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体备课的有效性研究》课题研究阶段报告一、研究概况(一)课题研究的背景与意义课堂教学是素质教育和新课改的主要阵地,而备课是课堂教学的基础环节,也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先决条件。当前,各地的学校都在追求教学的有效和高效,最大限度地排除低效,这种追求毋庸置疑是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的。目前,一些教师把备课当成重复抄写教案,虽然所写的教案格式标准、书写工整,但缺乏反思和修改。教师“书写”的时间大于“思考”的时间,这些“整齐”的备课往往不具备实用性,其价值只是为了应付检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还是凭个人经验进行教学,这样的备课既对提高教学效率不起多少作用,又占用了教师大量的时间。“集体备课”就是利用集体的智慧与知识,集思广益,将个人才智转化为集体优势,通过教学信息的交流与互补,在课前对教材、对学生、对教法、对学法、对课程资源等进行充分的准备与整合以及课后对上课情况的充分反思和提出改进策略从而达到共同提高教学质量的一种教学研究活动。是相对于个人备课的另外一种形式,可是有的教师对这样的备课方式给予了异样的定义,我们学校在推广集体备课的同时,也发现了集体备课的一些问题,其表现如下:一是除了主备课人外,其他教师是否认真备课不能监控。在管理的主观方面,想让教师在集体备课之前全员进行准备,实际上很多教师并没有这样去做,甚至没有备课任务的教师根本没有备课,只等着集体备课时去享受“共案”。从目前互联网的发展情况看,教师提供一篇非本人设计的教案也非常容易。因此,究竟哪位教师备课备得好,哪位教师备课没备课,学校管理者是无法监控的,导致很多教师不写教案。二是只有主备课人进行系统的深度思考,其他教师主要是凭借以往的经验进行补充,很难进行深度思考。由于设定了主备人,其他教师没有备课任务,也就是没有任务驱动。在这种情形之下,教师一般不会主动去另行建构一种方式,甚至不愿意在集体备课时打破或推翻主备人的设计方案,致使不承担主备任务的那些教师轻松地“随波逐流”。三是“二次备课”的不落实,限制了一部分教师的个性发挥。对于课堂教学来说,各人有各自的建构方式,也就是“同课异构”,由于按照主备人的设计确定了“共案”,其他教师基本上不可能进行另行建构,更不能促使教师个性教学风格的展现。即使要求教师进行“二次备课”,实际上这个“二次任务”大多被闲置,很少有教师进行“二次备课”。让教师“带着镣铐跳舞”,结果可想而知。四是“个性化设计”的不落实,忽略了因材施教。各班的学生情况不可能相同,各班总有一些特殊性。实现了教案的“大一统”,无疑将课堂变成了“工厂的车间”,将学生变成了生产的“零部件”,在很大程度上忽略了学生的差异性,因材施教与分层教学很难体现出来。五是在轮流备课的情况下,还有可能培养一些“懒蛋”教师。因为,没有实行集体备课时,教师个人还要写教案,当别人写主案时,自己可以不用备课了,在集体备课时随便说几句就可以了。这种方式,开始实施时,会有些效果。但是,长此以往,就会整体弱化教师队伍的业务素质。参与备课的教师,如果不进行深度思考,在很大程度上是在重复自己的经验和偏见。表面上看是人人参与,实则很多教师“不劳而获”,致使一些教师暗自窃喜。以上问题可以概括为:有集体备课之名,而无集体备课之实;重集体备课的结果(教案),轻集体备课的过程(教研);强调共性的一致,忽视个性的差异;注重文本的研读,淡化课程资源开发。实际上是统一了教案,将集体备课给异化了,失去了集体备课的本意。因此,我们需要高效的、实用的、有利于教师自身专业发展的有效预设,我们期待“高效备课”,期待把“集体备课”真正有效化。(二)课题的界定1、集体备课:集体备课是指同一学年、同一学科或同一课程的教师,在各自认真学习教学理论、钻研教材、研究教法和学生学法的基础上,通过相互交流和探讨,共同构建课程实施方案共同提高教学能力和课堂教学效果的一种重要的教学研究活动。2、集体备课的有效性:强调备课的过程而非结果;重视交流研讨而不受制于集体备课的形式;注重问题的解决而非教学预案的形成;突出集体智慧并不忽略个人的研究;着重课程资源的开发,不仅是对教材的研读。