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核心素养的思考--刘婷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我对核心素养的思考--培训心得体会这次学习让我收获颇丰,体验深刻。历史课程改革是大势所趋,势在必行。第一,时代要求。在全球化知识经济时代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为了在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中国亦不例外。中国可持续发展的人才要求,要求中国从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转变,人才培养应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顺应历史所需。第二,旧课标中存在的一些问题。2003年教育部颁布《普通中历史课程标准》,历经十几年,历史课程改革取得了一些显著成效,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课程表达笼统,必修课程历史1(政治)、历史2(经济)、历史3(文化)的结构设计不够合理,时序性不强,内容较深且选择不够系统,必修与选修内容有重复等。历史课程改革的极大变化第一,课程目标由三维目标向历史学科核心素养转变。三维目标的实施曾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在教学实践中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但随着社会发展和学生需求的增长,三维目标在实施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如知识目标仍是三维目标的重要内容,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授,从而使三维目标仍然停留在双基教学的基础上。2017的历史课程改革蒋课程目标设为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包括五个方面:1唯物史观2时空观念3史料实证4历史解释5家国情怀。唯物史观是揭示人类社会历史客观基础及发展规律的科学的历史观和方法论。时空观念是在特定的时间联系和空间联系中对事物进行观察、分析的意识和思维方式。史料实证是指对获取的史料进行,并运用可信的史料努力重现历史真实的态度与方法。历史解释是指以史料为依据,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的态度、方法与能力。家国情怀是学习和探究历史应具有的人文追求,体现了对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情感,以及对国家的高度认同感、归属感、责任感和使命感。第二,课程结构与学分选课的新变化。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有必修、选择性必修、选修三类课程构成,采用通史与专题史相结合的方式、必修课程采用通史方式,旨在让学生掌握中外历史发展大势;选择性必修和选修课程采取专题史方式,旨在让学生从多角度进一步了解人类历史的发展。这样的结构,既有利于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也使高中历史课程与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有所区别和衔接。历史必修课程全体高中学生必须修习的课程,是普通高中学生发展的共同基础课程,高一阶段修习完成。历史选择性必修课程是学生根据个人兴趣、升学需求而选择修习的课程,高二阶段修习完成。选修课程是学生自主选择修习的课程,包括在必修与选择性必修国家课程基础上设置的拓展、提高、整合性课程,由《史学入门》和《史料研读》两个模块构成。历史必修课程是共同基础课,4学分,全体高中学生必须修习。选择性必修课程每个模块2学分,在修完必修课后,由学生根据个人兴趣和升学需求选择修习。选修课程是供学校、学生自主选择的课程。第三,学业质量测评新变化。学业质量是学生在完成本学科学习后的学业成就表现。学业质量标准是以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极其表现水平为主要维度,结合课程内筒,对学生学业成就表现的总体刻画。依据不同水平学业成就,学业质量标准明确将学业质量划分为不同水平。学业质量水平分为4等级。学业质量水平2是高中毕业生在历史学科应达到的合格要求学业质量4是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的命题依据,即高考要求。学科新变化,教师应与时俱进,积极应对第一,全面理解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积极学习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要实现基于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教师须确立新的认知观、教学观和评价观,从知识本位转变为素养本位,努力将学生对知识的学习过程装化为发展核心素养的过程为此,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将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及教学评价等聚焦于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历史学科素养。第二,提高教师的史学素养,重视并加强史学阅读。历史教师的史学素养,最重要的途径,就是要重视并加强史学阅读,努力做到密切关注史学的最新发展,广泛汲取史学研究成果,及时了解史学界关于相关历史教学内容的新观点、新论述、新材料,基于历史课程标准、历史教科书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将史学研究成果、优质史学资源与历史教学进行深度融合。这一点恰恰是目前中学历史课堂教学和历史教师专业发展过程中最欠缺的。如果没有高质量的史学研究成果和有价值的史学资源作支撑,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只会给历史教学带来“花拳绣腿”,并可能将历史教学引向形式主义的歧途。其实,这已被大量的课堂实践所证实。第三,转变观念,变“教书育人”为“铸魂”。传统的历史教学同其他学科一样以“教书”为主要目的,以培养学科后备人才为手段,这种只见学科不见人的教育观从根本上有违教育的本质,也使的中学历史教学丧失了其生命力。但现在让我们欣喜的是,随着历史本位的回归,随着新课改进行,新《历史课程标准》已把思想教育目标修订为较为具体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中可以明显看到,它突破了以往单纯政治教育的层面,注重人文素养和科学精神的培养,把历史教育的社会教育功能与人的发展教育功能结合起来,目标更明确,且更具有实际操作性。所以我认为在历史实际教学中,应以人为本,关注学生身心的成长、人格的提升,服务于人的全面健康发展,变“教书”为“铸魂”。譬如:在讲到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进程、认识人类文明发展的规律时,逐渐帮助学生形成科学的历史意识;在讲到唐诗宋词以及历代著名建筑、雕刻、绘画艺术时可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意识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在讲到古代河道的治理、近代的工业革命时可帮助学生形成环保意识、公民意识和道德意识;在讲到欧洲启蒙运动、《人权宣言》时培养学生的民主和法制意识;在讲到抗日战争时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社会责任感;在讲到经济全球一体化、中国加入WTO时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世界意识等等。总之,让学生认识生活中的历史,让学生历史地认识生活。

1 / 2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