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程考研,为学员服务,为学生引路!第1页共3页人大经济学院:“低碳经济是地球的退烧药”1月13日,国内首部全面介绍中国发展低碳经济行动的书籍《低碳经济———中国用行动告诉哥本哈根》在北京召开发布会。书的作者,就是亲历哥本哈根气候会议的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学院(苏州研究院)副院长杨志教授。杨原本是一位专心研究《资本论》的政治经济学家,哥本哈根会议前后,很多人对她的身份表示好奇,怎么突然“低碳”了呢?对此,杨志直率地回应,这样的好奇实际上是对《资本论》片面的理解,博大精深的《资本论》正是她把气候和资本对接的源动力。气候变化引出的低碳问题,由此也进入了她的视野。杨认为,地球现在发烧了,而低碳经济为生病的地球开出了一剂退烧药。2008年,杨志被评选为“2007年度中国十大经济女性”,被赞誉为“中国循环经济理论研究领域第一人”。2009年9月6日,中国人民大学气候变化与低碳经济研究所成立,杨志任负责人。12月10日,杨志作为联合国大学特邀专家代表出席在丹麦哥本哈根举行的世界气候大会。本周日,杨志教授将赴广东科学中心出席“小谷围科学讲坛”,讲述哥本哈根会议上的大国博弈以及中国的得与失。“马克思强调的是人与自然的协调,人要是破坏了和自然的和谐,就是自己折腾自己了。”南方都市报(以下简称“南都”):你最早的研究方向是《资本论》,但这次去哥本哈根参加联合国会议,你的身份是气候变化与低碳经济专家,这个转变似乎有点大?杨:很多人都很好奇,其实这种好奇是对《资本论》和政治经济学的片面了解,一提《资本论》就是剩余价值、工人受苦、资本家剥削,实际上这是对《资本论》不符合实际的理解。马克思强调的是人与自然的协调,简单地说,人要是破坏了和自然的和谐,就是自己折腾自己了。对《资本论》的研究,就像理解《红楼梦》一样,就像《戏说乾隆》一样,不同的视角有不同的理解。上世纪90年代,网络社会崛起,让我在理解《资本论》上有了新的视角,资本增值需要不停地创新,但是地球的资源就这么多,用光了怎么办?研究《资本论》,就要研究现实的生产方式,所以我开始用政治经济学的视角关注能源问题。“我们现在臭美得不行,城市到了晚上到处点灯,你到美国、欧洲看看,人家没那么显摆。”南都:尽管你的研究有逻辑可寻,但从哥本哈根回来之后还是有人很关心,你怎么突然“低碳”了呢?杨:我念本科的时候学的是石油经济,石油是能源的一种,其实我们对石油时代的概念曲解了。全世界的能源变化经历了一个从柴木到煤炭再到石油的过程,全世界进入石油时代是1964年,世界能源组织宣布一次性能源中石油比例占39.6%,超过煤炭的39%。在美国,研究石油的不仅仅是经济学家,还有人类学家、哲学家、考古学家,他们得出的结论能量等于物质,谁获得能量谁就能生长,谁占有能源谁就占有世界。美国人口占世界的5%,却占有全球25%的石油资源。这个观点他们称之为“给能源注入文化”。就这件事情对我本身有非常大的震动。我们国家现在石油在一次性能源中的比例只有17%-21%,煤炭占70%,因而我们还属于发展中国家。美国已经进入后石油时代了,朝着新能源的方向走了,我们和人家比差两个时代。我们现在臭美得不行,大中小城市到了晚上到处点灯,比琼楼玉宇还亮,美其名曰亮起凯程考研,为学员服务,为学生引路!第2页共3页来工程,严重的暴发户心态,你到美国、欧洲看看,人家没那么显摆。所以我们的能源文化太差了。只有从科学的历史观出发,才有科学的发展观,否则不可能实现可持续。气候问题绝对是一个政治经济学的问题,不是技术经济学,大国问题能没有政治吗?政治经济学绝不是政治家经济。“我在楼兰古城、交河古城遗址看到,为什么人类的文明在此终结,就是因为没有水了。”南都:你在新疆支教两年的经历,对你现在研究气候变化和低碳经济有什么影响吗?杨志:在新疆对环境和低碳太有感触了。比如,两年内我每次坐飞机看到新疆的1号冰川———博格达峰,能明显看到冰川在减少,心都揪着疼,这是最直接的气候变化。在新疆有水的地方就是绿洲,没水的地方就是沙漠,我在楼兰古城、交河古城遗址看到,为什么人类的文明在此终结,就是因为没有水了。