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机后的思考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金融危机后的思考学生:谌文静摘要:2008年,注定要载入史册的年份。世界经济大船驶入了一段风高浪急的危险海域————不可预测的暗流,继2008年9月房地美和房利美两大房贷机构因股价急跌而被美国政府接管后,美国金融市场再次被投下“重磅核弹”:2008年9月15日,由于深受次贷重创,拥有158年辉煌历史的国际投行大腕雷曼兄弟控股公司宣布申请破产保护,雷曼兄弟的破产,标志的金融危机在美国爆发。关键词:金融危机次级贷款宏观经济华尔街金融危机,也可以称为金融风暴,就是一个国家或几个国家和地区出现了全部或大面积金融指标,如:货币资产、证券、短期利率、房地产等的急剧、短暂和超周期的严重恶化、其特征是人们基于经济未来将更加悲观的预期,整个区域内货币币值出现复读较大的编制,经济总量与经济规模出现较大的损失,经济增长受到打击。金融危机的发生往往伴随着大量的企业倒闭,失业率直线上升,社会普遍处于经济萧条的状态。2008年由美国所引发的全球的金融危机距现在已有3年的时间,金融危机是如何形成的?金融危机后,世界的经济又是怎样的局势呢?一、金融危机的形成在2006年年初,美国的房屋销售开始出现下滑迹象,但当时美国的总体经济与世界经济还是呈现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尽管通胀的程度有所加强,然而作为美国经济支柱产业的零售销售仍然稳定增长,工业产出与居民收入增加,劳动力市场接近完全就业状态。好景不长,到了2006年第三季度,整个美国的房屋销售量严重下滑不良抵押贷款比率大幅上升,尤其信誉较低的次级贷款违约率飙升。这就为美国的次贷危机埋下伏笔2007年2月,美国最大的次级房贷公司减少房贷,并发布盈利预警。五个月后,美国著名的投资银行贝尔斯登声称旗下次级债对冲基金巨额亏损,同时标准普尔降低刺激抵押贷款债券评级,消息一出,次级债急剧贬值,损失很快蔓延到世界各地大银行,全球金融资本市场气氛骤然紧张起来,美国的次贷危机就这样爆发了。2008年初,美国最大两家住房抵押贷款公司——利美和地美的债权开始被大举抛售。这预示着美国整个房地产行业开始全面崩溃,美联储巨幅降息,主要原因是糟糕的经济状况,失业率高升,零售销售疲软,工厂产出下滑,有迹象显示,经济和房屋市场形成恶性循环。2008年9月,有着158年辉煌历史的雷曼兄弟申请破产,雷曼兄弟的彻底破产摧毁的投资者的信心,因为它不仅是全球首屈一指的投资银行,更是美国经济崛起和经济繁荣的象征。然而,也已成为了历史,这也标志着金融危机开始在美国爆发。二、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美国是典型的低储蓄高消费的国家,其经济发展对债务存在高度的依赖性,次级债危机必将导致其国内市场信用级别下降,而这会减少流向美国的国际资本,于是建立在国际资本流入基础上的美国国内需求将因此而下降。与美国相反,中国目前正处于高储蓄的状态之中,外部需求的增长成为国内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国内经济对外贸的依存度较高。美国对于中国而言,比中国对于美国而言更为重要。美国对中国的贸易总量高达中国出口贸易总量近百分之五十。当因美国经济增长乏力导致的国内需求下降发生后,其对中国商品需求的增速也将下降,这将对中国的出口贸易增长造成抑制作用,从而影响国内经济的发展。当大批以出口加工贸易为主体的中小企业处于生产萎缩、利润下降的状态时,为中小企业提供能源、矿产、钢材等上游产品的国有企业也难以避过产能过剩的困境,国有企业利润下降、上缴税收大幅度减少在最近几个月表现特别明显。而此前存货较多的国有企业将不可避免地陷入经营困难的地步。此外,从全球市场的角度看,在次级债的影响下,发达地区受到打击最大,在美国对中国商品需求下降的同时,欧洲以及日本对中国商品的需求也会相应下降,这对于中国的经济无疑是雪上加霜。美国的需求下降时,欧盟和日本的需求也跟随下降,欧盟与日本没有能成为美国份额下降的替代区域。因此,外向型经济主导下的中国经济产能过剩的问题将会越来越突出。其中,受次级债影响最严重的是欧洲。美国为解决本国低收入者住房问题而创造出的房地产次级债,最终最大的埋单者竟然是欧洲,可能是所有人都没有想象到的。