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总论一.建筑的复杂性1.与相关学科的关系建筑设计是一门综合性的科学,它包括着复杂而多方面的现象,它不仅是物质功能的关系,还与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社会制度、文化、经济、科学技术发展程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并且包涵着哲学、美学、艺术、宗教等各方面的涵义,因此要学好这门科学,它需要我们有广阔的知识面和各方面的修养,这也是我们作为一个好的建筑师所必需具备的素质。2.建筑设计的系统性和秩序性(1)建筑是个复杂的体系,要想设计的好,首先要建立一个系统的概念,将设计对象分解为多个子系统;(2)然后进行相应的功能网络分析,确定建筑内系统之间的功能网络的结构关系;(3)再参照外系统的条件(城市和四邻关系)确定内外系统的结合点(主要出入口和公用设施连接点等);(3)再根据场地条件,大体上有一个粗略的区位划分和场地策划,而后再进行组合方式的选择和具体的建筑布置。3.建筑的内涵(1)人们对建筑提出功能和使用方面的要求;(2)人们对建筑提出的精神和审美方面的要求;(3)以必要的物质技术手段来达到前述的两方面要求。二、建筑设计的内容1.总体规划(选址)任何建筑的设计都要从城市规划、环境设计、城市设计的角度出发,考虑到它所在的位置、地位和作用,与总体规划的要求保持一致,才能取得与整个城市总体的协调。大到一个区域,小到一幢建筑都存在一个选址的问题,选址是否合理直接影响到其社会价值、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思考:苏州博物馆的选址,是否合理?博物馆新馆选址位于拙政园历史保护街区,毗邻世界文化遗产拙政园和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太平天国忠王府贝聿铭先生亲自主持设计的方案承袭了水乡古城粉墙黛瓦的基本风貌,遵循“中而新、苏而新”、“不高不大不突出”的设计原则。在整体布局上,新馆巧妙地借助水面,与紧邻的拙政园、忠王府融会贯通,成为其建筑风格的延伸和现代版的诠释。馆区内建筑以一层坡顶为主,局部辅以二层展厅,形成错落有致的特色,既与周围环境相融,又不乏创意与个性。2.建筑布局指建筑中大的部位和空间环境的关系的安排,主要涉及地段环境、平面布局、体型组合、建筑的扩建、空间层次的分配,还有建筑与四周相邻建筑的关系,地段环境条件的利用与改造,道路、绿化、水面之间的关系等等。(美国芝加哥千年公园设计)3.功能关系分析每幢建筑均有自己的功能要求,在设计之前要加以仔细的分析和精心的组织、分配。4.空间组织内处空间的处理,一方面满足使用功能的舒适和合理要求,另一方面满足人们精神功能的需求,创造一个舒适美好的空间环境,如运用空间的开放、封闭、内外渗透、静与动的结合等空间组织手法,创造一个“有质量”的空间。(中国美术馆)5.技术措施的考虑-2-材料建筑材料的发展直接影响建筑的平面布局和空间体系。如钢结构、木结构等。结构砖混、框架、悬索、薄壳、网架、膜结构、充气结构等结构形式,直接改变空间平面组合,刷新造型表现的效果。施工技术建筑的工业化程度、机械化程度、施工工厂化、系列化、标准化等均与设计有着密切的关系。考虑给排水、建筑电气、暖通等各种技术措施与方案的关系。6.造型表现*所谓“造型”是指利用建筑自身存在的某些规律,运用一定的物质、技术手段,满足建筑功能要求,结合反映建筑空间处理、环境布局而构成的完美的建筑形象。*建筑不是固定不变的东西,它与自然条件、地形条件、固有相邻建筑均有相互密切的关系,在造型设计中既要尊重原有的环境,又要有所创新。7.经济因素的比较*一个好的建筑设计,必须是以最少的手段达到最大的效果,具体来讲就是要考虑节约用地、节约能源,充分利用工业化条件,缩短施工周期、节约材料,注意可持续性发展等方面的内容。*我们国家很早就制定了《节能设计标准》,近几年又提出了绿色建筑、节能建筑的设计要求,制定了关于建筑节能的强制性标准,均是从经济角度去约束建筑设计。