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金融体系结构第一节金融体系与金融功能第二节金融体系的两种结构第三节对存款货币银行的再论证第四节金融体系结构的演进趋势(11)1第一节金融体系与金融功能(11)2金融体系金融体系的五个构成要素:1)由货币制度所规范的货币流通。2)金融市场。3)金融机构:直接融资——金融市场、间接融资——金融中介。常见说法:金融体系由金融市场和金融中介结构组成。金融市场与金融中介机构是构成金融体系实体的两个互补的部分。4)金融工具。在金融市场、中介结构中运行。5)国家的管制框架。(11)3金融功能1.20世纪90年代初,国外学界提出了金融功能分析框架。2.金融功能观是从分析不同国度、不同时期的金融机构为什么大不相同入手,认为研究的主线是功能而不是机构:金融功能比金融机构更为稳定。3.金融功能的概括并非限于金融机构,更着眼于金融市场。(11)4金融功能4.金融的核心功能,归纳为六:⑴在时间和空间上转移资源;⑵提供分散、转移和管理风险的途径;⑶提供清算和结算的途径以完结商品、服务和各种资产的交易;⑷提供集中资本和股份分割的机制;⑸提供价格信息;⑹提供解决“激励”问题的方法。(11)5*金融功能框架是微观分析框架1.阐述金融功能的理论Finance(金融学)属微观金融理论。2.正是由于微观分析的立足点,所以创造货币,为经济提供流动性,就不包括在金融六功能之内。3.在学科建设中,如何处理微观金融分析和宏观金融分析,取决于不同的目标,不能比较优劣。(11)6第二节金融体系的两种结构(11)7中介与市场对比的不同结构1.金融功能由金融中介和金融市场的运作来实现。但在现实世界中,在不同的国家,在一个国家的不同历史时期,这两者在金融体系中的对比却有不同的格局。例如,目前美国的金融体系,资本市场非常发达,而在欧洲大陆很多国家,例如德国和法国,则是大银行在金融体系中占据主导地位。2.中国的金融体系,静态观察,银行占绝对优势;动态观察,资本市场发展迅速。(11)8对金融体系存在不同结构的论证1.考察银行与资本市场在资金融通中的对比,论证美、德分别代表的两种金融体系结构。(11)9对金融体系存在不同结构的论证2.两种论证形成了较大的反差。对此,学术界迄今没有普遍认可的解释。3.但一般认为,金融体系还是存在不同的结构:以德国为代表的银行主导型金融体系和以美国为代表的市场主导型的金融体系。(11)10从家庭部门金融资产结构的差异看结构(11)11从家庭部门金融资产结构的差异看结构据2000年的数字作图:(11)12从家庭部门金融资产结构的差异看结构从表、图看出:一是“现金、存款”项目在家庭金融资产构成中的比重,日、德明显高,而美、英明显低。二是“权益资本”项目,美国大大高出其他国家,日本则突出的低;此外,“保险、养老金”一项在家庭金融资产构成中的比重,美、英明显高于德、日。(11)13不同金融体系格局是怎么形成的剖析欧美的金融发展史,可以看出,人为的政策管制,对一国金融体系格局的形成有极大的影响。管制政策大多取决于对某次危机的反应;而体制一旦形成,就会出现路径依赖——体制变革的成本通常大于维持原有体制的成本。可以说具有一定的历史偶然性。(11)14优劣比较要求理论论证1.现代金融理论常常假设金融市场是最好的金融运作的形式;金融市场发达的体系,要比主要依靠银行的体系处于更高的发展阶段。但是,不仅历史上的绝大多数国家主要是依靠银行体系推进经济增长,而且直至今日,主要依靠银行体系的国家,他们的经济增长也还在取得不俗的表现。(11)15优劣比较要求理论论证2.如果做出了规范的逻辑论证,论证市场的确优于机构,那么收敛于美国模式的判断至少可以确认是一个理论假说。的确有这样的推导:当市场处于“完善”状态,即对资源配置充分有效时,金融中介就没有任何存在的价值。(11)16优劣比较要求理论论证但是要使这样的判断成立,必须假定市场上的所有交易者都有能力自己构造投资组合。显然,在实际生活中不可能出现这样的假设条件。而且,伴随着金融市场交易的扩大,实际生活显现的趋向,并不是个人直接参与市场交易的行为日益增多,而却是日益更多地借助于金融中介参与市场交易。