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语上期中考试卷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九年级语文试卷满分:150分答卷时间:150分钟得分一(26分)1.根据拼音在田字格内用正楷写出相应的词语。(4分)我似乎打了一个hánjìn;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zhàngbì了。2.用古诗文原句填空。(6分)①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范仲淹《岳阳楼记》)②,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吴均《与朱元思书》)③得道者多助,。(《孟子·公孙丑下》)④,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凉州词》)⑤,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惠崇‹春江晚景›》)⑥蒹葭苍苍,白露为霜。,在水一方。(《蒹葭》)3.选出下列各句中有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3分)()A.对充满智慧的经典作品,我们就得深读精思,含英咀华,直至得其精髓。B.鲁迅对中国几千年的封建文化和帝国主义的殖民文化,进行了鞭辟入里的批判。C.为了考取理想中的高中,他焚膏继晷,刻苦勤奋。D.为了我班能在学校运动会上取得优异成绩,班主任处心积虑,废寝忘食。4.下面语段中有两个病句,请把它们找出来并加以改正。(4分)①目前,美国宇航局公开一项计划——将发送机器人至月球,这将作为人类重返月球计划。②美国宇航局的工程师声称,仅用1000天便能安全发送并制造一个人形机器人进入太空,抵达月球。③预计这项机器人项目耗资不超过2亿美元,相比之下,发送一名宇航员抵达月球的费用将接近1500亿美元。第句,修改意见:第句,修改意见:5.阅读下面一首词,回答问题。(4分)木兰花宋祁东城渐觉风光好,縠皱波纹迎客棹。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①“红杏枝头春意闹”是久被传诵的名句,请你对其作简单的赏析。(2分)-2-②“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2分)6.名著阅读练习。(5分)①《格列佛游记》的作者是,作者的国籍是。(2分)②请简述《格列佛游记》中格列佛是如何离开大人国(布罗卜丁奈格)回到祖国的。(3分)二(59分)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7~9题。(12分)铁强化酱油该不该吃方舟子①我们的身体不是钢铁铸就的,但我们的体内大约含有4克的铁,分布在每个细胞内。有一种细胞中的铁特别受重视,那就是红细胞中藏在血红蛋白里的铁。铁很容易和氧结合,这样,在我们呼吸时,肺里的红细胞就能吸收氧气,把它送遍全身。如果体内缺铁,我们就会缺氧,出现贫血的症状。铁在人体内还有其他功能,在贫血症状出现之前,缺铁已经会让人出现虚弱无力、精神不振、免疫力下降等症状。儿童缺铁还会影响到智力发育。②如果饮食缺铁、感染了寄生虫或经常出血,身体就很容易缺铁。铁缺乏是最常见的营养不良,在儿童、老人、妇女(特别是孕妇)中尤其常见。全世界有36亿人缺铁,其中20亿人贫血。中国人平均贫血发生率在20%左右,缺铁发生率在40%左右。至少有5000万名中国儿童缺铁,40%~60%两岁以下中国儿童有因缺铁而造成智力发育不良的危险。③为了减少铁缺乏症的发生,世界各国政府主要采取两种干预措施。一种做法是供应铁剂或含铁的维生素片。不过,要一般人在没病时天天吃“药”是很难的,而且成本也太高。所以就有了第二种做法,在某些普遍食用的食品中添加铁,让人在不知不觉中补铁,例如近年来在中国逐步推广的铁强化酱油。④有人对此很不以为然,认为用铁锅炒菜就能补铁,没有必要再补了。“铁锅炒菜补铁”是流传很广的说法,几乎成了常识。国外也有不少人这么提倡。其他国家习惯上不用铁锅,所以才要提倡,但是中国则几乎家家户户天天用铁锅,缺铁发生率却如此之高,让人不能不怀疑,这样的提倡是否真的管用。⑤那么食物中来自铁锅的铁能否被人体吸收呢?