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专业的学习资料下载网站最新下载(NewDown.com.cn)中国最大、最专业的学习资料下载站转载请保留本信息最专业的学习资料下载网站中国文学批评史-----郭绍虞著绪论●一文学批评是怎样产生的文学批评的产生和发展,是在文学的产生和发展之后。在文学产生并且相当发展以后,于是要整理,整理就是批评。经过整理以后,类聚区分,一方面可以看出文学和其他学术的不同,一方面也可以看出文学作品本身之“本同而末异”,于是也就认清了文章的体制和风格。所以《诗赋略》在《艺文志》中占有一席地位,也是批评的开端。于次,再要选择,选择也就是批评。选择好的,淘汰坏的,不能不有一些眼光,这眼光就是批评的眼光;同时也不能不有一些标准,这标准也就是批评的标准。以前的目录学者常把总集与文史合为一类,是也有相当理由的。所以挚虞《流别》,李充《翰林》,也就成为文学批评的滥觞。这两种可以说都是帮助读者解决问题的。再进一步,于是再要给以一定的评价,这就是所谓品第,而品第就更是批评了。曹丕之于建安七子,就是在这方面开了风气的。但是这种批评,很容易凭各人主观的爱好,妄加论断,于是变得批评没有准的,也就更需要批评的理论作根据。于是为批评的批评也就产生了,这样,批评理论可以指导批评,同时也再可以指导作家。到这地步,才发挥了批评的力量,文学批评的意义和价值就在这一点。这样讲,是说文学批评必须在文学相当发展之后,才能产生,才能发展,才能完成。可是,事实又不完全如此。文学批评和文学又常是结合在一起的,因为这两种都是离不开社会,离不开人生的。所以文学批评的产生虽在文学之后,但是只须文学在发展中有一点缺点,自然会有人看到而指出、而纠正。同时,也只须文学在社会中发生了一些作用或影响,也自然会有人肯定它的成绩的作用。所以儒家尚文尚用的主张和墨家尚质不尚文的主张,都透露了一些批评的理论,而后来的批评理论之所以能建立,还是以这种思想作依据的。所以从历史的发展来看,文学史和文学批评史是有密切的关系的。●二中国文学批评的发展中国文学批评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时期:一是文学观念演进期,一是文学观念复古期,又一是文学批评完成期。从周秦到南北朝是文学观念演进期;从隋唐到北宋,是文学观念复古期。这两个时期造成中国文学批评分途发展的现象。前一时期的批评风气偏于文,重在从形式上去认识文学;后一时期的批评风气又偏于质,重在从内容上去认识文学。因此,这两个时期的批评理论,可以说是跟着它对于文学的认识而改变它的主张的。至于以后,从南宋一直到清代,才以文学批评本身的理论为中心,而文学观念只成为文学批评中的问题之一,我们假使就中国封建时代的文学批评来讲,那么在这个时期,可以说是这种文学批评的完成期。在这时期中,也有八百多年,因此再把它分成三个小时期:南宋、金、元最专业的学习资料下载网站最新下载(NewDown.com.cn)中国最大、最专业的学习资料下载站转载请保留本信息为第一期,是批评家正想建立其思想体系的时期;明代为第二期,是批评理论各主一说极端偏向的时期;清代为第三期,是批评理论折衷调和综合集成的时期。在第三期中,即使偏主一端的理论也能吸收种种不同的见解以自圆其说,所以又成为清代文学批评的特点。这是一个简单的轮廓,从这简单的轮廓,假使再加以钩勒,那么可以再说得详细一些。在文学观念演进期中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周秦为一期,两汉为一期,魏晋南北朝又为一期。为什么这样分呢?这是根据当时对“文学”有不同的含义,有不同的认识,才加以区分的。周秦时期所谓“文学”,是最广义的文学观念,所以也是最初期的文学观念。当时所谓“文学”,是和学术分不开的,文即是学,学不离文,所以兼有“文章”“博学”两重意义。到了两汉,“文”和“学”分开来讲了,“文学”和“文章”也分开来讲了。