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技能的掌握是大学生的主要学习任务,也是高等教育活动的重要目标。如何根据大学生学习心理特点将知识和技能有效地传授给学生,使学生的学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是高校教师必须关注的问题。本章寄语本章内容•知识概述及大学生认知的发展•知识学习的过程及学习指导•技能学习及其指导第一节知识概述及大学生认知发展•知识的概念界定•知识的分类•认知与大学生认知的发展一、知识的概念界定•广义的知识是指个体通过与其环境相互作用而获得的一切信息及其组织,它既包括个体从自身生活实践和人类社会实践中获得的各种信息,也包括在获得和使用这些信息过程中所形成的各种技能和能力。•狭义的知识一般仅指存在于语言符号或言语活动中的信息或意义,如各门学科中的基本事实、概念、公式、原理等。本章主要阐述狭义的知识。二、知识的分类知识陈述性知识(declarativeknowledge)程序性知识(proceduralknowledge)策略性知识(strategicknowledge)三、认知与大学生认知的发展•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大学生认知发展特点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皮亚杰(JeanPiaget,1869~1980)•皮亚杰认为发展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儿童对周围环境的操纵及其与周围环境的互动,由此,他提出了著名的认知发展理论(cognitivedevelopmenttheory)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期別年齡特徵感覺動作期SensorimotorStage0~2歲1.憑感覺與動作以發揮其基模功能2.由本能性反射動作到目的性的活動3.對物體認識逐漸具有物體恆存概念前運思期PreoperationalStage2~7歲1.能使用語言表達概念,有自我中心傾向2.能使用符號代表實物3.能思維但不合邏輯,不能見及事物的全面具體運思期Concrete-operationStage7~11歲1.能根據具體經驗思維以解決問題2.能理解可逆性、守恆的道理3.具有序列化、類包含能力4.思考去專注化;問題解決不受限自我中心主義5.尚無法進行抽象思考形式運思期Formal-operationalStage11歲以上1.能作抽象思維及純符號思考2.能按假設驗證的科學法則解決問題3.能按形式邏輯的法則思維問題期別年齡特徵感覺動作期SensorimotorStage0~2歲1.憑感覺與動作以發揮其基模功能2.由本能性反射動作到目的性的活動3.對物體認識逐漸具有物體恆存概念前運思期PreoperationalStage2~7歲1.能使用語言表達概念,有自我中心傾向2.能使用符號代表實物3.能思維但不合邏輯,不能見及事物的全面具體運思期Concrete-operationStage7~11歲1.能根據具體經驗思維以解決問題2.能理解可逆性、守恆的道理3.具有序列化、類包含能力4.思考去專注化;問題解決不受限自我中心主義5.尚無法進行抽象思考形式運思期Formal-operationalStage11歲以上1.能作抽象思維及純符號思考2.能按假設驗證的科學法則解決問題3.能按形式邏輯的法則思維問題阶段年龄特征感觉运动阶段SensorimotorStage0~2岁1.凭感觉与动作以发挥其基模功能2.由本能性反射动作到目的性的活动3.对物体认识逐渐具有物体恒存概念前运算阶段PreoperationalStage2~7岁1.能使用语言表达概念,有自我中心倾向2.能使用符号代表实物3.能思維但不合逻辑,不能见及事物的全面具体运算阶段Concrete-operationStage7~11岁1.能根据具体经验思维以解決问题2.能理解可逆性、守恒的道理3.具有序列化、类包含能力4.思考去专注化;问题解決不受限自我中心主义5.尚无法进行抽象思考形式运算阶段Formal-operationalStage11岁以上1.能作抽象思维及纯符号思考2.能按假設验证的科学法则解決问题3.