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供参考1/19答谢中书书教案(精编5篇)【题记】这篇精编的文档“答谢中书书教案(精编5篇)”由三一刀客最“美丽、善良”的网友上传分享,供您学习参考使用,希望这篇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分享吧!答谢中书书教案1导入新课古人云:“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山水景物,曾经引起了无数文人墨客的无限情思,他们为我们奉献了大量的歌咏自然山水的优美篇章。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南朝梁代陶弘景写的1篇山水小品——《答谢中书书》解题书即书信,古人的书信又叫“尺牍”或曰“信札”,是一种应用性文体,多记事陈情。谢中书即谢徵曾做中书鸿胪,所以称之为谢中书。《答谢中书书》是作者写给谢中书的一封谈山水的信。书,书信。谢中书即谢征,字元度,夏阳(今河南太康)人,曾任中书鸿胪,故称“谢中书”。本文是作者给谢中书复信中的一部分内容,是作者写景的名篇。作者简介好文档,供参考2/19陶弘景(456——536),字通明,丹阳秣陵(今江苏南京)人。南朝齐、梁时期思想家、医学家。隐居茅山。梁武帝遇有国家大事,常去山中征询他的意见,时人称为“山中宰相”。南北朝时,因政局动荡,矛盾尖锐,不少文人往往遁迹山林从自然美中寻求精神上的解脱。因而他们在书信中常常描山绘水。表明自己所好,并作为对友人的安慰。词语解释1、两岸石壁,五色交辉各种色彩交相辉映。五色,古代以青、黄、黑、白、赤为正色。交辉,交相辉映。2、青林翠竹,四时俱备季节3、晓雾将歇,猿鸟乱鸣消散4、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夕日,夕阳。颓,坠落。沉鳞竞跃,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跃。沉鳞:潜游在水中的鱼。鳞,指代鱼。5、实是欲界之仙都人间的仙境。欲界,佛教指没有摆脱世俗的七情六欲的众生所处的境界,即人间。6、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康乐:指谢灵运,东晋人,是谢玄的孙子,袭封为康乐公,故称之为谢康乐。复,再;与,参与,指欣赏。奇:指奇山异水。课文翻译/文章思路好文档,供参考3/19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如云,清澈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总领全文描绘景色感慨议论总括全文山河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人们共同赞叹的。这里巍峨的山峰耸入云霄,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两岸的石壁,(在阳光下)各种色彩交相辉映。青葱的树木,碧绿的竹子,四季长存。清晨,夜雾将要消散的时候,可听到猿猴鸟儿此起彼伏的鸣叫声。傍晚,夕阳将要落山的时候,可见到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跃。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自从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的景色了。答谢中书书教案2教学目标:好文档,供参考4/19知识与技能目标:结合书下注释疏通文意,理清全文的结构。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掌握变换角度、动静结合、以声衬静的写景技巧,体会景物特点以及作者蕴含其中的情感。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感受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惬意之感。教学重点:对写景技巧的分析以及对作者情感的感悟。教学难点:体会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惬意之感。教学过程:导语:让我们穿越时空回到南北朝时期,在一个日暮黄昏的时候,曲山脚下,翠竹掩映下的茅屋中走出一位白衣老者,他轻捻胡须,面对群山静静思索,这已经不知是第多少次的拒绝皇帝的召唤了。此刻他想到了当年做帝王之师时的点点滴滴,想到了这些年来国家每有大事皇宫的来信,想到了官场的步步惊心。。。。。。于是他转身,挥毫画了这样一幅画,画上是两头牛,一头埋头于青草间,惬意自得,一头被戴上了金笼头,让人牵着鼻子走。好文档,供参考5/19这幅画隐晦的表达了他归隐之意,他就是时人谓之‘山中宰相’”的陶弘景。