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药学 > 教育心理学考试复习题
一.试述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的主要观点,并籍此谈谈如何在学校教育中发挥榜样教育的作用。班杜拉社会学习又叫观察学习,或者替代学习,它的主要观点如下:1、强调观察学习在人的行为获得中的作用。认为人的多数行为是通过观察别人的行为和行为的结果而学得的。依靠观察学习可以迅速掌握大量的行为模式。2、重视榜样的作用。人的行为可以通过观察学习过程获得。但是获得什么样的行为以及行为的表现如何,则有赖于榜样的作用。榜样是否具有魅力、是否拥有奖赏、榜样行为的复杂程度、榜样行为的结果和榜样与观察者的人际关系都将影响观察者的行为表现。3、强调自我调节的作用。人的行为不仅受外界行为结果的影响,而且更重要的是受自我引发的行为结果的影响,即自我调节的影响。自我调节主要是通过设立目标、自我评价,从而引发动机功能来调节行为的。这也是社会学习最终的目标。4、主张奖励较高的自信心。一个人对自己应付各种情境能力的自信程度,在人的能动作用中起着重要作用。它将决定一个人是否愿意面临困难的情境,应付困难的程度以及个人面临困难情境的持久性。如果一个人对自己的能力有较高的预期,在面临困难时往往会勇往直前,愿意付出较大的努力,坚持较久的时间;如果一个人对自己的能力缺乏自信,往往会产生焦虑、不安和逃避行为。因此,改变人的回避行为,建立较高的自信心是十分必要的。班杜拉关于榜样的主要论著及著作《通过榜样实践进行行为矫正》《榜样理论:传统、趋势和争端》社会学习理论重视榜样的作用,强调个人对行为的自我调节,主张建立较高的自信心。所有这些思想都是十分可取的,值得我们借鉴和参考。就学校教育来说,教师应充分看到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相互影响,主动在班级中树立学生榜样,利用榜样的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更多的表现出教师所希望的行为。榜样的力量并不是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对任何人都是无穷的,每个人都必须正确看待榜样的作用,教育工作者,尤其要注意在教学活动中恰到好处地为学生树榜样,使榜样发挥应有的作用。如果将榜样完美化、理想化,常常会使学生感到高不可攀,或者感到榜样脱离生活、虚假骗人。结果不仅不能起到激励作用,反而会使学生反感,降低学习兴趣。二.阐述你对建构主义在学习观、教学观的理解,并谈谈你对它的评价及其对当前课程改革的启示。1建构主义的学习观建构主义认为,学习不简单是知识由外到内的转移和传递,而是学习者主动地建构自己的知识经验的过程。学习者面对新信息、新概念或新问题时,必须充分激活头脑中的先前知识经验,不断思考对各种信息和观念进行加工转换,基于新旧知识进行综合和概括,解释有关的现象,形成新的假设和推论,并对自己的想法进行反思性的推敲和检验。学习者对知识的主动建构、获得自己对外部世界的理解是在对某种社会文化的参与下进行的,这一过程常常需要通过一个学习共同体的合作互动来完成。所谓学习共同体主要是指一个由学习者与助学者共同构成的团体,他们具有共同的目标,经常在一定环境中共同学习,分享各种学习资源,进行相互对话、交流和沟通,共同完成一定的学习任务,通过共同活动形成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人际联系并对这个团体具有很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6]。学习者在学习共同体中的协商、互动和协作对其知识建构具有重要的意义。学习者建构自己知识的过程是在特定的情境下进行的。传统教学观脱离具体情境的学习导致了学生的学习僵化,不能将其所学灵活运用于社会实践进而解决现实问题。建构主义认为,情境是具体的、千变万化的,学习者对知识的建构是生动的、具体的、具有情境性的,这种通过具体情境的知识获得才能真正被人理解。(二)建构主义的教学观建构主义教学提倡在教师指导下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它既强调学习者认知主体作用,又不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建构主义者强调,学生不是空着脑袋走进教室的。他们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学习形成了丰富的经验,即使有些问题没有接触过,没有现成的经验,但当问题一旦呈现在他们面前,他们往往会基于相关经验依靠自己的认知能力,形成某种符合逻辑的解释。所以,教师不能无视学生的这些经验,从外部装进知识,而要把学生现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引导他们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出新的知识经验。教学不是知识的传递,而是知识的处理和转换。教师不单是知识的呈现者,他应该重视与学生的共同对问题的探讨,在此过程中相互交流和质疑,了解彼此的想法,并做出某些调整,真正构成一种学习的共同体,使学生的差异形成一种宝贵的学习资源,促进师生、生生之间的合作和共同进步。三、对教学改革的几点启示综上所述,建构主义教学观认为,教学不再是传递客观而确定的现成知识,而是激发出学生原有的相关知识经验,促进学生的知识建构活动,以促成知识经验的重新组织、转换和改造。教学要为学生创设理想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推理、分析等高级的思维活动,同时给学生提供丰富的信息资源及适当的帮助和支持,促进他们自身建构意义及解决问题的活动。因此,建构主义教学观要求我们的教学改革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一)转变师生在教学中的角色,通过交往与对话促进师生主体间关系的建构建构主义认为,学习不是知识由外到内简单地转移和传递,而是学生主动地建构自己的知识经验的过程,即通过新旧知识经验反复、双向地相互作用,来充实、丰富和改造自己的知识经验。教学的主体是学生而不是教师。所以,作为学生应从传统教学中被动信息接收者的角色转变为主动建构自己知识的主体角色。