以上各点因不同类型的建筑而各有侧重:居住建筑、学校,总体布局较为重要;医院、旅馆,功能关系较为重要;影剧院、图书馆则强调内部空间的适宜感人;体育馆、火车站希望用先进的技术解决大空间的问题;博物馆、展览馆、美术馆,除了考虑功能外,更要强调其艺术表现和空间感受,增强其感染力;纪念建筑,要求加强思想意识的表达和给人震撼心理的感受。建筑设计内容:总体规划,建筑布局,功能关系分析,空间组织,技术措施,造型表现,经济因素。建筑设计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设计方法论的研究日益增加;2.建筑技术的革新带来设计方法和设计思想的转变;3.建筑结构的进步为建筑设计提供更多的可能性;4.古建筑保护的观念深入人心,为设计提出了更多要求,也提供了机遇和挑战;5.审美观念的转变使得设计风格更加多样化。三、建筑设计的发展建筑设计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设计方法论的研究日益增加;2.建筑技术的革新带来设计方法和设计思想的转变;3.建筑结构的发展为建筑设计提供更多的可能性;4.古建筑保护的观念深入人心,为设计提出了更多要求,也提供了机遇和挑战;5.审美观念的转变使得设计风格更加多样化。1.建筑设计方法论的研究-3-建筑设计方法论是应用现代科学技术的新方法和人文科学成果进行建筑设计方法、设计准则、设计程序研究的理论。它强调应用理性分析的思维以补充经验方法的不足,以提高建筑设计科学化的重要手段之一。现代建筑设计方法论起源于本世纪50年代末和60年代初,目的是想使建筑设计方法现代化以适应新的社会需要,力图克服传统方法的局限,而不仅仅是依靠个人主观认识。它的中心问题是研究设计应该如何进行与建筑师应如何思考和工作。《建筑模式语言》《住宅制造》(C·亚力山大)2.建筑技术的革新建筑中引进了新的科学技术如自动控制、遥感装置,引起了建筑设备技术的革命;新材料的研制,高强、轻质、合成材料、合金材料的利用,改变了设计手法及建筑造型。3.建筑结构的发展建筑结构的发展。一方面是新材料的发展,另一方面由于仿生学在建筑设计领域的启示,两方面的原因使得新的结构类型不断的出现,如各式杆件结构、薄壳结构、张拉结构、球型空间网架结构的运用。4.古建筑的保护菊儿胡同的改造设计,成为古城保护的典范之一。5.建筑设计流派、风格的多样化建筑风格的发展主要是由于建筑审美观发生了变化而引起建筑的革新(当然建筑审美观的变化是一方面是由于技术的发展,另一方面是受其它艺术形式的影响),从古希腊、罗马到现在多元化建筑,人们的建筑审美观念发生了两次巨大的转折,这就是:第一次从古典建筑的形式美学到现代建筑的技术美学;第二次从现代建筑的技术美学到后现代、解构等建筑流派的建筑审美观念的变异。5.1从古典建筑的形式美学到现代建筑的技术美学*纵观古典建筑的整个发展历史,都毫无例外地推崇和谐和多样统一的美学基本法则。可以说追求和谐完美的审美理想,讲求比例、尺度、均衡等形式美法则,始终是古典建筑美学的主要内容。*建筑功能的复杂化,单纯的古典建筑空间不能满足日益增多的建筑类型,由于引发了一场革命性的转变——新建筑运动。*铸铁、钢筋砼和钢等新材料逐步取代了传统的建筑材料,不仅改变结构方法,也极大的改变了建筑物的内外形式,于是出现了所谓的“技术美学”。*技术美学的主要特点在于它重视艺术构思过程的逻辑性,注意形式生成的依据和合理性,追求建造上的经济性以及建筑形式和风格的普遍适应性。(西格莱姆大厦)5.2从现代建筑的技术美学到当代建筑的审美变异进入60年代,西方发达国家开始由工业化社会向信息社会,也就是向后工业社会过渡,人们的审美观又发生了一次重大的转折。这一次的转折超出了演变和发展的范畴,而带有明显的逆反性质,它背离了和谐统一的传统美学法则,而推崇矛盾性、复杂性、含混性,直至追求残破、断裂、扭曲、解构等一系列为传统美学所不相容的审美范畴。a.历史主义的倾向既“传统”又“现代”,运用抽象约简、符号拼贴、移植和嫁接、多元重构等设计手法,达到一种复杂含混的效果(母亲住宅)b.