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学一级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一级学科地理学0705)适用专业:070501自然地理学、070502人文地理学、070503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070520湿地科学一、培养目标培养适应国家和地方经济与社会发展需要的学术型、应用型地理科学专门人才。具体要求是:1.树立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思想,具有良好的突出的公民意识、社会责任感和事业心,能立志为祖国的建设和发展服务。2.掌握系统的地理学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具有地理科学研究的创新意识和独立工作的专门技术水平;能够熟练运用地理学理论和技术解决实际问题;具有使用第一外国语进行国际交流的能力,熟练地阅读本学科的外文文献,并具有初步撰写外文科研论文的能力。3.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较强的心理素质。二、研究方向(一)自然地理学专业1.综合自然地理2.生物地理3.气候变化与区域响应4.土壤地理5.全新世演变与自然灾害6.水资源与水环境(二)人文地理学专业1.区域经济地理与区域开发2.城市地理与城乡规划3.文化地理与区域旅游开发4.经贸地理与物流(三)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1.遥感信息分析与应用模型2.GIS理论与应用开发3.定量遥感4.地理系统建模与应用5.现代地图学(四)湿地科学专业1.湿地植被生态2.湿地资源3.湿地环境三、修业年限修业年限为2-3年。全日制硕士生基本修业年限为2年,非全日制硕士生基本修业年限为3年。非全日制硕士生允许学生提前毕业,但最低修业年限不得少于2.5年,而且在学期间应至少有一篇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四、毕业学分和授予的学位课程学习的总学分不低于27学分。完成规定的文献阅读、课程学习和毕业论文等环节并考核合格,准予毕业,授予理学硕士学位。五、培养方式1.培养环节(1)文献阅读充分发挥文献阅读在夯实硕士生本学科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中的作用。地理学各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必读的经典文献如下,阅读和考核要求是通过通读,能够对地理学发展过程中的主要人物、主要事件、主要观点和理论脉络有基本了解,并对其中的重要内容有独立思考。经典文献的阅读力求课内和课外相结合,以课内阅读督促课外阅读。要求每位硕士生必须在第2学期期末之前至少提交二份书面文献阅读报告。主要参考书目:[美]普雷斯顿·詹姆斯著,李旭旦译,地理学思想史,商务印书馆,1989[英]R.J.约翰斯顿著,唐晓峰李平叶冰包森铭等译,地理学与地理学家,商务印书馆,1999蔡运龙,地理学与环境——系统分析方法,商务印书馆,1997[英]萨拉·L.霍洛韦等编,黄润华等译,当代地理学要义——概念、思维与方法,商务印书馆,2008赵荣,中国古代地理学,商务印书馆,2004钱学森等,论地理科学,浙江教育出版社,1994徐建华,现代地理学中的数学方法,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英]PaulA.Longley等著,张晶等译:地理信息系统与科学,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爱]R.基钦等著,蔡建辉译:人文地理学研究方法,商务印书馆,2006(2)制订个人学习与研究计划。硕士生在导师的指导下制订该计划,包括学习计划和研究计划。个人学习与研究计划在入学后三个月内完成。(3)课程学习环节注重研究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研究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硕士生可根据本人学习计划合理安排课程学习时间,在申请论文答辩前完成规定的全部学分。(4)论文工作环节侧重于对硕士生进行系统、全面的研究训练,培养硕士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制订论文研究计划,尽早进入论文研究状态。(5)实践教育环节注重培养学生关注实践、立足实践、在实践中学习和提高的态度和能力。采取丰富多样的实践教育形式,将实践教育贯穿于硕士生培养全过程,充分发挥实践教育的全面育人功能。2.采用导师个人指导与集体培养相结合的培养方式。