他们把属于词章一类的作品称之为“文”或“文章”,把含有学术意义的作品称之为“学”或“文学”。所以“文学”这名词,虽则和我们现在所称的意义不一样,但是不可否认当时有文学和学术的分别。这可以说是汉人对“文学”作了更进一步的认识。进到魏晋南北朝,于是对“文学”认识得更清楚,看作学术中间的一种,遂有所谓“经学”“史学”“玄学”“文学”的名称。到这时,“文学”一名之含义,始与现代人所用的一样,这是一种进步。不但如此,他们再于“文学”中间,有“文”“笔”之分。“文”是美感的文学,“笔”是应用的文学;“文”是情感的文学,“笔”是理知的文学。那么“文”“笔”之分也就和近人所说的纯文学杂文学之分有些类似了。经过了这样三个阶段,方才对于“文学”获得一个正确而清晰的认识,所以这是文学观念演进期。复古期也分两个阶段:隋唐五代为第一时期,北宋为第二期。第一期取消了六朝“文”“笔”之分。他们以“笔”为“文”,所以反对骈俪,看不起专讲藻饰、音节而言之无物的文章;他们以“笔”为“文”,所以重在内容,主张明道,不妨成为一些应用的理知的文章。他们标榜他们所作的是“古文”,是“上规姚姒”以古圣贤人为法的文章。他们要“障百川而东之,回狂澜于既倒”,所以态度是复古的。可是,唐人虽主张明道,结果还偏于学文,所以从他们所标榜的口号来说,只做到以古昔圣贤之著作为标准,没有完全做到以古昔圣贤之思想为标准。到了北宋的一辈道学家,那才完全重道轻文,主张文以载道,主张为道而作文,于是不是以“笔”为“文”,简直是以“学”为“文”。所以到了第二期又取消了两汉“学”与“文”的分别,“文学”和“文章”的分别。这样,文学观念的复古可说是到了家,又把“文章”和“博学”合为一谈了。所以这两个时期成为文学观念复古期。其实,演进期是从形式方面去认识文学的,复古期是从内容方面去认识文学的,形式和内容本要求一致,所以相反的也适以相成,于是到了以后能成为文学批评完成期。就完成期的三个时期来讲:第一期,南宋金元,可说是“明而未融”的时期。批评家很想建立他的思想最专业的学习资料下载网站最新下载(NewDown.com.cn)中国最大、最专业的学习资料下载站转载请保留本信息体系,可是,新兴的文学还引不起批评界的注意,而旧有的文学则蹈常习故,始终不脱古人的窠臼,所以也就翻不出新花样,不容易建立体系。第二期,明代,学风是偏于文艺的,文艺理论又比较偏于纯艺术的,所以“空疏不学”又成为明代文人的通病。由于空疏不学,于是人无定见,容易为时风众势所左右。任何领袖主持文坛都足以号召群众,做他的羽翼;到后来,风会迁移,于是攻谪交加,又往往集中攻击这一两个领袖,造成此起彼仆的局面。这种流派互争的风气既已形成,于是即在同时也各立门庭,出主入奴,互相攻击,造成空前的热闹。一部明代文学批评史也就成为文人分门立户,标榜攻击的历史。这样,徒然增加了文坛的纠纷,然而文学批评中偏胜的理论、极端的主张,却因此而盛极一时。说明代文人真是“空疏不学”吗?明人的“空疏不学”也自有它的特点,因为明代是阳明学派流行的时代。阳明学派从理学转变为心学,正和南宋蹈常习故的风气绝不相同。理学精神是传统的,所以当时象薛这样,甚至谓“自朱子后斯道大明,无烦著作,直须躬行”。心学精神是反抗传统的,所以当时象李贽这样,甚至以为“《六经》《语》《孟》乃道学之口实,假人之渊薮”。由于这种不顾一切的大胆精神,所以才会造成文学批评偏胜的风气。他们宁愿以偏胜之故,而罅漏百出,受人指谪,然而一段精光,不可偏废者也在此。他们要求别出手眼,他们不要骑两头马。他们精神的表现为狂,为怪,为极端,然而另一方面为卓异,为英特。第三期,清代。清代学风又恰恰与明代相反,不是偏胜而是集大成。清代学术有一特殊的现象,即是没有它自己一代的特点,而能兼有以前各代的特点。它没有汉人的经学而能有汉学之长,它也没有宋人的理学而能撷宋学之精。他如天算,地理,历史,金石,目录诸学都能在昔人成功的领域以内,自有它的成就。