乡土主义的倾向摒弃千篇一律的国际式风格,立足于本地区,关注地方材料、结合地方环境、气候特点,刻意追求具有地域特征与乡土文化特色的建筑风格。(赛珊罗纳镇中心)c.追求高技术的倾向-4-对技术美学的发扬和延续,运用新材料和新技术,将技术发扬到极致来塑造一种崭新的建筑形象。d.解构主义倾向反对整体性和统一性,崇尚分离,主张冲突、破碎,反对和谐统一。e.新现代主义坚定不移的走现代主义的道路,并力图改掉现代主义千篇一律的国际式面孔,寻求崭新的建筑形象。(罗马千禧教堂)空间的形态构成(一)空间的两大特性:限定与导向一.要素介绍1.点建筑中的一个点,表示空间的一个位置,在概念上没有长度、深度和方向。点的构图作用:积聚性,求心性,控制性,导向性,对空间的限制作用最弱2.线实存线:有位置、方向和一定的宽度,但以长度为主要特征;虚存线:指由视觉——心理意识到的线。线的构图作用:表明面和体的轮廓,使形象清晰;对面进行分割,改变其比例,构成新形;限定、划分有通透感的空间;虚存线对其它构成要素起空间组织的作用;对空间的限制作用较强。3.面实存面:其主要特征是有一定厚度和形状,分为规则几何形与不规则的任意形;虚存面:指由视觉——心理意识到的面。面的构图作用:限定体的界限;以遮挡、渗透、穿插关系分割空间;以自身的比例划分产生良好的美学效果;以自身表面色彩、质感处理,产生视觉上的不同重量感;对空间的限制作用最强,是主要空间限定因素。4.体实体(体量):有长、宽、高3个量度。性质上分为线状体、面状体、块状体;形状上分为有规则的几何体与不规则的自由体,各产生不同的视觉感受如方向感、重量感、虚实感等。虚体(空间):自身不可见,由实体围合而成,具有形状、大小及方向感。因其限定方式不同而产生封闭、半封闭、开敞、通透、流通等不同的空间感受。实体与虚体是反转、共生的关系体量与空间的反转、共生关系*图底关系:建筑形态要素在构成建筑物时,吸引视觉注意力的正要素“形”(图)与负要素的背景(底)同时被感知。它们同时产生,构成一个不可分的对立统一的建筑景观。*建筑体量与空间的共生:形态要素按一定关系构成建筑空间的同时,构成外部表现的实体,两者是正负互逆的反转共生关系。*内部空间与外部空间的共生:形态要素在构成内部空间的同时,不是决定周围的空间形式,就是被周围空间形式所决定。*建筑群体构成中的共生:设计中不仅应考虑建筑单体自身的形态,还应考虑其对周围空间的影响,在城市范围内考虑它是现有建筑的延续部分,作为其他建筑的背景、限定城市中的一个空间,还是城市某空间中的一个独立体等。建筑群体构成中的共生:(圣马可广场)二,线,面的空间限定1.线要素A.独立垂直线:无方向性,在一定范围内有控制空间的向心和视觉焦点的作用-5-轴线控制在空间序列中位于中轴线上的垂直线要素,成为构成吸引人前进的目标,或成为轴线的结束端,或成为空间距离的视觉焦点。B.虚面限定两根线要素之间由于视觉张力、相互吸引形成心理上的虚面,暗示一根空过该虚面的轴线,形成庄严的对称性,产生引导作用,成为序列的入口。C.角限定三根以上的线要素可限定出空间容积的角,建立起一个视觉空间框架。构成通透的空间,边界感很弱,但可调整空间的形状、尺度、量度感、比例。D.系列线要素多根线要素限定一个由虚面构成的通透空间。柱廊限定空间边缘,并使空间与周围有视觉和空间的连续性。柱列与墙面结合为壁柱或倚柱,可改变墙面比例及韵律。柱列与窗的结合,改变墙面比例及韵律。E.双向线列有助于表达大空间的尺度感,在大空间中划分出不同的空间地带。(纵横)F.水平线要素在高度上限定空间,并可改变空间划分。2.面要素(1).底面轮廓清晰、色彩与质感同背景有对比的平面可以从背景中限定出一个空间范围。抬高或降低底面可增强限定感。限定感之强弱、视觉的连续程度与底面的高度变化有关。(2).顶面与底面之间构成的空间形式由顶面自身的形状、尺寸及其与底面的距离决定。顶面的变化是空间视觉上和心理感受上的重要影响因素。(3)垂直面视觉上比水平面更活跃,是限定空间并给人以围合感的重要手段。它自身的造型形式以及面上的开口控制着建筑物室内外空间之间视觉上和空间上的连续性。它也是构成体量的重要元素。A.独立垂直面对其两个表面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