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1、化学的概念: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科学。2、【了解】化学史:英国科学家道尔顿提出了近代原子学说;意大利物理学家、化学家阿伏伽德罗提出了分子的概念。他们得出了一个重要的结论:物质是由原子和分子构成的,分子中原子的重新组合是化学变化的基础。这些观点是认识和分析化学现象及其本质的基础。原子论和分子学说的创立奠定了近代化学的基础。1869年,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出元素周期表。3、世界是物质的,化学研究的对象是物质,研究化学的基础是实验。4、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物理变化化学变化定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物理变化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化学变化常见现象物质的状态、形状可能发生变化,可能有发光、放热等现象出现颜色改变、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并吸热、放热、发光等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联系发生化学变化时一定同时发生物理变化,而发生物理变化时不一定同时发生化学变化。物理变化:灯泡的发光发热、汽油的挥发、铁水铸成锅、蜡烛的受热融化,蒸发沸腾等物态变化、三态变化。化学变化:燃烧、铁的生锈、牛奶变酸等。5、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定义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可以表现出来的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实例颜色、状态、气味;硬度、密度、燃点、沸点、熔点、溶解性、挥发性、导电性等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稳定性、活泼性、酸性、碱性、毒性等区别这种性质是否需要经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在变化语句中加“能”或“可以”或“易”“会”“难于”等词语,变成了相应的性质)6、蜡烛燃烧时的火焰分三层,包括外焰、内焰和焰心。用一火柴梗平放入火焰中发现两端先碳化,说明外焰温度最高、焰心的温度最低。7、点燃蜡烛后,用干冷烧杯罩在火焰上方,烧杯内壁有水珠生成,说明蜡烛燃烧产生水;向烧杯中倒入澄清石灰水,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蜡烛燃烧产生二氧化碳。8、蜡烛燃烧的表达式:石蜡+氧气二氧化碳+水9、人体吸进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人体呼出的气体主要有二氧化碳、水和氧气。分别收集一集气瓶的空气和人呼出的气体。用一根燃着的木条分别放入俩集气瓶中,观察到的现象:空气中燃着的木条无明显变化,呼出气体中燃着的木条熄灭,说明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多于呼出气体中氧气的含量。分别向俩集气瓶中倒入少量的澄清石灰水,观察到的现象:空气中的石灰水无明显变化,呼出气体中的石灰水变浑浊,说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少于呼出气体中的二氧化碳。取俩片干燥的玻璃片,其中一片放置在空气中,另一片对着呼气,观察到空气中的玻璃片无明显变化,呼气的玻璃片上有水气,说明空气中水蒸气少于呼出第2页气体中的水蒸气。10、固体药品的取用(保存在广口瓶里)1)固体粉末一般用药匙或纸槽取用。操作时先使试管倾斜,把药匙小心地送至试管底部,然后使试管直立。(“一倾、二送、三直立”)2)块状药品一般用镊子夹取。操作时先横放容器,把药品或金属颗粒放入容器口以后,再把容器慢慢竖立起来,使药品或金属颗粒缓缓地滑到容器的底部,以免打破容器。(“一横、二放、三慢竖”)3)用过的药匙或镊子要立刻用干净的纸擦拭干净。11、液体药品的取用(盛放在细口瓶)1)取用(较多)液体——直接倾倒使用时的注意事项(括号内为操作的目的):一倒二向三挨四靠a.细口瓶的瓶塞必须倒放在桌面上【防止药品腐蚀实验台或污染药品】;b.瓶口必须紧挨试管口,并且缓缓地倒【防止药液损失】;c.细口瓶贴标签的一面必须朝向手心处【防止药液洒出腐蚀标签】;2)取用(较少)液体——使用胶头滴管使用时的注意事项(括号内为操作的目的):a.在正上方垂直滴入;胶头滴管不要接触容器壁【防止沾污试管或污染试剂】;b.取液后的滴管,不要平放或倒置【防止液体倒流,沾污试剂或腐蚀橡胶胶帽】;c.用过的试管要立即用清水冲洗干净;但滴瓶上的滴管不能用水冲洗。3)取用一定量的液体——使用量筒(一选二倒三滴四读)使用时的注意事项:a.当倾倒液体接近所需刻度时,停止倾倒,余下部分用胶头滴管滴加药液至所需刻度线;b.