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案【实用8篇】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参考资料,少熬夜!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案【实用8篇】作为一名老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网友收集分享的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案【实用8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案【第一篇】一、教学目的1.在拼搭和观察立体图形的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和空间想象能力。2.在拼搭立体图形的实践活动中,体验并初步学会用上、下、左、右、前、后等词描述正方体的相对位置。二、教学重点:学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正方形的相对位置。三、教学难点:能根据一定的指令正确搭出立体图形。四、教具:正方体五、学具:正方体,彩笔。六、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师用3个4个正方形摆图形,师提问:我们可以从几个方向来观察它?你看到了几个正方形?(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索。1.游戏一。(1)引语:今天我们来做游戏,好吗?我用4个正方形木块摆一个图形,但你是看不到我摆的图形,请你根据我的指令,搭出和我一样的图形。师发指令,生活动。(2)两人一组,玩这个游戏。游戏规则:a。两人不许互相看各自摆的图形。b。指令尽可能少。(3)学生活动。(4)学生汇报。2.游戏二。(1)我们在来做第二个游戏。师:我摆了一个图形,请你们向我提问题,然后根据我的回答,搭出和我一样的图形。(2)两人一组,玩这个游戏。游戏规则:a。两人不许互相看各自摆的图形。b。指令尽可能少。(3)学生活动。(4)学生汇报。参考资料,少熬夜!(三)小结。你有什么收获?板书设计:搭一搭游戏一游戏二练习三一、教学目的1.在拼搭立体图形的过程中,体验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立体图形,所看到的形状可能不同。2.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立体图形的形状。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体验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立体图形,所看到的形状可能不同。难点: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立体图形的形状。三、教具:情境图。学具:小棒,卡片四、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指名发口令,学生按口令摆立体图形。(二)基本练习:1.P16第1、2题。(1)独立做。(2)订正。2.P17第3题。(1)独立做。(2)独立搭。3.P17第4题。(1)独立画。(2)订正。(三)拓广练习:1、同步练习P162、自主天地P10(四)小结。你有什么收获?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案【第二篇】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52页内容。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在认识年月日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24时计时法,并用24时计时法来表示时刻,在能力参考资料,少熬夜!上要求学生能够对知识进行迁移,培养善于思考、发现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并结合日常生活中的熟悉场景,认识24时计时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意识到时间的宝贵,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意识。教学重点:24时计时法的意义教学难点:24时计时法与普通计时法的互化。教学突破: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增大课堂的容量,将抽象知识形象化,结合日常生活中的例子,加深学生对24时计时法的理解和应用。教学准备:钟面模型、卡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引入新课。