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经济学考试重点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一章科学发展:◆萌芽:(苏联)斯特鲁米林于1924年写的《国民教育的经济意义》◆行成:(美国)舒尔茨——人力资本理论的创立者、学科奠基人(美国)丹尼森,提出有形教育与无形教育的区别◆发展:20世纪70年代被公认为独立学科◆引入中国:1979年下半年开始,报纸杂志先后发表文章介绍1980年舒尔茨第一次访问中国并作学术报告◆最早运用数理统计方法的人:第二章马克思主义教育经济思想◆劳动价值学说:其核心是:社会物质财富是由劳动者劳动创造的,劳动创造价值。1、教育费用是劳动力价值的构成部分2、复杂劳动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3、教育劳动将影响社会经济价值的形成◆教育劳动的性质:1、教育劳动是一种劳务性或服务性的劳动。这种劳务性或服务性的劳动,可以为社会提供特殊的使用价值。2、从扩大了的生产劳动概念角度来看,教育具有间接的生产性质。3、教育劳动对物质生产过程中劳动者的劳动能力的生产和科学知识形态生产力的发展,具有直接生产性质。总之教育劳动在一定条件下具有生产性质,在某种情况下又表现为非生产性质◆复杂劳动具有较高经济价值的理论观点:第三章人力资本理论◆人力资本理论的主要观点及其评价(简述或论述)观点:1、人口质量重于人口数量2、人力资本投资与物力资本投资都是经济发展不可缺少的生产性投资3、教育投资是人力资本的核心。具体表现为:1)教育投资是一种生产性投资;2)提高人口质量的关键是教育投资;3)教育投资比物力投资更有利,会带来更多的利润。4、教育投资收益率高于物力投资的收益率5、教育投资收益率是可以测量的。(其基本公式为:收益÷成本=收益率)评价:合理性:1、人力资本理论在经济理论上改变了以物质资本投资为主导的理论格局,为经济学开辟了新的研究领域。2、人力资本理论中“全资本”的概念指出了人的作用胜过物的作用,对人投资超过对物投资的观点也是可取的。3、人力资本理论十分重视劳动力质量的提高,这对于探讨人口问题、劳动力结构性就业和人才质量问题是有意义的。4、人力资本理论把教育投资作为人力资本的核心观点是合理的。局限性:1、从人性和道德角度分析,它把一切都资本化了,把人等同于资本,贬低了人的价值,因此具有阶级局限性的一面。它用人力资本这一概念,掩盖了资产阶级剥削的实质。人力资本理论抹杀了劳动创造价值的基本事实,重复了资本创造价值的老调,因此具有理论上的不彻底性。2、从政治角度分析,人力资本理论所宣扬的是符合资本主义制度和阶级差别需要的价值观念。它强调受教育程度对劳动者工资收入水平的影响,认为造成工资等级差别的原因完全在于受教育程度,与资本主义制度无关,使低收入阶层的人相信他们的低收入是公平的,这同样是不切实际的。3、人力资本理论从方法论上,力图用数理统计的方法建立自己的体系,证明自己的结论。这一方面有其可取之处,但同时也有其弱点。因为对于任何经济现象,既需要从数量上说明,也需要从质量上进行分析。人力资本理论把数量分析完全脱离开生产关系的制约,证明它的数据在一切社会条件下都是有效的,这样就用纯粹的计算公式来代替其他社会因素,抹杀了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这个基本观点,把人完全数量花了,把人与物完全混同起来了,同样是不可取的。舒尔茨的主要观点:1、人力资本的积累是社会经济增长的源泉。2、教育促进经济增长是通过提高人们处理不均衡状态的能力的具体方式实现的。3、人类时间是人力资本的组成部分。4、教育也是使个人收入的社会分配趋于平等的因素。第四章教育与经济的关系◆教育供求关系的调节:(一)教育供求的矛盾1、教育个人需求与社会需求之间的矛盾2、教育社会需求与供给之间的矛盾教育供求矛盾的原因与表现形式-----1)教育经费短缺导致教育需求与供给总量上失衡;2)教育供求变化的非均衡(二)教育供求的调节1、市场调节(教育价格)2、政府调节(教育规划、招生计划、财政)3、市场调节与政府调节相结合(三)市场经济体制下教育供求关系的变化1、市场经济条件教育供求关系呈现出许多新的特点:价值规律、行政和法律、国民经济发展水平、人口状况2、呈现新的矛盾及调节机制:市场、行政和法律我国教育供求关系中有两个主要矛盾:需求膨胀与资源短缺、结构性矛盾教育社会需求和教育个人需求之间的矛盾,主要是因为社会和个人在教育需求上点和追求的目的不同。