读数时量筒必须放平稳,视线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读数时若仰视,则读数偏低;读数时若俯视,则读数偏高(俯高仰低)】12物质的加热使用酒精灯时的注意事项(括号内为操作的目的)a.绝对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里添加酒精;b.绝对禁止用酒精灯引燃另一只酒精灯,应该用火柴点燃;c.用完酒精灯后,必须用灯帽盖灭,不可用嘴去吹d.如果洒出的酒精在桌上燃烧起来,应立刻用湿抹布扑盖。e.酒精灯内酒精含量不能少于酒精灯容量的1/4,也不能多于酒精灯容量的2/3。1)用于加热的仪器液体:试管、蒸发皿、锥形瓶、烧杯、烧瓶(使用后三者加热时需要石棉网)。固体:试管、蒸发皿、燃烧匙。2)给试管加热的注意事项(括号内为操作的目的)a.试管外壁不能有水【防止试管炸裂】;b.加热时要用试管夹。夹持试管时,应将试管夹从试管底部往上套,夹持部位在距试管口近1/3处;c.如果加热固体,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防止冷凝水回流到热的试管底部使试管炸裂】。d.如果加热液体,试管口要向上倾斜,与桌面成45°角,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3【防止液体沸腾时溅出伤人】;第3页e.加热时先预热,使试管在火焰上移动,待试管均匀受热后,再将火焰固定在盛放药品的部位加热【防止试管炸裂】。f.试管底部不能和酒精灯的灯芯接触【防止试管炸裂】;g.烧得很热的试管不能用冷水立即冲洗【防止试管炸裂】;h.加热时试管不要对着有人的方向【防止液体沸腾时溅出伤人】。13、简易装置气密性检查:将导管的一端浸入水中;用手紧握试管加热;过一会儿导管口有气泡产生,当手离开后导管内形成一段水柱。13拉瓦锡测定空气成分的实验二百多年前,法国化学家拉瓦锡通过实验,得出了空气由氧气和氮气组成,其中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的结论。14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1)实验现象:A、红磷燃烧发出黄白色火焰,放出热量,冒出白烟B、装置冷却到室温后打开弹簧夹,烧杯内的水倒流入集气瓶,约占瓶子容积的1/5。(2)实验结论:说明空气不是单一的物质;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表达式:磷(P)+氧气(O2)五氧化二磷(P2O5)注意:五氧化二磷(P2O5)是固体,不是气体(3)、注意事项:A、所用的红磷必须过量,过少则氧气没有全部消耗完(否则测量结果偏小)B、要等集气瓶冷却后才能打开弹簧夹,(否则测量结果偏小)C、装置的气密性要好,(否则测量结果偏小)D、要先夹住橡皮管,然后再点红磷(否则测量结果偏大)E、点燃红磷伸入瓶中要立即塞紧瓶塞(否则测量结果偏大)F、在集气瓶底加水的目的:吸收有毒的五氧化二磷G、不要用木炭或硫代替红磷。原因:木炭和硫燃烧尽管消耗气体,但是产生了新的气体。H、不要用镁代替红磷。原因:镁在空气中燃烧时能与氮气和二氧化碳发生反应,这样不仅消耗氧气,还消耗了氮气和二氧化碳,使测量结果偏大。I、不能用铁丝代替红磷,因为空气中铁丝不与氧气反应。15、空气的主要成分(按体积分数)气体氮气氧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其他气体和杂质体积分数78%21%0.94%0.03%0.03%16、物质的分类:纯净物和混合物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的;混合物:两种或多种物质组成的.17、【了解】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氧气①动植物呼吸②医疗急救③金属切割④炼钢⑤宇宙航行等氮气①超导实验车②化工原料③作保护气④食品充氮作防腐剂等稀有气体①作保护气②制多种用途的电光源③激光技术④液氦冷冻机等18、【了解】空气的污染及防治造成空气污染的物质:有害气体(一氧化碳(CO)、二氧化氮(NO2)、二氧化硫点燃只要是保证不了原一瓶的空气(有部分空气实验过程中外逸)测量结果就会偏大,进的水就会补充外逸部分的空气即就会多第4页(SO2))和烟尘。存在的环境问题:温室效应(二氧化碳)、臭氧空洞(氟里昂的排放)、酸雨。19、氧气的物理性质通常情况下,是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略大于空气。(可用向上排空法),不易溶于水。(可用排水法收集),降温后,氧气可以变为淡蓝色的液体,甚至淡蓝色雪花状固体。20、氧气的化学性质(1)、木炭(黑色固体)燃烧在氧气中现象:剧烈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生成一种无色无味气体,该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文字表达式:碳(C)+氧气(O2)二氧化碳(CO2)(2)、硫粉(淡黄色)燃烧:实验现象:空气中: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放出热量、生成带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氧气中: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的火焰,放出热量、生成带有刺激性气味气体。