1.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一位老朋友,(课件出示图片)2.话说一天猪八戒收到了一张请柬,打开一看,(课件演示)兹定于6月10日7时在瑶池举行蟠桃宴,请天篷大元帅届时光临!王母娘娘6月9日3.原来是王母娘娘要请他赴宴。这下可把他乐坏了,第二天天还不亮,他就一个骨碌爬了起来,匆匆赶往瑶池去赴宴,可是他从早上一直等到晚上7时,瑶池的大门才姗姗打开。4.这是怎么回事呢?5.请柬上的时间该怎么修改呢?(课件演示:晚上7时)6.一天中原来有两个7时,那一天中还有两个几时呢?(学生回答)7.下面咱们把同学们说的这些时间按先后顺序排一排。首先要先弄清楚一天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谁知道?(学生回答)大家都见过这个场面吗?(课件出示春晚倒计时场面)这是年三十的晚上春晚倒计时的场面,当时针和分针同时指向12的时候,旧的一天结束了,新的一天开始了。8.利用活动钟表熟悉普通计时法,丰富感知。(播放活动钟表课件)夜里的12时就是一天的开始,接下来参考资料,少熬夜!就是凌晨1时,凌晨2时……。夜里12时,这一天就结束了,新的一天又开始了。(设计说明:学生在此之前,学习了钟表的初步认识,只会读钟表上的时刻,以及时、分、秒之间的简单换算,通过调查了解到,大部分学生生活经验比较匮乏,只会读表,对普通计时法、一天24小时等不太了解或一知半解,而这些又是学习24时计时法所必备的。所以在这节课一开始我先安排这样一个环节,唤起生活经验,加深学生印象。为后面的学习做好铺垫。)二、引导探究、充分利用学生生活经验感悟24时计时法。1.老师把刚才的时刻都记录了下来,请看:(出示课件)凌晨1时下午1时凌晨2时下午2时凌晨3时下午3时凌晨4时下午4时早晨5时下午5时早晨6时下午6时早晨7时晚上7时上午8时晚上8时上午9时晚上9时上午10时晚上10时上午11时晚上11时中午12时晚上12时2.这种计时法在咱们的日常生活交流中,经常用到,我们就叫它普通计时法。普通计时法用1时到12时来表示时间,前面必须要加上凌晨、早晨、中午、下午、晚上等时间词,老师觉得用普通计时法来表示时间有点麻烦,并且前面如果掉了时间词的话,就会出错,就像刚才的请柬一样。那咱们能不能发明一种简明易记,又不易出错的计时法呢?咱们干脆不要前面的时间词了,参考资料,少熬夜!夜里的12时,是一天的开始,我们就叫它0时,接下来就叫1时、…12时,那下午1时叫什么呢?对,接着12往下数,13、14……。24时。(课件演示)3.同学们真了不起,数学家们也是这样想的,用0-24时来表示一天的时间,这种计时法,就叫24时计时法。4.24时计时法是怎样来计时的?下面咱们一起来感受一下一天的时间,(出示课件)(通过活动钟表来感受一天的时间。)夜里12时,也就是24时计时法的0时,新的一天开始了,接下来是1时、2时………。12时。接着走第二圈,13时、14时……………。24时。一天结束了。下面我们再来一起感受一遍一天的时间,请同学们边看钟表边做动作来表示这时你在做什么。5.想一想刚才在一天的时间里,时针一共走了几圈?共多少小时?(板书)所以人们才发明了24时计时法。6.那一天为什么有24小时呢?这是有科学道理的,请看:(出示课件:地球的自转)7.小组探究,解决问题。(1)拨一拨:在钟面模型上从0时拨到24时,边拨边读出每个时刻。(2)填一填:用24时计时法填写钟面外圈的时刻(3)议一议:钟面上外圈数字表示什么?外圈数字和对应的内圈数字有什么关系?(如:1时和13时,2时和14时……)8.学习了24时计时法,刚才的请柬就可以写成19时了。你在哪儿见过这种计时法?9.24时计时法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可见,老师也搜集了一些这样的资料,请看大屏幕:(课件展示画面)(设计说明:在这一环节,我让学生自己来探究24时计时法这种计时方法,充分利用学生的经验与智慧来感悟新知,自然生成。既增强了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和兴趣,又培养了学生的思维品质。)三、提升认识,总结24时计时法与普通计时法的互化方法。普通计时法与24时计时法你喜欢哪一种呢?那么二者之间的转化就非常重要了,你有什么好办法吗?(看课件自主总结方法。)小结:把普通计时法转化成24时计时法,时针第一圈所走的时刻,也就是中午12时以前的时刻,直接把前面的时间词去掉就行了。第二圈所走的时刻,去掉时间词,再在时刻前面加12.四、精心练习,巩固提高。参考资料,少熬夜!五、拓展延伸。1.欣赏古代的计时法。(课件展示)2.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人们对计时法的要求就越来越高了,未来社会的计时法就靠你们去发明创造了,希望同学们从现在开始珍惜时间,努力学习,将来才会有所作为。