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秦州区藉口中学2012——2013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考试高二历史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一、选择题(共60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60分;请将最符合题意的答案填写在后面的答题卡上)1,梭伦改革前,雅典出现了许多“六一汉”。这种现象是()A.民主政治发展的必然B.贵族剥削平民的结果C.海外贸易繁荣的成果D.经济高度发展的产物2,雅典新兴工商业奴隶主要求分享政治权利的根本原因是()A.工商业者队伍的壮大B.贵族专权局面的出现C.经济实力的日益增强D.平民反抗斗争的强烈3,公元前8~前6世纪,“平原派”获取收入的主要手段是()①放高利贷②收地租③奴役债务奴隶④发展海外贸易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④4,麦加拉占领雅典萨拉米斯岛所产生的直接影响是()A.引发了严重的社会动荡B.打击了海外贸易的发展C.阻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D.激发了公民的爱国热情5,梭伦改革曾颁布著名的“解负令”,其主要内容不包括()A.可赎回因债务抵押的土地B.禁止以人身为担保的借贷C.一律释放沦为奴隶的公民D.废除平民所欠的全部债务6,梭伦改革颁布“解负令”的主要影响不包括()A.解除了债务奴隶制对平民的威胁B.因欠债为奴的平民重新获得土地C.所有居民成为享有公民权的居民D.贵族失去了扩张势力的物质基础7,梭伦改革后,公民陪审法庭陪审员产生的方式是()A.从各等级民众中抽签产生B.由首席执政官随意指任C.由各等级公民轮流担任D.由各等级公民选举产生8,公元前560年,庇西特拉图建立僭主政治的背景不包括()A.贵族和平民的矛盾日趋激化B.山地派要求进一步推行改革C.平原派继续拥护梭伦的改革D.海岸派希望建立强有力的政府9,梭伦改革带有明显的历史局限性,主要因为()A.改革措施不符合历史潮流B.梭伦对民主政治认识不足C.梭伦改革触犯了贵族利益D.指导思想带有折中色彩10,春秋战国时期,农业生产得到较大发展的原因不包括()A.铁农具用于生产B.牛耕的逐步推广C.水利工程的兴修D.大量荒地的开垦11,下列有关春秋时期的历史现象,按因果关系排列正确的是()①社会生产力的发展②土地私有制的确立③人身依附关系削弱④社会阶级关系变化A.①②③④B.②①④③C.③①②④D.④②①③12,春秋时期,各诸侯国君在选用人才时普遍实行“任人唯贤,因功受禄”的制度。这说明()A.墨子“尚贤”的主张得以采纳B.新兴地主取得统治地位C.奴隶主贵族竭力维护旧制度D.奴隶制的特权制度趋于瓦解13,春秋时期鲁国实行初税亩制的目的是()A.增加国家赋税收入B.确立贵族土地私有制C.增加地主租税收入D.确立国家土地所有制14,战国时期,各国统治者纷纷进行变法改革的直接动力是()A.生产力的迅速发展B.确立封建专制统治C.争取兼并战争胜利D.阶级斗争异常尖锐15,战国时商鞅变法的历史条件主要有()①秦国是相对落后的国家②秦国国君希望变法图强③秦国贵族赞同变法主张④各国纷纷变法形成潮流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16,商鞅变法在经济方面采取的措施之一是()A.推出了“尽地力”的农业政策B.实行“相地而衰征”的赋税制度C.推行“平籴法”,稳定粮食价格D.正式承认私人占有土地的合法性17,下列对商鞅变法中“奖励军功”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把官爵和军功结合起来B.大大提高了军队战斗力C.杜绝了贵族晋爵的机会D.沉重打击了贵族的特权18,秦国广大农民看到商鞅变法的措施后,露出了满意的笑容,主要是因为()①连坐制可以使他们远离刑罚的惩罚②奖励耕织刺激了他们生产的积极性③奖励军功给他们提供了改变社会地位的机会④自耕农的土地所有权得到了国家法律的认可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19,商鞅变法之所以能够成为一次较为彻底的改革,并促进了秦国的社会进步,主要原因是()A.创建了适合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制度B.从根本上确立土地私有制C.