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来源:弘毅教育园丁网数学第一站标下数学课堂教学即时性评价的探讨【摘要】:《课程标准》指出:“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需要关注他们的学习过程;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即时性评价作为一种重要且特殊的评价形式,在初中数学课堂上彰显出其特有的优势,课堂教学中的即时性评价,是指对学生的行为、言语、活动等给予判断性、指导性等的判断。【关键词】:数学课堂即时评价策略技巧传统教学评价评价是一种价值判断的过程。教学评价是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根据一定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原理,运用切实可行的教学评价方法和手段,对整体或局部的教学系统进行全面考查和教学判断。在传统的教学评价体系中,评价的目的仅仅是为了考查学生达到教学目标的程度,一张试卷解决一切问题。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以往的教学观念发生了重大变化,评价的观念也随之发生了变化,评价除了上述目的,还是为了对教学情况进行反馈和分析,及时改进教学方法,有效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一种手段,尤其是“即时评价”,重视了对学生在一节课中各个环节的评价。首先,重点关注学生是否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是否能与其他同学合作探讨相关的数学问题,是否独立思考并提出与他人不同的见解,等等;其次,选择恰当的语言,适时的时机,评价学生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以及对待数学学习的态度;再有,这种评价是把双刃剑,通过“即时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教师可以及时调整自我的教学行为,这本身也是教师的“学习过程”,在“即时评价”中,“教学相长”,在“即时评价”中,增加师生感情,在“即时评价”中,提升学生学习和掌握数学知识的兴趣和能力,进而在“即时评价”中,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新时期的课程改革要求从关注教师的“教”转到关注学生的“学”,这一视角的转变对我国现行的课堂教学、教师教学行为及其相关的教学管理等都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和全新的启示。课堂教学评价具有促进学生发展和教师专业成长的双重功能。在新的历史时期如何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进行科学的评价呢?这是每位教育工作者共同研究的课题。结合传统的教学评价谈谈我个人的几点建议:一、数学即时评价应倡导评价方法多元化。《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评价的方式应当多样化,可以将考试、课题活动、撰写论文、小组活动、自我评价及日常观察等多种方法结合起来,形成一种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评价是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教师、学校的共同发展。传统教学评价比较强调评价的甄别、选拔功能,热衷于排名次、比高低。这样只有少数的“优秀者”能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而大多数人成了失败者,这不是我们评价的最终目的。淡化分数与评比,重视发挥评价的激励,诊断和发展功能,彻底改变过去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做法,将目标定位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倡导运用多种评价方法,评价手段和评价工具综合评价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等方面的进步与变化,把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形成性评价与社会评价等结合起来运用。在具体评价方法上,新课程标准中有许多创新之处,比如学生成长记录袋,答辩、集体评议,研究性课题、让学生自己出考题等。这意味着,评价学生将不再只有一把尺子而是多把尺子,教育评价“一卷定高低”的局面“将被打破”。实践证明“”多一把尺子就多一批好学生。只有实现评价文档来源:弘毅教育园丁网数学第一站方式多元化,才能使每个学生都有机会成为优秀者,才能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数学即时评价的评价主体和方式要多样化。评价可以通过自我评价、学生互评、教师评价、家长评价等结合起来.通过学习过程中的一些情感体验,如是否喜欢数学,学习数学是否有信心等,可以知道学生的自我评价是很有必要的;而数学学习又是一个合作过程,在小组合作中,学生会表现出各种素质,因此对学生的评价也是至关重要的。每种评价方式都有自己的特点,评价时应结合评价内容与学生的学习特点加以选择。二、数学即时评价方法应科学化。传统的课堂教学评价以教师为中心,以教论教,教师拥有评价的“专利”。我个人认为课堂教学评价应该是师生双向活动,应遵循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的原则。因此,教师对学生评价时应注意:1.多把尺子评价学生。因学生的兴趣爱好、个性特征、先天素质等方面各不相同,如果我们离开学生个体的具体情况,用统一的标准去评价不同的学生,则会事倍功半。2.语言中肯,感情真挚。教师的评价一定要具有可信度。具体来说,教师对学生不能是一味地夸奖,要让学生既能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又要能看到自己的不足。最重要的是通过教师语言的陈述,引起学生情感的共鸣,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3.选择恰当时机,让学生参与评价的过程。从某种意义上讲,评价是一种反思的过程,同时也是一种自我完善的过程。学生通过参与评价,既能看到别人的优点,也能找到自己的不足,有利于同伴互助,进而达到自我完善的目的。三、数学即时评价应及时化。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的生成过程,经常会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情况。教师课堂评价的时机把握是十分重要的。如果教师善于及时捕捉这些信息,通过巧妙的评价来处理课堂上的意外,则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否则,不但会影响评价的结果,甚至会适得其反。