语的作文、阅读理解、诗歌鉴赏,文综的简答题,理科的压轴题都有答对、答准、答美三个过程,每个过程都是对前一个过程的批判,都是对前一个过程的提升,经过这三个过程之后,我们的答案才会更加精准,距离满分才会越来越近,这就是批判性思维能力的魅力所在,它的基本流程是不断质疑、不断修正、不断完美。——能力之四:创造。创造就就是先走一步、领先一步,始终走在最前沿。创造就是人无我有,人有我新,始终领先他人。创造就是与众不同,登高望远,始终高人一头。语文、外语的作文、鉴赏、阅读理解都是创造。物理、数学压轴题,也是创造。要多角度思考,多途径探索,多方面比较。要在发散中聚合,在聚合后发散。要一题多解,解中选优。要一题多变,万变不离其宗。——能力之五:运算。运算强调要快、要准、要简。数学、物理、化学乃至生物都有运算。在选择中有运算,在填空中有运算,在大题中更有运算。有确值运算,也有估算。有特值运算,也有推理运算。运算能充分体现基础性、灵活性和创造性。五是破解情境更加核心。情境是核心素养的必然要求,是解决真实问题的先决条件。问题是情境的基本表现方式,有基础层面的、有综合层面的、有现实生活层面的、有学术层面的。所有的试卷都是基于问题情境的。在每张试卷中,重点是基础情境和综合情境,难点是文化情境、生活情境、科技情境、工程情境,关键是学术情境。每复习一个章节,首先要把情境弄透,要知道这章的核心知识是什么,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什么,要在什么情境中来解决问题。要参透教材中的情境,要类比教材的情境来编拟试题。要通过高效阅读、提炼信息、理解本质、建构模型、解决问题等方式,形成突破情境的方法体系。二、切实转变教育观念应对未来的高考,先决条件就是转变观念。再像过去那样想,我们会更加不如过去;再像别人那样做,我们会更加不如别人。要切实明确以下六个教育观念:一是核心素养观。核心素养是在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教育方针的进一步细化,是培养目标的进一步细化。新课程强调育人为本,引进核心素养。新教材承载核心素养,解读核心素养。新高考考查核心素养,评价核心素养。价值观念主要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尤其是国家观、民族观、历史观、文化观、发展观。必备品格主要是指家国情怀、社会责任、英雄情结、理想信念。关键能力主要指阅读能力、写作能力、运算能力、逻辑能力、批判能力、创造能力、交流能力、学科认知能力。认清这些价值、品格、能力,就是认清了核心素养,尤其是认清了各学科所蕴含的价值、品格和能力,才能认清各学科的核心素养,才能对课程有深刻的理解,才能对各学科组织起真正基于素养的教学,才能真正有效地组织基于素养的高三复习。对核心素养没有研究,组织高三复习就是盲目的。二是教材使用观。教材是对课程标准的一种权威解读方式。对待教材的态度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新教材是高三复习的第一资料,读教材是高三复习的第一项任务。体悟教材例题的教育价值是高三复习的核心任务。仿练课后习题是高三复习的重要工作。今年是新教材下的第一年高考,没有任何参考资料,唯一能做的就是深研教材,用好教材,做透教材。外边的资料要慎重使用,过去的资料一定更要慎之又慎。三是思维构建观。思维是所有能力形成的基础。建构是所有能力形成的体现。没有思维,形不成能力。没有建构,能力达不到新的高度。要给学生足够时间去思考,思维才能有长度。要让学生多个角度去思考,思维才能有宽度。思维不仅要做到了解、理解、掌握、运用,更要分析、评价、创造,思维才能有高度。思维都是有程序的,有层级的,有体系的,可视化的,思维是可以用导图方式画出来的。建构是日积月累出来的,是反复总结出来的,是不断跃升的。学完一章一节之后要反思总结。错误的原因要找到,保证不再犯。正确的方法要明确,保证不再偏。压轴题不是一个方法、一个策略、一个经验就能完成的,没有几百个独立思考、几百个独立选择、几百个独立建构,是不能形成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体系的。文科倡导的一日一题,理科倡导的每周一测,都是在拉长思维、拓宽思维、提高思维,都是在鼓励大家不断体会、不断总结、不断建构,我们一定要坚持下去。四是平衡学科观。高考体现的是整体作战,强调的是缺一不可。