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销售管理 > 为现代绘画艺术说几句话
为现代绘画艺术说几句话(发表于2000年《回眸与展望——江苏美术论文集》文心出版社)金田1999.12.18世纪之交,江苏画坛欲将召开一次关于江苏美术的理论研讨会。主持这次会议的著名美术评论家马鸿增老师,希望我从油画的角度来谈谈江苏美术。回顾、反思、展望,也没理出个头绪,思路常常被命题以外的兴趣打断,挤出了一些陈词滥调,连自己都感到失望,实在是无法交差。但我又不甘心,索性改变话题,将原来思路中被打断的那些断点连接起来,打开自由想象的空间,把我平时的一些真实想法尽可能吐露出来。一口气罗列以下支言片语,意在为生活在江苏的新、老画家朋友之间,横起一条思想沟通的独木桥,因为我生活在他们中间。一、票友对于我这个40岁不到的人来说,“票友”一词还不感到陌生,虽说我对京剧了解不深,但还是感受到京剧艺术在中国、在特定的年代里,它的影响,它的群众基础。但奇怪的是就在京剧艺术走向顶峰的那个年代里,所出生的孩子却对它的兴趣却开始减退。梅兰芳时代已成为过去,这是现实,尽管我们努力地去弘扬它,我们的媒体尽可能的给它留空间,甚至偶尔还能看到小孩子学唱喝彩场面,这种冷清欲想复兴的现象,却有装装门面之感。其实我们无需担心京剧艺术的失传,因为梅兰芳已将永远地留给人类。传统的延续只能带来回味,人类需要回顾、反思,但更需要幻想、憧憬,这是青年的心态,在画界为什么“中国画穷途”论,以及现当代绘画的兴起大多出于年青人所为,这并不奇怪。他们的选择并不是问题,问题倒是对他们选择的不理解。中国需要现代艺术。京剧永远是中国人的骄傲,现在的孩子们将来也会为之自豪,不过他们大概不会成为“票友”。二、窗外的音乐在一般人眼里抽象绘画很难欣赏,不仅如此。我注意到最近一张美术报上,有篇关于九届美展的评述文章,结尾处草草的留下这么一句话:“这次展出中出现的抽象绘画作品,对于它今后的发展,还有待于我们进一步的探究”。这说明不仅仅是一般公众,就连一些圈内行家也只是勉强接受。我记忆起与一位以“外行”自居的朋友的一段对话。“听到没有,窗外的音乐?”“是的,非常动听。”“您懂音乐吗?”“我是‘外行’。”“您觉得它美吗?”“是的,它给我带来好的心情。“那么知道这首乐曲的名字以及所表达意思吗?“不知道。”“如果不知道乐曲的名字及它所要表达的含意,您如何解释它的美。”“这我说不好,但是我确实感受到它的存在,它的魅力。”过了片刻,话题从听觉转向视觉。“让我们来看看您的着装打扮,您有意想要说明或表达现实生活中什么客观事物吧?”“没有这个念头,只是个人爱好,与气质、风格追求有关,并非想说出什么故事。”“在日常生活中,您所见到的建筑、广告以及大海、高山、田野、森林等,从视觉角度您能试着形容出一些感受吗?”“我可以想象出,海潮的起伏、山峦的绵延、田野的空旷、森林的宁静。”“您在抽象思维。”“这么一说好像我有了抽象美的感知、节奏、空间、次序、力度、旋律等等。”“看来您这外行的抽象审美意识并不比我所谓的内行差,美是抽象的,抽象画正是体现了这一精神。既便是具象绘画也不过是自然物中抽象之美的再现。这一点您是否可以确认。”……为什么人们在欣赏抽象绘画时不能够像欣赏抽象音乐那样容易?这种困惑来自于习惯。音乐与文学结合成为歌曲,独立时也能完整欣赏。而绘画一开始就与文字联系在一起,如象形文字,绘画很长时间成了文学的附属品,勿略了它独立存在的审美价值。现代绘画艺术重新唤起了人们对抽象美的认识,而这个意义不仅仅限于绘画艺术的发展方面,因为“抽象意识”是人的本能,它一直在伴随着人类的文明发展。三、童子功至今还有不少画家对现代绘画艺术不屑一顾,甚至视为缺乏基本功的代名词。还有一些画家口头上不反对,内心里却不想涉及与接受,因为他们有传统功底这把安乐椅。那么现代绘画艺术真的没有或不需要基本功吗?我的住处前面是一歌舞团小学员的练功房。一些家长将自己的孩子送来,学跳舞、学弹琴、要想成才、需要练“童子功”啊。大了手脚僵硬,就很难入门,受生理的限制。学画画好像是有所不同,十七、八岁上个高考绘画班,学点素描、色彩,照样能进美术学院。不是还有50岁学画成大师的吗?那么绘画的“童子功”哪里去了?我们常为富于想象的儿童绘画赞叹不已;我们常为富于创意大师之作感到惊讶。传统学院式教育。传统临摹式传授,大家都明白,并非是成为杰作之必然,艺术是要靠悟性,要靠“创造意识”的培养。而这种感悟力及“创造意识”的培养。其实正是学习绘画的“童子功”。基于这点,现代绘画艺术赋予了绘画基本功新的含义——一切能够体现“创造意识”的绘画手段的训练。