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收益报告发展研究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综合收益报告的发展与研究赵艳2015.11.19财务报表利润表/收益表/损益表(IncomeStatement)综合收益表(comprehensiveincomestatement)内容框架:1.财务业绩报告模式的历史演进——第四张报表的出现2.综合收益表与准则制定3.综合收益/其他综合收益有用性研究一、财务业绩报告模式的历史演进——第四张财务报表的出现损益表独立现金流量表综合收益表出现原因传统业绩报告的缺陷直接动因:金融工具和衍生金融工具的发展本节结构损益表独立1859年,托马斯·琼斯(ThomasJones)出版的《簿记和会计实务》,打破了之前长期以资产负债表为唯一报表的格局,“损益计算书”开始从资产负债表中分离成为独立的财务报表。1909年,被称为美国会计学泰斗的亨利·兰德·哈特菲尔德(HenryRandHatfield)发表《近代会计学》。他认为,会计的要点在于正确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与经营成果。——奠定了损益表的地位。于是长期以来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一直为企业主要的和基本的财务报表,称为第一、二基本财务报表。资产负债表损益表基本财务报表财务状况变动表现金流量表美国最早提出第三基本财务报表。最早的记载是1863年由美国北方钢铁公司编制的“财务交易汇总表”。1963年,美国会计原则委员会(APB)在由佩里·梅森起草的研究报告《现金流量分析及资金表》的基础上发表了第3号意见书《资金来源与运用表》。1971年,美国会计原则委员会发布了第19号意见书《财务状况变动表》,取代了第3号意见书。该意见书规定,企业在提供资产负债表与收益表的同时必须提供财务状况变动表,反映企业营运资本的来源和运用及增减净额。从此,财务状况变动表成为在资产负债表和收益表之外必须编制的第三种基本财务报表。§进入20世纪8O年代以后,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财务会计的基本目的转向为投资者、债权人提供包括制定经济决策、评估预测未来现金流量的金额等相关的必要的会计信息。§1984年,FASB发布了第5号财务会计概念公告《企业财务报表中的确认和计量》,肯定了现金流量信息的地位。§1987年,美国又发布了第95号财务会计准则公告,以现金流量表取代原先要求编制的财务状况变动表,使“现金流量表”成为一种正式对外公布的第三基本财务报表。至此,财务报表三表体系形成。损益表现金流量表资产负债表综合收益表的出现2O世纪9O年代以来,高科技推动了国际经济迅猛发展,金融创新的日新月异则带来极大的风险,由此第四基本财务报表——综合收益表应运而生。传统损益表的缺陷催化剂从损益表到综合收益表的动因:传统收益确定模式及缺陷传统收益确定的基础:历史成本原则实现—配比原则稳健原则资产负债始终按照业务发生时的成本计量,不确认持有资产或负债价值的变化。损益表只反映已取得现金或现金要求权的交易的结果,而不反映已使价格发生了变化但尚未实现的事项或情况的影响。只确认预计损失,而不确认预计的收益。共同结果就是拒不承认也不确认未实现的价值增值传统损益表的缺陷(从决策有用信息角度):(1)传统损益表体现了狭隘的“经营成果观”使当期收益报告不够全面经验证据表明未实现收益(利得)是具有信息含量的。1975年,SharpandWalker选择澳大利亚1960-1970年期间公司作为样本,选择样本条件:①重估增值在90万元以上;②重估公积金至少是股东基金增加10%以上;③重估不包括控股公司对子公司的投资以及有价证券。利用“市场模型”分析了资产重估信息与股价变动之间的关系:itmtiiRRit研究结果表明:资产重估增值信息发布后,股票投资报酬要比一般情况下预期的市场报酬率平均高出18——19%,并在公布日后基本保持这一水平。