最近的两个更严格的试验表明用铁锅补铁并不现实。一个是在贝宁做的试验。339名试验对象被随机分成3组,一组每天口服铁剂作为对照,另两组分别用铸铁锅和蓝钢锅烹饪食物。6个月后,用盲法进行评判,铁锅组的血清铁蛋白的浓度明显低于对照组,贫血率也高于对照组,这说明用铁锅烹饪对预防缺铁性贫血没有什么效果。第二个试验是在柬埔寨做的,189名妇女参与改用铁锅烹饪的试验。在改用铁锅3个月后,血清铁蛋白的含量与使用前相比有所提高,但是6个月后,含量又下降回去了,贫血发病率也随之增加。⑥食物中的铁很容易受食物中其他成分的干扰,例如与大米中的植酸、菠菜中的草酸相结合,而无法被人体吸收。血红蛋白和肌红蛋白中的铁被血红素保护着,容易被吸收,因此红肉(猪肉、牛肉、羊肉)中的铁的吸收率最高,达15%~40%。而植物中的铁的吸收率就很差,大约只有1%~15%。成年男子每天应摄入铁8毫克,女子为18毫克,孕妇为27毫克。这个推荐量假定75%来自血红素铁。这相当于每天要吃大约0.7、1.5和2.2千克的猪肉,并不容易满足这个要求。世界卫生组织的一份报告甚至估计全世界大约80%的人的铁的摄入量都不足。⑦在人群普通缺铁的情况下,推广铁强化食品就是一种很好的措施。这是世界各国普遍采取的做法。通常添加的是乙二胺四乙酸铁钠(NaFeEDTA),它的吸收率好(大约10%),非常安全,-3-是被世界卫生组织和联合国粮农组织的联合食品添加剂专家委员会以及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认可、推荐的营养强化剂,目前还没有关于它的不良反应报告。中国推广的铁强化酱油添加的也是NaFeEDTA,根据其添加量,每人每天大约能多摄入2~4毫克铁。⑧有人担心,会不会铁吃得太多导致中毒呢?这种担心没有必要。每天摄入的铁的上限可达到45毫克都不会有不良反应,从正常的饮食中摄入的铁很难超过这个量。虽然铁中毒在临床上并不罕见,在小孩中尤其常见,但是这都是由于大量地误服铁剂引起的,不能以此作为反对铁强化食品的理由。(选自2010年11月3日《中国青年报》有删改)7.阅读第①段回答:“缺铁”会对我们人体造成哪些不良影响?(4分)8.阅读全文回答:作者为什么建议我们食用“铁强化酱油”?(4分)9.“铁锅炒菜补铁”是流传很广的说法,也几乎成了常识,但事实证明这一说法并不科学。这给了你怎样的启示?(4分)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10~12题。(12分)说勤林家箴○1中国有句俗话,叫做“一勤天下无难事”。唐朝大文学家韩愈也曾经说过;“业精于勤”。这就是说,学业方面的精深造诣来源于勤奋好学。○2勤,对好学上进的人来说,是一种美德。我们所说的勤,就是要人们善于珍惜时间,勤于学习,勤于思考,勤于探索,勤于实践,勤于总结。看古今中外,凡有建树者,在其历史的每一页上,无不都用辛勤的汗水写着一个闪光的大字——“勤”。○3勤出成果。马克思写《资本论》,辛勤劳动,艰苦奋斗了四十年,阅读了数量惊人的书籍和刊物,其中做过笔记的就有一千五百种以上;我国历史巨著《史记》的作者司马迁,从二十岁起就开始漫游生活,足迹遍及黄河、长江流域,汇集了大量的社会素材和历史素材,为《史记》的创作奠定了基础;德国伟大诗人、小说家和戏剧家歌德,前后花了五十八年的时间,搜集了大量的材料,写出了对世界文学和思想界产生很大影响的诗剧《浮士德》;我国年轻的数学家陈景润,在攀登数学高峰的道路上,翻阅了国内外的有关上千本资料,通宵达旦地看书学习,取得了震惊世界的成就。可见,任何一项成就的取得,都是与勤奋分不开的,古今中外,概莫能外。○4勤出聪慧。传说古希腊有一个叫德摩斯梯尼的演说家,因小时口吃,登台演讲时,声音浑浊,发音不准,常常被雄辩的对手所压倒。但是,他气不馁,心不灰,为克服这个弱点,战胜雄辩的对手,便每天口含石子,面对大海朗诵,不管春夏秋冬,雨雪风霜,坚持五十年如一日,连爬山、跑步也边走边做演说,终于成为全希腊最有名气的演说家。我国宋代学者朱熹也讲过这样一个故事:福州有一个叫陈正元的人,一篇小文章也要读一、二百遍才能读熟。可是他不懒不怠,勤学苦练,别人读一遍,他就读三遍、四遍,天长日久,知与日惧增,后来终于“无书不读”,成了一个博学之士。○5实践证明,勤奋是点燃智慧的火把。一个人的知识多寡,关键在于勤奋的程度如何。懒惰者,永远不会在事业上有所建树,永远不会使自己变得聪明起来。唯有勤奋者,才能在知识海洋里猎取到真智实才,才能不断地开拓知识领域,获得知识的酬报,使自己变得聪明起来。