现代绘画艺术并非否定传统功底的存在。只是将它转化为能够体现现代绘画精神及“创造意识”的众多表现手法中的一部分而存在。四、画家的故事那是1971年,当时我上小学三、四年级,随母亲下放到“五、七”干校,那里聚集了一批江苏文艺界的知识分子。他们白天劳动,晚上学习,看见小孩逗逗乐,那个年代再乐观的人,也只能如此,有位诗人、作家的鲍伯伯,喜欢给我讲故事,其中有一段故事,一直留在记忆中。描述的是一位波兰穷画家,以卖画为主。一天他让相依为命的女儿做模特儿,期盼构画出一幅《少女与苹果》的温馨画面,用仅剩下的一点钱买了一只苹果,让女孩子拿在手中,望着女儿忍饥挨饿的可怜眼神,父亲内心充满了希望与怜惜的矛盾与酸痛。故事的结局我已经记不清了,成了悬念,至今时常浮现在我眼前。叙述这段往事与我想要谈论的问题有多少关联呢?只是想引发大家对自己生活的往事的回味。“生活是艺术的源泉”这句话,我看没有人会反对,不过人们对生活的理解不同,对它的认识就会有所不同,甚至有着天壤之别。我们习惯将“反映现实生活”作为衡量艺术作品是否脱离生活的标准。而“反映现实生活”的手法大都是传统的写实绘画。所谓“深入生活”,去反映人们的生活,反映某一事件的发生,反映某一自然景色的存在成了绘画唯一的内容。不知您是否认可,我们画画的人,画了一辈子的画,体验了最为深刻的还是自己的绘画生涯,并非是通过所谓的“深入生活”体验到的“别人的生活。绘画本身也是生活,是作为画家最主要的生活,是唤醒我们自身的真实生活,现代绘画艺术使我们不再只是简单的去反映、表现具体事物,而是要去创造新的事物,在生活中寻找发现创造绘画美,它不一定是自然的本质,它却是人的本质,绘画的本质。艺术作品是否脱离生活,不在于表面的内容,形式,而在于它是否有时代精神,创造精神,这种绘画精神,将会历史渗透到人类审美运动之中,渗透到我们的世界观。现代绘画史将留给那些创造新视觉的人们。五、地球村一位宇航员这样说过:“当您在太空中遥看地球,它像是一件艺术品如此美妙,并改变了我对地球这个世界的许多认识,这种感受在没有经历太空之旅这前您是无法想象的”。我相信这段话。当今世界的高速发展,比人们想象的要快。地球在“缩小”。人们之间的距离在“缩短”。当您还在争论某一事物是与非时,新的事物早已在您身边诞生,世界就是如此,生气勃勃、日新月异。绘画发展也是如此,一个画家,应考虑的是您将给这个世界留下什么,没有必要再固守狭隘的东方观,西方观,应在更高的层次上府视审视当今的绘画艺术。这并非是不尊重历史,而正是历史发展的事实在改变人们的认识。当今中国画坛有两个话题还在谈论,一个是中西合璧的问题,一个是民族性问题。中西合璧似乎是条路子,新老画家都喜欢尝试。让我们看到的结果如何呢?大多是两种传统相加,仍然缺少时代感,缺少创造力,没有跳出传统的圈圈,顶多是一种风格而已,久而久之又成了俗套。而“越有民族性就越具世界性”似乎也满有道理。但问题在于大多都局限在传统的形式上,成了保守画家的护身符。看看我们对外文化交流方面,京剧、昆曲、民乐、中国陶瓷艺术、中国丝绸艺术、中国书画艺术等传统民族艺术形式,世人为之赞叹不已,我们为此而感到自豪。不过兴奋之余,却有惭愧之感。因为,世人感受到的是伟大中国的过去,即便是那些传统形式的民族艺术作品是现代人所为。其实传统的形式早已被历史凝固,继承只是让人们加深了解历史,却没能带给我们未来。只有人类的创造精神不会凝固,它将源远流长。六、“版本”更新用过电脑的朋友都知道,在操作或安装新程序过程中,常会跳出一些警句或提示,如“新旧版本冲突”系统可能无法正常运行。”请您确认选择。又如“内存空间不足!”请您删除一些不必要的程序,使得新程序有足够的空间运行等等,联想到我们自身,孩童时的幻想,随着年岁的增加。逐渐被回忆替代,接受新事物的能力也在减退,那是因为新的体验往往与先入为主的经验相抵触,或者是大脑被往事旧情占满,已经没有新思维插足的空间了。在绘画上,我们大多困惑于此,理念上想有创意、新意、实际操作中又很难摆脱旧俗。这大概就是“版本冲突”或“内存不够”吧。如何解决这一问题,使思想得以解放,您首先必须学会如何删除,只有删除掉思想上的陈旧观念,解决冲突,释放空间,激活您的新思路,您的“版本”才能更新。也许有人说“我用惯了老版本,它够用,运行也蛮好。”对于这样的用户我们好像又说不出什么不好。
本文标题:为现代绘画艺术说几句话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72916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