文字表达式硫(S)+氧气(O2)二氧化硫(SO2)实验时,要在瓶底装少量水(吸收二氧化硫,防止污染空气)。(3)与铁丝的反应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铁丝(银白色固体)在氧气中燃烧实验现象: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热量,生成黑色固体。文字表达式:铁(Fe)+氧气(O2)四氧化三铁(Fe3O4)注意:集气瓶底部铺少量的细沙或加少量的水,防止生成的固体物质溅落瓶底,致使集气瓶炸裂。将细铁丝盘成螺旋状,是为了增大细铁丝与氧气的接触面积。21、反应类型:①:化合反应: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多合一”)②:分解反应:由一种反应物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反应。(“一变多”)③:氧化反应:物质与氧发生的化学反应。(反应物中有氧气)缓慢氧化:有些氧化反应进行得很慢,甚至不容易被察觉,这种氧化叫做缓慢氧化。如动植物的呼吸、食物的腐烂、酒和醋的酿造、农家肥料的腐熟。氧化物的特征:俩种元素组成、含有氧元素、纯净物。22、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化学变化)1)、发生装置点燃点燃点燃第5页2)、收集装置气体不易溶于水且不与水反应气体密度大于空气气体密度小于空气3)、双氧水(过氧化氢)制取氧气表达式:过氧化氢水+氧气4)、用高锰酸钾、氯酸钾制取氧气①加热氯酸钾(有少量的二氧化锰):表达式:氯酸钾氯化钾+氧气②加热高锰酸钾: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③操作步骤:(连)查、装、定、点、收、离、熄。④连接装置:先下后上,从左到右的顺序。⑤收集气体:若用排水集气法收集气体,当气泡均匀冒出时再收集,刚排出的是空气;⑥注意:a.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试管口塞一团棉花: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b.实验结束后,先将导气管移出水面,然后熄灭酒精灯:防止水槽中的水倒流,炸裂试管。C、检验: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发现木条复燃,说明是氧气;验满:用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复燃,证明已满。23、催化剂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叫做催化剂。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所起的作用叫催化作用。24、【了解】氧气的工业制法(物理变化)在低温、加压的条件下,气态空气变为液态。由于液态氮的沸点比液态氧的沸点低,在-196℃的情况下,液态氮蒸发,剩下的就是液态氧。通常我们把氧气贮存在蓝色的钢瓶里。25、物质是由微观粒子构成的,微观粒子包括分子、原子、离子。二氧化锰△二氧化锰液封第6页26、分子和原子的特征:质量和体积都很小;不停的运动,温度越高,运动的速度越快;具有间隔性;同种物质的分子原子,具有相同的化学性质。27、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其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由原子构成的物质,原子是保持其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由离子构成的物质,离子是保持其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28、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29、在物理变化中,分子不会变成其他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变成其他分子。30、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分为原子,原子不能再分。习题1、物质是由_____、______等微观粒子构成的。2、分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原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原子可以相互结合形成________,分子在__________中可以破裂成为_____________。4、下列物质中,含有氧分子的是()A氧气(O2)B水(H2O)C二氧化碳(CO2)D过氧化氢(H2O2)、5、冷水中不适合养金鱼是因为冷水中几乎不含有()A氧元素B氧原子C氧分子D营养物质6、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