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题人:郑丽娜审核:教研组编制日期:2015/11/5教师寄语:仔细审题,细节决定成败1一、选择题1.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相关的方法与结果正确的是()A.若32P标记组的上清液有放射性,则可能原因是搅拌不充分B.未标记的噬菌体在含32P标记的细菌体内复制三次,其子代噬菌体中含32P的个体占3/4C.用含35S的培养基直接培养噬菌体,用以标记35SD.分别用含35S和含32P的培养基培养细菌,再用此细菌培养出带相应标记的噬菌体2.下列关于DNA分子和染色体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DNA在复制过程中可能会发生差错,这种差错不一定会传给下一代B.有丝分裂间期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不随DNA复制而增加C.在减数分裂的四分体时期,非同源染色体间部分发生互换属于基因重组D.处于减数分裂第二次分裂的细胞中,染色体与DNA的数目比分别为1∶2或1∶13.同源染色体上的DNA分子之间最可能相同的是()A.碱基对的排列顺序B.磷酸二酯键的数目C.脱氧核苷酸的种类D.A+T/G+C的比值4.某双链DNA分子含有400个碱基,其中一条链上A:T:G:C=1:2:3:4。则有关该DNA分子的叙述,错误的是()A.该DNA分子的一个碱基改变,不一定会引起子代性状的改变B.该DNA分子连续复制两次,需要游离的腺嘌呤脱氧核苷酸120个C.该DNA分子中4种含氮碱基A:T:G:C=3:3:7:7D.该DNA分子中的碱基排列方式共有4200种5.关于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的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一个含n个碱基的DNA分子,转录的mRNA分子的碱基数是n/2个B.细菌的一个基因转录时两条DNA链可同时作为模板,提高转录效率C.DNA聚合酶和RNA聚合酶的结合位点分别在DNA和RNA上D.在细胞周期中,mRNA的种类和含量均不断发生变化6.图示细胞内某些重要物质的合成过程,该过程发生在()A.真核细胞内,一个mRNA分子上结合多个核糖体同时合成多条肽链B.原核细胞内,转录促使mRNA在核糖体上移动以便合成肽链C.原核细胞内,转录还未结束便启动遗传信息的翻译D.真核细胞内,转录的同时核糖体进入细胞核启动遗传信息的翻译7.研究发现,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携带的RNA在宿主细胞内不能直接作为合成蛋白质的模板。依据中心法则(下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合成子代病毒蛋白质外壳的完整过程至少要经过④②③环节B.侵染细胞时,病毒中的蛋白质不会进入宿主细胞C.通过④形成的DNA可以整合到宿主细胞的染色体DNA上D.科学家可以研发特异性抑制逆转录酶的药物来治疗艾滋病8.(2013全国卷)关于同一个体中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叙述,正确的是()A.两者前期染色体数目相同,染色体行为和DNA分子数目不同B.两者中期染色体数目不同,染色体行为和DNA分子数目相同C.两者后期染色体行为和数目不同,DNA分子数目相同D.两者后期染色体行为和数目相同,DNA分子数目不同9.下列叙述中属于人体细胞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共同特点的是A.正常情况下同一细胞形成的子细胞的基因型一定相同B.分裂产生的子细胞均含有控制该生物生长发育的全部遗传信息C.分裂过程中始终存在同源染色体D.分裂过程中均可发生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10.在生命科学发展过程中,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是①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②摩尔根的果蝇杂交实验③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④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⑤DNA的X光衍射实验A.①②B.②③C.③④D.④⑤11.下列各项中属于基因重组的是()A.基因型为Dd的个体自交后代发生性状分离B.雌雄配子随机结合产生不同类型的子代个体C.YyRr自交后代出现不同于亲本的新类型D.杂合高茎与矮茎豌豆测交的后代有高茎和矮茎12.