调节方式:市场调节(教育价格)◆教育对经济增长的直接作用971、教育是劳动力生产、再生产的重要内容和主要手段;2、教育是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重要途径3、教育是科学生产、再生产,以及使科学转化为直接生产技术的重要途径;4、教育是提高经济管理水平的重要条件。◆影响教育需求的因素871、社会:社会人口、经济和科学技术发展水平、政府的政策导向2、个人:个人天赋能力、家庭的社会经济背景、学杂费的高低、个人教育未来收益第五章教育与科学技术的关系◆知识经济的概念:130知识经济,即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是指对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与使用,经济增长主要依靠知识的生产率,或者说人类正在步入一个人力资源的占有、配置、知识的生产、分配、使用(消费)为最重要特征的经济时代。◆教育对科学技术的作用127一、教育具有再生产科技的功能二、教育具有使科学转化为生产技术的中介作用三、教育是科技再生产的最有效形式(教育可以缩短科技再生产的必要劳动时间)第六章教育服务与教育服务贸易◆国际教育服务贸易的概念164指国际贸易之间进行的商品交换活动以服务的形式在教育领域的反映。◆市场经济条件下教育资源配置方法1561、教育资源配置应该采取由政府提供,不能采取市场经济机制进行的资源配置方式。2、主要通过市场机制配置教育资源,同时也应看到有一部分的非义务教育仍需政府提供资助,包括政府举办的教育,应通过财政拨款方式配置教育资源。第七章教育结构与经济结构什么是教育结构p128教育结构是指教育这个社会现象总系统中各子系统,各组成部分之间的排列、组合和结合方式,即教育纵向子系统的级与级之间的比例关系和相互衔接,教育横向子系统的类与类之间的比例关系和相互联系。用地区结构理论和观点解决实际问题p196(一)城市、沿海各经济发达地区和内地少数发达地区。(二)经济中等发展程度的地区(三)经济落后地区教育结构对改变劳动力结构有什么作用?P2011、教育结构直接影响着劳动力的水平结构(抓住二次分流,办好职业教育)2、教育结构还影响着劳动力的知识结构与智力结构(劳动力就业结构性矛盾的破解急需教育结构的调整)第八章什么是教育投资?教育投资亦称“教育投入”——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社会和个人,投入教育领域中的,用于培养不同熟练程度的后备劳动力和各种专门人才,以及提高人的劳动能力的人力和物力的货币表现。教育投资比例,来源,原则有哪些?比例指标体系:1、教育投资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2、教育投资占国民收入的比例3、教育投资占财政总支出的比例P220来源:1、国家财政拔款2、社会集资(税费、社会捐资、社会基金、个人捐资、教育债券等)3、学校自身投资4、学生家庭和个人投资(1989年高校开始收费;1999年扩招,提高收费标准,达到生均事业经费25%)P207原则:1、增长原则何为“三个增长”?2、超前增长原则3、减缓与稳定原则4、弹性系数原则(p237)教育事业费的分配与使用(一)教育事业经费按用途使用p2431、教育人员经费2、公用经费3、教育科学研究经费(二)教育事业经费按分分配方向使用P245第九章什么是教育机会成本什么是教育人员成本P258是指一定时期参与教育活动消耗的部分,主要包括教育人员工资、补助工资、奖金、福利费、助学金、奖学金以及其他人员经费开支。教育成本分担有什么规定?怎样计算个人机会成本?第十章什么是教育消费?教育消费是指人们对教育部门提供的各种服务的消耗。教育消费的分类,性质分类:1、子女教育消费2、成人在职知识更新与继续教育消费3、再就业培训教育消费。性质:1、教育消费是一种高层次的文化消费;2、教育消费是一种投资性消费;3、教育消费是一种对消费主体资格有基本要求的消费(既要求有支付能力又有消费能力);4、教育消费是一种贯穿消费者一生的消费;5、教育消费是一种个人消费和社会消费相结合的消费。