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问题及改进措施新课程改革以素质教育为核心,强调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注重知识、技能的教学,更要侧面重于品德和素质的培养。当下,诸多专家学者积极研究初中教师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如何有意识的渗透德育,切实做到德智结合,全面适应素质教育需要。我们在调研中发现,目前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有:注重知识教学,轻视能力培养;注重知识背诵,忽视内涵理解;注重理论指导,忽视实践体验等。为此,教师要着力转变教学方式,以素质教育为导向,以正确思想引领学生,切实打造核心素养要求的高效课堂。一、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相关问题(一)注重知识而轻视文化当前,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普遍存在注重知识教学而忽视文化教学的现象。与其他科目相比,道德与法治教学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就是立足于时代的最前沿,与时俱进,教材在不断更新中完善。教材中所传递的思想不单单是一种德育思想,更是一种立足于时代前沿的创新性思想。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非常注重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价值体系。然而,在实际教学中不少教师将道德与法治教学局限于单一的知识点,未能充分挖掘教材的文化底蕴与文化内涵。(二)注重表面而轻视内涵教师在教学时注重教材的表面内容,忽视教材背后的实际内涵。教师在教学时只是将知识点画出来,分点让学生进行掌握和背诵,却没有带领学生细致分析每一句话背后的实际价值。如“至高无上的宪法”这一单元,由于宪法是多数初中学生不了解的领域,学习时往往会遇到困难,而教师仅仅是带领学根据教材内容进行讲解,没有为学生讲解宪法之所以成为我国的根本法的实际原因、宪法为什么具有“母法”地位的根本原因,注重表面而轻视内涵,降低了授课效率。(三)注重记忆而忽视理解上复习课时,很多教师将大部分课堂时间让学生自己背诵。学生参照课本上老师画出的知识点,逐字逐句进行背诵,背诵的实际效果无从得知。调查研究发现,很多学生在考试时将知识点写错,根本原因在于学生对知识点的死记硬背,没有真正理解知识的实际内涵。教师在教学时过分注重记忆,忽视带领学生真正理解知识,导致学生在背诵时的效率低下,导致学生未能真正掌握知识。(四)注重书本而轻视实践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成为新时代所需要的人才。我们强化德育工作是让每一个学生更加适应社会生活,适合社会发展的需要。然而,很多道德与法治教师注重书本而轻视实践,将道德与法治学习局限于书本上,没有让道德与法治教学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没有带领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切实践行书本上所学到的理论,学生未能把道德与法治学习与实际生活结合起来,造成学习效率低下。二、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改进策略(一)明确教学目标,树立道德认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每一单元都有特定的思想主题,这些主题也是本单元的教学目标,教师要明确单元主题与教学目标的关系,优化目标设计。初中道德与法治的首要目的便是发挥正确思想的引导,使学生在成长关键时期接受正确的思想渗透,树立道德认知。思想决定行动,认知水平决定了一个人的思维,决定了一个人最直接的思考方式。当学生具有了正确思维之后,在面临选择时,会做出正确的决定,并产生积极有效的行动结果。教师要通过优化教学目标,注重树立学生正确道德认知与正确价值观,发挥正确思想引领作用,加强学科思想渗透,构建高效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师应加强学科渗透,充分挖掘教材资源,整合提炼出每一个单元的核心思想与突出观点,从教材的已有资源入手,不仅讲解知识本身的内涵意义,也探求其知识背后蕴含的德育价值、思想价值。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七年级上学期第二单元“友谊的天空”讲的是青少年时期应如何处理友谊,尤其是男女同学之间的友谊,通过讲解知识,教师要为学生传达正确思想——中学是用来奋斗的时候,而不是用来谈情说爱或者是拉帮结派的时候,任何不符合初中生道德标准的友谊都是不可取的,并为学生传递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友爱”的真正涵义,发挥正确交友思想对于学生的引领作用。在第四单元“生命的教育”中,教师应该通过课堂内容对学生发挥正确思想的引领,告诉学生生命的宝贵,每个人的生命只有一次生命,是不可以被浪费的,培养学生对于生命的敬畏与珍惜意识。(二)发挥价值引领,激发内生动力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中所传递的不仅仅是一种德育思想,更是一种立足于时代前沿的创新性思想。教师应充分发挥初中政治学科的价值引领作用,以其思想的发展性、先进性、正确性引领学生形成正确三观,同时注重激发学生政治学习的内生动力,提升课堂效率。