高尔基说过:“天才出于勤奋”。卡莱尔也说过:“天才就是无止境刻苦勤奋的能力”。这就是说,-4-只要我们不怠于勤,善求于勤,就一定能在艰苦的劳动中赢得事业上的巨大成就。我想每一个渴望能得到真知灼见的人,是一定能够体会到“勤”的深刻含意的。10.本文作者所要表达的主要观点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概括)?为了证明自己观点的正确性,本文作者在写作上的主要特点是什么?(4分)11.请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对“勤出聪慧”的认识。(4分)12.文章说“勤出成果”,“任何一项成就的取得都是与勤分不开的”,但一个人要想取得成功,单单有勤奋是不够的,请你联系实际,说说除了“勤”,还需要些什么(至少说出两点)?(4分)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13~16题。(16分)生活如蓟雷抒雁○1有一种植物叫蓟,它有着惊人的再生力量,让你感受到蓟的顽强和乐观,一如人类的生活态度。○2入冬,农人们的犁铧翻耕了土地,这是来年播种的必有的程序。但是,对于一切经过犁铧切割的植物而言,无异于是天降的灾难-----它们被齐根切断。一些依靠种子繁殖的植物,只有期待来年秋后种子的播撒。蓟却不。春天,在翻耕过的土地上,只有蓟,旺盛地生长,很快便铺展、占领了那一片看上去有些单调的土地。○3蓟鲜嫩、服硕的叶子,是春天野蔬里最独特的一味,它鲜,却苦。扯开它的叶子,如同扯断根,会有白色的液体流出,那是它的血。当犁铧突然切断蓟的根部时,蓟用旺盛的血流表达它切肤的疼痛。可是,蓟的每个断面都会迅速凝结成痂。你可以想象到,那是蓟无声的呼号、呻吟和战栗。这是一切生命在遭遇灾难时,都会有的反应。○4蓟的自我“治疗”,让人吃惊。别的断根的植物都死去了,蓟的“复苏”却如同传奇。蓟的每一处断面,都有新芽萌生。它在一端生根,在另一端挺立,以新鲜、乐观的姿态,冒出地面。作为早春的象征,它向太阳伸出双臂,展开绿色的旗帜。于是,先前的大地上的一朵一朵的蓟,如今变成了一簇一簇。○5五月,蓟会伸长自己的茎,开出一朵一朵紫红色的花,多么自尊而顽强的植物啊!蓟的根简直就是植物里可再生的蚯蚓。蓟的白色的血是苦涩的,绿色的叶是苦涩的,生长的历程也充满了苦难,所以人们叫蓟“苦苦菜”。○6人类的生活不正如这“蓟”吗!○7一年前,当地震突然降临时,人类的脆弱,不会比蓟被犁铧切断时强多少。一瞬间,房倒屋塌,平静的生活被打破,鲜活的生命消失、残损了。哭号、呻吟、战栗,人们的惊恐、哀伤,远远超过了蓟。○8当人们从废墟中站起来,抖掉身上的灰尘时,生活就重新开始了。瞬间的断裂,不是生活的死灭。掩埋逝者,医治伤者;垒石立木,重造屋舍;新的爱情,重新萌发;新的生命,如期诞生。生活,如同分泌出奇异胶质的植物,断裂处悄悄地弥合。○9这是巨大的创作,当然不会像蓟那样迅速“复苏”。但人类的自我治疗能力、繁衍能力,也不是蓟所能比拟的。否则,人类在千万年的进化过程中,就不会跨越冰、火、震、洪,延-5-续至今。○10仅仅是一年,还只是一年,我看见,人们在尚未清除的废墟边建起华屋的粉墙上,涂画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刚刚清扫过广场上,唱着古老的羌族爱情歌谣;曾经国痛苦而变得呆滞了的脸庞上,重现笑容;道路上,沉重的脚步已渐渐变得轻松。○11生活在继续。好像一个人猛然跌倒了,爬起来,会有短时间的喘息;然后,是慢步、快步,如果可能,还会跑步。(选自2009年12期《国学》)13.人们为什么叫蓟“苦苦菜”?(4分)14.“一些依靠种子繁殖的植物,只有期待来年秋后种子的播撒”、“人类的生活不正如这‘蓟’吗!”,文中这两句话的作用分别是什么?(4分)15.蓟和人类有哪些共同之处?(4分)16.“生活,如同分泌出奇异胶质的植物,断裂处悄悄地弥合”请对文中的这句话进行赏析,写出它的语言特点和表达效果。(4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6~20题。(19分)初,仲淹病,帝常遣使赐药存问,既卒,嗟悼久之。又遣使问其家,既葬,帝亲书其碑曰“褒贤之碑”:“

1 / 7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