在此次危机的冲击下,欧洲经济增长放缓,欧元对美元的汇率也走向贬值的道路。在人民币相对于美元升值的情况下,这就对中国的出口造成严重冲击。此外,尽管中国出口结构升级和出口市场的多元化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外部需求变化对出口的影响,但是较高的出口依存度将使中国经济在美国消费走软情况下难以独善其身。事实上,中国出口增速从未与美国消费增长脱节。2001年以来,中国外贸依存度逐年提高,对美国出口占中国GDP的比重不但没有降低,反而从2001年的4%左右上升至目前的7.7%,显示中国对美国的依赖依然较大。因此,如美国实体经济受损,消费下降,对中国出口会有相当程度的影响。据有关部门统计分析,美国私人消费下降1个百分点,将导致中国出口增速两年内累计下降5-6个百分点。欧美国家作为中国主要出口国,其经济下滑导致的消费下降,从而减少对中国商品的需求。由于需求的减少,从而导致中国对原材料的需求也相应下降。总的来说,美国次级债危机对中国经济影响很大,由此对国内的一些企业也产生了深远影响。由于所处的行业和环境不同,因此各企业所受的影响也是不同的。由于出口受到抑制,所以对外贸型企业影响较大。而对以内销为主满足内部需求的企业来说,影响不大。对外贸型企业的影响,不仅仅表现在企业产量的下降,更多的是随之而来的一些连锁反应。随着次级债危机的加重,对中国经济的冲击也越来越大。从珠三角地区看,企业普遍不大看好今年的美国市场。随着美国经济增速放缓,我国对美国出口增幅下滑趋势明显。而作为煤电油运上游产品提供者的国有企业,最近数年为了压制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实施了政策性亏损的价格策略,在当下和未来出口下降的趋势下,其产品价格恢复到国际市场水平的希望比较渺茫。而这部分企业的利润积累和国家补贴已经很难支撑他们继续实施政策性亏损。上游企业与中下游企业同时恶化,对宏观经济和国家财政税收的打击将是相当沉重的。由于美国次级债危机的出现,美元的走势疲软将是不可逆转的事实,中国的出口企业在美元贬值的趋势下,出口产品的利润将被侵蚀,出口企业将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有相当一部分利润率低、抗风险能力不强的出口主导企业有可能无法生存。从内销型企业方面来讲,由于其产品主要是为了满足内部需求,从而较少受到出口下降的影响。基于此,很多在国外市场受挫的外贸型企业也正在积极的开拓国内市场,进行艰难的转型。很多外贸型企业,由于多年来一直经营外贸生意,对国内市场很不了解,一方面经营思路完全不同,另一方面也缺乏这方面的专业人才和足够的资金。长期和外商打交道,习惯了按规则做事,基本不存在呆账等问题的外贸企业,在面对更为复杂和水深的国内市场确实是手足无措尽管开拓国内市场困难重重,但对于一些企业来说,却是一个难以回避的选择。对于由国外市场转国内市场的企业有三点非常重要。一是人才,指创建营销体系,构建营销队伍,因为市场是人做的,有人才能做好一切;二是产品,营销从产品做起,所以要开发出适合国内市场、拥有核心竞争力,能够与同行竞争的产品;三是品牌,品牌要有声誉,一为行业推广,二为消费者口碑。前者吸引渠道关注,刺激行业信心(启动前期更为重要),后者影响消费者购买行为以及奠定企业未来的发展。外贸型企业能否成功转型,以避免次级债危机带来的影响,从而求得一个重新发展的平台,这将是一个值得期待的问题。不过,总体来看,外贸不景气主要冲击民营企业,对国有企业的影响不大,即便有也是间接的。目前全球金融动荡的主线在发达国家。这场由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市场开始的金融动荡从美国开始,蔓延到欧洲、日本,造成了发达国家经济周期的下行和金融市场的不稳定。由于我国金融市场相对封闭,到目前为止,次级债危机对我国金融体系的影响仍然有限。次级债危机的爆发,某种程度上对国有金融机构是一种机会。当美国政府无力全额偿还债务时,可能会拿出一些美国金融机构的股权来抵债。这样,中国国有金融机构被动收购美国银行或投资银行的可能性变得很大。因此,购买国有商业银行的股票也许会在不久的将来获得意外的收获。而在当前更应该关注的是次级债危机带来的心理恐慌和负面预期。这种负面预期正在向金融产品体系和金融监管领域延展,并势必对全球金融体制和框架带来深远影响。