发挥初中道德与法治的价值引领作用,尤其是立足于时代前沿的先进思想价值的引领作用,一方面,需要教师认识到学生的价值培养需要继承传统,推陈出新,立足时代,取其精华,既要弘扬传统中华民族精神,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初中教师应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相结合,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应该如何继承传统,不忘历史,面向未来,创新时代,初中政治教师可以利用九年级下学期“走向世界的少年”这一单元对学生进行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指导,通过正确的思想教育和引领,使其不仅精准把握中华民族精神,也充分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下的时代精神。另一方面,教师要将政治教学与学生的实际需求结合起来,满足学生提升自我的需要,激发学习主动性。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于青少年发展的思想引领作用,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就应着重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核心价值体系的教育,注重价值引领,让学生充分认识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价值体系的重要含义,以思想的引领促进实践的落实,培养社会所需要的优秀人才。(三)借助信息技术,采用互动教学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仍以教师为中心,侧重于知识、理论的讲解,对于丰富课堂的其他活动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因此,教师要转变教学方式,构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关系,打造信息技术支持下的互动式课堂,进一步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师生互动教学的形式很多样,一方面,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丰富课堂活动。信息技术不仅为教学带来了更多的教学资源,也为教学带来了更多的教学活动,教师可以利用互动视频打造独特的教学活动,构建互动式师生关系,可以为学生提供相应的链接,让学生足不出户就能身处于教材中所提到的情境里,通过真实立体的课堂活动,丰富自己的情感认知。另一方面,教师要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课堂上给予学生更多的发言机会,变师生关系为师友关系,提升互动性。以此同时,教师还应加强生生互动,以班级为单位带领学生进行情景剧编排活动。以八年级上学期社会生活讲道德中所提到的以礼待人为例,教师可以带领学生编排一个情景剧。背景是在一个公园里,通过学生表演种种的文明、不文明行为来传达教材中所包含的内容与思想,使学生在实际表演中深刻体会到以礼待人所包含的各种内涵。(四)落实生活实践,提升实践能力道德与法治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使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道德素养,提升社会实践能力。生活是学生初中道法的第二课堂,教师要带领学生走出教室、走出学校,投身社会生活,投身社会实践,懂得利用方法论来指导实践,检验理论知识的实际价值,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教师要打造与课堂内容相关的主题活动,一方面通过实践巩固学生对于内容知识的理解,另一方面也使学生的理论知识可以发挥实际作用。在讲解“延续文化血脉”后,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参加相关的文化活动,巩固课堂认知,使其认识到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独特魅力,比如在清明节的时候,带领学生出去扫墓、踏青、荡秋千、放风筝、吃青团等,使学生感受到,不同于西方圣诞节的热情活泼,我国传统节日也具有温情多样的魅力以及传统习俗的生动色彩。在讲解“中华一家亲”之后,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参加一些与少数民族的交流活动,通过和不同民族的学生密切交流,感受多姿多彩的民族差异和民族文化。在讲解“感受生命的意义”或者是“积极奉献社会”后,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参加志愿服务活动,前往福利院、敬老院帮助儿童、服务老人,感受、体会服务社会、奉献社会以实现人生价值的实际意义,进一步加深对教材中所提到的“生命可以永恒拥有”的理解。青春期是学生成长的关键时期,也是学生塑造性很强的阶段,在这一时期学生所形成的正确思想观念、正确道德素养,往往可以对其今后的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思政课本身就被认为是学生正确意识培养的重要阵地,其教学内容直接或间接地体现出来了对于学生正确思想培养、正确三观塑造以及道德素质提升的重视。道德与法治教师要通过学科渗透、思想引领、创新课堂、落实实践等形式,以思想引领学生,以活动润泽课堂,促进正确思想观念在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有效渗透,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道德品质,遵守校规校纪,展现当代初中生良好的精神风貌与内在气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