当前教育消费的问题及对策P285问题:1、教育消费中的盲目性(从众、趋高、随意);2、费用支付形式的单一性(支付主体家庭、贷学金政策。家庭、学校、勤工俭学、贷款,自主性差、成本意识低);3、教育消费中的浪费现象(复读行为、教育结构性浪费);4、教育消费中存在高消费现象(学校住宿宾馆化)。对策:1、积极引导各级各类教育消费,使之成为有效的教育消费需求;2、引导教育消费更需要加大政府对教育的投入;3、非义务教育阶段逐步实现啦让教育消费者自己支付教育费用;4、树立教育服务观念,满足教育消费者的质量要求;5、选准重点,扩大教育消费。第十一章学校经营——指学校组织从自身行为特征实际出发,以提高学校办学资源的效率和效益为目的,所实施的一系列筹划、营谋和管理活动。P315教育产权——指拥有举办教育机构财产的权力,即人们围绕着教育财产所结成的权力关系。P305教育产权的特点:1、教育产权具有产业性和公益性2、教育产权具有强制性和排他性第十二章教育经济效率——指教育资源利用效率,即在一定社会条件下为取得同样的教育成果,教育资源消耗的程度。P329内外标准分评定法P354第十三章教育规模经济——指学校拥有恰好可以使资源获得充分和适当的运用,而又不衍生人际关系远离和行政僵化等弊端的适当学生规模。规模的类型(图表)存在的问题以及怎么处理?P381-384规模过小成长型规模过小稳定型规模过小萎缩型规模适度成长型规模适度稳定型规模适度萎缩型规模过大成长型规模过大稳定型规模过大萎缩型教育规模经济的形成条件:P373(一)资源利用的充分性(教育资源具有整体性和不可分性)(二)教育资源使用的适当性(特殊实验室)(三)教育规模扩大的有限性(不衍生不经济缺陷)***什么条件下是不规模经济。P372-378第十四章教育经济效益:——是指教育领域内的劳动耗费同教育所得到的经济报酬在数量上的对比.也即把社会向教育的投资和依赖这种投资所得到的国民收益,加以比较以后,以所得的国民收入去抵偿教育投资后还有余数,这个多余的数量就是教育投资经济效益.P392**2、教育对个人收入的贡献**第十五章劳动简化比计算方法P411一、计算步骤第一步:确定计算的基期和报告期;第二步:确定劳动简化比的尺度,计算出劳动简化比数值;第三步:计算基期和报告期平均简化比并列表统计详细数据;平均劳动简化比=劳动简化比X受各级各类教育劳动者人数占总劳动人数百分百)第四步:计算因教育因素增加的劳动量;劳动量=劳动力总数×平均劳动简化比-实际劳动力总数第五步:计算教育对国民收入或经济增长:贡献率=增加劳动量/全部劳动量X100%第十六章1、教师劳动报酬的确定有哪些原则?P455(一)贯彻按劳分配和绩效分配的原则(二)确定教师工资必须遵循市场经济规律2、如何防止教师流动如何建设好教师队伍。如何看待教师的流动,请结合实际谈谈如何加强教师队伍建设。P459教师资源是教育的重要资源,也是社会经济的重要资源。按照人力资本理论人的作用大于物质的原理,教师流动问题实质上就是教师资源的优化组合,是不断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过程。教师的流动有良性流动和非良性流动之分。良性流动有利于教师队伍建设,因此应该采取措施鼓励良性流动。非良性流动会造成教师的流失,使教师队伍萎缩状态,必须加以克服。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对策与建议:(1)建立和完善教师资格制度,建立教师资格准入制度,保证教师队伍数量要求;(2)建立和完善教师上岗选拔制度,确保教师队伍的质量;(3)建立和完善教师岗位聘任制度,积极引入竞争激励机制,实现教师的优化组合,发挥教师队伍的潜能;(4)建立和完善教师绩效工资制度,确实提高教师的生活待遇,真正实现待遇留人;(5)不断优化教师工作环境,确实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真正实现事业留人,防止教师流失。(3、教师劳动特点:P444(一)教师劳动的独立性和自主性(二)教师劳动的复杂性和创造性(三)教师劳动的迟效性和长效性

1 / 8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