番茄是二倍体植物,右图为一种三体,其基因型是AABBb,6号染色体的同源染色体有三条,出题人:郑丽娜审核:教研组编制日期:2015/11/5教师寄语:仔细审题,细节决定成败2三体在减数分裂联会时,3条同源染色体中的任意2条联会配对,另1条同源染色体随机地移向细胞的任何一极,而其他如5号染色体则正常配对、分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三体的形成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B三体形成的原因一定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形成配子时同源染色体未分开移向细胞一极导致C该番茄细胞进行一次有丝分裂产生的两个子细胞基因型分别为AABB和AABbD该番燕产生的花粉的基因型及比例是ABB:ABb:AB:Ab=1:2:2:113.某二倍体植物染色体上的基因B2是由其等位基因B1突变而来的,如不考虑染色体变异,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该突变可能是碱基对替换或碱基对插入造成的B.基因B1和B2编码的蛋白质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C.基因B1和B2指导蛋白质合成时使用同一套遗传密码D.基因B1和B2可同时存在于同一个体细胞中或同一个配子中14.某男子表现型正常,但其一条14号和一条21号染色体相互连接形成一条异常染色体,如图甲。减数分裂时异常染色体的联会如图乙,配对的三条染色体中,任意配对的两条染色体分离时,另一条染色体随机移向细胞任一极。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图甲所示的变异属于基因重组B.观察异常染色体应选择处于分裂间期的细胞C.如不考虑其他染色体,理论上该男子产生的精子类型有8种D.该男子与正常女子婚配能生育染色体组成正常的后代15.油菜物种甲(2n=20)与乙(2n=16)通过人工授粉杂交,获得的幼胚经离体培养形成幼苗丙,用秋水仙素处理丙的顶芽形成幼苗丁,待丁开花后自交获得后代戊若干。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秋水仙素通过促进着丝点分裂,使染色体数目加倍B.幼苗丁细胞分裂后期,可观察到36或72条染色体C.丙到丁发生的染色体变化,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D.形成戊的过程未经过地理隔离,因而戊不是新物种16.现有高杆不抗病(Bbcc)和矮杆抗病(bbCc)两作物品种,为了达到长期培育高杆抗病(BbCc)杂交种的目的。下列有关快速育种方案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每年让高杆不抗病(Bbcc)和矮杆抗病(bbCc)杂交就可以达到目的B.利用诱变育种技术可以达到快速育种的目的C.制备纯合的亲本对长期培育杂交种是必要的D.只要使用单倍体育种技术就能实现快速育种的目的17.如图是高产糖化酶菌株的育种过程,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通过图中筛选过程获得的高产菌株未必能作为生产菌株B.X射线处理既可以引起基因突变也可能导致染色体变异C.图中筛选高产菌株的过程是定向选择过程D.每轮诱变相关基因的突变率都会明显提高18.除草剂敏感型的大豆经辐射获得抗性突变体,且敏感基因与抗性基因是1对等位基因.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突变体若为1条染色体的片段缺失所致,则该抗性基因一定为隐性基因B.突变体若为1对同源染色体相同位置的片段缺失所致,则再经诱变可恢复为敏感型C.突变体若为基因突变所致,则再经诱变不可能恢复为敏感型D.抗性基因若为敏感基因中的单个碱基对替换所致,则该抗性基因一定不能编码肽链19.如图显示了染色体及其部分基因,对①和②过程最恰当的表述分别是()A.交换、缺失B.倒位、缺失C.倒位、易位D.交换、易位20.下列关于染色体变异的叙述,正确的是()A.染色体增加某一片段可提高基因表达水平,是有利变异出题人:郑丽娜审核:教研组编制日期:2015/11/5教师寄语:仔细审题,细节决定成败3B.染色体缺失有利于隐性基因表达,可提高个体的生存能力C.染色体易位不改变基因数量,对个体性状不会产生影响D.通过诱导多倍体的方法可克服远缘杂交不育,培育出作物新类型21.下列关于可遗传变异的叙述正确的是()A.A基因可突变为a1或a2基因,但a1或a2基因不可回复突变为A基因B.有性生殖的生物,非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间可以发生基因重组C.Ti质粒的T-DNA片段整合到土壤农杆菌的DNA上,属于染色体变异D.多倍体育种时利用秋水仙素处理幼苗或萌发的种子,属于染色体变异22.