资产重估信息的发布,意味着以前财务报表低估了资产,会伴随着股价的上涨(2)价值增值在产生时不予报告,必须推迟到实现之时再予报告损害收益信息及时性FASB在SFACNo.2中指出“及时性是附属于相关性的……信息只具备及时性,不能成为相关的信息,但是倘不及时,相关的信息也就变得不相关了”(3)对于已经发生的价值增值不予以报告,这为管理当局操纵收益(incomemanipulation),或收益管理(incomemanagement)提供了空间,管理者人为地对收益的操纵会严重影响收益报告的真实性和公允性。(委托代理理论)·eg.比较两家公司的损益表和真实的财务业绩甲、乙两家公司期初在证券市场以每股1元的价格购买同一种股票100000股,期末股票价格上涨到每股3元。甲公司将股票卖了,然后立即从证券市场购回这些股票。乙公司继续持有股票。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时任主席RichardBreeden评论到“收益管理在实务中已经泛滥成灾。太多的公司在购买证券时准备把它作为‘收益储存器’,可当证券价格上涨时,公司认为出售的时机到了。而当证券价格下降时,这些公司继续持有的愿望更强烈了。结果这些公司只报告利得而隐藏损失”(——1990年9月,RichardBreeden首次提出应当以公允价值作为金融工具的计量属性。)为此,20世纪80年代后期,学术界、职业团体和资本市场的使用者对利润表信息相关性下降的指责此起彼伏,迫于舆论压力,FASB、ASB和IASC/IACB经受着前所未有的压力,对传统利润表进行改革,因此出现了综合收益(comprehensiveincome)和综合收益表综合收益表出现的“催化剂”(1)一个重要的直接动因来自金融工具的会计处理问题,尤其是衍生金融工具的处理。美国FASB在第133号财务会计准则公告“衍生工具和套期保值会计”中指出,“公允价值是对金融工具最相关的计量属性,而对于衍生工具来说,可能是唯一相关的计量属性”。未实现的利得和损失怎么处理?(2)大部分国家准则制定机构处于会计准则经济后果的考虑,妥协于管理当局“收益平滑”的要求,制定的准则允许将一些项目绕过损益表直接在资产负债表的权益中进行报告——不利于损益表真实、全面的反映企业的财务业绩。(3)改进业绩报告,要符合财务会计目标(决策有用)。FASB明确指出“编制财务报告的首要重点是通过收益及组成内容的计量,提供关于企业经营业绩的信息。投资者、信贷者和其他人士,他们处于对估量企业现金流量的关切,对这种信息特别感到利害攸关”二、综合收益表与准则制定综合收益表相关概念综合收益准则制定情况资产负债观收入费用观本节结构综合收益界定财务业绩报告改革的趋势和局限性当期经营观总括收益观(一)综合收益的基本概念相关的几个基本概念资产负债观与收入费用观当期经营观与总括收益观资产负债观(assetandabilityview):利润是剔除所有者与企业的经济往来外的,企业在某一期间内净资产的变动额。货币资本保全(与收入费用观下的总括收益观类似)资本保全实物资本保全历史成本现行成本收入费用观(revenueandexpenseview):利润是收入和费用配比的结果。——是在定期确定利润的要求推动下迅速发展。具体化:当期经营观(currentoperatingperformanceview):企业的经营业绩只包括那些经常、重复发生的交易(不应该包括非经常性损益)总括收益观(all-inclusiveincomeview):根据企业在特定期间内,所有交易或事项确认的关于企业业主权益的全部变动(不包括企业与业主之间的交易)综合收益的概念内涵应该是,在收益确定方面要遵循“资产负债观”,而不是“收入费用观”。但是现在的综合收益包含的内容除了传统利润表的内容之外,只包括限定项目所形成的其他综合收益。因此,目前的综合收益概念仍然是奠定在“收入费用观”的基础上,但却突破的“当期经营观”,逐渐向“总括收益观”靠拢。总括收益观表达式:期初: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净资产)期末: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净资产)收入-费用+利得-损失(包括已实现未实现的利得和损失)=本期净收益±已确认但未实现的利得和损失=综合收益期末净资产超过期初净资产的部分综合收益概念1980年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在SFACNO.3将综合收益定义为:“一个主体在特定期间内除去与业主进行交易之外的企业净资产的变动”。