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共产主义社会是人类最崇高的社会理想本章引言共产主义是人类最崇高最理想的社会制度,本章的基本内容就是对共产主义社会进行全面的考察和分析。学习本章首先应通过马克思主义对共产主义社会的展望,了解马克主义所科学预见的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其次应通过对共产主义社会形成发展所经历的两个阶段的分析,认识人类社会历史发展为共产主义社会的必然性,了解实现共产主义伟大事业,要经历一个不断实践的长期过程。第三要认识社会主义是走向共产主义的必经阶段。只有通过社会主义历史阶段的长期发展过程,才能在将来进入共产主义社会。第四要认识必须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并将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相互结合,积极投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创新与发展,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第一节马克思主义对共产主义社会的展望在共产主义社会高级阶段,在迫使个人奴隶般地服从分工的情形已经消失,从而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对立也随之消失之后;在劳动已经不仅仅是谋生的手段,而且本身成了生活的第一需要之后;在随着个人的全面发展,他们的生产力也增长起来,而集体财富的一切源泉都充分涌流之后,——只有在那个时候,才能完全超出资产阶级权利的狭隘眼界,社会才能在自己的旗帜上写上:各尽所能,按需分配!——马克思共产主义社会是人类最进步、最美好的社会制度,是人类最崇高的社会理想。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进行革命斗争的历史使命和奋斗目标,就是建立共产主义社会,实现金人类的彻底解放。马克思主义依据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规律。通过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内在矛盾的深刻分析,总结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实践经验,对共产主义社会作出了前瞻性的展望。科学地预见了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向全世界劳动人民展示了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美好前景。一、社会生产力高度发展和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任何一种社会制度。都必须建立在一定的物质基础之上,即必须具备一定的物质条件和技术条件,这就是该社会的生产力。共产主义社会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高社会形态,它的物质基础,是远远高于以往一切社会的高度发达的社会生产力。社会生产力是社会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最终决定力量,是全部社会历史的物质基础。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只有在社会生产力高度发展的基础上,才有可能建立起共产主义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从而人类社会才能进入共产主义社会。所以,社会生产力的高度发展,是实现共产主义社会的根本条件和基础。恩格斯在分析高度发展的社会生产力是实现共产主义社会的前提时强调指出:“唯有借助于这些生产力,才有可能实现这样一种社会状态,在这里不再有任何阶级差别,不再有任何对个人生活资料的忧虑,并且第一次能够谈到真正的人的自由,谈到那种同已被认识的自然规律和谐一致的生活。”一共产主义社会的社会生产力的高度发展,是伴随着科学技术的高度发展和人们的科技水平极大提高而实现的,从而创造出前所未有的高水平的劳动生产率,这是共产主义社会制度具有巨大优越性的根本保证。一种新的社会制度具有巨大优越性的集中表现,就在于新社会制度能够创造出比以往社会更高的劳动生产率。列宁曾明确指出:“劳动生产率,归根到底是使新社会制度取得胜利的最重要最主要的东西。”“共产主义就是利用先进技术的、自愿自觉的。联合起来的工人所创造出来的较资本主义更高的劳动生产率。”