能按形式逻辑的法则思维问题儿童认知发展阶段的几个现象当代学者对皮亚杰理论的看法(一)皮亚杰理论的批判与修正•皮亚杰理论的原则之一是“发展先于学习”•重新评估儿童的自我中心(egocentricity)问题•另一个备受批評的地方是“阶段”论这个核心论点•学者们认为适度的教导可以提高儿童的认知阶段(二)新皮亚杰学派和发展的信息处理观儿童在某一阶段的运算能力,颇受作业的性质影响‧训练和经验(包括社会互动)可加速儿童的发展‧文化对发展有重要的影响‧Case认为随着阶段不同,儿童处理信息的方式会变得比较复杂,但不必然不同。‧Case认为发展上的改变有赖儿童处理信息和记忆信息的能力。‧信息处理取向学者们认为思考技能可以直接教导。•适应教育的发展•关注思维的过程与结果•不对儿童进行成人化的思维训练•人的发展进程的个体差异皮亚杰理论的启示大学生认知发展特点•大学生感知发展特点(1)一般知觉能力达到成熟水平(2)感知具有明确的目的性(3)感知具有敏锐性和系统性(4)感知具有相对深刻性和稳定性•大学生记忆发展的特点(1)逻辑记忆能力得到显著提高(2)各种记忆品质得到全面发展(如记忆的敏捷性、持久性、精确性、准备性等各种品质)(3)掌握各种有效的记忆方法•大学生思维发展的特点(1)处于由形式逻辑思维向辨证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形式逻辑思维是指在感性认识基础上对事物本质联系进行的抽象概括的反映。辨证思维则是对客观现实的本质联系的对立统一的反映。从反映内容到形式上,形式逻辑思维与辨证逻辑思维均存在明显不同,而大学生的思维发展正处于形式逻辑思维向辨证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2)在常规性思维继续发展的同时,创造性思维也在显著发展根据思维要解决的问题性质的不同,可以把人类的思维活动分为常规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常规性思维所要解决的问题是人类认识了或者已经解决了的,但对于问题解决者可能是新的。创造性思维所要解决的问题是人类认识,但尚未解决,并且具有社会价值的问题。大学生的主要任务是继承人类认识,并已经积累起来的知识、经验,在此基础上,也要为社会创造新的知识,因此,大学生思维发展是在常规性思维继续发展的同时,创造性思维也显著发展。(3)在思维能力高度发展的同时,形成了对思维的元认知大学生对思维的元认知,首先表现在他们能直接思考自己的认知活动及其过程;其次,表现在大学生对自己内心的认知和情绪活动能够进行较为深刻的反思,客观地看待自己的思维;第三,表现在大学生不仅懂得规则的内容及意义,而且能由规则推导出规则,并加以比较。思维元认知的发展,可以使大学生更好地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思维活动,提高学习的效率。第二节知识学习的过程及学习指导•知识感知•知识理解•知识巩固•知识运用知识感知一、知识的含义与类型•知识感知(perceptiontoknowledge)指学生通过对直接感知到的信息的表层意义、表面特征进行加工,从而形成对有关事物具体的、感性的认知过程。•根据感知对象的不同,人们将其分为实物直观、模象直观和言语直观三种。1.实物直观•实物直观(perceptiontoobject),即通过直接感知要学习的实际事物而进行的一种直观方式,包括事物观察、实地考察等活动。其优势在于所得到的感性知识与实际事物之间联系密切,定向作用好,能够很快在将来的职业活动中发挥作用。2.模象直观•模象直观(perceptiontomodel),即通过对事物的模拟形象进行直接感知的直观方式,它既能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又可扩充实物直观的范围,如使用地图或模型等,但是,由于模象只是事物的模拟形象,与实物之间存在一定差距。因此,实践中往往将模象直观与其它直观方式结合运用。3.言语直观•言语直观(perceptiontospeech),即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的直观方式。言语直观的优点是不受时间、地点和设备条件的限制,可广泛使用,并能够运用语调和描述事例激发学生的想象。•但言语直观的鲜明程度和完整性不如其它直观方式,有可能使学生获得的感性认识不够全面,同时,也受到教师自身表达能力以及学生认知经验的影响。二、提高知识感知效果的条件1.