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图网校资料中心发布更多资料第1页共(9)页2008年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试卷参考答案及名师详解一、名师点评:热点倾向性、例题思路、答题方法2008年国考申论是有关水电资源的开发利用问题,材料以怒江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为主题,主要围绕是否建立水电站利用其资源的问题综合了许多资料。这涉及当前建设和谐社会,树立科学发展观,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保护环境,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社会热点和重点问题的讨论。如何应对资源环境的挑战,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是全人类共同面临的重大课题。在建设小康社会过程中,我们需要消费大量的能源资源。如何开发和节约能源资源,满足人类的需要,同时保护和改善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进行不懈的研究与实践。我国目前正处于城市化加速发展阶段,对资源和环境的压力日益加大,不可能模仿发达国家走“先发展后治理”的老路。为解决资源环境约束的矛盾,必须建立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国民经济体系,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这决定我们必须在全社会形成资源节约的增长方式和健康文明的消费模式。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首次把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确定为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的一项战略任务,把环境保护摆上了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要战略位置,这是我国建设和谐社会的必然选择,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环境保护的高度重视。“十一五”期间,环境保护将成为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优化经济结构的重要途径和手段,我国经济将实现由“环境换取增长”向“环境优化增长”的重要转变,能否继续保持高速发展的势头,关键要看资源和环境是否具有可持续性。为此,我们一定要牢固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把发展经济和保护资源环境结合起来,努力走出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第一题,要求根据给定材料1~8,指出争议的焦点是什么,并对主张怒江水电开发和反对怒江水电开发的理由分别加以概述。这道题的关键是确定争议的焦点问题,其主要参考材料集中在第六个和第七个材料中。第六个材料列举的是反对怒江水电开发的意见,第七个材料是支持怒江水电开发的主张。本题必须首先明确指出其争议的焦点,然后从两方面加以概括,支持的理由有哪些,反对的理由有哪些。第二题,关键在于启示。我们说某个问题给我们启示,一般是让我们明白一个道理,所反映的问题引发了我们哪些思考,所提供的经验或总结的教训给我们解决同样或类似的问题提供了哪些参考,材料包括两个方面,材料9讲的是漫湾水电站开发的经验总结,主要讲的是问题:第一,对移民的扶持十分微弱。第二,移民的就业和生活移民以后没有保障。第三,移民没有地方反映问题、没有地方解决问题。第四,移民搬迁带来了新的问题。材料10主要是讲了美国的田纳西流域治理的经验:一个是国会的立法,再一个是成立了专门的机构,通过植树造林等措施确保环境,然后就是进行了综合治理。材料9主要是表现了问题,材料10主要是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对策。启示要落脚在如何解决问题上。通过阅读材料,可知,搞好水电开发的基本对策可以有这样几条:第一,妥善处理好移民问题,切实保障移民利益。首先要增加移民的经费,妥善解决移民的就业和安置问题。拓宽移民的表达渠道,保证移民利益诉求的有效性。第二,科学规划。这是一个全过程的问题,也就是有序发展、可持续发华图网校资料中心发布更多资料第2页共(9)页展的问题。要合理规划,科学移民。第三,立法保证,确保水电开发的制度化、规范化、法制化。成立一个专门的机构,确保水电开发的规划和原则能够得到有效的实施。第四,加强水电开发以后,对自然资源进行综合治理的过程。第三题,给定资料有两个题目。材料7说,美国人民把搁浅的鲸鱼放进大海,应该赞扬,是因为他环保。非洲把鲸鱼捕食也应该赞扬,因为它养活了一大批人。这表明问题不能一概而论,简单化不是分析问题的方法,因为事物总有它合理的一面,也有它不合理的一面。这体现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理。具体来说,G所长认为,在水电资源开发问题上,一方面要认识到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另一方面,要保证当地群众的基本生存和生活的需要。基于当地群众生存和生活条件的恶劣状况的考虑,应该科学论证、合理规划,对怒江水资源进行科学规划、发展经济、消除贫困。结合怒江本身水资源比较丰富,当地经济又非常落后的具体问题,他认为应该开发利用。第二小题是一个比较新且实践性非常强的题目。现在要建设服务型政府,服务型政府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公开化、透明化。普通市民可以通过正常的渠道跟政府对话,对政府管理中的一些问题提出质疑,政府对市民意见以答复的形式回馈过来。材料中C主编提出的问题有:第一,认为怒江是一个原生态的河流。第二,认为永久保护意义重大,具有非常重要的科学价值。在国外,大坝已经停建了,所以,我们也应该停建。我们的回复必须要有理有据。材料的第四部分明确讲到,怒江事实上已经不是一个原生态的流域了,不开发已经是不可能的了。第四题,从怒江水电开发说开去,这是一个非常开放的题目,要通过这个题目看到宏观的本质。如果一味地停留在怒江水电的开发争论中,则永远说不开去,必须透过现象看本质才能说开去。核心就是要透过怒江水电的开发,引申到对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文明关系的讨论上,强调经济的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协调、和谐。这是题眼。落脚点要在人与自然的和谐、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和谐上。第五题是考生普遍反映最难的一个题,原因有两个方面:第一,对于答复这种文体没有什么了解;第二,难在不得其法。不知道找到材料当中的问题然后来作出答复,而是仅仅停留在材料11中来回答这个问题,这是完全不够的。材料11中的第一句话说,负责水利水电的某职能部门就反对怒江水电开发的意见。实际上告诉我们答案在哪里找,怎么解决它,即根据给定材料6来答,所以考生在回答这个问题的时候,要从材料出发,回到材料里面去,看看材料6里面有哪些问题,然后去看看应该怎么回答材料6里面的问题,那些质疑、那些反对的意见,然后再回头看看,这个职能部门反驳的意见是不是全面、具体。怎么反驳呢?材料里的那些支持的意见,其实就是反驳那些反对者的意见。实际上还是在材料里面做的概括归纳。第六题,也是一个很开放的题目。在这个题目里面强调的是观点明确、内容充实、结构完整、语言生动。第二个问题是要对某种错误的倾向给予澄清。