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6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12讲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习题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2014·广东十校联考)1952年我国高教系统开始院系调整时,撤消合并了大部分学校的英语系科,德语、法语等语种也被缩减;1953—1956年间,全国俄文专科学校及综合性大学俄文系人数却大幅增加到12477人。出现这一状况的直接原因是()A.新中国成立,实现了国家独立B.“双百”方针的提出C.“一边倒”的外交政策D.工业化建设基础薄弱【答案】C[建国初期学习俄文的人数激增,主要是因为中国采取一边倒的外交政策,中苏关系友好。故选C项。]2.(2015·揭阳高三考试·17)有学者批评新中国某项做法,认为其“造成中国几乎与世隔绝,对西方资本主义世界了解很少,一切以意识形态划线,使国家经济达到崩溃的边缘”,该学者批评的是()A.反右派斗争B.“大跃进”运动C.三大改造D.“一边倒”【答案】D[题干材料主要讲述的是中国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关系,而反右派斗争发生于1957年,这是中国内部“左”倾错误的体现,故A项错误;“大跃进”运动发生于1958年,属于中国内部经济上的探索,故B项错误;三大改造发生于1953—1957年,是新中国在经济领域的探索,故C项错误;材料认为此做法与世隔绝,不了解资本主义,以意识形态划线,使国民经济崩溃,这些信息都指向“一边倒”,它使中国丧失了得到欧美国家援助、投资的机会,故选D项。]3.(2015·佛山质检·17)吉尔伯特·罗兹曼在《中国的现代化》中说:中国共产党人强调反对强权,与弱小、不发达的“农村”国家为伍,反对“城市”国家。基于这种认识,中国共产党()A.开辟井冈山革命根据地B.参加亚非会议C.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方针D.改善中美关系【答案】B[材料主要提及中共的外交方针,开辟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不涉及外交,故A项错误;1955年4月,中国参加亚非万隆会议,周恩来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重视与发展中国家的外交关系,与材料“与弱小、不发达的‘农村’国家为伍,反对‘城市’国家“相符,故B项正确;实行“一边倒”是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与材料意思不符,故C项错误;20世纪70年代,中美关系改善与反对“城市”国家不符,故D项错误。]4.(2015·北京东城期末检测·17)习近平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表60周年纪念大会2上,引用了《礼记·中庸》的“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主要是因为该原则()A.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B.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声誉C.发展了与周边国家的友好关系D.超越了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差异【答案】D[“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意为:万物同时生长而不相妨害,日月运行四时更替而不相违背,体现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处理国与国关系时互相尊重,互不侵犯,平等互利的特点,而A、B、C项虽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影响,但与题意强调的特点不符,故A、B、C项错误;题干的表述体现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包容性,可适用于任何制度的主权国家,超越了意识形态和国家制度的差异,故D项正确。]5.从新中国成立到现在,外交政策可以分两段时期。第一段,从新中国成立到1978年,这一段我国外交政策的目标是求生存。之后第二段,我国外交政策的目标是求发展。两个阶段我国始终不变的原则是()A.“一边倒”B.独立自主C.不结盟D.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答案】B[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外交政策一贯不变的原则是独立自主。故选B项。]6.(2014·黄冈中学期末)著名纪实文学作家陈敦德出版了两部外交纪实著作:《解冻在1972》和《起航在1979》。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两部著作的主题应是()A.中美关系从解冻到建交B.中日关系从解冻到建交C.中苏关系从解冻到建交D.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答案】A[在1972年中美关系解冻好转,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故A项符合题意。]7.(2015·中山期末考试·15)基辛格在《论中国》中写道:“在外交政策中,政治家常常通过寻求共同利益来达到目的。毛泽东却反其道而行之,对交叉重叠的敌意加以利用。”下列外交事件中,明显地体现了毛泽东上述外交思想的是()A.建国初实行“一边倒”政策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C.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D.支持联合国的工作【答案】C[“一边倒”政策是选择与中国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相近的社会主义阵营,与材料中的毛泽东外交思想不符合,故A项错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超越了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差异,具有包容性和开放性,成为解决国与国关系的基本准则,与材料中毛泽东外交思想不符合,故B项错误;中美两国之间存在相当多的问题,但是为了应对苏联的威胁,让美国牵制苏联,中国需要与美国改善关系,体现了材料中“对交叉重叠的敌意加以利用”,故3C项正确;支持联合国的工作与利用交叉重叠的敌意无关,故D项错误。]8.(2014·广东十校联考)20世纪60年代中期的民意测验显示,大多数美国人对中国的印象是“无知”“好战”“狡诈”“危险”;到了70年代初期,这种印象变为“勤劳”“智慧”“灵巧”“善于进取”“讲求实际”。促使美国人对中国人印象发生变化的主要因素是()A.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正常化B.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C.中国科技领先,民主制度日益完善D.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中国国力增强【答案】A[题干显示:美国人对中国人印象发生变化是在20世纪70年代初,根据所学可知,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正常化,美国政府改变以往对华敌对态度,由此带动了美国人对中国人的印象发生变化。]9.至2012年,中国在非洲已援建3000多千米铁路,100多所学校,减免其200多亿人民币债务,谱写了中非友好的新篇章,新中国与非洲友好开端最早可见于()A.