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案【第三篇】教学内容例1:横向条形统计图简单的数据分析例2:起始格与其他格代表的单位量不一致的条形统计图例1:平均数的含义和求法求平均数例2:用平均数来比较两组数据的总体情况13——14简单的数据分析教学目标:1、向学生介绍两种条形统计图,使学生会看这两种统计图,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完成统计图2、使学生初步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理解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3、生理解平均数的含义,初步学会简单的求平均数的方法,理解平均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教学重点:会看两种统计图教学难点:起始格与其他格表示不同单位量的条形统计图。教学时间:2课时第1课时第38页例1教学目标:1、向学生介绍横向条形统计图,使学生会看这种统计图,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完成统计图2、使学生初步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理解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出示挂图、引导学生观察并理解图意)如果超市的王经理,现在很想知道超市上周四种品牌矿泉水的销售情况,还想知道下周该进些什么品牌的矿泉水。你有什么好办法?(统计)二、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1、出示空白的纵向条形统计图,让学生观察。参考资料,少熬夜!说说这个统计图与以前见过的统计图有什么不同?2、它的横轴表示什么?纵轴表示什么?3、根据统计表,你能完成下面这份统计图吗?3、学生讨论并说明如何完成统计图。4、提问:如果用横轴代表销售量,用纵轴代表不同的品牌,该怎样设计这样的统计图?5、小组合作学习6、小组汇报7、出示规范的横向条形统计图让学生完成。你能跟同学说说完成这样的条形统计图时要注意什么?8、讨论:如果下周要进货,哪种品牌的矿泉水应该多进些?哪种品牌的矿泉水应该多进些?你能说说理由吗?三、引导学生进行小结在前几个学期,我们已经学会了收集数据和整理数据的方法,会用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来表示统计的结果。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统计、、、、、、让学生理解、体验统计的1、展示数据2、科学预测、决策作用。四、巩固练课本40页第一、第四题五、全课小结。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第2课时例2教学目标:1、向学生介绍起始格与其他格代表的单位不一致的条形统计图,使学生会看这种统计图,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完成统计图2、使学生初步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理解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1、我们学校的校医非常关心我们同学的身体健康,经常要了解我们同学的体重,身高等,(出示班级座位图)如果老师想要了解三(5)班第一组6位同学的身高的情况,你有什么办法能让老师一眼就看明白?2、提问:你打算怎样完成这份统计图?3、出示几个空白的条形统计图,让学生根据统计表尝试完成条形统计图。4、如果用条形统计图表示这个小组学生的身高,每格表示多少个单位比较合适?5、出示教材上的统计图,让学生观察,讨论。你能说说破这个统计图跟我们以前学过的统计图参考资料,少熬夜!有什么不同吗?用折线表示的起始格代表多少个单位?其他格代表多少个单位?这样画有什么好处?6、小组合作学习,学生汇报。在统计图的纵轴上,起始格和其他格表示的单位量是不同的(第一个图中起始格表示137厘米,其他每格表示1厘米。)7、让学生按照例子把其他两个同学的条形补充完整。8、学生讨论:什么情形下应该使用这样的统计图?这种统计图的优点是什么?9、观察体重统计图,看看这个图中的起始格表示多少个单位?其他每格表示多少个单位?9、这个统计图跟我们刚才学习的学生身高统计图有什么不同?10、独立完成书上的统计图小组进行学习小结。这种统计图一般在以下情形中加以使用:各样本的统计数据的绝对值都比较大(如本例中学生的身高都在138厘米以上,体重都在32千克以上),但不同样本统计数据之间的差异值又相对比较小(如本例中身高和体重的最小差异分别是1厘米和1千克)。当出现这种情形时,会出现一种矛盾:如果每格代表的单位量较小(如第一个统计图中每格表示1厘米或2厘米),统计图中的条形就会很长,如果每格代表的单位量较大(如第二个统计图中每格表示10千克),又很难在统计图中看出不同样本之间的差异。所以,为了比较直观地反映这种差异性,采取用起始格表示较

1 / 3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