今天我们共同来学习1篇被称为“流动的山水诗”的小品文《答谢中书书》一、解读学习目标自主学习,能够流畅的翻译课文,理清课文结构。合作学习,通过妙用词语、变换角度、动静结合、巧用修辞的角度分析景物特点以及蕴含于景物中的情感。探究学习,体会文中蕴含的热爱自然思想感情,理解作者亲近自然归隐山林的志趣。首先我们进行自主学习,请大家根据课文的注释翻译文章大意,现在开始。二、疏通文意,理清结构请同学们根据书下注释翻译课文。翻译的比较准确,真正高水平的翻译是能终于作者的语言风格抓住文章的神韵,希望在课后反复的诵读中我们也可以自己试着把它变成1篇风景美文,趣味训练一:我们是否可以将课文进行小变形,大家尝试看看是否可以把一段文字根据内容变成多段。请同学翻译,明确文章结构为(总分总)三、小组合作探寻景物之美本文主要描写的对象时山川那么我们就去看看好文档,供参考6/19在作者笔下山川的魅力。2、利用小组合作的方式通过“妙用词语”“动静结合”“角度变换”几个角度来分析景物描写方法,体会景物特点,感受作者蕴含在景物中的特点3、总结景物特点妙用词语(板书小组合作结果,从词语运用角度来解析分析出景物特点,总结出作者情感)动静结合(板书小组合作结果,从动静结合的角度分析景物特点,体会作者情感)视角变换(从颜色的变换、时空的变换、视角的变换体会景物的特点,总结作者情感)能够总体的概括这么景物特点的词是?美仙都奇文章中都是对景物的描绘,那么同学们能不能发现作者的影子呢,作者在干吗?”相看两不厌,唯有敬亭山“醉情山水对世俗生活的厌倦。正如刚才同学们所说,在这样的'景色中作者流露出的感情是喜爱的愉悦的,甚至是沉醉的,有没有和他一样的人?四、探寻作者内心世界探求来信的内容。说明理由。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中又有怎样的感好文档,供参考7/19情?与高雅之士比肩的快乐。2、思考谢中书的来信内容开放性交流,可以从不同的猜测中再次感受作者的创作意图。结语:世有渊明,生为菊花无憾也。世有嵇康,生为琴弦无憾也。世有陶弘景,山水亦无也。《答谢中书书》教学设计3教学目标1、了解常识,背诵课文。2、赏析景物描写,感知作者感情。教学重点背诵课文,赏析景物描写。教学难点赏评佳句,感知情感。教学步骤读--写--说教学准备教学PPT。教学课时一课时好文档,供参考8/19教学过程一、直接导入。二、读。1、读课题。解释课题。2、读资料。介绍作者、写作背景、概况。3、读课文。(1)指导学生读准字音。(2)指导学生读准节奏。(3)指导学生读出感情。①自由阅读,结合注释和老师补充的解释翻译课文。②齐读,指导学生理出层次。③齐读。指导学生读出写景内容的壮美和秀美;指导学生读出作者的赞叹和陶醉。(4)诵读。二、写。1、指导学生如何写佳句赏评。2、示范佳句赏评。3、要求学生写佳句赏评。三、说。请学生展示自己写作的佳句赏评的成果,给予学生指导。三、布置作业。好文档,供参考9/19将本文改写成现代散文。答谢中书书教案4一、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掌握重点文言词汇,提高文言文鉴赏能力。2、通过反复诵读、小组讨论,疏通文意,体会山川自然之美。3、体会作者寄情山水的清高情怀。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掌握重点文言知识,体会山川自然之美。教学难点:提高文言文鉴赏能力,体会作者寄情山水的清高情怀。三、教学方法诵读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小组合作探究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题目导入)请同学们齐读课题。上节课给大家布置了预习任务,谁能给大家说一下题目该如何理解呢?(答:回复;书:书信,是一种应用文体,用于陈情记事的。《答谢中书书》指的是回复谢中书的一封书信。)那今天我们就走进这封书信,看看这封书信写了什么吧。好文档,供参考10/19(二)整体感知1、教师范读。明确:注意朗读的快慢、停顿、语调、轻重音等。2、指名读,多媒体呈现重点的文言知识。明确:实,确实;俱,都;与(yù):参与。3、学生自读,借助课下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意,思考:这封书信主要写了什么?明确:写了山川之美。(三)深入研读1、请同学们以前后四人小组为单位讨论:作者描写了山川的哪些美景呢?明确:①“高峰入云,清流见底”。山水相映之美。②“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色彩配合之美。③“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晨昏交替之美,动静相称之美。2、谈谈你如何理解“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这句话,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明确:这句话的意思为“自从谢灵运以来,没有人能够欣赏它的妙处。”