万隆会议B.周恩来总理出访非洲C.参加不结盟运动组织D.非洲国家支持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答案】A[亚非会议是亚非新兴民族国家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在这次会议上,中国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推动会议取得圆满成功,成为中非友好的开端。故选A项。]10.下列两幅漫画展示了相隔10年的不同话题场景,最能反映材料共同主题的表述是()2001年—中国2011年—美国A.中美发展应“风雨同舟”B.中国已是世界经济强国C.中国全面融入世界经济主流D.中美间已确保外交安全【答案】C[中国由积极入世到美国向中国借债,反映了中国与世界经济联系密切,A、B、D项表述,与中美外交关系的史实不符,故选C项。]11.(2015·宿迁高三摸底·12)2014年9月,在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会议4召开前夕,中国驻乌兹别斯坦大使孙立杰撰写道:“中国与其他成员国贸易额现在已超过1200亿美元,较2001年增长了10多倍……成员国连续多年举行“和平使命”武装力量联合反恐军事演习,有效震慑了‘三股势力’的器张势头。”从中可以看出,上海合作组织()A.以经济和安全合作为主B.以中俄两国为主导力量C.促进了东亚地区的发展D.成为军事政治同盟组织【答案】A[材料中“贸易额现在已超过1200亿美元”“武装力量联合反恐军事演习”的信息,说明上海合作组织以经济和安全合作为主,故A项正确;材料中没有提及中俄主导的信息,故B项错误;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主要是中俄和中亚国家,故C项错误;上海合作组织体现结伴不结盟的特点,故D项错误。]12.(2015·德阳诊断·20)下列关于新中国外交发展演变情况的认识,正确的是()A.外交范围由东欧国家到西欧国家再到亚非拉美国家B.外交政策由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到不结盟政策C.外交趋向由偏重意识形态外交到弱化意识形态外交D.外交策略由单边外交过渡到双边外交再到多边外交【答案】C[新中国外交范围由东欧国家到亚非拉美国家再到西欧国家,故A项错误;新中国成立后始终奉行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故B项错误;新中国外交确实由偏重意识形态,到弱化意识强化国家利益,故C项正确;我国外交未曾奉行过单边主义,故D项错误。]二、非选择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13.60多年来,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和外交事业不但在理论上不断创新发展,而且在实践中不断开创新局面。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新中国的建立,使中国实现了从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政治、近代以来照搬西方民主政治模式的失败到尝试向新型人民民主政治的伟大跨越。”——《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白皮书材料二“中国同任何国家没有结盟的关系,完全采取独立自主的政策。中国不打美国牌,也不打苏联牌。中国也不允许别人打中国牌。”——邓小平(1984年)材料三2011年7月在建党90周年庆祝会上,胡锦涛指出:“我们将坚定不移地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和平发展道路,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同所有国家发展友好合作,继续同世界各国人民一道推进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新中国成立初期建设“新型人民民主政治”的主要成就。(6分)(2)新中国的成立彻底结束了近代百年的屈辱外交,揭开了对外关系的新篇章。试结合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史实,说明“新”的表现。(6分)5(3)20世纪70年代前期,党和人民战胜了前所未有的严重困难,取得了重大成就。试列举这一时期取得的开创外交新局面的重大成就。(4分)(4)材料二、材料三分别反映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外交政策的新特点是什么?(4分)【答案】(1)成就:通过了具有临时宪法性质的《共同纲领》,建立了人民民主国家;建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制定了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立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2)表现:废除帝国主义在华特权和不平等条约;确立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日内瓦会议上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信誉;万隆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不但保证了会议的成功,而且加强了同亚非国家的联系。(3)成就: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美关系正常化;中日建交;出现西方国家同中国建交的热潮;等等。(4)新特点:推行不结盟政策;奉行多边和平外交(“无敌国外交”)。14.冷战结束十多年后,中、美、日三国之间在政治和外交层面上出现了相当程度的合作,而且未来这一合作趋势还可能继续加强。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我们正处于一个令人痛苦的调整时期,来适应世界政治的深刻变化;我们不得不面对我们的历史和我们的新的需要这两者之间的紧张关系……我相信,我们国家的不安情绪的最深刻的原因,是这样一种人们还只是模糊地觉察到的认识:我们正变得像其他国家一样,需要承认我们的力量虽大,但还是有限度的。”——《基辛格回忆录》材料二1972年9月25日晚,周总理在人民大会堂宴会厅举行国宴欢迎田中首相访华。在周恩来致欢迎词后,田中致答词。在谈到侵华历史时,他表示:“过去几十年之间,日中关系经历了不幸的过程。其间,我国给中国国民添了很大麻烦,我对此再次表示深切的反省之意。”材料三2009年,美国公布了卡特日记,在1978年8月23日卡特的日记里记录了如下片段:“目前存在的唯一障碍是如何在与中国和台湾的关系上取得平衡,既要与中国建交,又遵守我们对台湾人民的承诺。”(1)根据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一所说的促使美国进行“令人痛苦的调整”的原因?美国是如何调整对华关系的?这对中日关系有何直接影响?(8分)(2)材料二中田中首相所说的“添了很大麻烦”是指什么?他这种说法是否合适?为什么?(6分)(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影响中美、中日关系发展的共同因素有哪些?两国关系中,日本不同于美国的影响因素是什么?(6分)【答案】(1)原因:美国经济增长趋于缓慢,又陷入侵越战争的泥潭;苏联的军事力量增强。6调整:由封锁、孤立中国到改善同中国的关系。影响:促使了中日两国关系改善,并先于美国同中国建交。(2)“添了很大麻烦”是指:20世纪日本的侵华战争。不合适。因为日本大举侵华给中国带来巨大灾难,而“麻烦”用在这里是轻描淡写战争的罪行。(3)共同因素:台湾问题是影响中美、中日关系中最关键的问题,还包括国家利益、历史偏见、意识形态、价值观念、社会制