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考试整理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思想的科学体系。它的内容涵盖了社会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历史和人类社会发展与自然界的关系等诸多领域。①从它的创造者、继承者的认识成果来讲,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而由其后各个时代,各个民族的马克思主义者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②从它的阶级属性来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是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跳江的学说;③从它的研究对象来讲,马克思注意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是关于资本主义发展和转变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和学说;④从它的主要内容来讲,马克思主义是一系列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它是一个完整的整体,其中,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不可分割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2】马克思主义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①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②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③马克思最重要的理论品质(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注意最重要的理论品质。);④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3】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①这种品质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质的反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质属性,在于它的彻底科学性、坚定的革命性和自觉的实践性。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历久不衰,永葆青春和活力,其根本原因在于它的彻底科学性。②这种品质是人类认识发展规律的具体体现: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这是人类认识发展规律的基本要求。从这个意义上讲,与时俱进就要把握规律性。认识规律、把握规律、遵和循运用规律,是与时俱进的根本要求。③这种品质是理论创新的内在要求。创新就要不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因此我们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要发扬革命传统,又要创造新鲜经验,善于在解放思想中统一思想,用发展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4】努力学习和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①在理论和实际结合中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A学习理论,武装头脑,要努力在掌握理论的科学体系上下功夫,在掌握基本原理及其精神实质上下功夫,在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1并用以指导实践上下功夫。B坚持和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根本方法。C用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②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行动的指南。A在思想上自觉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确立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念,树立和坚定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B不断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自觉辩别和抵制各种不良思想文化的影响。C不断增强服务社会的本领,自觉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4】哲学的基本问题①物质和精神何者为第一性,何者是第二性。②思维能否认识或正确认识存在。【5】物质的概念和意义概念: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意义:①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原则,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②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有力地批判了不可知论。③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主张客观实在性是一切物质的共性,既肯定了哲学物质范畴同自然科学物质结构理论的联系,又把它们区别开来,从而克服了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缺陷。这是马克思主义物质观体现的唯物辩证法。④体现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6】意识的概念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象。意识从其起源来看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意识作为一种反映形式,它的形成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即由一切物质所具有的反应特性到低等生物的刺激感应性,再到高等动物的感觉和心理,最终发展为人类的意识。【7】物质和运动的联系世界是物质的,而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运动是标志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变化及其过程的哲学范畴。辩证关系:①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割的②运动是物质存在的方式和根本属性,物质是运动着的物质,脱离运动的物质是不存在的,设想不运动的物质,将导致形而上学。③物质是一切运动变化和发展过程的实在基础和承担者,世界上没有离开物质的运动,任何形式的运动都由它的物质主体,设想无物质的运动,将导致唯心主义。【8】社会的物质性的主要表现①人类社会依赖于自然界,是整个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②人们谋取物质生活资料的实践活动虽然有意识,但仍然是以物质力量改造物质力量的活动,仍然是物质性的活动。③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集中体现人类社会的物质性。2④包括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在内的整个世界,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9】简述马克思主义科学的实践观/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概念: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早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特征:①实践是物质性的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②实践是人类有意识的活动,体现了自觉的能动性。