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防溺水安全教育教案刘志东[教程内容]:学习游泳安全知识,学习溺水安全的根本知识,培育相关防范力。[教程目标]:1、提高安全看法,情愿自觉去学习防溺水安全的相关知识,在学习中加强与同窗的协作交流看法。2、初步明白防溺水安全的相关内容,知晓每一个徒弟都要提高安全看法。3、本人能改动生活中不恪守防溺水安全的不良习性,提高对生活中违犯安全准绳的行为的区分才干。[教程重点]:议决对溺水事情的明白提高徒弟的游泳的安全看法,充沛明白溺水时各种逃生自救的方法。[教程难点]:积极避险、自救方法[教程方法]:提出疑问、启示思想、共同探求、讲授与探讨结合、重在了解。教程流程:一、说话引入课题如今正是天气逐渐转热时节,暑期行将来临,中小徒弟溺水伤亡的事故也清楚多起来。据教育部等单位对北京、上海等10个省市的调查显示,如今全国每年有1.6万名中徒弟非正常死亡,平均每天约有40多名徒弟死于溺水、交通或食物中毒等事故,其中溺水和交通仍居不测死亡的前两位。二、明白令人心痛的溺水事情2004年6月23日下午15时,陕西省紫阳县5名徒弟私自下河游泳溺水死亡。2005年9月10日,陕西省丹凤县商镇中学徒弟叶吉利在体育集训中去丹江河游泳溺水死亡。2007年6月26日下午2时,商州区牧护关镇两名徒弟下河游泳溺水死亡。教员:听了这个实例,我想在座的每一位同窗心里都不会轻轻松松。你能不能慨叹,能不能惋惜,一个生命就这样在全球上转瞬消失?此刻,你在想什么?请同窗们谈谈你的见地。探讨:你从中领会到什么?徒弟探讨师:生命安全高于天,父母给你的生命只要一次,所以每个体都要珍惜生命、留意安全。即日咱们要学习的主题是防溺水教育。1、板书课题:防溺水教育游泳要严厉恪守“四不”:未经家长、教员赞同不去;没有会游泳的成年人陪同不去;深水的地点不去;江溪池塘不去。2、溺水原由首要有以下几种:不会游泳;游泳工夫过长,疲劳过度;在水中突发病尤其是心脏病;盲目游入深水漩涡。3、溺水的急救(1)发觉溺水者如何将其救上岸。教员实行细致解说:方法一:可将救生圈、竹竿、木板等物抛给溺水者,再将其拖至岸边;方法二:若没有救护器材,可以入水直接救护。接近溺水者时要转动他的髋部,使其背向本人(为什么?)然后拖运。拖运时通常采用侧泳或仰泳拖运法。未成年人发觉有人溺水,不能冒然下水营救,应立刻大声呼救,或运用救生器材呼救,未成年人维护法也规则:“未成年不能参与抢险等风险性活动。”徒弟按照教员的解说方法,全班徒弟每2人分红一个小组,实行模拟演示,1人扮演溺水者,1人扮演救护者。每个小组轮番实行,其他同窗细心观察,开头做出总结,指出优点和缺陷。(2)如何展开岸上急救第一步:当溺水者被救上岸后,应立刻将其口腔翻开,整理口腔中的分泌物及其他异物。假设溺水者牙关紧闭,要从其后面用两手的拇指由后向前顶住他的下颌关节,并用力向前推进。同时,两手的食指与中指向下扳颌骨,即可搬开他的牙关。第二步:控水。救护者一腿跪地,另一腿屈膝,将溺水者的腹部放到屈膝的大腿上,一手扶住他的头部,使他的嘴向下,另一手压他的背部,这样即可将其腹内水排出。第三步:假设溺水者昏倒,呼吸微弱或中止,要立刻实行人工呼吸,通常采用口对口吹气的方法成效较好。若心跳中止还应立刻配合胸部按压,实行心脏复苏。第四步:留意要在急救的同时,要快速打急救电话,或拦车送医院。徒弟按照教员的解说方法,全班徒弟每2人分红一个小组,实行模拟演示,1人扮演溺水者,1人扮演救护者。每个小组轮番实行,其他同窗细心观察,开头做出总结,指出优点和缺陷。四、课堂总结1、同窗们小结:议决这次活动,你懂得了什么?2、教员小结:生命只要一次,幸福愉快掌握在你的手里,期盼同窗们议决这堂安全教育课,学会珍惜生命,养成自觉恪守防溺水安全准绳的好习性。五、课后作业遇到有人溺水如何办?如何展开溺水救护?七年级历史下册教学计划刘志东新课标教材七年级历史下册在全面贯彻基础知识,能力培养和思想教育三项教育目标的前提下,突出了三点:一是减轻学生负担,降低难度;二是增加启发性和生动性;三是培养创新实践能力。本学年继续讲授中国古代历史,主要以课为单位,叙述我国隋朝至明朝以及清朝初年的历史。实施素质教育主渠道在课堂,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在教师。因此我计划做到以下几点:1、注重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2、教师适当补充一些练习作为课堂训练,从而改进评估教学;3、组织学习某一历史人物进行正确客观的评价,培养学生从正反两方面来看问题的能力4、教导学生理解记忆知识点。切忌死记硬背;5、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经历、感受和体验。教材贯穿一些材料阅读,“想一想”等虽然不是教材的正文,却是教材正文的扩展,实际上是给了学生一定的思考空间,让学生更自主的学习,有助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形容视野,发展学生的智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又实施了爱国主义教育,人文精神教育,因些,教学时要充分利用教材,同时让学生分组讨论,人人参与观察、猜想、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教学活动。