对于申论文章,要从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三个部分来回答。这个题目的题眼是让你分析这个错误的倾向,重点在于分析。所以文章第一部分提出问题,讲出我们的观点。接下来要分析存在哪些错误的观点。错误观点有:第一,人定胜天的狂妄;第二,资源无限论;第三,在环境治理上可以搭便车;第四,把资源开发错误地等同于资源破坏。这些观点的本质是犯了教条主义、片面主义和形而上学的错误。把任何问题都孤立了、片面了、割裂了,我们可以在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基础上做到和谐发展,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这就是落脚点。最后是总结。二、知识链接:(相关热点材料与知识链接)构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当前,我国资源“红灯”已经亮起,电力、石油、土地和水资源等最重要的资源普遍紧华图网校资料中心发布更多资料第3页共(9)页缺。电力日趋紧张,水资源相当匮乏,煤炭生产、消费环节浪费严重,石油缺口越来越大,耕地急剧减少等等。温家宝总理指出,能源短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软肋”,淡水和耕地紧缺是中华民族的“心腹之患”。这种基本国情,决定了我国必须走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路子。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个重要战略举措,也是全国人民共同努力的目标。资源节约型社会是指在生产、流通、消费等领域,通过采取法律、经济和行政等综合性措施,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以最少的资源消耗获得最大的经济和社会收益,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其目的在于追求更少资源消耗、更低环境污染、更大经济和社会效益,实现可持续发展。建设节约型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是总结现代化建设经验、从我国的国情出发而提出的一项重大决策。建设节约型社会是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缓解我国资源不足,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的有效途径;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共同富裕的需要;有利于国家的持续发展和长治久安,功在当代、利及子孙。环境友好型:环境问题威胁生态平衡,危害人类健康,直接制约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加剧了自然灾害的发生频率;加深了部分地区的贫困程度。所谓环境问题,是指人类不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所造成的环境污染与破坏。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一是不适当地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破坏环境。人类在居住区周围大量开垦土地,破坏天然植被,导致森林严重破坏、草原退化、水土流失,向自然环境任意排放废弃物,污染环境。二是城市的出现,使一定地区人口拥挤,生活废弃物增多,形成较为集中的环境污染。表现在:大气污染十分严重;水资源污染日益突出;水土流失日趋严重,荒漠化土地面积不断扩大;大面积森林被砍伐;生物多样性遭到破坏。目前,我国已形成以宪法为基础,以环境保护法为主体的环境保护法律体系。七届全国人大第十一次常委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它是我国环境保护的基本法,在我国环境保护法律体系中占有核心地位。我国的环保原则: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谁污染谁治理,谁开发谁保护;依靠群众保护环境。保护和治理环境的制度主要有: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三同时”制度、排污收费制度、限期治理制度、现场检查制度、奖惩制度等。循环经济循环经济,是对物质闭环流动型经济的简称。它按照自然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规律重构经济系统,使经济系统和谐地纳入到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的过程中,建立起一种新形态的经济。循环经济在本质上就是一种生态经济,要求运用生态学规律来指导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是在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指导下,按照清洁生产的方式,对能源及其废弃物实行综合利用的生产活动过程。它要求把经济活动组成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反馈式流程;其特征是低开采,高利用,低排放。循环经济是一种最大限度地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经济发展模式。它主要通过对传统行业的技术改造,最大限度地减少资源消耗和废物排放,从根本上消解长期以来环境与发展之间的尖锐冲突。与传统经济相比,循环经济的不同之处在于:传统经济是由“资源——产品——污染排放”所构成的物质单向流动的经济。在这种经济中,生产加工和消费过程中把污染和废物大量地排放到环境中去,对资源的利用常常是粗放的和一次性的,通过把资源持续不断地变成废物来实现经济的数量型增长,导致了许多自然资源的短缺与枯竭,并酿成了灾难性环境污华图网校资料中心发布更多资料第4页共(9)页染后果。而循环经济倡导的是一种建立在物质不断循环利用基础上的经济发展模式,它要求把经济活动按照自然生态系统的模式,组织成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物质反复循环流动的过程,使得整个经济系统以及生产和消费的过程基本上不产生或者只产生很少的废弃物,其特征是实现自然资源的低投入、高利用和废弃物的低排放。2000年,在借鉴德国、日本发展循环经济、建设循环型社会的基础上,根据我国工业化快速发展、投资对经济增长贡献大、生产领域环境污染突出的特点,按照循环经济的理念,开始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探索。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亦称“持续发展”。1987年挪威首相布伦特兰夫人在联合国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的报告《我们共同的未来》中,把可持续发展定义为“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这一定义得到广泛的接受,并在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取得共识。我国有的学者对这一定义作了如下补充:可持续发展是“不断提高人群生活质量和环境承载能力的、满足当代人需求又不损害子孙后代满足其需求能力的、满足一个地区或一个国家需求又不损害别的地区或国家人群满足其需求能力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