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咨询培训 > 初中历史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结题报告
《七年级历史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研究》结题报告执笔:赵娟我们于2013年6月申请了郑州市教育科研课题《七年级历史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研究》,同年由市教科所审批并立项。根据课题研究方案,该课题将于2014年5月进行结题。通过一年来的研究和实践,课题研究的预期目标和要求已基本达到,现就一年来的课题研究情况汇报如下:一、问题提出的背景1.基于课改发展的反思现在教师的公开课大多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然而平时不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训练,现场临时合作,小组成员合作往往无法进行有效的互动交流。出现了有些小组的合作学习则成了学优生表现自己才能的舞台,而相对的学困生则往往“默默无闻”,无形中失去了思考、发言、表现的机会;有些小组合作学习的问题、内容过于简单,缺乏讨论、研究、交流的价值,学生在合作时无所事事,浪费课堂时间等现象。要改变这种情况就必须在常态课堂就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意识与技能,教师也要在常态课堂中积极探索小组合作学习的指导策略。2.新课标的理念2011年新版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的过程与方法一栏中提出:“初步掌握解释历史问题的方法,……学会与教师、同学共同对历史问题进行探究与讨论,能够积极汲取他人的正确见解,善于与他人合作,交流学习心得和经验。”正是顺应时代的要求,小组合作学习被广大教师乐于采用的一种全新而有效的学习方式。3.合作学习是学生发展的需要在民主、开放的教育环境中,学生所展现的能力是令人吃惊的。我们要在较短的课堂时间内给予学生较为充裕的活动时间,包括动手操作与相互交流、相互启发、探索创新的时间,小组合作学习就能很好的解决这一矛盾,民主、和谐、开放的课堂氛围,学生就不会把教师单纯地看成严厉的监督者,也不会把评分当成一种棍棒。学生能在和谐的气氛中,共同探索、相互学习、逐步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不仅学生的学习兴趣被调动,而且他们的学习能力也被提高。因此我们以课题研究为契机,探索一种科学有效的小组合作模式,全面提高教师指导水平和学生的学习能力,进一步推动我校教育教学改革。基于以上原因,我们提出了《七年级历史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研究》的课题。二、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一)研究目的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旨在顺应道德课堂的理念,意在改变传统课堂教学模式。1.对于教师:通过课题研究,促进教师把先进的理念转变为教学行为,有效地整合教学资源,做好学生的引导者、合作者、服务者、开发者。2.对于学生:增强学生主动参与度,使学生爱学、乐学、善学,培养学生学会倾听、学会思考、学会合作的良好的学习习惯。3.通过课题研究,从学生的合作意识、合作形式、合作效度、合作评价以及教师在合作中的作用这五个方面,探索并构建高效的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二)研究意义1.积极的合作意识、广泛的合作关系、良好的合作能力、和谐的人际交往常常是现代社会中人们在工作上取得成功的关键性因素。在基础教育改革浪潮中,实施以小组合作学习为主的历史课堂教学,探索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其实践意义是很明显的。2.七年级学生刚进入初中,学习还是一张“白纸”,在此时,通过教师正确的引导,培养学生认真读书、认真倾听、乐于思考、敢于提问,善于合作等良好的学习习惯,为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和有效性打下良好的基础。3.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与实施,不仅能使学生获得学习上的成功,体味到自我实现的喜悦;而且能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尊重意识、理解意识、宽容意识、团队意识、开放意识以及友善意识;善于合作还能让学生享受许多生活乐趣,良好的合作与交往关系会创造出一种令人愉悦的氛围,这种氛围会增强我们的幸福感,这正是我们道德课堂的理念。三、本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1.