打击并瓦解了旧的血缘宗法制度D.强化了基层管理的户籍什伍制20,下列重大历史事件与北魏道武帝没有关系的是()2A.重新建立代国B.抗击前秦进攻C.正式即位称帝D.决定迁都平城21,北魏统治者重用崔浩等汉族儒生反映的主要问题是()A.崔浩等人是卖国投敌的汉奸B.北魏统治者利用汉人打汉人C.鲜卑族学习汉族的先进文化D.鲜卑族与汉族已经融为一体22,北魏孝文帝改革迫在眉睫的主要依据有()①豪强地主隐瞒赋税②农民负担极为沉重③汉族与鲜卑族矛盾冲突④农民起义不断发生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23,北魏孝文帝在改革中实行了三长制,它的实行()①取代了宗主督护制②调整了鲜卑族内部的矛盾③巩固了中央集权④增加了国家的赋税收入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24,电视剧《北魏冯太后》讲述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政绩卓著的女改革家冯太后充满传奇的一生。这部电视剧中不可能出现的镜头是()A.冯太后研习儒家经典B.孝文帝聆听冯太后的教诲C.冯太后病逝于洛阳D.冯太后斥责保守派贵族25,北魏孝文帝决定把都城迁到洛阳的主要原因不包括()A.寻求汉族地主阶级的合作B.实现统一全国的宏伟抱负C.回避北方强敌柔然的骚扰D.解决都城粮食供应的困难26,《资治通鉴》再:魏主下诏,以为“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故为拓跋氏。夫土者,黄中之色,万物之元也;宜改姓元氏。诸侯臣旧族自代来者,姓或重复,皆改之。”孝文帝提出进行姓氏改革的依据是()A.鲜卑族和汉族有共同的祖先B.鲜卑族和汉族都崇拜黄帝C.鲜卑族和汉族自古以来都生活在黄河流域D.鲜卑族和汉族风俗习惯相同27,龙门石窟与云冈石窟主要是北魏时期开凿的,但两者在风格、服饰、装饰,甚至人物体形面貌等处却有明显不同,主要原因在于()A.两地工匠的雕刻手法不同B.龙门石窟受到汉化政策的影响C.两地的自然环境明显不同D.云冈石窟屈才与少数民族生活28,据《宋史·食货志》载,北宋时“势官富姓,占田无限”,其主要原因是()A.功臣宿将依军功授爵赐田B.对兼并土地采取放任政策C.自耕农大量沦为贫困佃农D.封建皇帝大规模赏赐田地29,朱熹说:“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遂尽夺藩镇之权,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刑政,一切收了。”这段话说明宋朝()A.中央集权得到进一步加强B.地方政府进一步收回财权C.政治和理学思想紧密结合D.藩镇割据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30,“澶渊之盟”后,宋辽边境“生育蕃息,牛羊被野,戴白之人(白发年迈之人),不识干戈”。这说明澶渊之盟()A.消弱了北宋的军事力量B.使辽的统治趋向腐朽C.促进了比方畜牧业的发展D.使宋辽维持了长久的和平31,宋仁宗统治时期,范仲淹等人推行庆历新政,其主要措施不包括()A.设置医学、律学等专门学校B.重视地方官吏的保举和选派C.严格官吏的升迁和考核制度D.改革贡举制,下令州县立学32,王安石变法中农田水利法的颁布和实施()①增修了水利工程②保证了农业灌溉③扩大了耕地面积④有利于防洪抗灾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33,王安石变法中的青苗法、募役法和方田均税法在目的和作用上的相同之处有()①加强对人民的控制②限制了官僚地主的利益③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④减轻了农民人身控制A.①②③B.②③④C.③④D.②③34,据载,商人刘乾随叔父在汴京经商致富,成为有名的大商人,但王安石变法却使他的收入直线下降。在王安石变法的措施中,对他打击最大的是()A.均输法、市易法B.保甲法、农田水利法C.方田均税法、募役法D.青苗法、免役法35,北宋王安石变法时颁布和推行的保甲法明确规定()A.每个农民都是保丁B.同保之人相互监督C.保丁常年集中训练D.每五户组成一保36,下列对王安石变法时进行教育改革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废除死记硬背的明经诸科B.教科书的内容为儒家经典C.摒弃了长期实行的科举制D.