作者写的都是常见之景,但是语言清丽,而且说了自己能够发现它的神奇之处,表现了好文档,供参考11/19作者深得山水之乐的喜悦之情和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四)拓展延伸画一画文中呈现的美景;再次有感情地诵读文本。明确:老师听见同学们朗读地很认真,也很有感情,在大家的朗读中老师也体会到了山川之美,这就是古文的魅力,朗读的魅力。(五)小结作业1、师生共同总结。明确:现在谁能给大家分享下这节课的收获呢?嗯,你说你不仅了解了“书”这种文体,还跟随着作者游览了一番,有山水、有青林、有鸟鸣、鱼游,感受到了宁静与美好,很好,请坐,谢谢你的分享。2、作业:将文中的美景用现代文写一写,字数:三百字左右;要求:文从字顺,有意蕴之美。五、板书设计答谢中书书教案5一、课文分析本文是陶弘景写给朋友谢中书的一封回信,是六朝书札中的名篇。该文以清俊的笔触具体描绘了秀美的山川景色,传达自己与自然相融合的生命愉悦,体现了作者酷爱自然、乐在林泉的情趣。因此,在教学中应通过好文档,供参考12/19读让学生尽情的欣赏这种美,引导学生调动联想和想象,置身景物之中,体会作者的感情。二、教学设想在教学过程中,我把重点放在欣赏山川之“美”上,让学生尽情地欣赏。而欣赏美最直接最适宜的方法就是通过“读”来实现。读,则包括朗读、研读、诵读等,其中朗读也形式多样,包括自读、范读、齐读等。应充分发挥学生自己所特有的个性和能力,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欣赏美,在美的享受中饱含深情地读,从而真正地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三、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目标1、理解课下边注释的词语,弄清词句含义。2、能够有节奏、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学生朗读能力;3、引导学生品味课文精美的画面,简练的语言,优美的意境,培养学生初步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二)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朗读把握文意,逐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对祖国山川的热爱,培养高尚的审美情操。好文档,供参考13/19四、教学重点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借助联想和想象,置身景物之中,体会作者的情感。五、教学难点理解和把握作者的情感。六、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板书:山川)同学们,当看到“山川”这两个字的时候,你们脑海里马上浮现了什么情景?你能描述一下吗?(学生描述,老师点评)从你们的描述中,我看出你们的想象力非常丰富,也看出你们怀有对大自然美好的向往之情。今天这节课我们就走进陶弘景的美妙的山川之景中,去尽情的感受一番。(答谢中书书:板书标题)(二)初读课文,感知美文1、解题,简介作者和写作背景解题:答谢中书书“中书”是官职,“书”指书信。意思是陶弘景给谢中书的一封信。作者简介:陶弘景――南朝齐梁时道教思想家、医学家。字通明,字号华阳隐居,丹阳秣陵(今江苏南京)人。仕齐拜左卫殿中将军,后隐居茅山,搜集整理道经,创立茅山派。入梁,武帝礼聘不出,但朝廷大事辄就咨好文档,供参考14/19询,时称“山中宰相”。写作背景:南北朝时,因政局动荡,矛盾尖锐,不少文人往往遁迹山林,从自然美中寻求精神上的解脱。因而他们在书信中常常描山绘水,表明自己所好,并作为对友人的安慰。本文是作者写给谢中书(谢征)的一封书信,写的是江南山水之美,是六朝山水小品名作。2、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读准节奏①自读课文。提示学生注意朗读的语音、节奏、感情等;②示范朗读。播放朗读录音,教师提示学生注意朗读节奏,语调,感情等;强调读音:夕日欲颓(tuí)未复有能与其奇者(yù)强调节奏:四字句两字一顿。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yù)其奇者。③指名朗读课文,学生点评。④全班齐读,教师稍做点评。(三)再读课文,疏通文意学生借助课下边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意。如遇问题,现在组内讨论解决。1、教师明确重点字词好文档,供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