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学实践中辩证处理多媒体与传统教学模式的关系马智刚1王维俊2冯平3葛敏4(解放军后勤工程学院,重庆,401311)摘要:作者用辨证的观点来处理多媒体技术与传统教学模式的关系,提出了“可持续改进的教学方法修正闭环系统”模式;介绍了如何应用教育心理学来指导多媒体课件制作和虚拟仿真软件开发,在实践中创造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切实解决提高教学质量与提高教学效率的矛盾等教学改革经验。关键词:多媒体辩证心理学电工教学1PPT授课带来的弊端和思考现代教育技术的普及为教学手段的改革提供了契机,但近年来,教学手段改革多采用powerpoint幻灯授课为主,轻松代替教员的记忆和板书,有单纯、片面、机械地使用PPT授课的“一阵风”现象,一些教员上课就是将充满文字的幻灯片打出,然后照本宣科,这种将多媒体课件制作成教科书的翻版、只是让学员从看书本转到看屏幕的做法让学员很难适应,教学效果明显还不如以板书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如果这阵风愈演愈烈,势必要影响教学质量的提高。所以,在教学中如何辩证处理多媒体技术与传统教学之间的关系,让多媒体技术有机融入传统教学模式中,使这种教学模式符合教学自身的规律,是我们必须研究的新课题。在近几年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对如何将多媒体技术与传统教学模式有机结合的课题做了一些研究。2以教育心理学为指导,把好课件制作关我们认为:任何教学手段和方法的使用,必须以“符合教育心理学,能激发学员学习兴趣促进学习动机;能促进知识的学习和难点的突破;有利于学习过程所涉及的主要心理活动”为宗旨,并以此来规范我们的教学行为。首先我们必须在课件的构思和创意上下功夫,切实从教学规律出发,注意以学员学习的心理角度去审视所制作的界面,使课件能优化教学过程,尽可能做到恰当地将教学内容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具体,化艰涩为通俗以利于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二是以教育心理学为指导,在激发学员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方面下功夫,在每一个界面的制作中都要着重考虑学员在“注意、知觉、记忆、概念的形成”四个方面的心理活动。我们在制作课件时,对图形所摆的位置,模块的个数,文字、线条、属性表的多少以及出现的先后顺序和该使用什么色彩、什么时候使用动画等方面都作了详细的研究,使得多媒体课件的界面设计很适合于课堂教学及课后复习;三是增强了课件的交互性和课堂的互动性。我们在课件中设计了可重复使用的自测题,让学员在课堂上做题,并能马上得到反馈的测试分数。这种交互式的方式提高了学员的参与意识和兴趣。此外,在教学中,我们随时收集学员对课件的反馈意见,根据教学对象的不同,随时进行课件的修改。近几年来,我们分别制作了7个多媒体课件,其中有三项获得重庆市优秀电教成果奖。相应的教学研究论文分别被多教学家杂志刊用。3用辩证的观点指导教学实践3.1以整体的、联系的观点认识多媒体技术与传统教学模式的关系通过理论研究,我们明确了:以书本为中心、以动态板书和教员的讲解相结合的传统教学模式,是千百年来教育工作者经过长期的实践和研究所总结出来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模式,它有利于教员与学员的情感交流和学员的个性发展,利于教员对课堂情况的把握及因人施教。但手段单调,辅助工具单—,容易让学员失去兴趣,对一些难以用语言文字、静态图表现的知识无法实现直观形象的表现;教员劳动强度大,单位时间内传授的信息量少,课堂效率低;教学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以计算机为主要工具的多媒体教学作为现代教育技术之一,它能创造新颖优美的学习情景,利于激发学习兴趣;直观、生动,具有很强的表现力,便于强调重点、突破难点;基于计算机仿真技术的“虚拟现实教学模式”能创造学习情景,媒体信息量大,可重复性强,可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但缺点是:缺少情感交流无法实施个性化教学;无法实现真正具有教学意义的交互反馈;信息量大,节奏过快,无法笔记;知识不连贯,缺乏整体性。以上两种教学模式都各有利弊。后者与前者的关系是一个继承和发展的辨证关系,而不是相对孤立或互相排斥的关系,两者在运用过程中应互相补充、兼容并进、择优而从,方能相得益彰,最终融于一个体系之中。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辩证地吸收了传统教学的精华,以克服多媒体教学的负面效应,做到媒体组合的最优化,使它们优势互补努力做到既发挥教员的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员的主体作用,最终通过“多媒体技术与传统教学模式有机结合”这种新的教学模式来优化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激发学员创造性思维。在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下提高了教学效率。根据辩证唯物主义发展的观点,我们对实验班的教学提出了“可持续改进的教学闭环系统”新模式(如图所示)实施教学,使得教学质量逐年提高,收到了显著效果。3.2采用“可持续改进的教学方法修正闭环系统”(见图)根据辩证唯物主义发展的观点,我们对实验班采用了“可持续改进的教学方法修正闭环系统”新模式实施教学,使得教学质量逐年提高,收到了显著效果。