就拿文学来讲,周秦以子称,楚人以骚称,汉人以赋称,魏晋六朝以骈文称,唐人以诗称,宋人以词称,元人以曲称,明人以小说、戏曲或制艺称,至于清代的文学则于上述各种中间,或于上述各种以外,没有一种比较特殊的足以称为清代的文学,却也没有一种不成为清代的文学。盖由清代文学而言,也是包罗万象兼有以前各代的特点的。所以清代的文学批评也是如此。以前论诗论文的种种主张,无论是极端的尚质或极端的尚文,极端的主应用或极端的主纯美,种种相反的或调和的主张,在古人曾经说过的,清人没有不加以演绎而重行申述之。五花八门,无不具备,从传统的文学批评来讲,也可说是极文坛之奇观。从这一点讲,清代的文学批评可以说是极发达的时代。可惜这所谓发达还是只限于诗论文论方面。又清代学术再有它特殊的风气,就是不喜欢逞空论,而喜欢重实验。实事求是,无征不信,差不多成为一般学者所持守之信条。不但经学、小学重在考据的是这样,就是佛学、理学以及文学等等,凡可以逞玄谈、构幻想或尚虚辞的,在清人说来无不求其着实,求其切实,决不是无根据的游谈,无内容的浮谈。而清代的文学批评,其成就也正在于是。对于文集诗集等等的序跋,决不肯泛述交情以资点缀,或徒贡谀辞作为敷衍,于是必根据理论作为批评的标准,或找寻例证作为说明的材料。尽管他所根据的理论可能是不正确的,所找寻的例证也可能是不全面的,但是他的方法他的态度总是比较切实而着实的。至于论诗论文的书信,往复辨难,更成一时的风气。所以在以前各时代人的文集中不容易看到他的文学主张,而在清人文集中则比较容易看出他对文学的见解。从这一点讲,清代的文学批评又可称为极普遍的时代。最专业的学习资料下载网站最新下载(NewDown.com.cn)中国最大、最专业的学习资料下载站转载请保留本信息不但如此,清代学术再有它特殊的成就,即是不仅各人或各派分擅以前各代之特长,更重要的,在能融化各代各派各人之特长以归之于一己或一派。如经学有汉宋兼采之论,文学有骈散合一之风,都是这种精神的表现。明白这一点,就可知道清代的论文主张所以要考据、义理、词章三者之合一,自有它相关的因素了。所以清代的文学批评,四平八稳,即使是偏胜的理论也没有偏胜的流弊。假使再从这一点讲,那么清代的文学批评,可以称为集大成的时代。然而,也只是集以前传统文论的大成而已。这是就鸦片战争时代以前的文学批评加以比较概括的说明。在鸦片战争以后,接受了欧美各国新的文艺思想,于是文学批评又换了一种新面貌,不再是以前的旧姿态了。我们现在根据以上所说中国文学批评的发展情况,把鸦片战争以前的中国文学批评史分为下列三个阶段来叙述:上古期──自上古至东汉(纪元前?──纪元一九○年);中古期──自东汉建安至五代(纪元一九一──九五九年);近古期──自北宋至清代中叶(纪元九六○──一一八三九年)。文学和文学批评是经常结合在一起的,所以这个分期是按照一般文学史的分期来叙述的,这样就不致孤立地看问题,而且有些需要说明的历史因素,凡在文学史里已经讲到、已经解决的,也就可以从略,不必重复。这是现在分期所以和文学史配合的理由。本于这样的分期,本书所讲的也可说是鸦片战争以前的中国文学批评史──中国正统的属于旧传统的文学批评史。上古期──自上古至东汉(纪元前?─-一九○年)●三孔门的文学观在周秦诸子的学说中本来无所谓文学批评,不过,这不等于说周秦诸子对于文学没有一种看法。这一种看法就是后来文学批评的萌芽,对于后世的文学批评起着相当大的影响,──尤其是儒家。孔子,是开创儒家学派的人。他的思想和他及门弟子的记述是不可分的,所以现在先讲孔门的文学观。儒,本身就是所谓文学之士;他们可以背诵古训,所谓邹鲁缙绅先生之道诗书礼乐者,就是这一帮人。孔子,就是这一帮人中间更有代表性的思想家。他自己好古敏求,开门设教,并且有教无类,这样,才使儒学成为当时的显学。他学的教的是些什么呢?他自己说:“述而不作,信而好古。”可知他是专门接受古代丰富的遗产的,所以“子以四教,文行忠信”,“文”就是他施教的一种项目。他的门徒分成四科,“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