同时,在课堂教学中倡导师生平等,民主的人际关系,应尊重学生的差异,崇尚个性和主体性,鼓励探索真理,在教师启发、诱导下,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这给教师提出更高要求,学生在拥有发挥个人才智的机会和空间的同时,压力感又会促进学生去主动涉猎知识,独立思考问题和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所以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创设一个良好的氛围,注意师生双方交往、互动、分享彼此的思考,见解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观念与理念,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第11课明朝的对外经济文化交流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掌握郑和第一次下西洋出发地点、时间,最远到达的地区;分清西洋与南洋的概念。2、过程与方法:掌握郑和第一次下西洋出发地点、时间,最远到达的地区;分清西洋与南洋的概念。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了解郑和下西洋时期我国造船业和航海业在世界的领先地位,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教学难点郑和下西洋的意义课时安排1课时复习导入:一、提问:⑴、明清的八股取士的时间?内容?特点?影响?⑵、文字狱出现的时间?目的?定义?有何危害?二:导入新课三、新授课(一)、郑和下西洋(板书)1、目的(板书)2、郑和第一次下西洋(板书)⑴、时间:1405年(板书)⑵、出发点:刘家港(板书)⑶、路线(板书)⑷、最远到达(板书)3、历史意义(板书)提问:1、郑和下西洋的起止时间?当时的皇帝是谁?目的?2、第一次下西洋的时间?出发点?路线?最远到达哪里?3、郑和下西洋的历史意义?(二)、华侨对南洋的开发(板书)1、情况(板书)⑴、唐朝时,有人到南洋谋生(板书)⑵、郑和下西洋后,更多人到南洋谋生(板书)2、华侨对南洋的开发(板书)⑴、人物:农民、手工业者、商人(板书)⑵、贡献(板书)提问:1、西洋包括现在哪些地方?南洋包括现在哪些地方?2、从什么时候起有人到南洋谋生?主要有那些人?有何贡献?四、小结:五、作业:做同步练习册第11课明朝的对外经济文化交流点击新目标1、记住郑和下西洋的目的、首次出发的时间、地点和最远到达的地区2、讲述郑和下西洋的概况3、认识郑和下西洋的历史意义链接旧知识回顾所学,完成填空:唐朝对外交流活跃:陆路西经西域可达_______、_______,东从辽东半岛、山东半岛和东南沿海各州到达_________和___________;海路从_____________出发,可达______________各国及_____________等地。各国使臣、商人、留学生、僧侣云集长安。课前小热身阅读课文、勾划重点,完成知识建构[来源:学§科§网Z§X§X§K]课堂进行时【情景创设】四川人爱玩麻将,你知道麻将的由来吗?据说麻将的发明与郑和下西洋有关。明朝,郑和下西洋时,船上没有什么娱乐用的设备,船上的将士只能以投掷骰子赌博作为消遣。但是在长久的航海中,将士们厌倦了,经常有将士想家,甚至有试图谋反的,郑和就杀了他们。但这不是长久之计。为了稳定军心,郑和发明了一种娱乐工具:以纸牌,牙牌,牌九等为基础,先用100多块小木片为牌子,以舰队编制,分别刻了1-9“条”,然后以船上装淡水桶的数量,分别刻了1-9“桶”(筒)。接着根据风向,刻了“东西南北”四个风向;紧接着以吸引人的金钱刻了1-9“万”;随后以“大中华耀兵异域”的口号,刻了红色的“中”;又根据一年四季刻了四个花牌;最后有一块牌不知道刻什么好,就不刻任何东西,这个就是“白板”。第一次玩的时候是郑和、副帅、大将军、郑和的夫人(太监也可以娶妻)四个人一起玩;最后确定了游戏规则后,全船开始都玩此游戏。船上有一个姓麻的将军,他玩这个游戏得心应手,于是郑和给这个游戏命名“麻大将军牌”。后人的“麻将牌”由此而来。[来源:Z&xx&k.Com][新课解读][来源:学_科_网]一、郑和下西洋1、阅读课文、完成填空:(1)明朝前期______________(朱棣)在______________期间派遣先后七次下西洋明朝时把今太平洋加里曼丹岛(文莱)以西的东南亚地区及印度洋沿岸称为郑和船队一共到过______________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东海岸(2)早在________时,我国就有人到______________谋生我国大批的农民、手工业者和商人带去了先进的_____、_____和_____,为南洋的开发作出重要贡献2、找一找:在图中找出刘家港、加里曼丹岛、古里、红海岸、非洲东海岸3、画一画:画出郑和下西洋的路线图4:说一说:观看教材68页的郑和下西洋纪念邮票,说出四张邮票分别展示了哪些内容?5:议一议:(可出示近代欧洲最早远航资料对比中理解)为什么说郑和下西洋是一次伟大的壮举?我们如何评价郑和下西洋?【课堂小结】朗读知识建构课堂大练兵完成练习册选择题[来源:Zxxk.Com]课后谈收获我记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懂得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理解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