(11)17优劣比较要求理论论证3.对于金融市场与金融中介机构发展前景,还有许多不同角度的分析比较:——从风险分担与管理方面的优劣比较;——从信息处理方面的优劣比较;——从监管方面的优劣比较;——从公司治理方面的优劣比较……但几乎都存有不同见解,头绪纷繁,极难做出定论。实际经济生活中,市场与中介是互相渗透式的发展。(11)18理论分析应持的出发点*(略)金融的基本任务就是实现储蓄向投资转化。储蓄向投资的转化过程,推动着货币范畴、金融范畴的发展。社会经济生活越发展,就会越来越要求提高金融市场效率、提高金融中介效率,就会越来越要求调整市场与中介对比格局以提高金融体系整体效率,以实现越来越复杂的储蓄向投资的转化。这应是解决金融体系格局这一课题的基本出发点。(11)19第三节对存款货币银行的再论证(11)20传统银行的“衰落”银行必将式微、衰落,甚至泯灭的议论主要在美国流行。从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的关系看,在长期实施分业经营的国家中,银行比例的下降是明显的。比如美国。对于其他发达国家并不如此,如德国。研究发现:银行与资本市场呈反向发展;银行与货币市场水乳交融。(11)21传统银行的“衰落”(11)22银行存在理由的再论证1.西方传统的理论认为,银行存在的根据是交易成本和信息的不对称。对于这两者通常归纳为市场的不完全性或市场摩擦的存在。如果结合实际生活解释其思路,大体是:银行具有规模经济的优势,从而能够节约交易成本;具有规模经济优势的银行,不仅可以节约信息收集成本,而且可以加工出来高质量的信息产品并据以加工出可供选择的决策判断;(11)23银行存在理由的再论证2.假如交易成本和信息的不对称也即市场的不完全性或市场的摩擦不复存在,银行中介也就没有存在的理由。在发达的工业化国家,交易成本和信息的不对称的确明显下降。但理应带来投资者直接参与市场比例的增大不仅没有出现,反而是个人直接持股比例减少,中介持股比例增加。于是有从风险和“参与成本”角度的剖析。(11)24银行存在理由的再论证3.风险是经济行为主体普遍面对的问题。于是银行家有了需要在风险管理方面为之服务的客户群。而银行具备在这方面提供明智而有效服务的能力,这就使风险交易和风险管理成为银行的中心职能。(11)25银行存在理由的再论证4.在“完全市场”的假设中,所有投资者能够无摩擦地参与市场。但在现实生活之中投资者想参与市场,必须付出参与成本。而且参与成本明显有上升趋势。这就使投资者难以直接参与市场。金融中介正是通过提供信息,代理投资,创造收益相对稳定的产品、提供固定收入等服务,证明了自己存在的价值。(11)26从货币角度看银行的存在(略)这是一个提供思考的题目,不必设定过高的目标。1.存款货币银行的传统特点是吸收存款、发放贷款的典型间接融资。这里要讨论:在现代经济中,它与货币的必然联系。2.货币,有两个不能单独存在的基本功能:⑴对价值的度量,⑵用以结清各种应收应付。(11)27从货币角度看银行的存在(略)3.现在的技术,任何金融工具,如股票、债券等等,用以作为结算的手段是没有困难的,但不与排他的货币单位结合在一起,就不可能被社会普遍地、无争议地、无条件地接受。4.脱离了支付功能的抽象“单位”也不存在。货币单位的值,是由经济过程本身所决定的,现在,最基本的决定因素是支付手段的需求与供给。(11)28从货币角度看银行的存在(略)5.结合度量价值单位与支付功能的货币,是以债权债务的形态存在,而这类债权债务必须是面额与市值不发生背离的债权债务。只有在这种形态下,货币金额就是确定的债权债务金额;反过来,债权债务的金额就是确定的货币金额。能够满足这样要求的货币载体,只有间接融资债权债务的凭证。其他金融工具都不能取得这样的资格。而具有间接融资功能的环节,就是银行。(11)29从货币角度看银行的存在(略)6.如果肯定货币是以债权债务为载体,那么货币的支付不过是债权债务的转移与对冲。在这种情况下,服务于货币支付系统的任一环节均不能不成为集中支付准备和相应的共计支付准备的融资中介。