(三)研究目的1、提高集体备课的实用性,减少无效备课,杜绝“备课”、“上课”“两张皮”的现象,做到备而能用。2、让教师高效的完成教学任务,落实地教、巧妙地教,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提高教学水平,做到有利于教。3、让学生学得快、学得扎实,能较好的完成三维目标,做到有利于学。(四)研究内容:1、建全集体备课制度和考评机制,进行有效集体备课的方法、途径研究。2、建立课堂教学问题库、策略库,进行有效教学方法的研究。3、建设专题教学资源包,为教师提供充足的教学资源,优化课堂教学研究。(资源包指围绕某个知识点的备课或教学而准备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课件等资料。)(五)研究对象和方法研究对象:以一年级数学组及信息技术组教师为点辐射到全体教师。课题以解决问题形式开展行动研究。备课的过程就是教研的过程、培训的过程、开发教学资源的过程。教研的内容是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培训的对象是教师自身,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是为了更好的解决课堂教学中的问题。把研究内容分解到册,分解到单元章节,分解到知识点。操作流程如下:1、制定计划,明确任务。组员研读教材,初步提出问题。开展教研,集体研讨,确定每单元教学问题。组长制定计划,分配任务。2、个人初备,制定解决问题的初步方案。主备认真研究课程标准、教材、课程资源及学生,针对教学的重、难点构思解决方案。3、集体研讨,形成解决问题的预案。主备陈述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案,集体研讨进行完善,形成教学预案。4、二次备课,个性化设计,课堂实践动态生成。辅备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自身教学风格,对集体备课预案进行个性化设计,然后在课堂实践中去动态生成。5、反思调整,形成解决问题的方案。在上课后,教师根据课堂的实际情况写出课后反思,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通过集体交流讨论,形成解决问题的方案,完成问题包、策略包和教学资源包之一。完成一个问题研讨后,进入下一个问题的研究,开展新一轮行动研究。(六)研究过程本课题的研究准备两年完成(2008年12月至2010年12月),我们现在已经完成了前两个过程。1、准备阶段。(2008年10月至2009年5月)(1)召开年级组会,成立课题组。(2)撰写研究方案,申报课题。(3)制定集体备课制度和考评细则。一是确立备课组长职责。备课组长要有高度的责任感,提前备课,并将备课活动计划和相关的教学案的电子文档于活动的前一天,交给分管的年级主任处。备课组长要认真分工,将活动的内容和要求及时通知本备课组教师,并要求备课组全体成员提前做好准备,对集体讨论的内容提前研究,并能针对性地提出一些具体的问题,以便于充分发挥集体的优势,提高备课的整体效益。对集体备课活动负全责,认真做好活动组织和活动的记录工作。每月将整理后的教学案和相关的周周练、月考练习的电文档交教学主任处。二是确立任课教师职责。全体教师要树立主人翁意识,提前备课,活动要积极参与,体现集体的智慧。备课活动要提高效率:不迟到、不早退(下午2:00准时开始,3:40下课铃响后结束),中间不休息,有事要经校长室请假,否则以旷课论处。不讨论、不做与集体备课无关的事(如接打手机、睡觉等),积极投入到备课活动中去。三是对备课内容的要求。集体备课要体现五备、五统一。备课标、备教材、备教法、备学法、备训练。五统一为进度统一、内容统一、作业统一、练习统一和周周练要统一。集体备课的内容:主要是围绕诱思探究教学法的运用、下周教学教案、上周教学和练习中存在的问题等方面内容进行广泛讨论。对下周教学教案的讨论要体现诱思探究教学法、课堂诱思探究问题的设置、教法与学法的指导、课堂结构、练习的布置等。集体备课前要确定主备人,由主备教师准备集体备课的草案。主备教师介绍讲课内容的整体构想、教学目标、重点和难点的突破、教法与学法的具体落实、训练习题的选择以及理论依据等,然后由参加集体备课的成员进行集体讨论研究,提出改进意见,形成定案。