①共产生义社会的劳动生产率的极大提高,表明人们在单位劳动时问内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大大增长,整个社会可以用较少的劳动时间创造出满足社会各种需要的巨大的财富,实现了集体财富的一切源泉都充分涌流。共产主义社会在社会生产力高度发展的基础上,实现了社会财富的极大丰富,这就为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成员的物质和文化生活需求提供了可靠的物质保证,无论是人们的物质生活,或是人们的精神生活,都能得到充分的满足。不仅充分满足人们的生存需要,更加突出的是充分满足人们的享受需要和发展需要,使全体社会成员都能充分享受到高度发展的社会生产力和极大丰富的社会物质财富所提供的促进人们体力和智力全面发展的各种需要。二、实行社会公有制和按需分配共产主义社会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和分配方式是怎样的?共产主义社会高度社会化的生产,要求由社会占有全部生产资料。实行生产资料社会公有制。在共产主义社会,随着“社会生产资料变为公共财产”,全部“生产资料由社会占有”,④这就使全体社会成员成为生产资料的共同所有者,真正体现出人们在生产资料面前的完全平等关系,从而彻底铲除以往私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中阶级不平等的经济根源,同时也不再存在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的多种公有制形式,公有制经济单位之间的利益差别也随之消除。共产主义社会中由全体社会成员组成的联合体,共同占有并共同使用生产资料,生产的成果也归全体社会成员共同所有,为满足他们的物质文化需要和全面发展服务。随着共产主义社会的社会生产力的高度发展和物质财富的极大丰富,以及共产主义社会公有制的建立,个人消费品相应地实行“按需分配”原则,即根据各个社会成员的实际需要分配个人消费品,以充分满足人的生存需要、享受需要和发展_需要。按需分配不仅彻底消除了以往私有制社会中“劳者不获,获者不劳”的分配方面的阶级不平等,也打破了社会主义社会由于实行“按劳分配”原则所存在的人们在生活富裕程度上的差别;实现了个人消费品分配方面的真正完全平等。马克思十分强调“各尽所能,按需分配”是共产主义社会的显著特征,把它作为共产主义社会的一面旗帜加以突出论述,明确指出:“在共产主义社会高级阶段,……社会才能在自己的旗帜上写上:各尽所能,按需分配!”①这里所说的共产主义条件下的“各尽所能”,既体现着每个社会成员把向社会贡献自己的能力作为一种自觉自愿的应尽的社会义务,又体现着每个社会成员都摆脱了旧式分工的束缚,劳动不再仅仅是谋生或生存发展的手段,而是成为人们生活的第一需要,从而都能充分地施展和全面发挥自己的一切才能。所以,“各尽所能,按需分配”不只是一个个人消费品分配方式,而且是一个集中体现着共产主义社会主要特征和本质要求的原则标志。三、经济的计划调节管理和商品经济的消失在共产主义社会,由于实现生产资料的单一社会公有制,既不存在公有制的多种形式,更不存在非公有制经济形式,而且社会各经济单位不具有由生产资料占有关系上的差别所引起的经济利益关系的差别。这种生产资料。占有关系的统一性和社会经济利益关系的统一性,使人们之间的劳动交换无须遵循对等的原则,人们的劳动具有直接的社会性,个人劳动不必通过价值交换的方式转化为社会劳动,从而使商品经济存在的条件归于消失。马克思指出:“在一个集体的、以生产资料公有为基础的社会中,生产者不交换自己的产品;用在产品上的劳动,在这里也不表现为这些产品的价值,不表现为这些产品所具有的某种物的属性,因为这时,同资本主义社会相反,个人的劳动不再经过迂回曲折的道路,而是直接作为总劳动的组成部分存在着。恩格斯也指出:”社会一旦占有生产资料并且以直接社会化的形式把它们应用于生产,每一个人的劳动,无论其特殊的有用性质是如何的不同,从一开始就直接成为社会劳动。那时,一个产品中所包含的社会劳动量,可以不必首先采用迂回的途径加以确定;日常的经验就直接显示出这个产品平均需要多少数量的社会劳动,⑦由于实践中的社会主义与马克思和恩格斯设想的生产力高度发展的社会主义的具体条件不同,社会主义国家还需要发展商品经济。但在共产主义社会,马克思、恩格斯的上述理论推断将会实现。共产主义社会的经济调节和管理的特点是什么?随着共产主义生产资料社会公有制的建立和商品经济的消失,在共产主义的社会生产中,将直接依据社会化大生产的客观要求和按比例分配社会劳动的必要性,合理分配社会资源,优化产业结构,将社会物质资源和人力资源有计划按比例地分配到社会生产各个部门和各个环节,对整个社会经济实行计划调节和管理。恩格斯明确指出:“一旦社会占有了生产资料,商品生产就将被消除,而产品对生产者的统治也将随之消除。社会生产内部的无政府状态将为有计划的自觉的组织所代替。”③“所有这些生产部门由整个社会来经营,就是说,为了共同的利益、按照共同的计划、在社会全体成员的参加下来经营。”