尽管目前全球金融动荡对国内金融安全和稳定影响不大,但中国作为经济迅速增长、金融业快速发展的新兴市场经济体,在中国金融机构国际化拓展和金融产品创新的过程中,国内金融机构还不是很成熟,这就需要政府部门对其进行监管,科学防范类似风险。比如减少期货、期权对实体经济的冲击,降低对国内经济的伤害。三、金融危机的启示美国次贷危机发展至今对世界各国经济已经产生重要影响,带来很多经验和教训启示。(一)没有完全的市场经济,市场机制与政府调控密不可分。此次金融危机再次证明,市场和政府都是经济运行无法脱离的调节主体。次贷危机的爆发,是缺陷市场经济和不当调控共同造成的。美国是市场经济高度完善的国家,但市场机制本身却无法克服体制内的局限性、盲目性和滞后性,所以经济运行需要宏观调控。在政府行为中,宏观调控应包括监控、预测和调节,但由于信息获取不完全、调控者素质、道德等问题的存在,宏观调控也会出现政策时滞、决策失灵甚至扭曲误导市场行为的现象。次贷危机深刻反映出美国市场机制和宏观调控所存在的问题,因此,经济运行要受到双重主体的调节这一论断是毋庸置疑的。未来经济发展过程,就是市场机制和宏观调控机制不断完善的过程。(二)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应对经济危机需要全球协作随着经济社会全球化程度不断加深,关起国门发展经济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世界各国经济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相互牵制,特别是中国、美国、日本、欧洲国家和地区尤其明显。一国经济出现问题,会通过贸易、资本等渠道迅速传导到其他国家,引起大范围经济波动。加快宏观调控的国际合作已成为必然趋势。以次贷危机中各国货币政策、财政政策为例。当美国降息时,我国由于通胀压力而加息,从而导致外资流入,加剧了国内通胀压力,同时也使美国流动性降低,给美联储增强流动性的举措带来相反冲击。财政政策方面,各国经济学家达成共识,同时实施扩张性财政政策才能获得显着效果,如果政策不同步,那些先实施扩张的国家会出现出口减少,进口增加,经常账户恶化,政府扩张政策效果大打折扣,使一国政策难以为继。(三)单一货币政策框架绩效有限,货币政策必须与财政政策搭配使用,方可显现调控效果弗里德曼曾宣称,货币政策能够避免大萧条。而凯恩斯却认为,在经济萧条情况下,货币政策无济于事,只有财政政策施以大规模政府支出才能解决大规模失业。当前危机中货币政策的失败说明,单一货币政策框架在全球性系统性金融危机面前似乎有些束手无策,从而必须与其他宏观调控政策尤其是财政政策相结合,克鲁格曼称之为“萧条经济学”,也是凯恩斯原教旨主义经济学——让政府直接干预总需求,不再通过金融市场调节。因为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功能的差别,应将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进行搭配使用,使其相辅相成,发挥最大调控效果,实现调控目标。(四)应重视货币政策对资产价格的影响,并将资产价格作为货币政策制定的参考指标之一本次金融危机充分表明,利率等货币政策工具对资产价格存在重要影响,而资产价格的大幅波动必定会带来危机。为此,中央银行应重视货币政策对资产价格的影响。欧文·费雪在1911年指出,政策制定者应致力于稳定包括资产价格及生产、消费和服务价格在内的统一界定的价格指数。而托宾也主张以股票价格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这一观点得到了格林斯潘和林毅夫的认同。他们认为,股市、房市的波动不完全由基本面的变化所引起,经常包含较大泡沫成分,需要中央银行加以干预。而且这些泡沫的形成与破灭对实体经济有着重要影响。因此,中央银行对资产价格应给予更多关注,甚至可以把它作为货币政策调控目标的构成要素之一。然而以伯南克和歌特勒为首的经济学家认为基本面的变化与资产价格泡沫很难区分。引入资产价格会造成货币政策的多重目标问题,增加货币政策的制定难度,而且还可能导致经济增长和通货膨胀的波动加剧。除非资产价格影响到通货膨胀预期,否则货币政策就不要进行干预。总

1 / 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