在充分发挥导师主观能动性的同时,发挥集体智慧,拓宽硕士生的学术视野;充分发挥导师在研究生培养中的主导作用,同时努力体现“尊重的教育”理念,引导和促进研究生的自主和个性化发展。提倡和鼓励各学科专业根据本学科专业特点,创新培养方式。包括有计划地聘请国内外专家来院授课,或派出硕士研究生到其他名牌高校或科研院所修读部分课程。与国内外著名高校和科研院所互相承认学分,联合培养研究生。六、课程学习1.课程设置与学分要求地理学一级学科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课程类别课程编码课程名称开课学期学时学分备注公共基础课100020001001马克思主义理论春季603100020001002-x基础外国语春季秋季804硕士生需从4门课程中选择2门学科基础课125020302001地理学基本理论问题秋季402需至少选择3门不少于6学分的课程,其中含一门2学分的研究方法类课程125020302002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秋季402125020302003现代地理学和规划中的数学方法秋季402125020302004遥感与GIS应用秋季402专业主干课125020303001地理过程分析春季402硕士生需选择3门6学分的课程125020303002第四纪地质与地貌春季402125020303003水资源系统优化与管理春季402125020303004城市与区域系统秋季402125020303005区域经济地理理论与实践春季402125020303006社会文化地理学春季402125020303007地理信息系统进展春季402125020303008现代地图原理与方法春季402125020303009地理信息系统空间分析方法春季402125020303010湿地科学理论问题春季402专业方向课125020304001全球变化春季402硕士生需在专业领域内选择3门6学分的课程。125020304002生物地理学原理与应用春季402125020304003自然灾害风险评价与管理春季402125020304004景观生态设计与生态工程春季402125020304005人类活动与土壤演化春季402125020304006湿地生态学春季402发展方向课125020304007泥炭资源学春季402125021003005区域旅游开发与规划管理春季402125020304009城市规划理论问题春季402125020304010国际经贸地理春季402125020304011城乡规划案例春季402125020304012交通运输与物流规划春季402125020304013遥感数字图像处理与信息分析春季402125020304014GIS组件应用春季402125020304015遥感地学模型春季402125020304016偏振光与高光谱遥感春季402125020304017地理系统建模与应用春季402公选课、跨专业课研究生选修全校公选课、跨专业课程至少1门2学分。2.教学方式实行讲授与研讨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充分发挥研讨方式在促进学生的自主性学习和研究性学习中的作用。3.考核方式课程学习必须通过考核,成绩合格方可获得学分。学科基础课一般采取课堂闭/开卷方式进行期末考试考核;学科基础课、专业主干课、专业方向课采取读书报告、实验报告、调查报告、论文等多种方式进行过程考核,并采取撰写课程论文方式进行期末考试。七、学位论文学位论文工作注重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提倡应用研究。学位论文工作包括以下几个主要环节:研究计划、开题报告、论文进展报告和论文评阅与答辩等。1.研究计划硕士生在导师指导下,尽早初拟论文选题范围,并在入学后三个月内制定研究计划,提交学院备案。2.论文开题报告硕士生于第三学期初完成开题报告。开题报告的时间与论文通讯评阅的时间间隔不少于8个月。开题报告的审查重点考查硕士生的文献收集、整理、综述能力和研究设计能力。3.论文进展报告硕士生在撰写论文过程中,定期向导师作进展报告,并在导师的指导下不断完善论文。4.论文评阅与答辩硕士生学位论文必须由导师认可,并经过专家评阅认定合格后,方可进行答辩。论文答辩从论文选题与综述、研究设计、论文的逻辑性和规范性、工作量等方面重点考查论文是否使硕士生受到了系统、完整的研究训练。论文答辩未通过者,应修改论文,并再次申请答辩,两次答辩的时间间隔不得少于半年。答辩的具体要求详见《东北师范大学学位授予工作细则》。八、实践活动重视实践教育在硕士生培养中的作用。根据学科专业和人才培养类型的特点,合理安排实践教育活动,力求实践教育贯通课内与课外各种教育活动。在注重课外实践的同时,要特别注意发挥课堂教学的实践教育功能,在课堂教学中更多地通过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学会处理复杂问题,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