一个学科薄弱,有多少个优势学科都有可能被抵消。一科薄弱,全军覆没。李佳钊有三个省学科竞赛一等奖,但文科的薄弱让他失去了登高的机会。可以说,每个学科都很重要,每个教师都很重要。尤其高分的学生更是要科科都高。去年高考理科有2个进前20名,今年文科有3个进前20名,都是平衡学科做到位了。今年我们理科高分没有出来,也是平衡学科工作出了问题。高三复习平衡学科是头等大事,需要长期做,细致做,认真做,扎实做。五是基础夯实观。基础是能力的前提,也是能力的一部分。没有扎实的基础,高考不会有任何作为。基础的形成靠理解、靠内化、靠训练、靠完善、靠持之以恒的淘汰式复练。今年高考是难了,但基础扎实的,分都没少打。把基础知识建构起来,形成体系,训练到位,高考一定不会差。六是多元发展观。所有的学生虽然都在参加高考,但录取的路径是不一样的,有体育,有艺术,有国际交流,有竞赛保送,有强基计划,有高校训练营。每个路径都能成全人,都需要根据学生实际加以设计。今年清北,我们纯考裸分上了4人,靠强基上了3人,而且强基成绩在全省都很靠前,尤其是王琪政,高考650多分,就是靠强基被清华录取的。此外还有2人强基成绩只差不到1分,遗憾落榜,但说明学校竞赛强基辅导已经见效了,参加强基考试的学生明显具有强大竞争力。因此,加强对学生,尤其是优秀学生的竞赛强基辅导,是必要的,也是迫切的。三、全面深化育人方式变革应对未来的高考,核心的办法就是变革,形成一套基于新课程新教材要求的常规教学管理制度,形成一套基于新高考要求的扎实应考策略,主要体现在以下六点:一是在备课上,要坚持站位大单元备课、立足小单元教学、强化单课时落地,要明晰知识、素养、情境、价值、能力五条线索。学科组要依托核心素养,整体规划单元体系。备课组要群策群力,形成大单元导学案。教师要从学情出发,恰当增减大单元导学案。二是在课堂上,要落实围绕目标、基于情境、问题导向、讲究供需的教学范式,要探索知识建构课、典型例证课、训练讲评课、考点分析课四大课型的实现方式。三是在评价上,要重点类比讲授书上的例题,重点类比训练书上习题,重点类比使用北京等运用新教材考试省份的考题。要研究多维度细目表编制办法。要类比2022年高考题优化设问方式。要围绕开放条件、开放结论、条件和结论同时开放三个维度,设计具有挑战性的问题。要瞄准教材导引要求,要落实每个单元的总结要求。日常训练要坚持小篇,作业要按照345控制长度,考试要按照6789控制难度。数学要把试卷难度控制在0.45-0.55之内,难易梯度控制在3:6:1,其它科控制在0.6-0.7之间。四是在辅导上,要建立全程包保制度,明确每个班级高分段、重本段名单,落实到每一个学科、每一个学生身上。要逐生、逐科、逐点面批面改,自批自悟,单元过关,试后百分,强化落实,努力转化薄弱学科,帮助困难学生。要参加强基辅导,拓展学科视野,提高问题解决能力,培育优势学科。五是在思政上,要参加升旗仪式,要做好思政课程,要听好新闻联播,要开展体育锻炼,要坚持劳动实践。六是在竞赛强基上,要从高一开始设计课程,持续进行培养,理科竞赛要突出五大学科竞赛,文科竞赛要突出历史、政治、地理。理科强基要强化数学、物理、语文,文科强基要强化数学、历史、政治。四、精心抓好细节落实应对未来高考,我们要坚定不移抓落实,真正落下去,真正实起来,尤其要记住以下九句话:一是供需平衡。要从高考改革的要求出发,要从学生现实学业程度出发,确定单元教学任务和每节教学任务,确保教学一致,力避供需错位。二是学思结合。教师讲出来,学生学明白,课后反思到位,学习才能有成效。20%的课前预习,50%的课堂学习,30%的课后复习。讲授、听课、理解、认同、行动,完整构成了学思结合,缺一不可。三是知行合一。学会了,要讲出来,要写出来,要变成行动自觉。课本剧就是知行合一的体现。答卷子是知行合一的体现。表演不到位,卷子答不好,都是知行错位的体现。四是举一反三。要抓住学科本质,深入思考,反复理解。要从核心素养出发,体会万变不离其宗的深意。要精选例题,突出典型性,挖掘深刻性,提升价值性,形成核心性,在此基础上,逐渐灵活、推广、加深、运用,解决一系列问题。五是熟能生巧。熟是技能,巧是能力。没有熟就不能得心应手。必要的练一定要有,但练得过多,过于重于后患无穷。要练出方向性来,练出针对性来,练出深刻性来。六是如切如磋。细节决定成败,要认真对待每个题,认真对待每个步骤,认真对待每个书写。尤其对于难题,要深入思考,反复琢磨,想清来龙去脉,想清逻辑联系。要有拼的意识、拼的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