该系统首先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教员多年的教学经验,确定采用什么教学方法和手段,然后在教育心理学的指导下自制课件并选用相应的仿真软件,在辨证理论指导下实施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然后对实验班进行教学效果的跟踪调查,确定学员的学习能力和教员的授课水平是否提高,若提高就扩大实验班级个数和实验课程门数,若有问题就对原来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进行修改、调整。循环往复,持续改进,以求达到最佳。这种教学模式是一种动态的能及时修改教学方法的循环系统,能同时促进学员的学习创新能力和教员授课水平的提高。该模式被教学实践证明是行之有效的。4创新教学手段和方法4.1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所选择的教学方法和手段4.1.1采用纯板书方式进行逻辑关系比较因为板书是随着教学进程逐步形成的,能放映知识之间的联系与区别,体现知识的系统性,若用多媒体授课,每一屏之间的联系中断,缺乏前后比较,逻辑关系不明显。所以对于电路分析中逻辑关系比较强,数学推导比较多的内容,例如“拉普拉斯变换”我们就采用采用纯黑板书写的方式,效果较好,学员比较欢迎。4.1.2采用纯多媒体的方式化抽象为直观对于内部结构非常细微的电器、仪表,可以通过媒体课件充分放大其内部的细微部分,并利用动画对各部分分解、组合,同时模拟演示这些电器、仪表带电运行过程。对电动机旋转磁场的产生和晶体管内部载流子的运动等不可见的概念和知识,采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模拟和形象描述,这种教学效果最理想不过的,也是传统教学模式远远不能达到的。4.1.3采用“虚实”结合的方式创造教学情景在讲低压电器结构时,为了弥补多媒体的失真,我们还将解剖了的实物展示给学员;对“电度表的正确与错误接线”、“电动机是怎样转起来的”我们则采用“多媒体动画与实物、教具演示相结合”的方式,并鼓励学员上讲台参与,这种情景教学利于知识的长期记忆。4.1.4采用“多媒体+虚拟仿真平台+黑板”三结合的方式相得益彰对《电工学》的大部分内容,我们则采取“多媒体课件+虚拟仿真平台+黑板”的三方面有机结合的方式。[适时采用EWB(电子工作平台)、爱迪生3.2(实物图与电路图相结合的仿真实验室)两个仿真虚拟平台,可将一些验证性的实验在课堂上适时做出]。例如讲解收音机调台的工作原理时,我们进行了R、L、C串联谐振的仿真,利用了声音、虚拟示波器、灯泡的亮度使学员从多重感官体会谐振时信号最强,偏离谐振频率时信号衰减的感觉,既拓宽了学员的视野也使得重难点的讲解有所突破,教学效果很好。制作修改课件开发虚拟软件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实施教学效果跟踪监控学生学习能力提高否?扩大实验班和课程教育心理学指导辨证思想指导教师授课水平提高否?根据教学内容和经验修改、调整NNYY发现新问题确定教学方法和手段4.2采取有效措施弥补多媒体授课的缺陷采用多媒体授课信息量大,确实提高了教学效率,但每一个界面所包含的内容一闪而过,学员反映不好记笔记。为了弥补这一缺陷,我们在授课前就将教员的电子教案以讲义的形式打印给每个学员,一是要求他们课前预习,二是将每堂课的PPT课件拷贝给学员,便于他课后即时补充笔记(据统计2/3的本科学员都有计算机),保证在课堂上能全神贯注地听教员讲解,及时跟上教员的思路。另外,根据教学规律,无论采取什么教学手段,都不可能使学员在课堂上就全部消化所有的教学内容,需要课后复习、做作业,由于学员手中有课件,就可以自己安排时间复习当天的授课内容,增强教学的互动性。4.3拓宽课堂为学员提供自我发挥的平台我们的教学不光是向学员提供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由于学时有限,就需要拓宽课堂为学员提供自我发挥的平台。为此,我们教会了学员如何使用“EWB”和“爱迪生3.2”等仿真软件,并拷贝给他们。由于些平台上有各种电源、信号源、电器元件和各种测试仪表及示波器,不仅可以在课堂上作一些验证性实验,学员可设计出各种电路来实现教员提出的技术指标,在这两个平台上仿真,即时修改所设计的电路,并在此基础上优选出最佳方案。为了培养学员的“再学习”能力和获取信息的能力,我们教会了学员在互联网和电子图书馆查询相关资料的方法,并在课后布置了相应的作业。例如:在讲完“电度表”后,我们布置了:①利用各种媒体网络查阅新型IC卡智能电度表的相关资料;②收集实际生活中的窃电方式并思考相对应的防止措施;③收集各种防窃电产品并利用所学的知识分析其原理;在学习了“安全用电”后,我们要求学员查阅相关安全网站,收集各种触电事故并分析其原因,收集各种漏电保护器产品并分析其原理等等。这种做法培养了他们的创新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今后的科研设计打下了良好基础。参加全国大学员电子设计竞赛的学员正是采用这个方法,获得了骄人的战绩。这些生动的教学方法的采取,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使学员加深了印象、学到了知识;既增大了授课信息量,又培养了学员能力、提高了教学质量参考文献[1]马智刚,冯平,叶洪炳.电工仪表多媒体辅助教学系统的研制与应用.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0,(6).[2]马智刚,冯平,王维俊.教育心理学在多媒体课件设计制作中的应用.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8,(2).[2]傅代荣.多媒体课件设计的原理与方法.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