在学生恰当的行为出现后,要尽快给予评价,把握评价时机的及时性该策略是指教师在课堂上应随时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在发现学生的每一点进步或存在缺点、问题时,尤其是在学生积极探索研究而有所创新时,都要及时地给予评价。斯金纳关于行为和结果之间关系的研究为我们提供了课堂即时性评价充分的理论依据,在他看来,跟随反应之后的刺激(强化物)是极为有效的刺激,对行为的及时强化是控制行为的最好方法,能使该行为牢固建立。对学生的反应做出的反馈越快,强化效果就越大。课堂即时性评价理论一个极为重要的原理就是,结果在行为之后立即出现远比延迟一段时间在出现更能影响行为,及时的反馈评价可以达到两个目的:第一,它提高了评价的激励价值,使行为与结果之间的联系明确化。与凝固的、静止的总结性评价相比,即时性评价可以让学生迅速的认识到自己的何种行为得到了相应的评价,直接刺激其真正面行为出现的频率。第二,它提高了评价的信息价值。评价本身即包含信息反馈的功能,如果学生的行为在很久后才得到评价,那么在这之前,其错误的行为仍然会延续,其正确的行为也没有得到应有的强化。因此,立即给予评价反馈比延迟很久才给予肯定更具有强化和指导作用。四、数学即时评价应学科化。数学评价应恰当评价学生对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理解和掌握。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评价应结合实际背景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更多的关注对知识本身意义的理解,以及在理解基础上的应用。对数与代数学习的评价,应主要考察学生对数、概念、法则与运算意义的理解和应用;对空间与图形学习的评价,应结合具体的情境,评价学生对图形基本性质的认识和空间观念的发展,考察学生对基本几何事实的理解、空间观念的发展以及合情推理的能力和初步演绎推理能力的获得;对证明部分的评价,应关注学生对证明意义的理解以及证明过程是否步步有据。利用开放性试题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进行多元化评价,对学生各层次、各侧面的表现给予关注:思维的过程与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表现;动手操作能文档来源:弘毅教育园丁网数学第一站力的表现;使用数学语言有条理地表达自己思考过程的能力表现;创造力、个性发展的表现;与人合作交流能力的表现;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表现。五、数学即时评价应“以人为本”因人而异。传统的教育评价是单一的,评价模式是单向直线式的,而学生作为被评价的对象,而被排斥于评价主体之外。学生、教师、家长都应是参与评价的三大主体。具体到日常教学的评价,每个学生的生理心理素质、个性特点、生活环境、兴趣愿望和能力特点等都存在着差异,他们在学习中有特定的优势和不足,其背后的原因也是各不相同的。因此,在教师对学生的即时评价中,教师对学生多方面的深入了解,不但更有利于教师知道学生的学习状况“怎么样”,更有利于教师明确“为什么”。此外,师生双方在评价中达成理解,有利于师生拥有共同的目标和努力方向,避免学生被动接受评价,有利于学生理解和遵从教师的指导,从而大大提高通过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的有效性。在现实教学中,还有许多其他可以借鉴使用的方法策略,教师可依据实际的课堂情况,随时调整即时评价策略:如可以结合作用集中性评价,弥补即时性评价的过于零散的缺点,从而提高整体的教学效果;还有对评价次数的把握上,应逐渐降低评价行为的频率,逐步培养学生的内在动机;再就是对于评价空间的扩展上,教师在课下也应把握机会给予学生们更多的关注与引导。新课程要实现“以人为本”,教学过程要体现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主旋律,我们不能忽视学生的自主评价,数学学习是一个合作的过程,小组内的同学最有发言权,学生的互评也是至关重要的。同时,家长和孩子之间有着特殊关系,家长的评价影响力也不可低估。发挥学生在评价中的主体作用,主张评价主体的多元化,互动性。让学生、同伴、家长等多主体都参与到评价中,使评价成为多主体共同参与和协商的活动。多主体评价能够从不同的角度为教师和家长提供有关学生学习,发展状况的信息,有助于学生更全面地认识自我。依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给予不同的评价,强调即时性评价行为的针对性不能简单的将同一刺激泛化实施到不同的对象上,这也凸显出行为主义的评价观,即评价行为应当具有针对性。有针对性的评价含有丰富的判断和导向信息,达到分层教学的效果,使每个学生都能从教师有针对性的评价中及时发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因此,教师在设计教学设计过程中的反馈环节时应注意到各个不同层次的学生所能达到的效果,有针对性地评判学生,从而使具备不同能力或特性的学生,都能在学习过程中获取到知识,体验到快乐。新课程标准要求评价过程动态化、评价实施日常化,对各种性质的评价,如形成性评价、诊断性评价、终结性评价、规范性评价、非规范性评价等均需要综合运用,但应着力关注的是非规范性评价,它融于课堂生活,伴随的教学行为是随机的,评价主体与对象是不断转变与发展的,教师与学生作为评价主体是对等的,或者说是平等的,师生共同建构,并以质性评价为主,倡导对评价情境的理解而不是控制,以人的自由与解放作为评价的根本目的。课堂教学中的非规范性评价具有互动性、精神性、共同性、情景性、教育性等特点,如精神性就是指师生精神对话,心灵相遇。这种肯定性评价使人备受鼓舞、精神振奋。而否定性评价则使人感到沮丧、产生自卑感、失去勇气和信心。在教学中对学的主体性的评价,可以从教和学两方面看,从教的方面看,第一要把教学过程看成是自身学习的过程,并从中体悟学习的规律,才能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第二要“善喻”,即善于运用启发诱导的原则,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这样,使学生感到和谐愉快,并去积极思考、努力探索。从学的方面说,第一,要重视课堂教学中的情绪状态,即是不是学得轻松、学得自然、注意力集中、求知欲强、课堂交流合作气氛浓厚。第二,要重视课堂中的思维状态、学习达成状态,即如何学以及学到了什么,学习过程与学习结果,提出与发现的问题,思考探究与学习智慧等。总之,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树立以学生全面发展、教学以学生为本的观念,才能在实践中探索出全面系统、切实可行的评价体系来。文档来源:弘毅教育园丁网数学第一站【参考文献】1、赵振威《中学数学教材教法》(修订二版)第一分册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陈中永《教育学》远方出版社3、王道俊王汉澜《教育学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