重视人才的选拔及培养37,北宋时期,王安石变法推行的方田均税法()①取消了农民的赋税负担②迫使豪强地主据实纳税③以农田水利法作为前提④增加了国家的田赋收入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38,北宋司马光向神宗皇帝所进《奏弹王安石表》中说:“臣之于王安石,犹冰炭之不可共器,若寒暑之不可同时。”这主要是因为变法()A.对科举制和学校制度进行了改革B.用人不当,出现了危害百姓的现象C.改革失败,未使北宋摆脱危机D.触犯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339,北宋王安石变法的最突出效果是()A.政府财政收入大为增加B.积贫积弱局面有所改变C.军事实力明显有所增强D.各地修治许多水利工程40,从公元800年教皇利奥三世为查理曼大帝加冕开始,在中世纪的西欧,国王的加冕典礼必须由教皇主持,这一现象从本质上反映出当时的欧洲()A.王权受到教权的制约B.王权神圣不可侵C.国王相信“君权神授”D.教会主宰精神世界41,中世纪欧洲成立的宗教裁判所又叫“异端”裁判所,存续了500年之久,意大利哲学家布鲁若曾被判为“异端”活活烧死;意大利物理学家伽利略曾被罗马宗教法庭判为终身监禁,后获释客死他乡。对以上史实的正确理解是()A.宗教裁判所专门迫害非天主教徒B.宗教裁判所是天主教会为控制人们思想而设立C.宗教裁判所严重阻碍了欧洲科学文化的发展D.宗教裁判所制造了许多冤案,是一个非法组织42,14---16世纪,基督教神学权威受到的严峻挑战主要来自()A.迅速发展的自然科学B.日益增强的世俗力量C.教会内部的勾心斗角D.逐渐流行的其他宗教43,天主教会之所以在德意志有很大影响力,主要原因是()A.教权高于王权B.资本主义处于萌芽状态C.德意志四分五裂,未能形成统一的民族国家D.封建经济占统治地位44,马丁·路德发表的《致德意志的基督教贵族书》等文章()A.揭开了欧洲宗教改革的序幕B.系统阐发了宗教改革的主张C.标志着人文主义思潮的兴起D.使德国成为宗教改革的源头45,欧洲宗教改革运动时期,马丁·路德强调的“因信称义”学说()①否定了上帝的绝对权威②提倡人们在内心世界中发现宗教③使人获得了灵魂得救的自主权④带有鲜明的人文主义色彩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46,下列马丁·路德的思想主张特别受到各地诸侯欣赏的是()A.世俗统治权应高于并支配教权B.每个信徒都应有权阅读《圣经》C.人人都能与上帝进行直接沟通D.教士应是教徒选举出来的公仆47,1555年,德意志确定了“教随国定”的原则。这说明()A.新教与旧教之间矛盾消除B.路德教派获得了合法地位C.路德教派取代天主教的地位D.基督教在德国的地位下降48,16世纪,英国国王亨利八世推行宗教改革的根本目的是()A.巩固和加强专制王权B.夺取天主教会的财产C.适应资产阶级的需要D.改变天主教会基本礼仪49,在宗教改革时期,用各国文字印刷的《圣经》纷纷问世,这从实质反映出()A.资产阶级力量不断成长壮大B.欧洲的印刷技术在不断发展C.欧洲的民族意识在不断增强D.教会垄断教育的局面被打破50,宗教改革的实质是()A.新教各派反对罗马天主教会的斗争B.天主教会内部各派争权夺利的斗争C.各国君主领导反封建斗争D.早期资产阶级的反封建斗争51,奥斯曼帝国在埃及推行的包税制()A.有力地促进了埃及经济的发展B.极大地减轻了埃及农民的负担C.给埃及农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D.使埃及社会保持了长期的稳定52,18世纪中后期,英法等欧洲国家加紧侵略埃及,主要是因为埃及()①战略地位优越②自然资源丰富③综合国力衰弱④局势动荡不定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53,1798年8月,英国海军在亚历山大港附近大败法国舰队,其影响是()A.切断了法军与本土的联系B.素丹恢复了在埃及的统治C.结束了法军对埃及的占领D.英军实现占领埃及的目的54,1805年,穆罕默德·阿里取得了埃及政权,他面临的问题包括()①西方侵略者控制着埃及的大部分国土②埃及人民要求独立自主的呼声日益高涨③奥斯曼素丹随时准备消灭新生的埃及政权④马木路克威胁社会安宁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③④D.①②④55,1809年,穆罕默德·阿里开始采取措施铲除宗教势力,其原因是()A.特权阶层配合英法殖民侵略B.宗教地产享有大量免税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