③实践是社会的历史的活动,具有社会历史性的特点。形式:实践的基本形式包括物质生产劳动实践、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和科学实验等。【10】从实践出发理解社会实践的本质①实践是使物质世界分化为自在世界与人类世界的历史前提,又是使自在世界与人类世界统一起来的现实基础。②实践是人类社会的基础,一切社会现象只有在社会实践中才能找到最后的根源,才能得到最终的科学说明。【11】社会生活的实践性的主要体现/为什么社会在本质上是实践的/为什么从实践出发①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②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③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12】联系的特征①联系具有客观性。②联系具有普遍性。③联系具有多样性。【13】发展的实质/为什么新生事物不可战胜发展是前进的上升的运动,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新事物是指合乎历史前进方向、具有远大前途的东西;旧事物是指丧失历史必然性、日趋灭亡的东西。新生事物是不可战胜的,因为:①就新生事物与环境的关系而言,新事物之所以新,是因为有新的结构和功能,它适应已经变化了的环境和条件;旧事物之所以旧,是因为它的各种要素和功能已不适应环境和客观条件的变化,走向灭亡就成为不可避免的。②就新事物与旧事物的关系而言,新事物是在旧事物的“母体”中孕育成熟的,它既否定了旧事物中消极腐朽的东西,又保留了旧事物中合理的、仍然适合新的条件的因素,并添加了旧事物所不能容纳的新内容。这两方面也就是新事物在本质上优越于旧事物,具有强大生命力的原因所在。在社会领域中,新事物战胜旧事物表现得特别明显,把握这一规律对于我们在现代化进程中创新、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14】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体系的实质和核心的原因(P43)对立统一规律之所以是唯物辩证法体系的实质和核心,这是因为: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永恒发展的内在动力,从根本上回答了事物为什么会发展的问题;对立统一规律是贯穿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以及唯物辩证法基本范畴的中心线索,也是理解这些规律和范畴“钥匙”;对立统一规律提供了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矛盾分析法。【15】矛盾的两个基本属性3矛盾的对立属性称为斗争性,矛盾的统一属性称为同一性①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性质和趋势。②矛盾的斗争性是指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性质和趋势。【16】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重要作用1、矛盾的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①同一性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前提,在矛盾双方中一方的发展以另一方的发展为条件,发展是在矛盾统一体中的发展。②同一性使矛盾双方矛盾双方相互吸取有利于自身的因素,在相互作用中各自得到发展③同一性规定着事物转化的可能和发展的趋势,事物之所以能够转化是因为事物内部矛盾双方具有相互贯通的关系。事物的发展方向、趋势不是随意的,而是有规律的,向自己的对立面转化。2、矛盾斗争性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①矛盾双方的斗争促进矛盾双方力量的变化,竞长争高,此消彼长,造成双方力量发展的不平衡,为对立面的转化、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②矛盾双方的斗争,是一种矛盾统一体向另一种矛盾统一体过渡的决定力量,矛盾的相互排斥、否定促成旧的矛盾统一体破裂和新的矛盾统一体产生,从而使旧事物发展为新事物。【17】矛盾的主次之分①主要矛盾是矛盾体系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的矛盾。②非根本矛盾、次要矛盾是处于服从地位的矛盾【18】矛盾特殊性有三种情形矛盾普遍存在但不同事物的矛盾有事具体的、特殊的,矛盾特殊性有三种情形:①不同事物的矛盾各有其特点。②同一事物在不同发展过程和发展阶段各有不同特点。③构成事物的诸多矛盾以及每一矛盾的不同一方面各有不同的性质、地位和作用。【19】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①矛盾的普遍性即矛盾的共性,矛盾的特殊性即矛盾的个性。矛盾的共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而,矛盾的个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②任何现实存在的事物都是共性额个性的有机统一,共性寓于个性之中,没有离开个性的共性,也没有离开共性的个性。矛盾的共性和个性,绝对和相对的道理,是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是正确理解矛盾学说的关键,不懂得它,就不能正真掌握唯物辩证法。矛盾的共性和个性相统一的关系既是客观事物固有的辩证法,也是科学认识的方法。二者相互区别相互联系,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20】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原理①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任何事物的变化都有一个量变的积累过程,没有量变的积累,质变就不会发生)。②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单纯的量变,不会永远持续下去,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4③量变和质变是相互渗透的(一方面,在总的量变过程中,有阶段性和局部性的部分质变,另一方面,在质变过程中,也有旧质在量上的收缩和新质在量上的扩张)。量变和质变是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量变引起质变,在新质的基础上,事物又开始新的量变,如此交替循环,形成事物质量互变的规律性。质量互变规律体现了事物发展的渐进性和飞跃性的统一。【21】辩证否定观的基本内容①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是事物内部矛盾运动的结果②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是旧事物向新事物的转变,是旧质到新质的飞跃,只有经过否定,旧事物才能向新事物转变)③否定是心就事物联系的环节,新事物孕育产生于旧事物,新旧事物是通过否定环节联系起来的④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即新事物对旧事物既批判又继承,即克服其消极因素,又保留其积极因素【22】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的区别自然与社会都具有客观物质性,都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自然规律是自然现象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社会规律是通过人们的活动表现出来的社会生活过程诸现象间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按其作用范围的不同,可分为一般规律、特殊规律和个别规律。自然规律与社会规律之间有一定联系,也有区别。两者之间的联系主要表现在: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都具有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性。人不能任意改变、创造或消灭自然规律。但是,人可以使用自己的躯体和物质工具作用于客观世界,引起自然界的某些变化,并能有目的地引发、调节和控制自然界中的实物、能量和信息过程,使各种客观规律共同作用的结果发生有利于人的变化或保持有利于人的稳定性。两者之间的区别主要表现在:自然规律是作为一种盲目的无意识的力量起作用,社会规律则是通过抱有一定目的和意图的人的有意识的活动实现的。在社会规律中既存在着客观制约

1 / 10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