这就是说,从货币支付系统的角度来看,间接融资的功能,也即银行的功能,有其继续存在的根据。(11)30Diamond-Dybvig模型**Diamond-Dybvig模型,可简称DD模型。在这里提及这一模型,是提醒,对于银行存在的理由,有标准的规范模型可以用来论证。关于Diamond-Dybvig模型的精确设定、数理推导和全面内容,以及模型提出之后的发展,可以在专门的银行理论书籍中找到。如[美]哈维尔·弗雷克斯、让·夏尔·罗歇:《微观银行学》,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0。(11)31第四节金融体系结构的演进趋向1.近些年,金融市场的发展趋势极为强劲;而金融中介,主要是银行,却好像步履蹒跚。2.造成变化的主要原因在于:——信息技术的革命极大地提高了金融体系的效率,降低了融资的交易成本和信息成本。原来处于绝对优势的以银行为主的金融中介,越来越多地受到直接市场融资的竞争压力。(11)32金融体系格局的演进趋向——战后通货膨胀经常发生,利率风险加大;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国际货币制度进入浮动汇率制,汇率风险加剧。于是刺激了衍生金融工具市场的发展,从而扩大了资本市场的规模。——银行体系在金融市场的压迫下,积极创新;同时,政府的管制也趋于放松,但在更为迅猛的资本市场扩充面前依然显得柔弱。3.事实上,在传统的银行主导型国家中,如德、法、日,资本市场都显示了较为快速的发展。4.因而,各国金融体系是否会“趋同”,或者说,是否会向美国模式“收敛”?(11)33中介与市场的渗透发展西欧大陆全能型银行,一直从事有关资本市场的经营。但在典型的分业经营国度,银行的经营实际也占资本市场业务总量的相当份额。比如在美国,在利率和外汇衍生工具的市场上,银行已成为主要交易商。银行所以冒从事衍生品的交易风险,是由于传统业务收入明显下降。应该说,在市场经济中的经济行为主体,是不会株守传统的领域而不为自己开拓新的盈利途径的。(11)34服务于资本市场的中介机构向传统银行业务领域的扩张(11)35银行与市场的渗透发展——银行业务的证券化发展1.证券化对经济生活所覆盖的范围日益扩大,既是事实,也是必然的发展走向。2.在金融领域,银行业务,特别是资产业务的证券化有了迅速的发展。如抵押贷款中抵押品的证券化,消费信贷的证券化,应收账款的证券化,不良资产的证券化等。3.银行的运作与资本市场的运作就交叉在一起。通过资本市场,银行解决了保持流动性的矛盾;资本市场也相应地扩充了自己的领域。(11)36影子银行1、定义:影子银行是指游离于银行监管体系之外、可能引发系统性风险和监管套利等问题的信用中介体系(包括各类相关机构和业务活动)。2、影子银行业务范围:信贷市场、资本市场、金融衍生品和大宗商品交易、杠杆收购领域等。3、影子银行体系包括:投资银行、对冲基金、货币市场基金、债券、保险公司、结构性投资工具(SIV)等非银行金融机构。4、规范措施:改善信息披露制度,保证对风险积累的监测;识别、解决监管缺口,及时应对杠杆积累和流动性错配。(11)37把金融中介机构作为总体的研究1.考察银行与市场的关系,实际包括两个层次:⑴金融中介机构与市场的关系;⑵存款货币银行与其他金融中介的关系。由于银行必将式微、衰落,甚至泯灭的议论流行,也激起了对金融中介机构总体的研究。2.金融中介,过去往往是银行的同义语,今天,在国际组织和金融理论研究中,则多用以涵盖种种金融中介机构。这是因为,在存款货币银行与投资银行、与证券经纪、与交易商、与做市商等等之间,如果从金融功能着眼,存在着有基本意义的共同点:(11)38把金融中介机构作为总体的研究——所有金融中介都为金融产品的交易服务;可以是金融产品的单纯“中介”;也可以是销售者、购买者。——所有金融中介都是信息的生产者,提供有关金融交易所必要的信息服务。——所有金融中介都本着同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