灵活运用各种直观形式(1)实物直观和模象直观的选择实物直观比较真切,但难以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而模象直观与实物直观间有一定距离,却有利于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因此,模象直观的教学效果要优于实物直观。(2)言语直观与实物直观、模象直观的配合为了增强直观的效果,教师不仅要注意实物直观和模象直观的合理选用,而且必须加强言语直观与实物直观、模象直观的配合。2.运用感知规律,突出直观对象的特点•要想在直观过程中获得有关的感性知识,首先必须注意和观察直观对象,而要想有效观察直观对象,必须运用强度律、差异律、活动律和组合律等感知规律,突出直观对象的特点。•强度律(lawofstrength)表明,作为知识物质载体的直观对象必须达到一定强度,才能为学习者清晰地感知。•差异律(lawofdifference)是指对象和背景的差异影响人们的感知效果。差异越大,区分越容易。•活动律(lawofactivity)是指活动对象较之静止的对象容易感知。在直观过程中,要善于使作为对象的知识较之背景的知识活动起来,即善于利用现代科学技术作为知识的物质载体,使知识以活动的形象展示给学生,并注意变换背景知识的条件下多次突出对象知识,造成活动的态势。•组合律(lawofcombination)表明,凡是空间上接近、时间上连续、形状上相同、颜色上一致的事物,易于构成一个整体为人们所感知。因此,教材编排上,要分段分节,讲课时也应有间隔和停顿。•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教师对一定直观教材的操纵,主要取决于学生的观察能力。首先,要使学生明确观察的目的,并进行相关准备。其次,要培养学生观察的技能和方法,使学生把握先整体再部分,由部分到整体的观察程序,并做好观察记录。第三,观察后,对结果和资料进行分析和总结。知识理解一、知识理解的含义知识理解(comprehensiontoknowledge),是指学生通过对感性材料的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等深度加工改造,从而获得对某类事物本质特征与内在联系,以发展形成理性知识的过程。二、知识理解的类型•在实际教学中,知识的理解存在两种抽象程度不同的类型,即感性概括和理性概括。•感性概括(sensationalgeneralization),即直觉概括,它是在直观基础上自发进行的一种低级的概括形式。•理性概括(rationalgeneralization)是在前人的指导下,通过对感性知识经验进行自觉地加工改造,来揭示事物一般的、本质的特征与联系的过程。三、知识理解的过程1.分析与综合分析(analysis)是指把事物的整体分解为各个部分、各种属性或各种特征;而综合(synthesis)则是把事物的各个部分、各个方面、各种属性或各种特征结合起来,了解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关系,形成一个整体。分析与综合是同一思维过程的两个方面,彼此既互相联系又互相制约。分析是把部分作为整体的部分,为了寻找事物之间的关系、联系,有助于理解、比较和概括;综合是通过对各部分、各特征的分析来实现的。2.比较比较(comparison)是把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相关事物或现象加以对比,确定它们的相同点、不同点和相互关系。比较是以分析为前提的,只有把不同对象的各个部分和各种特征区别开来,才能比较它们的异同。3.抽象和概括抽象(abstraction)是在分析比较的基础上,抽取各种对象和现象的共同的、本质的特征,舍弃个别的、非本质的特征的过程。概括(generalization)是在抽象的基础上,把一类事物所共有的一般的与本质的要素,结合成为概念、法则和思想。四、提高知识理解成效的条件1.正例与反例的配合使用正例(positiveexample),又称肯定例证,指包含着概念或规则的本质特征和内在联系的例证;反例(negtiveexample),又称否定例证,指不包含或只包含一小部分概念或规则的主要属性和关键特征的例证。一般而言,概念或规则的正例传递了有利于概括的信息,而反例则传递了有利于辨别的信息。2.提供丰富多彩的变式•变式(variablef
本文标题:知识技能的学习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34693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