在此基础上根据统一的教案进行教学,并能将教学中总结与得失,于下周集体备课时反馈给相关主备人,便于形成更加成熟的教案。四是对集体备课活动的要求。教导处与各教研组配合,加强对集体备课的督促和检查,每周定期检查,并将检查情况及时公布,表扬先进,批评落后。并把检查情况做为每学期进行一次优秀备课组和优秀备课组长评比的重要依据。对迟到、早退和无故不参加集体备课活动的个人,按学校教职工考勤管理的有关规定做相应的处理并扣除相应的费用,凡迟到早退的扣除10元,无故不参加集体备课以旷课论处,每节课扣除40元。对在集体备课时做与之无关的事如接打手机、发短信、睡觉等的教师点名批评,每次扣除20元,多次批评而不改的,在评优评先和年级选聘教师方面实行一票否决。备课组长不能认真履行职责的,不能及时将相关材料上交和任务及时安排的,除提出批评外,还要根据情况扣除组长基础津贴以上部分。对备课组管理不力、备课活动长期处于落后状态的备课组组长要进行调整。(4)课题开题论证,请专家指导。(5)修改课题方案,制定详细研究计划。(6)初步建立集体备课的管理机制教案管理:1)、时间要求。要求主备人按要求完成备课教案,将自己打印好的教案在主讲前两天分发给组内教师,并要求教师在两天内作好教案的调整。2)、格式规定。统一字体、行距、纸张、页面设置等,并提供样本。3)、内容强调。有教学目的和要求,有教学内容分析,有教学重点难点,并指出本单元或章节的重点难点,并备出突破重点难点的方法,有学情分析、注意事项、教学方法建议,有课时分配,有单元或章节过关测试题等。且一定要备学生。作为一个称职的教师都要了解所教学生的家庭状况、性格特征、喜好、学科基础、各种能力、行为习惯,以便因材施教。备课活动管理:我们将备课活动管理分为活动前管理、活动中管理、活动后管理。1)、活动前管理:主要是指对主讲内容、主备教案完成情况,以及分发组内(提前)教案与教案调整方面的管理。2)、活动中管理:活动时有无备课组长主持、主讲人的主讲情况、教师参与讨论的气氛、讨论的内容是否全面、对讨论内容有无及时记录在案。3)、活动后管理:对教师个体而言,主要检查教后反思及上一次集体备课后反思交流时的共性记录情况。对学校而言,主要检查反馈情况,包括备课组长记录情况反馈、教科处每次归总情况反馈、教导处检查情况反馈、教科处阶段性情况反馈。评价管理:把主备教案、教案的四度调整、创新性教学案例分析等都列入备课考评的内容。分管领导亲临教学第一线,即时进行交互式点评,与教师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使考评过程成为引导教师学会反思、学会自我总结的过程。以全面发展的眼光看待每次考评的结果,帮助教师全面了解自己,明确自己所处的成长阶段和进一步努力的方向。归档管理:包括主讲材料、主备教案、组长记录、检查情况、阶段性研究材料等内容的归档。其它管理:主要是个案研讨会和各类评比的管理。个案研讨会,是为了展示集体备课阶段性成果,学校开展以课堂教学研究为形式的研讨会,探讨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落实专项训练和随文训练,积累集体备课的个案材料。各类评比,主要是论文评比、最佳备课组评比、先进备课个人评比。论文评比,是指围绕第一阶段集体备课活动以来的成功经验、建议、存在问题为主题的论文评比;最佳备课组评比,则根据《备课组考核评价表》,依照备课组量化细则,评出三个最佳备课组;先进备课个人评比,是根据《教师备课考核评价表》,评出先进备课教师。(7)召开课题组会学习方案,分配任务。2、研究阶段。(2009年6月至2010年9月)(1)成立集体备课领导小组,确立职责。领导小组由行政领导与各教研组长组成。教导处领导负责组织集体备课教案检查及收集优秀教案和课件,教研室领导负责备课活动记载检查并收集教师论文,各教研组长负责组织单元备课或课时备课。相关备课,学期初由各备课组组长根据需要制定好计划提交领导小组。由领导小组统筹安排,做好配当。(2)组织教师集中学习《集体备课方案》,学习集体备课制度和考评细则。(3)各备课小组制定好学期集体备课计划表。备课组组长根据教师自愿的原则分配教学内容,制定好计划表上交教导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