建构性的学习和教学虽强调学生的主动探索,但并不轻视教师的作用,教师的引导和帮助对于学生的思考和知识建构来说是极为重要的。所以,教师应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对话的引导者、“平等中的首席”。德国著名哲学家马丁·布伯在其名著《我与你》中区分了“我—你”关系和“我—它”关系,并指出“人无‘它’不可生存,但仅靠‘它’则生存者不复为人”建构主义强调的教学中的师生关系也是这样,即新型的主体间性的对话关系,教师和学生之间既不存在“主体一客体”关系,也不存在“人一物”的关系,两者是作为具有独立个性和完整人格的主体共同步入“我一你”之间,实现“我”与“你”精神上的相遇,形成师生之间真正平等的“我一你”关系。在对话过程当中,双方都作为平等的主体而存在,在理解的基础上,实现精神相遇、视界融合、教学相长。(二)注重情境化的教育教学,增强教学效果建构主义教学观强调情境化的学习,这样才有利于学生知识的迁移和运用。建构主义者认为,去情境化的抽象原理知识通常具有“惰性”,很难被有效地应用到具体的问题解决活动中去。只有将学习置于一个真实的或接近于真实的、适度复杂的、较大的情境中,才有可能使学习者获得可以广泛迁移的、真正活的知识。而且,去情境化的原理知识常只导致一种表层的肤浅的理解,要使学生获得对知识的深层次的意义的建构,必须依赖情境化的学习。而要做到情境化教学的主要手段就是案例教学或者情境教学,通过案例教学,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相对复杂的真实的知识背景,通过对案例资料的分析,增强对知道深层次的理解。情境教学可以通过具体的情境(如现场教学),也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虚拟现实技术提供仿真性的探索情境,从而可以让学生着手解决真实性的问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加强教学与现实情境的沟通,增强教学效果[8]。(三)在教学中注重各种信息资源的运用建构主义认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为学生提供各种所需的工具和信息资料,支持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协作式探索。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多媒体计算机网络进入了课堂,成为新的教学资源环境。由于多媒体网络能提供文本、动画、视频图像、声音等多种媒体集成的大容量信息,又具有形式灵活、资源共享、超媒体、交互性等特点,甚至还能创设更接近实际情景的虚拟化实验学习环境空间,给学习者带来了一种全新的学习环境和认知方式。建构主义强调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特别是网络技术,使教学朝着个人化学习、不受时间和地点限制的学习、主动式学习方向发展。当按照传统方法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开始使用这些技术时,他们就有了较高的积极性,从而能更好地表现自己的才能。当然,这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信息社会中,面对各种来源的丰富信息,教师不再只是教学生学习的问题了,更为重要的是教学生主动选择、获取信息并培养他们对信息做出分析、判断和鉴别的能力。三,结合所学的动机理论分析学生学习动机不足的主要原因,并谈谈如何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习动机理论主要有强化论,需要层次说,自我效能感理论,成就动机理论。四.说说你对学生差异的理解,并选择某种差异(比如智力差异)或某个方面(比如,创造性),谈谈如何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个体差异,也称个别差异、个性差异,是指“个人在认识、情感、意志等心理活动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相对稳定而又不同于他人的心理、生理特点”。它表现在“质和量两个方面”,“质的差异指心理生理特点的不同及行为方式上的不同,量的差异指发展速度的快慢和发展水平的高低”。例如,智力认知和学习风格,创造力等等。对个体差异最早进行研究的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朱熹说:“孔子施教,各因其材”,后来简化为“因材施教”,成为我国古代教育、教学的一个突出特点和优良传统。学生是个体,个体之间必然存在差异。因此,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就要正视差异,关注差异。针对不同的学生,我们的教学应因人而异。苏霍姆林斯基说:“每一个孩子都有一个独特的、独一无二的世界。”如何通过智力差异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智力存在个体差异,这种说法已经被广泛接受,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给教师一些启示。1对智力的组成采取一个更为广泛的视角,对在音乐和体育上优秀的儿童不只看做在特定方面有天分,而认为他是有才能的,尽管这种才能在以前是不被认为智力的组成部分。2教学中要强调那些尚未表现出来的智力。对学生的智力指导应多样化,传统的教育过于强调言语和数学逻辑推理能力。如果在教学活动中发现同一种能力的强调存在不均衡的现象,就应该适当增加一些活动来发展学生的多种智力。3记住,并不是每个问题必须将加德纳的八种智力都用上。比如,数学课上强调肢体动觉智力就不合适五.分析知识学习、技能学习和学习策略学习的不同特点和规律,并结合学科教学,谈谈知识(或技能或学习策略)的教学单元的设计原则。六.谈谈在课堂管理中班级群体纪律不良的原因有哪些?作为教师可以采取哪些措施来解决?
本文标题:教育心理学考试复习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00609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