新疆人都把水叫做生命之源,可是塔里木河现在已经完蛋了,如果冰川再没了,那里就完了。但我们的绿洲都简单地学习城市生活方式,抽水马桶,酒店里每天洗床单,那叫造孽啊!在新疆,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每天都给我一个实证的警示。总是考问我的心灵,我总是在想,生产方式不改,观念不改,真的不行!同时,我也看到了新能源大有可为。新疆塔西南的一个油田,就是沙漠中的一个塞外江南,那里的水都是循环利用,野鸭子能下蛋、能孵出小鸭子,我就知道这里的水是生态的。新疆的太阳能、风能资源太丰富了。南都:对于全球变暖的话题,科学界一直还有争议,最近欧洲还有学者称,经研究表明,地球将进入微型冰河世纪,你怎么看?杨:昨天也有人问我,杨老师,全球气候变暖,怎么现在天越来越冷?我跟他说,你发烧的时候是不是会感觉到发冷?气候变化问题要用科学的发展观来看。这么大个事,有争议不奇怪。我的判断是,全球二氧化碳大量排放引起温室效应,使得地球发烧了。而低碳经济为生病的地球开出了一剂退烧药。“低碳并不等于贫困,低碳的生活方式要求我们对浪费的生活方式有所制约。”南都:低碳经济和低碳生活在中国还是一个新鲜的事,有观点称低碳经济并不完全是政府的事情,那么老百姓的低碳生活应该是什么样子?杨:我1999年开始开车,我自从研究循环经济,我的车基本上歇菜了,我一般出门坐地铁。我的学生在我的影响下,课外活动更多的是拔河、打球、踢毽子等,尽量不去卡拉OK。其实低碳并不等于贫困,低碳经济就在我们身边,低碳的生活方式要求我们对浪费的生活方式有所制约。南都:国外的低碳生活是什么样的?我们和人家差距有多大?杨:哥本哈根会议后,我有十几天在欧洲考察,我进入了德国的一个家庭,亲身体验了一下什么叫低碳生活。中国与之相比,就像一个刚进城的农村小姑娘。这个家庭1500平方米,600平方米的住房,100平方米的花房,在他花园里还有一个桑拿屋,一个游泳池。主人跟我们讲,家里20%的能源来自于传统能源,烧已经释放二氧化碳的糟木头,一个棺材大小的箱子,木头都装进去,烧半个月,烧完了之后,里头的木头成什么样呢?一小撮灰。我一下就理解了,循环经济理论中什么叫吃干榨净。另外80%的是太阳能和风能。这样一套设备总投资6万欧元,可以使用30年,每年节约50%的电费,10年收回成本。统筹:本报记者陈实周煦钊采写:本报记者赵威小谷围科学讲坛预告(第九期)时间:1月17日(星期日)10:30-12:00主题:世界气候大会,中国在哥本哈根失去了什么?凯程考研,为学员服务,为学生引路!第3页共3页主讲嘉宾:杨教授内容简介:本次哥本哈根气候会议达成的《哥本哈根协议》没有包括发达国家中长期明确而有力的减排目标、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具体而有效的资金援助与技术转让的制度安排。哥本哈根会议不尽如人意,在会议上,中国到底得到了什么,又失去了什么呢?嘉宾简介:哥本哈根世界气候会议联合国大学特邀专家代表;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学院(苏州研究院)副院长;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人民大学气候变化与低碳经济研究所负责人。联合主办:广东科学中心、南方都市报地点:广州大学城西六路广东科学中心学术交流中心报名网址:http://club.nddaily.com报名电话:87385238南都读者专享:凭小谷围科学讲坛入场券换购广东科学中心主场馆门票可享受五折优惠交通指南:1.可乘坐地铁到大学城北站D出口乘坐广东科学中心地铁免费接驳车。班次:9:30、9:45、10:00,以上三个班次车辆停到学术交流中心;10:30后每半点及正点时间,接驳车科学中心停靠站是在广场北面(出租车停靠站),步行至学术交流中心约需5分钟时间。2.自驾车:走科韵路-上南沙港快速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