四、阶级的消灭和国家自行消亡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所说的消灭阶级,首先是指消灭剥削和被剥削阶级的差别与对立,同时也包括工人和农民作为阶级的差别。实践证明,彻底消灭阶级,只能在共产主义社会实现。在人类历史上,随着生产资料私有制的产生,私有者利用私有制为自己谋利,把沉重的生产劳动负担加到劳动群众肩上,自己不劳而获,成为统治和剥削广大劳动群众的剥削者,从而形成了剥削阶级同被剥削阶级的对立。而共产主义社会在生产力高度发展基础上,随着世界范围内彻底消灭了私有制,从而铲除了阶级对立存在的深刻经济根源,依靠生产资料私有制所形成的剥削阶级将归于消失,一切阶级差别和阶级矛盾也将不复存在。恩格斯深刻指出:“社会阶级的消灭是以生产高度发展的阶段为前提的,在这个阶段上,某一特殊的社会阶级对生产资料和产品的占有,从而对政治统治、教育垄断和精神领导的占有,不仅成为多余的,而且成为经济、政治和精神发展的障碍。”为什么国家在共产主义社会将自行消亡?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是一个阶级压迫另一个阶级的统治工具。在共产主义社会里,随着一切剥削制度和剥削阶级的彻底消灭,全体社会成员都将融合成为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劳动者,因而作为阶级统治工具的社会强制力量的国家机关也随之退出历史舞台而自行消亡。恩格斯指出:“随着阶级的消失,国家也不可避免地要消失。”⑦“国家不是‘被废除’的,它是自行消亡的。”③所谓国家自行消亡,表明只有在阶级被彻底消灭的条件下,国家才能随着阶级的消失而失去其存在的必要,从而自然而然地自行消亡。所以列宁强调说:“我们只能谈国家消亡的必然性,同时着重指出这个过程是长期的。”④“‘国家消亡’这个说法选得非常恰当,因为它既表明了过程的渐进性,又表明了过程的自发性。”⑤当然,共产主义社会仍需要一定的社会组织机构对社会进行管理。在共产主义社会,阶级的消灭和国家的消亡,意味着实现了世界的和谐。五、精神境界极大提高什么是共产主义的精神境界?在共产主义社会,全体社会成员都具有高度的思想觉悟和道德品质,人们的精神境界极大提高,完全超越了“资产阶级权利的狭隘眼界,”①成为具有高尚情操和优秀品德的新人。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曾强调指出:“共产主义革命就是同传统的所有制关系实行最彻底的决裂;毫不奇怪,它在自己的发展进程中要同传统的观念实行最彻底的决裂。”共产主义社会中人们精神境界的极大提高,表现在多方面:人们树立了高度自觉的劳动态度,遵守社会纪律,团结互助,诚实友爱,完全从社会公共利益出发进行劳作和参加社会活动,人人都习惯于遵守社会公共生活的基本准则。人们既摆脱了封建的、保守的思想观念的束缚,又摒弃了以利己主义为核心的资产阶级思想意识,树立了以集体主义为核心的共产主义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列宁在论述共产主义社会的思想道德品质时曾指出:“共产主义,是指这样一种制度,在这种制度下,人们习惯于履行社会义务,而不需要特殊的强制机构,不拿报酬地为公共利益工作成为普遍现象。”共产主义社会的思想道德和精神境界,是在人们长期的集体主义生活实践中,特别是伴随着社会生产力巨大发展基础上的共产主义新型社会经济关系的建立而逐渐形成的。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共产主义思想意识和精神境界的形成,归根结底是由社会生产力的高度发展,尤其是由共产主义社会经济基础的形成所决定的。六、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马克思主义对共产主义社会的展望,总是把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作为共产主义社会的本质因素而加以描述,十分强调与共产主义社会制度相适应的社会成员,必将是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新人。马克思甚至还强调指出:共产主义社会是“以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基本原则的社会形式。”④恩格斯也明确指出:“根据共产主义原则组织起来的社会,将使自己的成员能够全面发挥他们的得到全面发展的才能。”①马克思主义所说的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一般是指每个社会成员的体力智力获得全面发展和自由运用,个人的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