综合收益的确定方法:综合收益=净利润±资产或投资的未实现利得或损失(扣除税收的影响)±未实现汇兑损益或外币报表折算差额(扣除税收影响)±衍生金融工具持有利得或损失(扣除税收影响)±养老金负债调整项目(扣除税收影响)±……=净利润+其他综合收益(二)准则制定1980年FASB在SFACNO.3中提出了将综合收益作为财务报表的基本要素之一,并加以定义。1992年10月,英国会计准则委员会(ASB)首创了“全部确认利得和损失表”(StatementsofAllRecognizedGainsandLosses),要求和损益表一起共同表述报告主体的全部业绩。1997年6月,FASB颁布了财务会计准则公告第130号《报告综合收益》。2007年9月10日,IASB发布了《国际会计准则第1号——财务报表的列报》(IAS1)(修订版),要求列报所有的非与所有者的资本交易而导致的权益变动,指出综合收益包括该期间内的损益加上该期间内确认的其他综合收益。2009年6月11日,财政部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3号》(财会[2009]8号)规定:企业应当在利润表“每股收益”项下增列“其他综合收益”项目和“综合收益总额”项目。2014年《企业会计准则第30号财务报表列报》准则的修订中首次定义了综合收益与其他综合收益。各国综合收益报告的披露格式:单一的、扩展的财务业绩报表两张报表反映财务业绩通过权益变动表报告综合收益eg.尽管FASB建议采用收益表的形式列示综合收益,但美国80%~90%的上市公司选择在股东权益变动表中报告综合收益,还有少数企业仅在附注中编制综合收益表甚至不报告综合收益。这表明公司普遍存在着淡化其他综合收益的心态,以避免其他综合收益对净收益的结果产生影响企业收益及综合收益表收入费用非常项目净利润其他综合收益(税后)………综合收益每股综合收益企业损益表收入费用非常项目净利润每股收益企业综合收益表净利润其他综合收益(税后)………综合收益每股综合收益(三)财务业绩报告改革的共同趋势和局限性共同趋势:改革业绩报告的目标基本一致——决策有用性改革业绩报告的思路基本相同突破了实现原则的限制,扩大了业绩报告的内容。业绩报告的改革,综合收益表的出现,美国会计界给予了高度评价,“这代表了财务会计近些年最主要的变革”。局限性:最大的局限是没有解决会计两个最为敏感的问题——综合收益及其组成项目的确认和计量,而只解决了按照会计准则已经得到确认和计量的其他综合收益项目的报告与列示问题。理论上:现实的困难:计量属性如何选择?现行成本/公允价值的应用范围?未实现利得和损失如何反映?何时确认?计量带来确认问题,计量问题需要确认解决。确认标准是计量和获得真实综合收益信息的保证。综合收益虽然比传统净损益包括的内容要广泛一些,但还远远不足以反映一个主体“全面”的业绩,也大有将收益来源模糊化的倾向。FASB也承认,SFAS130只是运用综合收益概念的第一步,还有很多理论问题尚待进一步研究,今后需要不断地审查和修正。IASB和FASB于2008年将综合收益的构成及其列报作为财务报表列报合作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IASB,2008;FASB,2008)。另外,FASB于2011年6月发布了《会汁准则更新——综合收益的列报》(AccountingStandardUpdate2011—05),要求公司在综合收益表的底端(bottom)或利润表后列示其他综合收益。与此同时,IASB于2011年6月正式发布了修订的《国际会计准则第1号——财务报表列报(其他综合收益项目的列报)》。2015年5月28日,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发布概念框架的征求意见稿-第3章“财务报表及报告主体”。值得关注的是,本章内容仅提到了财务状况表(即资产负债表)和财务业绩表(即

1 / 6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