关于物种的形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生物进化的实质是新物种的形成B.地理隔离使种群基因库产生差别,必然导致生殖隔离C.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是形成新物种的前提D.自然选择直接作用于不同的基因型,进而导致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23.图所示为某二倍体生物的正常细胞及几种突变细胞的一对常染色体和性染色体。以下分析不正确的是A.图中正常雄性个体产生的雄配子类型有四种B.突变体Ⅰ的形成可能是由于基因发生了突变C.突变体Ⅱ所发生的变异能够通过显微镜直接观察到D.突变体Ⅲ中基因A和a的分离符合基因的分离定律24.在某只鸟的一窝灰壳蛋中发现一枚绿壳蛋,有人说这是另一种鸟的蛋.若要探究这种说法是否成立,下列做法中,不可能提供有效信息的是()A.观察该鸟是否将该绿壳蛋啄毁或抛掉B.待该绿壳蛋孵出小鸟后观察其形态特征C.将该绿壳蛋与已有的鸟蛋标本进行比对D.以绿壳蛋蛋清与该鸟血浆蛋白为材料做亲子鉴定25.M基因编码含63个氨基酸的肽链。该基因发生插入突变,使mRNA增加了一个三碱基序列AAG,表达的肽链含64个氨基酸。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M基因突变后,参与基因复制的嘌呤核苷酸比例增加B.在M基因转录时,核糖核苷酸之间通过碱基配对连接C.突变前后编码的两条肽链,最多有2个氨基酸不同D.在突变基因的表达过程中,最多需要64种tRNA参与26.甲病和乙病均为单基因遗传病,某家族遗传家属系图如图,其中Ⅱ4不携带甲病的致病基因.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甲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乙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B.Ⅱ1与Ⅲ5的基因型相同的概率为1/4C.Ⅱ3与Ⅱ4的后代中理论上共有9种基因型和4种表现型D.若Ⅲ7的性染色体组成为XXY,则产生异常生殖细胞的最可能是其母亲27.玉米的高杆(H)对矮杆(h)为显性。现有若干H基因频率不同的玉米群体,在群体足够大且没有其他因素干扰时,每个群体内随机交配一代后获得F1。各F1中基因型频率与H基因频率(p)的关系如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0﹤p﹤1时,亲代群体都可能只含有纯合体B.只有p=b时,亲代群体才可能只含有杂合体C.p=a时,显性纯合体在F1中所占的比例为1/9D.p=c时,F1自交一代,子代中纯合体比例为5/928.现有两个非常大的某昆虫种群,个体间随机交配,没有迁入和迁出,无突变,自然选择对A和a基因控制的形状没有作用.种群1的A基因频率为80%,a基因频率为20%;种群2的A基因频率为60%,a基因频率为40%.假设这两个种群大小相等,地理隔离不再存在,两个种群完全合并为一个可随机交配的种群,则下一代中Aa的基因型频率是()A.75%B.50%C.42%D.21%29.下列不能体现生物正在进化的是()A.在黑褐色环境背景下,黑色桦尺蠖被保留,浅色桦尺蠖被淘汰B.杂交育种通过不断地自交、筛选和淘汰使得纯合矮秆抗病小麦比例越来越高C.杂合高茎豌豆通过连续自交导致后代纯合子频率越来越高D.青霉菌通过辐射诱变产生了青霉素产量很高的菌株30.下列关于有关生物变异与进化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基因突变既可由环境因素诱发,又可自发产生B.由遗传物质改变而引起的疾病不都是先天性疾病C.自交会导致种群基因频率发生改变出题人:郑丽娜审核:教研组编制日期:2015/11/5教师寄语:仔细审题,细节决定成败4D.染色体变异是可以用显微镜观察到的比较明显的染色体变化二、填空题1.假设某果蝇种群中雌雄个体数目相等,且对于A和a这对等位基因来说只有Aa一种基因型。回答下列问题:(1)若不考虑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则该果蝇种群中A基因频率:a基因频率为。理论上该果蝇种群随机交配产生的第一代中AA、Aa和aa的数量比为,A基因频率为。(2)若该果蝇种群随机交配的实验结果是第一代中只有Aa和aa两种基因型,且比例为2:1,则对该结果最合理的解释是。根据这一解释,第一代再随机交配,第二代中Aa和aa基因型个体数量的比例应为。2.果蝇的黑身、灰身由一对等位基因(B、b)控制.(1)实验一:黑身雌蝇甲与灰身雄蝇乙杂交,F1全为灰身,F1随机交配,F2雌雄果蝇表型比均为灰身:黑身=3:1.①果蝇体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