符合“以学生发展为主”的教育理念新课程标准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强调促进每一个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培养良好品德,满足每个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2.符合七年级学生心理特点孔子曾说过:“独学而无友则孤陋寡闻”,说明了彼此切磋技艺、交换心得,有助于个别学习。现代心理学研究也表明,学生间的互教互学、彼此交流知识的过程,也是互爱互助、相互沟通情感的过程,它能促进学生认知的发展以及非认知品质,特别如责任心、人际交往能力的提高。七年级学生刚进入到一个新的学校,认识一些新的同学,学生有爱的需要、归属的需要、与别人分享的需要、合作的需要等等。小组合作学习则有利于满足学生的这些需要,促进学生情感发展,从而产生学习的内驱力,使学生自觉地从事学习活动。3.符合学生发展的需要高效课堂要求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给予学生较为充裕的活动时间,包括动手操作与相互交流、相互启发、探索创新的时间,而小组合作学习能很好的解决这一矛盾,在这种情况下,学生不必畏惧教师的权威,也不需担心个人学习的失败,学生在和谐的气氛中,共同探索、相互学习、逐步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同时小组成员形成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对那些动机、毅力、责任心相对较弱的学生也会产生积极的群体压力,从而产生学习的动力,提高学习的效果。因此我们要以课题研究为契机,探索一种科学的学习指导模式,全面提高我们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效率,进一步推动我校教育教学改革。四、本课题研究内容和思路(一)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1.通过专题的教研、教学活动和理论学习,帮助教师更新教学观念,提高业务水平,向研究型教师转变。2.环境因素、心理因素对“小组合作学习”效果的影响。包括合作精神的培养,合作学习内容的选择,合作学习时机的选择等。3.如何编写“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的导学案。4.通过课题的教研、教学活动的实践,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教给学生合作技能、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通过合作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增强群体意识,学生团结合作能力。5.构建“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课堂教学新的评价模式,特别是探究性评价,互助、协作性评价。6.教师对促进有效“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包括教师在组织“小组合作学习”中的引导作用,教师的评价对进一步促进“小组合作学习”的影响等。(二)本课题研究的思路1.搜集、查阅与本课题发展相关的文献资料。2.设计问卷,调查学生课堂不提问的原因,从而制定课题研究的方案3.通过以上步骤后,开展编写“学生提出问题”的教学设计、课堂教学的实施、课堂教学的评价工作。4.课题组成员及时交流、总结,查找不足,改进方案,再实施,再改进。期间做好经验的积累、总结工作。5.根据以上步骤的实施,做好结题工作,寻求有实际操作意义的、有效的学生提出问题的教学模式。五、本课题研究的方法:1.实践调查法任何理论都离不开实践的指导,因此本课题的研究需要深入学生,进行广泛的调查,获取第一手资料,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依据。2.观察分析法观察学生上课参与合作情况;观察教师组织教学的情况。在分析各种案例的基础上,抓住实质,抓住典型,由表及里,由此及彼,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找出规律,逐步完善。3.行动研究法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对小组每次月考成绩的变化进行分析和对比。每次考试后让成绩突出的组总结合作经验,为课题研究提供借鉴,在实践中不断完善教育教学。4.文献研究法在操作过程中我们借助网络、期刊搜集、整理了不少与本课题有关的教育教学理论以及其他专家在这方面已取得研究成果。这些资料为课题研究提供了理论支撑,有效地推进了课题研究的开展,提高了研究的效率。5.经验总结法“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收集、学习近一年来有关的理论与实践文章,学习、借鉴他人的经验,从他人的经验中得到启发,形成思路、方案或采取行动。六、课题研究原则1.