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四第一课新中国的政治建设大家都知道,1949年新中国成立了,一段崭新的历史开始了。但这段历史同时也承接着前一个一百年中国人的期望。这期望有两个,一个是对外争取民族独立,一个是对内实现民主自由。100年来我们熟知的许多著名人物无一不为这个目标奋斗终生。1898年的夏天北京城里发生了一场运动,变法派康有为辅佐年轻的光绪皇帝大刀阔斧推行新政,试图建立一个君主立宪制的国家,挽救甲午战争以来日益严重的民族危机,结果失败了。1911年,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建立起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但革命果实被北洋军阀袁世凯窃取。孙中山奋起反击,接连发动二次革命、护法战争。1924年,冯玉祥在北京发动政变,迎请孙中山北上。孙从广州到上海,又从上海到天津,漂洋过海20多天,身体极度疲劳,无奈北方天气严寒,孙氏终于倒在了冬日的北平。1927年,康有为也逝世于北平。此时的中国依旧是军阀混战、列强觊觎。1949年一个春寒料峭的日子,北平又迎来了一位历史人物。他是谁?他来做什么?学生回答:毛泽东,筹备新中国。毛接过了孙中山的遗愿。1949年1月,在完成渡江战役后,国民党主要力量已基本被消灭。3月,中共中央在西柏坡召开会议,毛指出党的工作要从农村转到城市。随后毛率领中共中央机关赴北平筹建新中国。9月,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北平召开。这里边有我们很熟悉的郭沫若、梁思成、冰心啊!现在请大家看书回答:新政协做了哪些事情?学生回答:讨论通过《共同纲领》等一系列会议文件;商量国名、国徽、国歌和国旗等等在完成各项准备工作后,10月1日下午,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在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材料一:“下午3点,大典开始!主席的声音就在耳畔——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80多岁的老北京一字一句地学着浓重湖南腔,脸上泛着激动的红光,安静半晌,老人轻叹:“听得真清楚呀,那一刻的感觉我毕生难忘。”张继亮占了个便宜,他的位置就在队伍最外侧,“阅兵式开始后,朱老总站在一辆敞篷吉普车上,后面是陪同阅兵的聂荣臻,他们就打我身边儿过。”老人兴奋地比量:“就咱俩这个距离,朱老总黑黑的脸,身子真壮实。大伙这叫一个高兴,拼命拍手,高喊口号,眼泪哗哗地流。”——2009年6月24日《北京晨报》1949年9月中旬的一个夜晚,刘万镁所在团的指导员照常来到宿舍点名,但是在点名后指导员说: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我们团有机会去参加开国大典啦。“指导员说完,过了一两秒,全场的人都鼓掌欢呼。”刘万镁说,本来每天晚上点到时气氛都比较严肃,而那一晚,因为这个消息的到来,现场气氛立刻活跃起来。指导员也和战士们一样激动,他说:“毛主席带领大家这么多年,盼的就是这一天,这一天终于到来了。”刘万镁说,在指导员离开宿舍后,战友们兴奋的情绪一直到关灯才收住。__2009年5月7日《江南都市报》他们为什么这么开心?学生回答:因为见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因为中国人民期盼已久的新中国终于建立了,中国人再也不用受到外国列强等三座大山的压迫了。教师总结:新中国的成立意味着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再也不用受到外国人欺侮后还要反过来向外国人赔礼道歉了。再也不用受到一个专制独裁政府的统治了,再也不用打内战了。新中国的成立意味着中国实现了民族独立,有了独立,才谈得上国内政治建设,就像我们得先有一个班级,然后才能建立班规班约,选举班长支书,对吗?所以啊,新中国的成立就好比一块基石,有了这块基石,民主的大厦才能顺利建起!《共同纲领》规定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但同时大家又知道建国初我国人口众多,据1953年的统计数字,当时我国人口已过6亿,而且幅员辽阔,交通不便,文盲比例高,在这样的国情下,如何保障能够人民当家作主变得能够操作呢?请同学们看子目二的第一段,回答问题。学生回答: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通过选举代表参政议政,当家作主。材料:在一届人大筹备期间,我国共登记选民323809684人,占选举地18周岁以上人口总数的97.18%。随后在全国基层单位进行选举,共选出局曾人代会代表566万余名。近3亿选民参加选举,这不仅在中国,而且在全世界也是一个规模空前的民主运动。——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史》整理,何沁主编,高教出版社,2009年出版以前,国民党要搞宪政,搞选举,结果没能实现。共产党实现了,既搞了民主,又搞了集中,解决了在一个人口众多,文盲众多的国家如何开展民主的问题。人大制度既不同于苏联老大哥的苏维埃制度,也不同于西方议会制,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一届人代会还通过了新中国第一部宪法。教师请学生朗读子目二第三段,提问:1954年宪法体现了哪些原则?补充:除此之外,1954年宪法还规定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以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为我国三大政治制度。一届人大召开后,政协会议代行人大职权的任务宣告结束。那么政协还要不要存在?为什么?请大家阅读子目二第四段学生回答:要,政协作为人民统一战线组织继续存在,以促进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教师补充:要知道,政协里的人物都不是一般人哦!许多都是像郭沫若、梁漱溟、梁思成那样的高级知识分子。他们凭借自身的知识、技能和社会威望能够为国家建设发挥一般工人农民所不及的作用!另外大家要知道,我国的政协制度既不同于苏联的一党制也不同于西方的两党制或多党制。共产党和民主党派是领导和被领导的关系,不像议会制国家两党或多党轮流执政。在我国政府和其他国家机关中都有一定比例的民主党派人员,共产党和民主党派一起参加国家政权,参加政府工作,不存在议会制国家党派倾轧、明争暗斗的情况!过渡:处理好了政党关系,还有一个问题摆在中共面前:如何处理汉族同少数民族的关系。民族关系处理不好,可能导致国家混乱。前苏联解体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因为错误的民族政策。在这点上,中共处理得比较好,早在1947年,中共就领导建立了内蒙古自治区。1949年的《共同纲领》和1954年的宪法都规定要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提问:看“中国民族分布图”回答学习思考中的问题。学生回答:以汉族为主体的大杂居、小聚居。到1965年,我国一共建立了哪几个自治区?教师展示资料: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除了可以行使和它同级的一般国家机关的职权之外,还可以行使自治权。其主要内容如下:(1)行使立法权利。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有权依照当地民族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特点,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2)拥有对国家有关法律的变通执行权利。(3)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的权利。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在执行职务的时候,依照本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条例的规定,使用当地一种或者几种语言文字;同时使用几种通用的语言文字执行职务的,可以以实行区域自治的民族的语言文字为主。(4)培养干部的权利。(5)组建公安部队的权利。(6)自主发展经济的权利。。(7)进行贸易活动的权利。(8)管理财政的权利。(9)自主发展文化教育的权利。(资料来源:国家民委网站)除了这些自治权,国家对少数民族还有许多优惠政策,比如高考考研加分等等。假如你是一位少数民族学生,你会有什么感觉?学生:感觉到被尊重,感觉到国家的温暖。教师总结:这就增强了全民族的向心力,对国家来说有利于统一和团结,对少数民族来说,有利于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到这里,我们一共讲了一个基石、一个宪法和三个制度。哪个基石?新中国的成立哪个宪法?1954年宪法哪三大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教师:其中人大制度是根本政治制度,从根本上确保人民当家作主。政协制度保证了非工非农的其他民主阶级也能参政议政,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则实现了少数民族的当家作主。通过1954年宪法和这三大制度,新中国的政治制度框架基本建立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