教学贴近学生生活的原则加强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结合在一起,使新知识、新概念的形成建立在学生现实生活的基础上,吸引学生兴趣,达到学以致用。2.可接受原则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习基础选择相应的分组方法和指导方法,使学生易于接受。3.围绕人的发展原则尊重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关注学生情感和道德养成,在教学培养学生的合作习惯和合作技能,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巨大的潜能。4.创造性原则如果教师只给学生那种表面的、显而易见的刺激,以引起学生的兴趣,那就不能培养学生对历史课的真正热爱。教师努力使学生自己去发现兴趣的源泉,让他们再这个发现过程中体验自己的劳动和成就,这件事本身就是兴趣的重要源泉之一。七、课题研究过程回顾(研究步骤见附录一)(一)构建科学合理的学习小组(2013年6月——9月)我们筛选出相关经典文献形成了学习指导材料,组织课题组成员进行集中学习研讨,奠定理论基础,明确了研究方向。小组合作学习应是一种相互信任、相互沟通、相互配合的学习状态,所以科学的分组是个关键。分组主要遵守“优势互补、双向选择、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所以在课题一开始我们先进行科学的分组,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1.课代表的竞选选举课代表是老师和学生之间沟通的桥梁。课代表不仅是收发作业的工作,还能为教师的教育教学和学生有效学习做很多事情,所以我们特别注意课代表的选举。本学期的第一节课就是竞选课代表。首先是自我推荐。我们不是以成绩选举课代表的,只要愿意为大家和老师服务都可以来参加竞选。学生上台发表一下竞选演说,然后由全班的学生民主选举。这样做可以让那些愿意为大家服务的人有机会参与进来,而不能只用成绩好的学生。其次是同学选举。我们要求全班学生选出一男一女两名课代表,这样民主选举出来的课代表是大家信任的、乐意服从其安排的,以后的工作就好开展。并且一男一女两名课代表在今后的分组、安排活动等工作中能分工协作,更有利于任务的完成。2.两名课代表进行分组工作课代表选出后,接下来的一周就由课代表帮助老师进行学生分组工作。历史学科的老师基本上都是一人带多班,不如课代表熟悉班级人员的交往情况,况且课代表容易和同伴沟通,所以分组工作我们就交由他们去做。教师只是提醒两名课代表要遵循男女搭配、优势互补的原则分组,剩下的工作由课代表完成就行,教师最好不要过多的干涉学生的分组情况。课代表分的小组不一定完善,有的学生肯定会有意见,教师只要适当的微调一下,尽量让每个学生满意。此外所分的小组也不能固定不变,最好在最初的一个学期里一个月进行一次总结、表彰、调整,等学生都调整适应好后,在以后的学期里小组最好就要固定下来,这样有利于学生之间默契的配合。此次研究中,我们还特别注意了小组人数的探究,“记住,随着小组规模的增大,‘资源池’也会增大。换言之,有更多的头脑来思考这项工作,也有更多双手来做这项工作。然而,可以肯定的是,组越大,越难制订行动计划、分配发言机会、分享材料、达成一致意见。”教育专家推荐2-6人的合作小组,我们每组分配5人,这样方便组内分工。3.组内分工工作每个小组自己选出一名小组长,同样教师不要干涉,由小组民主选出。如果有的小组有争议没能选出小组长,教师要及时介入,协调小组长人选。各组在组长的组织下做好本组成员的分工工作,如分为:汇报员,记录员,监督员,资料员(按周轮换)。汇报员是本组的代言人,他的职责是将本组合作学习的情况向全班或老师进行汇报。记录员是本组的档案员,他的职责是将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的重要内容记录下来,包括合作学习的结论、组织讨论过程中的疑难问题、小组成员中某人遇到的学习困难及解决过程等。资料员负责收集、整理、保存本组资料。监督员是本组的稽查,他的职责是监督组内其他岗位的执行情况。组长则要做好总指挥的工作,组织好本组的活动。如在试卷讲评课中,我们让组长组织组员自己评讲试卷,大家一道说说各自的解题思路,这样能拓展学生答题的角度,提高学生的答题能力。这样组内各成员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既避免了资优生的侃侃而谈,又避免了学困生的默默无闻。4.小组文化建设小组成员在组长的组织下,制定本组的组名、口号、组歌、设计组旗,有条件的最好刻一枚印章,统一组服等。这样在进行小组活动时,学生能通过喊口号给本组加油;在记录学习内容及教师登记获胜小组时用本组印章盖上,轻松方便。5.教师做好学生的编号工作编号一定要老师亲自完成,编号是有技巧的,为每个组里的成员编号对教师的反馈评价环节能起到很大的帮助。以5人小组为例,我们是这样编号的
本文标题:初中历史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结题报告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65805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